1、浅析沈从文边城中的湘西世界第 1 页 共 14 页浅析沈从文边城中的湘西世界论文摘要:边城原本是沈从文先生为我们提供的一种理想的“人生形式” ,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人性的人生形式” 。他在小说中企盼的是“世外桃源”般的仙境,他将人生当作一种理想化的东西,希望人与自然能够和谐,人性美在原始状态下能够得以保存,他试图用爱和美来美化人性,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但是, 边城给我们的,却不仅仅是“优美” ,也有人在命运的变数面前的无助与无奈的忧伤。沈从文用极美的文笔写下了一个极大的悲哀,翠翠的爱情悲剧,并不具有戏剧性,一切尚未发生就已经消失。也许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正是这样一种矛盾,才映衬了边
2、城的真实。理想的不可实现性决定了悲剧意识的必然存在性。不管我们承认与否,它都以各种形式在。生活总会有不幸与矛盾,生命其实如此真实又如此无奈。生活过,幸福过,惆怅过,悲伤过,才是完整的人生,才让人懂得珍惜,学会记忆美好。也正是这样一个悲剧的结局,阐释了生活中坎坷,不幸的必然,我们不必去抱怨,因为它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是自然中不可或缺的色彩。关键词:沈从文,边城,湘西世界,人性美浅析沈从文边城中的湘西世界第 2 页 共 14 页目录论文摘要:.1引言: .2正文.3一、边城的作家及故事简介: .3二、边城中的风景美: .4三、边城中的民俗美: .5四、边城中的人性美: .6(一)爱情在人性美中的表现
3、: .6(二)亲情在人性美中的表现: .8(三)乡邻情在人性美中的表现 .9五、边城中的悲剧美: .9(一)、悲剧美的表现 .10(二)、悲剧美的成因 .11(三)、悲剧美的表现方法 .12结论:.13浅析沈从文边城中的湘西世界第 3 页 共 14 页引言:边城创作于上个世纪 30 年代,是沈从文的著名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中篇小说之一。沈从文选择自己的家乡湖南西部小镇凤凰城为故事发生的背景虚构了一个充满湘西特色,美好纯真却又凄婉哀怨的爱情故事。如果仅仅从故事的角度讲,沈从文无意追求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悬念,也没有可以营造惊心动魄的故事氛围,更没有概念化的图解人物,他只是采用典型的中
4、国传统叙事结构,用散文化的情节,表现小镇里两个青年人之间纯真朦胧的情感,讲述了一个有情人终未成眷属的爱情悲剧。沈从文的高明之处是,这篇小说不仅抒写永恒的爱情主题,还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湘西地方的风景美和人性美,用诗意的笔法展示给笔者湘西世界田园牧歌式的和谐的生命形态。在边城里,我们看到的是古道热肠的老船夫五十年如一日的辛劳与善良,是翠翠的天真活泼和那清明如水晶的少女情怀,他们周遭那些乡亲们的和气、诚实、勇气与义气。对沈从文来说,这一切都是他遥远的美好的回忆,是可以用来对抗和回避喧嚣的都市生活烦忧的精神“自然保护区” ,而对读者来说, 边城的故事的确也是如同世外桃源般的美丽与悠远。我就从自然美,民
5、俗美,人性美,悲剧美四个方面来进一步分析他作品中的“湘西世界” 。浅析沈从文边城中的湘西世界第 4 页 共 14 页正文一、 边城的作家及故事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14 岁高小毕业后入伍,15 岁随军外出,曾做过上士,后来以书记名义随大军在边境剿匪,又当过城区屠宰税务员。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接触新文学后,于 1923 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休芸芸”这一笔名进行创作。至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 ,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 长河 ,散文集湘行散记等。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
6、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 80 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位, 边城更是其代表作。沈从文在湘西的农村长大,对这里有着非常美好的记忆。当他来到北京后,发现了在现代文明笼罩下城市人的虚伪自私冷漠的人性,还有信仰逐渐沦为一些人为争权夺利而做戏的口号,正是对病态人性的发现,使沈从文终于发现了他独有的那个世界,发现了“健全人性”,发现了生命与力。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因此,他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笔将农村的真善美带给腐化的城市,进而“想借文字的力量,把野蛮人的血
