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 1 讲 高考命题探源及应对策略 一、高考命题究竟考什么 1 突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干知识 所谓主干知识就是决定历史前进方向,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思想文化、社会制度、历史人物的基本史实。包括中国和世界各阶段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主线及时代特征。 典例 1 2016浙江高考 定州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列关于定州的表述,正确的是 ( ) 秦汉始置州 唐代私营绫织作坊兴起 宋代以制瓷业闻名天下 元代为中书省辖地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和经济,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错误,州作为地方行政机构开始于东汉。 说法正确。故选项 D符合题
2、意。 【应对策略】 夯实主干知识。 2 重视历史课程知识的方法考查 历史课程知识与历史主干知识的区别在于,历史课程是指高中阶段尚未涉及,但将来会是大学教学内容的部分历史现象,或是学术界争论比较热和史学科研中的最新成果,或者是超越教材的片面观点,或者作为历史学科研究所应具备的史学素养,包括史学研究观、史 学思想、史学研究方法及重要的文史知识等。 (1)关注与大学课程重点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 典例 2 2016江苏高考 1946 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 “ 冷战 ” 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 8
3、000 字的2 “ 长电报 ” 。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 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 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 材料二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
4、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凯南 “ 长电报 ” 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 长电报 ” 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 “ 对手 ” 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 (3)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 “ 长电报 ” 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成各自认识的依据。 答案 (1)内容:苏联的外交政策根源于其文化传统;苏联外交具有不妥协的特点;苏联是美国最主要的对手。原因:意识形态 (社会制度 )的对立;
5、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2)内容:美国加强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渗透 ;美国企图全方位包围苏联;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称霸世界。 (3)共同之处:美苏必然走向对抗;夸大对手的威胁。依据: “ 长电报 ” :苏联的专制传统和意识形态。 诺维科夫报告: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 3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 “ 苏联传统的不安全 ”“ 不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 ”“ 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首位 ” 的信息来概括作答;第二小问 “ 原因 ” ,依据所学两极格局形成背景从 “ 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社会制度 ” 等角度分析作答。第 (2)问,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据材料二
6、 “ 其资本已经渗透到世界许多国家 ”“ 集中反 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 ”“ 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 ” 得出美国加强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渗透;美国企图全方位包围苏联;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称霸世界。第 (3)问,第一小问共同之处,依据美国称霸世界的目的以及称霸世界的必然结果得出美苏必然走向对抗,夸大对手的威胁;第二小问 “ 长电报 ” 形成认识的依据,据材料一 “ 苏联传统的不安全 ” 并结合所学知识美苏意识形态的不同得出苏联的专制传统和意识形态;第三小问诺维科夫报告形成认识的依据,据材料二 “ 美国称霸世界的目的 ” 结合美国国家性质得出依据是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 【应 对策略】 这类题目往往以高中主
7、干知识切入,但它不重视中学教材结论,而重在考查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故认真阅读材料,尊重对材料的理解去寻求答案即可。 (2)中学教科书中阐释片面、观点陈旧的内容,高考命题也会有意去颠覆或考到教材未涉及的内容 典例 3 2015广东高考 1961 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 “ 父子队 ”“ 兄弟队 ” 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 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答案 D 4 解析 题干时间是 “ 1961 年
8、” ,当时正处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C项 “ 成效显著 ” 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C;土地所有制没有变化, 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发生于 1953 1956 年, B项错误;由 “ 有的地方出现家庭作业 ” 可以分析出这种家庭式作业的生产方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D项正确。 【应对策略】 注意看材料时间,再结合时代背景,根据材料内容作科学推理。 (3)历史学科素养方面注重史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 (包括 文史常识和史观、史学思想、研究方法、历史分期、史料鉴别等 ) 典例 4 2015海南高考 谣谶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做预言来传唱的歌谣。后周时,有人制造 “ 点检作天子 ” 的谣谶,周世宗为
