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9 ,大小:336.27KB ,
资源ID:1043201      下载积分:3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0432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医儿科总结.doc)为本站会员(龙***)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医儿科总结.doc

1、中医儿科总论第一节:儿科发展史(每一分期的医著医论)4 期、第一次书观点、钱乙、万全学术观点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理论体系为指导,用中国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从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治疗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儿科称为专科是在宋代。 钱乙被誉为“儿科之圣”著有小儿药证直诀 。共有方 134 首。1、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2、儿科四诊中尤重望诊3、急惊(阳热实)合凉泻,慢惊(阴寒虚)合温补。4、儿科五脏辩证: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5、强调小儿体禀纯阳,患病后易从阳化热,善用甘寒柔润养阴/泻肺泻白散、泻心导赤散

2、、凉肝泻青丸6、小儿伤风大青膏,热病神昏惊搐凉惊丸、抱龙丸。至宝丹、紫雪丹热病神昏抽搐的常用方。儿 科 四 大 证 : 麻、痘、惊、疳。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远古-南北朝)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五十二病方最早的医学专著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隋宋朝)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被称为“幼科之宗”。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儿科称为专科是在宋代。1、钱 乙 儿 科 之 圣 , 小 儿 药 证 直 诀 。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望诊

3、中尤重望诊;首创儿科五脏辨证体系;创立新方,化裁古方。北 宋 钱 乙 的 小 儿 药 证 直 诀 是 中 医 儿 科 学 形 成 的 主 要 标 志 。2、论述小儿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 董 汲 小 儿 斑 疹 备 急 方 论 。 寒 凉 法3、南宋刘昉等编著幼幼新书 (40 卷)是当时最完备的儿科学专著。集宋以前儿科学术成就之大成。4、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提出烧灼断脐法。5、南 宋 陈 文 中 小 儿 痘 疹 方 论 小 儿 病 原 方 论 。 温补法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金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1、元 代 曾 世 荣 著 活 幼 心 书 活 幼 口 议 。 七 言 歌 诀 , 对 “惊

4、 风 ”的 论 述 。 学 术 特 点 : 1.对 新 生儿 疾 病 论 述 较 全 面 。 2.对 多 种 儿 科 常 见 病 的 因 证 脉 治 作 出 精 炼 而 具 有 指 导 意 义 的 概 括 。 3.活 幼 心 书 便于诵习,促进儿科知识普及。2、陈 复 正 (元代/南宋,字飞霞) ,著 幼 幼 集 成 , 提 出 指 纹 诊 法 辨 证 纲 要 指纹诊法“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 “风轻、气重、命危”3、 明 清 痘 疹 的 防 治 有 稀 痘 方 、 痘 衣 法 。 人 痘 接 种 法 流 传 到 俄 罗 斯 、 朝 鲜 、 日 本 、 土 耳 其 及 欧 非 各

5、 国 。4、 清 代 随 着 温 病 学 说 的 兴 起 , 叶 天 士 、 薛 生 白 、 吴 鞠 通 、 王 孟 英 等 温 病 学 大 家 完 整 地 创 立 了 温 病 学体 系 , 促 进 了 中 医 儿 科 学 向 成 熟 完 善 的 方 向 发 展 。5、 明 代 万 全 : “五 脏 之 中 肝 有 余 , 脾 常 不 足 肾 常 虚 ”“心 常 有 余 而 肺 不 足 ”, 首 重 保 护 胃 气 。儿 科 专 著 万 氏 家 藏 育 婴 秘 诀 幼 科 发 挥 痘 疹 心 法 片 语 心 书 育 婴 四 法 : 就 儿 科 养 育 的 不 同 阶 段 , 提 出 “预 养