7、液注射到老态龙钟、颓废腐败的中华民族的身体里去,使他兴奋起来,年轻起来。 ”从而沈从文创作出了“湘西系列” ,而边城是他这一系列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它以茶峒小城中善良纯真的乡下人,极具特色的湘西风俗和优美恬静的自然环境,将我们带到了一个“理想世界” ,唤醒了人性中最美好柔软的部分。小说以三十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环境,以老船夫的孙女翠翠和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之间的爱情为主线,描写了那里人们的生活和风土人情。边城这个故事中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主人翁翠翠,而翠翠喜欢傩送,天保因为感情受伤,苦闷地坐水船外出不幸遇难。哀伤悲痛的傩送因为哥哥的死,暂时无法接受翠翠,又因为婚事与家里发生摩擦
8、,随后也出走下桃源了,不知归期。翠翠怀着对情人的思念一直等待,而他相依为命的爷爷经不起打击也在一个暴风雨之夜溘然长逝。二、 边城中的风景美:边城在开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优美的湘西画卷, “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小溪流下浅析沈从文边城中的湘西世界第 5 页 共 14 页去,绕山岨流,约三百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一只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这座小小的山城,鸟语花香,青山翠竹;古朴
9、的吊脚楼,耸立的小白塔,一脉清流相伴随花自开来水自流,自然的生命季节循环不息。如此自然环境,本身便是诗意盎然与世隔绝,更增添了几分诗意的神秘。文中“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空气中,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些”难道这不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境界吗?“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 ,又何尝逊色于“池塘生春草,园鸟变鸣禽”的精巧?大自然的美的确令人陶醉,在作家的笔端,故乡的山川风物美丽又充满生机,碧蓝的天空,苍翠的山林,清澈的河水,竹篁的鸟鸣,夕阳下的渡口一幅幅清新明丽、美丽生动的风景画,无不传达出一种自然世界里充满桃源风光的意趣,使边城体现出“清新、淡远
10、的田园牧歌情调” 。作者以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人的感情之美,并将人的精神注入自然景物中,以达到人物一体的境界。他把湘西的世界赋予了原生态的特征,往往给人一种真实的现场感,使人仿佛置身于湘西的山水怀抱与湘西的野乡人物共同承受着生之哀乐与灵魂在自然风光的淘洗。有人说自然是最美的, 边城中的茶峒地处三省交界,小溪穿越,山体环绕,可谓是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杰作。小说那清澈见底的河流、那凭水依山的小城、那河街上的吊脚楼、那攀引缆索的渡船,那关系茶峒“风水”的白塔,那深翠逼人的竹篁中的交递鸟叫,都赋予了湘西独特的自然风光,成为了一个优美如画让人如梦的地方。三、 边城中的民俗美:一方水土一方俗。沈从文在小说的写
11、作中将边地的民俗作为写作的基本材料,真实地反映边地的民风。在边城中,他描写了当地有关许多方面的民俗,包括居住民俗, “贯穿多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般在水里,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在春天时,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必可沽酒。 ”(边城 )我们通过作者的描写看到了近水的吊脚楼在桃花深处恬静而又美丽,承载了边城民众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趣。交通民俗,船是这个小城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他们通过船来和外界接触,带回来各种坚果、点心和新鲜的资讯。老船夫一生都守着那条渡船,顺顺也以跑船为生。船是茶峒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游艺民俗,主要描写了端午节和新