9、绝后患,撤掉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以赵匡胤代之。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这说明谣谶 ( ) A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 B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 C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 D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偶然 答案 D 解析 解读题干情境可知,谣谶本身就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做预言来传唱的歌谣,说明其从根本上讲是唯心的,但谣谶与历史现象吻合 属于偶然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故选 D 项。谣谶并不科学,并不能预示历史发展的走向,也不能改变历史的走向,故 A、 B两项错误;谣谶与历史上某些现象的吻合只是偶然现象,并不是必然的,故 C项错误。 【应对策略】 对这一类问题有所涉猎了解,本书后面有此类知识专讲。 (4)学术
10、热点问题和科研前沿成果 (注意:政治上敏感的问题不会命题考查 ) 典例 5 2014四川高考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5 “ 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 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 ” 据此可知,宪法大纲 ( )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 1931 年颁布的,其规定把 “ 资本家、富农、僧侣 ” 等放在革命的对立面,显然与党的 “ 二大 ” 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不一致,因此 B 项排除;由
11、 “ 苏维埃 ” 可知 D项不正确; 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答案为 C项。 【应对策略】 除了平时多了解史学前沿成果外,还要重 视对材料的分析。 二、高考命题到底怎么考 1.主要考查角度: 主要是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突出考查对学科主干知识、历史概念、史学素养的理解、归纳、评价及认识,突出考查考生学习过程的探究能力,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开放性的特点。主要有四个角度: (1)熟悉中考熟悉: 试题主要是依托教材,运用材料,创设情境而命制的题目。其知识背景熟悉,设问导向熟悉,解题途径熟悉,答案也来自所学知识和结论,目的是考查学生基础掌握程度。 典例 6 2014天津高考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 从珠江三
12、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 “ 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 。这一 “ 革命的火焰 ” ( )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6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 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 ” ,可以判断出 “ 革命的火焰 ” 是国民革命。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A项错误;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国民革命既没有消灭帝国主义也没有消灭封建主义, 因此国民革命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B项错误。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是
13、建立独立、民主、统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国民革命只是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因此 C项错误。国民革命打倒了军阀,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故答案为 D项。 【应对策略】 前提:熟记教材主干知识,注意掌握重大历史现象的背景、表现、特点及影响,奠定解答问题的基础。 关键:紧扣题干熟悉的背景,回忆历史现象的前因后果,逐项分析所列备选项,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判断:根据题干熟悉背景,判断出题目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考生注意 要仔细认真地认识背景、回忆所学知识作出判断等。 (2)熟悉中考陌生: 试题的题干背景一定是熟悉的,但设问导向不一定熟悉,解题途径也不一定熟悉,其答案或许是修正、补充所学知识,也可能是颠
14、覆了所学知识。其目的是打破思维定式,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典例 7 2015重庆高考 426 年,罗马帝国颁布引证法规定: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 (生活于二三世纪之交 )的法律著述来解决 若他们的著述观点有分歧,则以多数为准;如不能形成多数,则以伯比尼安 (五大法学家之一 )的 观点为准;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见表示,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这则材料说明在当时罗马帝国司法裁判中 ( ) A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权 B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7 C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 D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 “ 则依照五大
15、法学家 (生活于二三世纪之交 )的法律著述来解决 ” 表明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故 D 项正确;依据材料主旨:罗马法官在判案时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又无规定时,依五大法学家著述、依多数、依伯比尼安的观点为准,说明法律并未赋于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 权, A项错误;只是在法律上遇难题而成文法又无规定之时,才依五大法学家著述为准,并非说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B项错误; C项材料未涉及。 【应对策略】 前提:要求对教材知识熟练掌握,融会贯通,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注意熟悉的题干背景与陌生的历史现象、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认真分析判断背景材料中所关联的知识,注意熟悉背景中