6、以 培 其 元 , 胎 养 以 保 其 真 , 蓐 养 以 防 其 变 , 鞠 养 以 慎其 疾 ”6、 清 谢 玉 琼 麻 科 活 人 全 书 是一部麻疹专著,详细阐述了麻疹各期及其合并症的辨证和治疗。中医儿科学发展的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 2 节:小儿年龄分期(分期)一、小儿年龄分期(1)胎 儿 期 受孕分娩断脐,共 40 周,280 天。(胎龄满 28 周到出生后 7 足天,为围生期。)(2)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到生后满 28 天,称为新生儿期。(一生中死亡率最高的时候)( 3) 婴 儿 期 从生后 28 天到满 1 周岁为婴儿期。 这 是 小 儿 出 生 后 生 长 发

7、 育 最 迅 速 的 时 期 ( 第 一 次高峰)。(4)幼儿期1 周岁后到 3 周岁称为幼儿期。(5)学龄前期3 周岁后到 7 周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又称幼童期。(6)学龄期从入小学始(7 岁)到青春期前(一般为女 12 岁,男 13 岁),称为学龄期。(7)青春期女孩:1112 岁到 1718 岁;男孩:1314 岁到 1820 岁。形体增长出现第二次高峰第三节:小儿生长发育(生理常数)定 义 : 人 体 的 生 长 发 育 是 指 从 受 精 卵 到 成 人 的 成 熟 过 程 。 生 长 发 育 是 小 儿 时 期 特 有 的 生 理 现 象 , 是儿 童 不 同 于 成 人 的 基

8、 本 特 点 。 生 长 是 指 形 体 的 增 长 , 可 用 相 应 的 测 量 值 来 表 示 的 形 体 量 的 变 化 。 发育 是 指 细 胞 、 组 织 、 器 官 的 分 化 与 功 能 成 熟 。生 长 发 育 规 律 : 1.生 长 发 育 具 有 连 续 性 和 阶 段 性 ; 2.各 系 统 器 官 发 育 不 平 衡 性 ; 3.具 有 顺 序 性 ( 由上 到 下 、 由 近 到 远 、 由 粗 到 细 、 由 简 单 到 复 杂 、 由 低 级 到 高 级 ) ;4.个体差异性。1、 体 重 : 清晨空腹排尿仅穿单衣(体重下降超过正常均值的 15%者为营养不良)初

9、生:3 公斤(kg)16 个月:体重=3+0.7*月龄712 个月:体重=7+0.5*(月龄-6)体重=(年龄-2)*2+12=8+2*年龄2、 身 长 : 初生 50 厘米,第一年增长 25 厘米,生后第一年 75cm;生后第二年 85cm。212 岁:身高(cm)=70+7*年龄上部量: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脊柱增长(12 岁前上大于下)。下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下肢长骨。(12 岁前下大于上)坐高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高度-头颅与脊柱的增长3、 囟 门 : 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的 1218 个 月 闭 合 , 后 囟 在 部 分 小 儿 出 生 时 就 已 闭 合 , 未 闭 合 者 应

10、在生 后 24 月 内 闭 合 。 ( 囟 门 早 闭 且 头 围 明 显 小 于 正 常 者 为 头 小 畸 形 ; 囟 门 迟 闭 及 头 围 大 于 正 常 者 , 常见 于 解 颅 ( 脑 积 水 ) 、 佝 偻 病 ; 囟 门 凹 陷 多 见 阴 伤 液 竭 失 水 ; 囟 门 凸 出 多 热 炽 气营之脑炎、脑膜炎等)4、 头 围 : 双 眉 弓 上 缘 经 枕 骨 结 节 绕 头 一 周 。初生:33-34cm,一周岁时 46cm,2 周岁 48cm,五周岁 50cm,15 岁定型(5458 cm)。头围过小:脑发育不良;头围过大:解颅(脑积水)。头围的测量在 2 岁以内最有价值

11、。5、胸围:初生 32 厘米。1 岁时,胸围接近头围,约 44 厘米;2 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6、 牙 齿 : 出生后 410 个月开始出牙。22.5 岁出齐。2 岁以内:牙齿数=月龄-4(或 6)。7、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8、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OS 根本就不需要那么高的压力就可以把血液泵向全身)收缩压 mmHg=80+2*年龄;舒张压=收缩压*2/3二月抬头三四笑,五六认人咿呀叫,七坐八爬九扶栏,十站岁走学讲话。二、智能发育1、感知发育2、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粗到细,由不协调到协调。10 个月可扶走,12 月能独走三抬