12、年每年都会被边城民众当作盛大节日进行集浅析沈从文边城中的湘西世界第 6 页 共 14 页体狂欢的风俗,来为读者展示了纯美的湘西风情,让读者身临其境,陶醉其中,享受其美。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莫不穿了新衣。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摸不到锁了门,全家出动到河边看划船。这一天, 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引于边城 )我们从中能感受到茶峒小城热闹欢乐的氛围,仿佛看到了许许多多快乐的人们涌向了河边,聚在河街吊脚楼门口、税关门口和各个码头上来看龙船比赛。对于划龙船比赛,作者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了紧张而愉悦的气氛,全城的人都为船
13、与船的比赛而疯狂。 “划船的事个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浆手。浆手每人持一支短浆,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凡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比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皆显出这一船合作的光荣。好事的军人,且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戊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把绿
14、头长颈大雄鸭,颈膊上缚上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下水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引于边城 )茶峒人民没有高低之别,没有贵贱之分,一起参加或观赏赛龙舟、捉鸭子,一同在吊脚楼下听唱曲,划拳行酒。新年也是热闹非凡的,到了十五的晚上,玩龙舞狮的士兵赤裸着肩膊到各处去欢迎炮仗烟火。大家都十分兴奋的放鞭炮,鞭炮放完后,就用长凳脚绑着大筒的烟火,白光向上空冲去,下落的时候便洒散着满天花雨。军民一起同乐。在这样的节日里,茶峒人民释放着他们全部的兴奋,表现出了他们原始旺盛的生命力。婚嫁民俗,在边城关于婚嫁有着它独特的风俗。
15、 “不是走车路就要走马路”。男孩子有了心仪的女生,要不向女孩提亲,要不就站在那些月光可以照及的高崖上去,很诚实和坦白的为一个初生之犊的黄花女唱三年的歌。翠翠的母亲就是和一名茶峒军人唱歌相熟的,带着浪漫凄美的情调。丧葬民俗,湘西人民对于丧葬事宜非常重视。他们往往不惜倾家荡产而尽力操办,特别讲究丧事的热闹。他们正是以热闹非凡的载歌载舞的形式来尽力渲染长辈的养育之恩和后辈的报恩心理。而丧歌是湘西人民长期文化积累的结果,表现了湘西人民的“孝”的观念。小说中写到了老船夫的死,翠翠、船总顺顺、老马兵和城里其他人来料理老船夫的后事。丧礼没有十分热闹但也不简单,来的道士带了许多法器,还有一只大公鸡,来尽义务办
16、理念经起水诸事。晚浅析沈从文边城中的湘西世界第 7 页 共 14 页上还要做绕棺仪式,唱丧歌,放鞭炮,等到天亮,才将棺材埋葬。湘西人民的丧葬民俗体现了他们强烈的生命意识和豁达的人生观,寄寓了民族生存繁衍的强烈欲望,贯穿着传统的伦理道德,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了一个山区民族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执着乐观、生生不息的生命脉搏。四、 边城中的人性美:(一)爱情在人性美中的表现:翠翠是作家刻意塑造的一个人物,她是作家心目中完美人性的化身。小说中处处都能表现出作家对翠翠的喜爱,她是人之子,但更是大自然的女儿, “翠翠在风日里长着,故把皮肤变的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
17、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引于边城 )翠翠一出场就让我们感受到她是一个美丽、淳朴、善良、有活力、未经世事,丝毫没有受到社会污染的姑娘!她和爷爷在在古老而又清澈的溪水边,守着渡船相依为命,从不贪财,不羡贵,不嫌贫,每天为需要过河的人摆渡,从不偷懒,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幼小的翠翠正是在这种祥和而又古朴的小屋里,从爷爷那里继承了自己应该继承的东西,弘扬了本该弘扬的内容。翠翠一天天的长大了,她的性格也随之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少了一点乖巧,多了一些沉思;少了一些欢笑,多了一份羞涩。由小时候争着坐渡船夫渡新娘子的花轿,学小羊、小牛叫
18、,摘一把野花缚在头上,装扮新娘子到站在小山头听那迷人的鼓声,想那迷人的夜晚,到后来在路上遇到了刚刚在划船比赛中中了头奖的傩送,两颗年青的心灵撞击在一起,那种朦胧的爱意便在翠翠心中萌发。从此她觉得自己感情上有了一种新的需要,但又不好意思说出来。当别人“无意中提到什么时” 、她会脸红,在内心深处却又在盼望着听到与之有关的内容,等到这种盼望日久天长的在心中扎下根后,她那少女的纯情便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了。两年后的端午节前夕她又见到了傩送,情不自禁地对爷爷说:“那个人真好。 ”以至在看划船时无意间听到别人议论傩送的婚事时,一向沉稳的翠翠的心中也便乱作一团,甚至傩送和她说话也忘了答应。后来,傩送在月下为翠
