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农业大学 2014 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 果 名 称 四川省种猪遗传改良体系建立和配套系选育研究与应用完 成 单 位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铁骑力士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畜牧总站、四川省乐山牧源种畜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天兆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江油新希望海波尔种猪育种有限公司、内江市种猪场、绵阳明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都巨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主 要 完成人 李学伟、朱 砺、李明洲、冯光德、曾仰双、唐国庆、姜延志、刁运华、陈方琴、帅素容、蒋岸岸、白林、刘海峰、王讯、马继登鉴定组织单位 四川省科技厅鉴 定 时 间 2014.4.9鉴定形式 会议鉴定成 果 水 平 国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成 果 简
2、介在四川省建立了种猪性能测定、遗传评估和人工授精技术体系,推动了全省常规育种技术体系的完善、更新和升级。利用遗传算法开发了 QTL 辅助选择的优化决策,应用双变量混合线性模型开发了综合 GEBV 和常规 EBV 信息的基因组预选择新策略,实现了育种新方法、新技术在猪遗传改良中的创新应用,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发表 SCI 收录论文 30 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4 项。经过近 20 年的持续选育,利用梅山猪和约克夏杂交培育了合成母系,与长白和杜洛克杂交配套,培育出四川省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天府肉猪配套系。该配套系产肉性能高、繁殖性能好、肉质优良,在以四川为代表的西部省份推广了祖代种猪 4.63
3、万头,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建立了在全国具有特色的四川省种猪遗传改良技术体系,6 家项目承担企业中 4 家被遴选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结合四川省人工授精体系建设,所选育的优质种公猪在四川各地推广面达 80以上。该成果技术难度大、研究时间长、覆盖面广,创新性强,成功培育了天府肉猪配套系,完善了全省种猪遗传改良体系,对西部地区生猪产业有显著推进作用。该成果总体达到同类研究领域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四川农业大学 2014 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 果 名 称 杂交稻根蘖优化及定抛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完 成 单 位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主 要 完成人 任万军、杨文钰、周虹、陈勇、
4、黄光忠、段志康、杨波、李季航、王丽、胡剑锋鉴定组织单位 四川省科技厅鉴 定 时 间 2014.4.13鉴定形式 会议鉴定成 果 水 平 总体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成 果 简 介创建了高产高效兼顾的杂交稻优化定抛栽培技术 针对四川稻田前作秸秆还田、轻简高效和高产的技术需求,按“免耕高桩抛秧定抛栽培优化定抛”三台阶分步创新、综合集成的方式,创建了杂交稻优化定抛栽培技术,实现抛栽均匀度 8797,充分发挥了杂交稻品种的产量潜力,多次创造区域高产典型,实现了秸秆还田、高效与高产的协调统一,成为杂交稻增产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集成了定抛杂交稻根蘖优化的关键技术 在阐明了优化定抛杂交稻根蘖发生和生长生理生态
5、特性的基础上,创建了杂交稻无盘早育、带泥拔秧、氮肥后移、钾肥中移等根蘖优化关键技术,明显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和颖花结实率,使群体质量和产量构成得到同步优化,突破了“弱光、寡照、高湿”稻区杂交稻分蘖成穗率低和颖花结实率低的瓶颈。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构建了“二主三协同”推广模式;制订行业标准 1 项、省级地方标准 4 项,取得国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7 项,发表论文 91 篇,SCI 收录论文 4 篇。丰富了水稻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理论。优化定抛技术近 5 年被列为四川省农业主推技术。2000 年以来,在成都、眉山、乐山等 13 市累计推广 2895.3 万亩,平均增产 8.3,最高达 40,新