12、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动 作 发 育 : 由 上 而 下 , 由 粗 到 细 , 由 不 协 调 到 协 调 。 新 生 儿 仅 有 反 射 性 活 动 和 不 自 主 活 动 , 一 个 月 醒后 伸 欠 动 作 , 两 个 月 扶 坐 或 侧 卧 时 勉 强 抬 头 , 四 个 月 可 用 手 撑 起 上 半 身 , 六 个 月 独 坐 片 刻 , 8 个月会爬,10 个月可扶走,12 月能独走,18 个月可跑步和倒走,24 个月可并足跳,36 个月可骑三轮。语言发育:7、8 月可发复音。变 蒸 学 说 : 我国古代医家解释小儿生长发育规律,阐述婴幼儿生长发育期间生理现象的一种学说,变

13、 其 情 智 , 发 其 聪 明 ; 蒸 其 血 脉 , 长 其 百 骸 。 小 儿 生 长 发 育 旺 盛 , 其 形 体 、 神 志 都 在 不 断 地 变 异 , 蒸蒸日上,故称变蒸。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添加辅食。 混 合 喂 养 : 母乳不足或其他原因加用牛乳、羊乳或配方乳补充,叫混合喂养。 添 加 辅 食 原 则 : 由 少 到 多 、 由 稀 到 稠 、 由 细 到 粗 、 由 一 种 到 多 种 。 天 气 炎 热 和 小 儿 患 病 时 , 应 暂 缓添加新品种。第 4 节:生理及病因病理特点(含义)1、 小 儿 生 理 特 点 :( 1) 脏 腑 娇 嫩

14、, 形 气 未 充 稚 阴 稚 阳 学 说 ; (PS.阴 阳 、 形 态 、 功 能 未 完 善 )清。吴鞠通( 2) 生 机 蓬 勃 , 发 育 迅 速 “纯 阳 ”学 说 。 ( PS.发 育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学说。稚 阴 稚 阳 : 阴 : 指 机 体 的 精 、 血 、 津 液 及 脏 腑 、 筋 骨 、 脑 髓 等 有 形 之 质 ; 阳 : 指 脏 腑 的 各 种 生 理功能;稚:指幼稚不成熟。指小儿无论物质基础与功能活动上,均处于幼稚阶段,也就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概括。脏 腑 娇 嫩 , 形 气 未 充 : 脏 腑 娇 嫩 是 指 机 体 各 系 统 和 器

15、 官 的 发 育 不 全 和 脆 弱 。 形 气 未 充 是 指 小 儿 形 态和功能均未臻完善。主要表现为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不足;其次:心神怯弱、肝气未实。(1) 肺 常 不 足 : 肺 主 一 身 之 气 , 开 窍 于 鼻 , 职 司 呼 吸 , 外 合 皮 毛 , 小 儿 肺 脏 娇 嫩 , 卫 外 不 固 , 表 现为呼吸较促、息数不匀,易为外邪侵袭而患感冒、咳喘,故称“肺常不足”。(2) 脾 常 不 足 : 脾 为 后 天 之 本 , 主 运 化 水 谷 精 微 , 为 气 血 生 化 之 源 。 小 儿 生 长 发 育 迅 速 , 对 精 微 需求较多,但小儿又脾胃薄弱,饮

16、食稍增,则易引致运化功能失常,故谓“脾常不足”。(3) 肾 常 虚 : 肾 为 先 天 之 本 , 藏 精 , 主 水 , 肾 中 之 元 阴 元 阳 为 生 命 之 根 , 其 余 四 脏 之 阴 阳 均 有 赖 于肾 阴 之 滋 润 及 肾 阳 之 温 养 。 但 小 儿 肾 精 未 充 , 肾 气 未 盛 , 如 婴 幼 儿 二 便 不 能 自 控 或 自 控 能 力 较弱,年幼儿童易患胎怯、胎弱等先天禀赋不足之证 ,这就是“肾常虚”之意。(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学说。指 小 儿 时 期 在 生 长 发 育 过 程 中 , 无 论 是 机 体 的 形 态 结 构 , 还 是 各