19、翠唱歌,酣梦中的翠翠竟被傩送的情歌所吸引,灵魂也浮了起来。可惜的是她不知道这月下唱歌的年轻后生即使自己爱着的傩送。不久,天保为爱离家出走落水而死,傩送寻兄归来过溪时,又得不到翠翠的一点暗示,便赌气远走他乡。老船夫也在暴风雨夜逝世了。翠翠忍受着亲人的离去之痛、爱人的负气出走之苦,仍决定留在渡船上翘首企盼心上人的归来。翠翠与傩送这对深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山盟海浅析沈从文边城中的湘西世界第 8 页 共 14 页誓的豪言壮语,也没有离经叛道的骇世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裙带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下孕育下的超乎自然的朴素纯情,有的只是“遵从古礼”的淳厚人性,有的只是含蕴的东方的传统美德,作者着重表现了
20、他们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在作者的笔下,翠翠是个天真无邪的山区女孩,她聪明、美丽、乖巧、纯朴、善良,傩送是个童稚无欺的乡下小伙,他勇敢、英俊、豪爽、热情、勤劳。在这人杰地灵的偏僻之地,两颗年轻的心靠拢了,他们按照自己的标准同时选择了对方,一切显得那么自然,而在这自然之中却显示了“人性”在这块尚不开化的山村的永久魅力。从他们的 爱情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爱面前人人平等,更能看到一份没有参杂地位、金钱、名利的真挚感情。爱是人类内心自然情感的外在流露,是内心中最本我的体现这段凄美的爱情所要表达的是:真正的爱情不在于相爱的人每时每刻的相依相偎,而是在于即使相隔天涯海角心却彼此牵挂着对方。爱的真正意义不是天
21、长地久而是刻骨铭心。(二)亲情在人性美中的表现:作者还在小说中着力塑造了老船夫这个形象,通过老船夫对女儿,对外孙女的挚爱来体现人性的美。老船夫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善良、勤劳、憨厚、朴实、本分老实、恪尽职守。“他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那么老了,骨头硬硬的,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生活离开。 ”(引于边城 )他甘守清贫,从不贪财羡贵,只是本本分分的做自己的工作,过自己的生活,从未有过不甘,从未有过抱怨。他乐善好施,但从不索取,终身都在为别人服务,却从来不图
22、别人的一丝报答。 “管船人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茶叶则在六月里放进大缸里去,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随意解渴。 ”“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一一拾起,依然塞到拿人手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 (引于边城 )对于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他疼爱有加,他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她们身上。老船夫的女儿在十五年前与一名军人相爱,未婚先孕。他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怕伤害到女儿, “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件事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的过下去。 ”(引于边城 )后来,士兵服毒
23、自尽,女儿在产下婴儿后选择了殉情,老船夫又毫不犹豫地担负起了抚养外孙女的责任。他在翠翠身上倾注了他所有的爱,整部小说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这位老人对外孙女深深的爱,这种爱已融入到了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老人和外浅析沈从文边城中的湘西世界第 9 页 共 14 页孙女一起守着渡船相依为命,一起坐在大石头上看星星,一起唱歌;他不让翠翠坐热石头,唯恐翠翠生病;他在翠翠忧伤寂寞时为她讲故事,说笑话随着时间的流逝,翠翠已经长成了一个美丽的少女,为翠翠找到一个如意郎君成了老船夫最重要的心事。他为此费劲了心思,不辞辛苦的张罗这件事。但却无意中为孙女的婚事设置了一些障碍,导致了一系列的误会,最终酿成了傩送与翠翠的爱情