6、增稻谷 121.8 万吨,新增经济效益 40.26 亿元,同时促进了秸秆还田、保育土壤,减轻了环境污染,社会生态效益显著。成果总体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在高产与轻简栽培技术相结合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四川农业大学 2014 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 果 名 称 花椒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研究与示范完 成 单 位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洪雅县幺麻子食品有限公司、金阳县林业局、越西县林业局、冕宁县林业局、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主 要 完成人 叶萌、蒲 彪、张志清、朱天辉、杨德富、李德荣、罗成荣、赵跃军、陈安均、罗松明鉴定组织单位 四川省科技厅鉴 定 时 间 2014.4.15鉴定形式 会议鉴定成 果 水 平
7、 国际先进成 果 简 介首次系统研究了竹叶花椒的无融合生殖现象,完善了花椒发育生物学理论,为花椒良种繁育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一次明确了在商品经营和广泛栽培的被称为“青花椒”的植物并非植物分类学的青花椒(Z .schinifolium),而是竹叶花椒(Z. armatum)纠正了长期存在的栽培品种同各异物的现象;彩用系统选育方法。选育了“滕椒” 、 “金阳青花椒” 、越西贡椒三个花椒品种,并通过审(认)定。针对花椒种子萌发率极低和根腐病危害严重两大技术瓶颈,研究了提高种子萌发率和防治根腐病的核心技术,构建了花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系统研究了川渝主要产地青花椒的营养成分、风味成分、功能成分的分离提
8、取方法;确定了四川青花椒的香气、麻味的特征成分、功能成分的分离提取方法;确定了四川青花椒的香气、麻味的特征性成分;系统研究青花椒采后褐变的生物学基础,建立了青花椒保鲜技术;明确了不同产地来源、提取方式的青花椒挥发油抑菌谱及其抑菌特性。获得授权专利 2 项,制定地方标准 2 项。针对花椒地方品种品牌运营中的主要问题,明确了突破形象遮蔽的产精干发展对策和技术路径,推动了多品种多区域多品牌协调发展。该成果在全省推广 65 万亩,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该项目系统性、创新性、实用性强,成果总体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四川农业大学 2014 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 果 名 称 农村饮水健康风险评估技
9、术研究与示范完 成 单 位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水务局主 要 完 成人 倪福全、邓玉、卢元敏、胡玉福、张莹、刘小容、龙开泉、郑本泽、胡业权、刘朝勤、沈远祥、胡建、卢修元、曾赟、康银红鉴 定 组 织 单 位 四川省科技厅鉴 定 时 间 2014.4.16鉴定形式 会议鉴定成 果 水 平 总体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成 果 简 介课题组以雅安市名山区为示范区,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情况和水资源、水环境现状,开展了农村饮水健康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及相关应用示范,确定了本区居民暴露参数,建立了数据库,解决了农村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估重大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主要创新点:1、系统调查了雅安市名
10、山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出了农村饮水安全调查综合方法体系,建立了该区农村饮水安全数据库,解决了当前我国农村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估中人群健康暴露参数缺乏的问题。2、揭示了示范区农村水质健康风险的耦合成因机理,创造行性提出了该区原生水土环境主导风险、次生环境恶化诱发风险和突发事件加重风险的农村水安全风险成因模式。3、改进了美国的健康风险评价“四步法” ,首次制作了该区致癌、非致癌物的健康风险动态时空分布图,构建了农村饮用水水质健康风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雅安市名山区 20 个乡镇的 36 个供水站的改扩建净水工程、管网延申工程、新建小型集中供水工程等,对保障该区饮水安全、人群健康,有
11、效控制介水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等发挥了积极作用,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显著。该课题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技术路线正确,研究方法先进,结果可信,是一项创新性与实用性强的科技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山丘区农村水质健康风险成因机理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四川农业大学 2014 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 果 名 称 基因工程技术创制新型饲用植酸酶及纤维素酶完 成 单 位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大学主 要 完成人 陈惠、王红宁、吴琦、邹立扣、赵海霞、韩学易鉴定组织单位 四川省科技厅鉴 定 时 间 2014.4.20鉴定形式 会议鉴定成 果 水 平 国际先进成 果 简 介该项目针对饲用植酸酶和纤维素