16、所体现的新视角、新内容或新观点,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分析:将所学知识观点与题目观点或命题角度建立联系,用所学史实对所提炼的观点或命题角 度进行分析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 (3)陌生中考熟悉: 试题知识背景陌生或者说是全新的材料和情境,设问导向是熟悉的或不一定陌生,解题途径熟悉或不一定陌生,答案一定是来自所学知识的。这与上类试题正好相反,但是都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典例 8 2015山东高考 1925 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 1928 年 9 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 “ 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 ” 。苏联更改校名
17、是基于中国 (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 “ 围剿 ” 失利 8 答案 C 解析 学校名称的变化要从历史时间角度去寻找原因, 1924 年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1927 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工农武装斗争,苏联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因此 C 项正确, A 项错误;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与材料无关, B项错误;红军第五次反 “ 围剿 ” 失利是在 1934 年, D项错误。 【应对策略】 关键:读懂题干陌生背景所隐含的历史知识或学科能力,挖掘材料隐含的历史现象和本质。 关联:将陌生题干 背景所隐含的历
18、史现象和本质与所学知识进行合理地关联,迁移所学知识与能力素养。 筛选:将题干背景反映的历史现象,融入所学知识或筛选熟悉的选项,逐一鉴别,选出适合陌生题干背景的合理答案。 (4)陌生中考陌生: 题干知识背景陌生,设问导向陌生,解题途径陌生,答案来自对材料的推理,目的是考查学生独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考查能力难度等级较大。 典例 9 2015全国卷 下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 官审案应 ( )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
19、民众意愿 9 答案 C 解析 法官审案时可能会被表象迷惑而导致误判,因此, “ 双眼蒙布 ” 是警示法官审案不应受表象迷惑,应洞察事实真相,故选 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官审案应主要依据法律而非道德良知,排除 A 项;法官审案时注重证据,证人证言仅是法官审案时证据的一个来源,不能作为全部证据,故 B 项错误;法官审案应重证据,而不应盲目遵从民众意愿,故 D项错 误。 【应对策略】 关键:将材料中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置于一定的时空背景下,明确题目的回答方向与要求。 关联:注意将陌生材料或情境与所学知识或素养进行必要的联系,以此作为做题的突破口。 筛选:依据设问,提取材料关键信息,从历史现
20、象的分析认识角度判断或者组织答案。 2 命题主要题型: 从试题设置来看,主要分为选择题与材料解析题两种,主要考查学生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及探究学习的思维能力;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又根据题干载体、求答方向及解答方式的限定等分为若干类型。 3 命题体现的 主流价值观: 从命题思想体现的主流价值观看主要是考查历史课程规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了把历史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历史的借鉴功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1)命题蕴含着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自身所属国家的一种积极认同的态度和行为。爱国主义包含了这样的态度: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
21、强烈希望保留祖国的特色和文化基础;对祖国其他同胞的认同感。“ 爱国主义 ” 与 “ 民族主义 ” 有着紧密的联系,并通常被作为同义词使用。从历史角度看,中国五千年文明和世界 史上蕴含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历史主干知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这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10 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操;反对分裂,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利益和统一的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独立与富强的精神;继承发扬传统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等。 典例 10 2015江苏高考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 “ 从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到 1938 年 10 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 一时出现了生气
22、蓬勃的新气象。 ” 此处 “ 新气象 ” 主要是指 (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答案 D 解析 1936 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但 “ 1937年 7月 7日卢沟桥事变到 1938年 10月武汉失守 ”是抗战防御阶段,且 “ 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 ” 是指正面战场,故 B项错误; “ 武汉失守 ” 反映了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故 C项错误; “ 1937 年 7月 7日卢沟桥事变 ” ,中 国军队奋起抵抗,成为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端,故 D项正确。 (2)追求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平等,公民意识 社会公平正义,是人类的孜孜追求,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准。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民主自由平等,是人类自产生之日起,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企盼美好生活得以实现。步入近代,自由、平等、民主,成为人类追求的美好理想。反对专制统治、要求民主政治和平等权利成为时代的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