24、悲剧。最终他带着万般的无奈和无限的愧疚悄悄地离开了人世。老船夫对翠翠无尽的爱也可以从翠翠对爷爷的依赖中看出来。翠翠只有在爷爷愿意进城的前提下她才进城,尽管她很想去城里玩一玩,但她还是要陪着爷爷;翠翠进城和爷爷走散后,她等不到爷爷心里就开始发慌,埋怨爷爷没有暗按时归来;翠翠会想到自己离家出走,让爷爷着急地去寻她,一次来让爷爷更加爱她;翠翠在叫爷爷几次后爷爷没有回家,翠翠就开始哭得很厉害,她会绝望的喊:“爷爷,为什么不上来?我要你!” (引于边城 )从这些我们就可以看出翠翠对祖父是多么的依赖。老船夫的勤劳、慈祥、敦厚、善良、凡事但求心安理得的优良品质仿佛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化身;他对女儿、外孙女无私
25、的爱仿佛就是我们炎黄子孙祖祖辈辈、生生息息得以繁衍的血缘纽带。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那原始而又古老纯朴的人性之美。作者正是通过老船夫这个人物形象来展现亲子之爱的人情美。除此之外,通过天保和傩送之间的兄弟情我们也可以看到人情美。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翠翠,两个人唱歌“决斗” ,哥哥因为自己向翠翠提过亲,认为自己占了先,就一定让弟弟先唱,当弟弟一开口,他就知道自己不是弟弟的对手,就很大度的成全了弟弟;而弟弟对哥哥后来的死一直放不下。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他们的手足之情。(三)乡邻情在人性美中的表现小说中还塑造了许多朴实可爱的茶峒人,通过描写他们之间的互助互爱来体现人性美。这里的人没有勾心斗角,没有你
26、争我夺,有的只是关爱和帮助;这里的人没有尊卑之别,没有以强欺弱,有的只是相互尊重和理解。 “水手们会从小坛中抓出一把红枣,递给老船夫。 ”“祖父一到河街上,且一定有许多铺子上商人送他粽子与其他东西,作为对这个忠于职守的划船人一点敬意。走到卖肉案桌边去,他想买肉,人家照例不愿收钱。 ”(引于边城 )这就是茶峒人的淳朴厚道。但作者将这类人的特点在船总顺顺的身上集中体现出来,使他成为这这一类的总代表。船总顺顺虽说是个商人,但在他身上看不到商人的对金钱的贪婪和为人的世故,他有一颗仗义疏财的仁义之心和一副宽阔豪爽的胸怀。 “他大方洒脱,喜欢交朋结友,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故凡船只失事破产的船家,过路的退伍
27、兵士,游学文墨人,凡到这个地方,闻名求助的,莫不尽浅析沈从文边城中的湘西世界第 10 页 共 14 页力帮助。因此,他不能同贩油商人一样大大发作起来。 ”(引于边城 )我们还能从他身上看到一种乡民的光明磊落和正道直行的品格。他面对在暴风雨中失去唯一亲人和渡船的无依无靠的翠翠,尽释前嫌,搁下了心中的丧子之痛,在第一时间赶来帮助翠翠料理老船夫的后事,还对翠翠说:“翠翠,爷爷死了我知道了,老年人是必需死的,不要发愁,一切有我。 ”(边城 )这就是茶峒人的善良。正是这种美德才使得这块不显山不露水的偏僻小城保留了一份大都市里想都想不到的淳朴民风,也正是这种“重义轻利” “守信自约”的品格构成了沈从文笔下
28、的这个理想世界存在的基础。五、 边城中的悲剧美:边城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美好宁静的“理想世界” ,这里的人是那么纯真善良,这里的自然环境是那么淡雅优美,这里一切都令我们神往,但是就在这个一切都看似完美的小城中,我们却看到了暗藏的忧伤。沈从文说:“你们欣赏我的故事是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的故事的清新,照例那背后隐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一) 、悲剧美的表现纵观其文,小说本身是从翠翠母亲的故事开始的,翠翠母亲的爱情故事发生于 15年前,美丽、多情、善唱山歌的母亲,认识了一个唱歌第一名的茶峒军人。两人在白日里对歌,很秘密地背着忠厚的爸爸发生了暧昧关
29、系。有了小孩子后,这位军士不便逃走毁去做军人的名誉,服了毒殉情;翠翠母亲没有离开孤独的父亲远走的勇气,羞惭、怜悯地仍守在父亲身边。小孩生下后,她到溪边喝了许多冷水死去,最终也为爱情殉情。翠翠母亲与茶峒军人之间的爱情故事虽然没有做过多的介绍,但一段简短的概括也足以让人感动涕零。对唱山歌是湘西男女之间传达爱意的一种方式。翠翠母亲与军人就是这样与军人相识相爱,并且有了他们的翠翠。然而出于军人的责任,最终以悲剧结束。翠翠母亲与军人用牺牲自己生命的方式为爱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有人说翠翠母亲与军人之间的爱情是个悲剧,在老人的心里留下了很大的遗憾。正因如此,老人对于翠翠感情显得更为忧虑了。其实,翠翠母亲与军人之间为爱牺牲的举动更令人为之钦佩。虽然沈从文对翠翠母亲与军人之间的爱情只是提笔带过,但却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即便边城中没有描写两人之间的爱情多么美丽,最终的为爱殉情也足以打动每个人的心灵。也许会有人替他们惋惜,不值。可是真正的爱情本身就是忘我的,因此为爱牺牲本身就是再次获得重生,正是在这种流淌着生命之美的相情相爱之中,我们发现了城市中泯灭已久的人生价值和生命价值。 边城的悲剧性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