12、酶耐热性差和 pH 作用范围窄的技术瓶颈,筛选获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酸酶(酸性植酸酶、中性植酸酶) ,纤维素酶(内切葡聚糖酶、-葡萄糖苷酶和外切葡聚糖酶)的天然高产酶菌株 5 株,并在国内首次克隆了植酸酶 phyA 和 PhyC 基因,纤维素酶End、pgl 和 cbhB 等基因。采用定点突变、结构延伸突变、DNA 改组等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对植酸酶和纤维素酶基因进行改造和定向进化;建立了植酸酶和纤维素酶高通量定向筛选技术平台;首次获得了酸性植酸酶突变体(F43Y、1354ML358F、144ET252R、 Q172R、Q172RK432R 和 Q368EK432R) ,纤维素酶突变“(K91
13、E、K369R 和 K91EK369R) ,显著提高了酶的活性和热稳定性(1747) ,并拓宽其 pH 作用范围。开展了酸性植酸酶毕赤酵母基因工程菌和内切葡聚糖酶巨大芽孢杆菌基因工程菌发酵工艺研究,发酵酶活为出发菌株产酶活性的 921 倍和 48 倍,试制了酸性植酸酶和内切葡聚糖酶酶制剂。共发表论文 57 篇,其中 SCI 收录 7 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5 件,获授权发明专利 1 件。该项目技术先进,结果可信,创新性突出,研究成果对于新型饲用植酸酶和纤维素酶的研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成果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四川农业大学 2014 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 果 名 称 狗牙根种
14、质资源评价、新品种选育与利用研究完 成 单 位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时代创绿园艺有限公司、温江区天府草坪园艺场、巴南区绿冠草种经营部 主 要 完成人 刘伟、张新全、干友民、凌瑶、张小艾、彭燕、徐杰、陈艳宇、杨江山、邱常兵、罗崇勇、杨烈鉴定组织单位 四川省科技厅鉴 定 时 间 2014.4.26鉴定形式 会议鉴定成 果 水 平 总体国内领先、部分国际先进成 果 简 介该项目历经 20 余年,系统收集保存我国西南区野生狗牙根种质资源 432 份,并建立狗牙根种质资源库。通过形态学、分子标记和坪用价值等方法建立了狗芽根草坪草种质资源综合评价体系。首次报道海拔 3080m 的西藏有野生狗牙根种质资源的分
15、布。选育出我国西南地区第一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狗牙根草坪草新品种-南狗牙根( Cynodondactylon CVChuannan) (品种登记号:354) ;选育出一个新品系川西狗牙根进入国家区域试验网;筛选出具有抗性和坪用价值优异的 9 份狗牙根种质材料;从国外引进的品种中筛选出适合西南地区的优良品种 5 份。 研究形成了狗牙根新品种种苗快繁、草皮生产、草坪建植与管理等关键技术 7 套,获授权专利 3件,广泛用于生产,建成优良狗牙根种苗基地 1200 余亩、销售种苗 429.9 万公斤,种子 500 吨,累计建植各类草坪 1540 万余平方米,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出版专著教材 4 本,发表
16、学术论文 60 余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 15 人,培训人员 2000 余人。该项目目标明确,技术先进,在狗牙根种质资源综合评价及新品种选育方面具有创新性。成果总体达国内领先水平,在 DNA 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和地理来源人析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四川农业大学 2014 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 果 名 称 无线遥控喷施机关键技术的研宄与应用完 成 单 位 四川农业大学主 要 完成人 许丽佳、康志亮、邹志勇、谭雪松、庞涛、周曼、陈晓燕、刘明丹、陈霖、温洪、封雨鉴定组织单位 四川省科技厅鉴 定 时 间 2014.4.26鉴定形式 会议鉴定成 果 水 平 国际先进成 果 简 介该项目针对我国农药喷施装
17、备自动化程度低的现状,研发了一种无线遥控喷施机,可用于大中型喷施机无法作业的丘陵地区、大棚、果园等环境,实现了精确配比、避免喷施液浪费、多角度灵活喷施及最大限度减少作业人员与喷施液的直接接触,有利于农业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成本低,性价比高,利于推广。项目组首家研发了旋转式选药装置(实用新型专利:喷施液配比装置,ZL201420009925.8) 、边配边喷配药装置(发明专利:一种农药配制喷洒机,ZL201110121215.5)和多角度喷施装置(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喷头控制装置,ZL201420783765.8) ,并在国内外首次推出集自动选药、精确配比,多角度喷施和智能移动为一体的无线遥控喷
18、施机(实用新型专利:智能喷洒设备,ZL201420095651.9) 。项目成果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等 9 个不同类型的示范区进行了应用,实用性强,效果好,节省劳动力,保护了作业人员健康,产生了比较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该项目创新性突出,技术先进,实用性强,取得了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所研发的装置填补了国内空白。四川农业大学 2014 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 果 名 称 优质鸡选育方法与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完 成 单 位 四川农业大学、雅安隆生农牧有限公司、四川邦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 要 完成人 朱庆、赵小玲、王彦、尹华东、刘益平、舒刚、张姚、胡耀东、沈登高
19、、廖永彬、杨志勤、杜晓惠、叶林、兰丹、许恒勇鉴定组织单位 四川省科技厅鉴 定 时 间 2014.4.28鉴定形式 会议鉴定成 果 水 平 总体国内领先、部分国际先进成 果 简 介该项目系统研究了地方鸡品种遗传基础,筛选出调控优质鸡重要经济性状的主要候选基因 29 个和分子标记 74 个;创制处新的育种材料,通过育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创新了优质鸡新品系和配套系选育方法,培养了 4 个优质鸡品系,形成了 2 个配套系组合;研制了优质鸡育种辅助技术工艺与生产配套技术,建立了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该项目获得授权专利 10 余件,发表论文 40 余篇,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通过
20、“高校+企业”的模式,在四川的雅安、绵阳、广元、德阳等市进行了转化应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该项目研究系统,方法先进,拿到、难度大,创新性强。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育种方法综合应用和分子育种辅助选择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四川农业大学 2014 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 果 名 称 家兔 SNP 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新方法构建与示范完 成 单 位 四川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青岛康大兔业发展有限公司、金陵种兔场、重庆迪康肉兔有限公司主 要 完成人 赖松家、陈仕毅、秦应和、贾先波、刘汉中、阎英凯、潘雨来、王永康、何敏、王杰鉴定组织单位 四川省科技厅鉴 定 时 间 2014.4.28
21、鉴定形式 会议鉴定成 果 水 平 总体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成 果 简 介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家兔转录组序列,建立了家兔 SNP 数据库;应用 HRM 等分型技术,筛选出与家兔生长发育、抗非特异性肠炎等重要经济性状显著相关的功能候选基因及其 SNP 位点;利用建立的 3 个独立资源群开展验证性研究,获得了可用于遗传标记辅助选择的 SNP,为现代家兔育种指标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利用计量经济学原理、公畜一母畜动物模型 BLUP 法,采用 ASREML 法,系统估计了家兔繁殖性状和不同年龄阶段体重性状的遗传参数,将常规育种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和抗病育种技术相结合,国内外首创了家兔 SNP 辅
22、助选择育种新方法一一两步法,采用该方法进行选种实践,结果证明该方法可靠,并形成了技术操作规程,实现了家兔传统育种技术的升级。该项目通过“高校十科研院所+企业”产学研模式,在四川、山东、江苏和重庆的 26 个县(区)的 141 个种兔场进行了转化应用,共选择种兔 26.68 万只,新增产值 44130 万元,新增效益 11181 万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该成果研究系统性强,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先进,研究难度大,创新性强,成果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研究成果“抗非特异性肠炎 SNPI 筛选”居国际领先水平。四川农业大学 2014 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 果 名 称 高产、抗病、广适大麦新品种川农饲
23、麦 1 号的选育及推广应用完 成 单 位 四川农业大学、西昌学院、冕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 要 完成人 冯宗云、何天祥、李达忠、叶少平、余世学、毛承志、李达祥、罗小娇、蔡光泽、向欣鉴定组织单位 四川省科技厅鉴 定 时 间 2014.4.28鉴定形式 会议鉴定成 果 水 平 国内领先成 果 简 介该成果针对四川大麦生产中饲料专用品种匮乏、抗逆性不强、产量低等问题,通过资源评价,从大麦品系“9018”中系统选育出高产、抗病、广适、优质饲用大麦新品种“川农饲麦 1 号” 。 “川农饲麦 1 号”丰产性好。在省区试中两年平均亩产 338.6 Kg,比对照增产 18.4;高产示范亩产 565.18Kg,
24、比对照增产24.02。成都平原青贮用鲜草平均亩产 2500 Kg。 “川农饲麦 1 号”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高抗条锈、高抗白粉、中抗赤霉病。熟期较早,有利于水稻、玉米制种及烤烟适期早栽的茬口衔接,为大麦茬水稻(玉米)两季高产高效提供了品种保障。建立了“川农饲麦 1 号”良种繁育及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体系。该品种已成为四川省大麦主产区的主推品种,20092014 年累计试验示范推广 106.69 万亩,新增产量 5327.72 万 Kg,新增产值 1.77 亿元,新增利税 1.58 亿元;20122014 年发展青贮饲料共 8500 亩,生产鲜草 2095 万 Kg。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该成果技术先进、创新性强,整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