17、种 生 理 功 能 活 动 , 都 是 处 在 迅 速 地 、 不断 地 向 着 成 熟 、 完 善 方 面 发 展 。 而 且 是 年 龄 越 小 , 发 育 的 速 度 越 快 , 而 且 是 遵 循 着 一 定 的 规 律 。纯 阳 之 体 : 颅 囟 经 脉 法 : “凡 孩 子 三 岁 以 下 , 呼 为 纯 阳 , 元 气 未 散 ”。 纯 : 小 儿 禀 赋 的 元阴 元 阳未 曾 耗 散 。 阳 : 小 儿 生 命 力 , 如 旭 日 东 升 , 草 木 方 萌 , 蒸 蒸 日 上 , 欣 欣 向 荣 。 纯 阳 是 指 小 儿 生 机蓬勃,发育迅速。纯 阳 与 稚 阴 稚 阳

18、 学 说 是 古 代 医 家 用 来 说 明 小 儿 生 理 特 点 的 理 论 。纯 阳 是 指 小 儿 生 机 蓬 勃 , 发 育 迅 速 。稚 阴 稚 阳 是 指 小 儿 脏 腑 娇 嫩 , 形 气 未 充 , 骨 骼 肌 肉 、 筋 骨 皮 毛 以 及 精 神 意 识 等 与 成 人 相 比 均 属 不 足 。两 者 所 说 是 一 个 问 题 的 两 个 方 面 。二 、 病 因 特 点 : 小 儿 多 外 感 于 六 淫 及 疫 疠 之 邪 , 内 多 伤 于 乳 食 , 先 天 因 素 与 病 因 关 系 密 切 , 情 志 失 调病相对较少,意外伤害等因素也较多见。 (外感、乳

19、食、先天、情志、意外、其他)3、小 儿 病 理 特 点 :1、 发 病 容 易 , 传 变 迅 速 。 ( 迅速传变:“易虚易实” 、“易寒易 热”) 2、 脏 气 清 灵 , 易 趋 康 复 。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发 病 容 易 : 小 儿 容 易 感 染 病 邪 而 发 病 。 小 儿 脏 腑 娇 嫩 , 对 疾 病 的 抵 抗 力 较 差 , 加 之 幼 儿 寒 暖 不 能 自调,乳食不会自节,故在外易为六淫所侵,在内易为饮食所伤。(1)肺伤:“肺常不足”,“肺为娇脏,难调而易伤”,肺主气而司呼吸,外邪侵袭,首先犯肺,故临床多见肺系疾病,如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等。(2)脾 伤

20、: “脾 常 不 足 ”, 易 为 食 滞 而 生 厌 食 、 泄 泻 , 甚 至 引 发 疳 证 , 且 因 母 病 传 子 , 故 脾 病 多 传肺,或肺脾同病。另外,由于运化生化不足,又可产生气血两虚病证。(3)肾 伤 : “肾 常 虚 ”, 指 肾 气 需 随 日 渐 盛 。 若 先 天 禀 赋 不 足 , 或 者 是 后 天 补 充 不 够 , 尤 其 是 脾 胃 受纳 运 化 生 化 不 足 , 则 易 致 病 。 故 临 床 可 见 先 天 之 精 不 足 之 解 颅 、 五 迟 五 软 等 病 , 也 可 见 后 天 失养所致之疳证、小儿水肿等。(4)肝伤:“肝常有余”,肝受邪

21、侵,则其升发疏泄受阻,邪郁肝经,则易化热化火,扰动肝风,引发惊搐等证。(5)心 伤 : “心 有 余 ”指 小 儿 心 经 受 邪 , 易 化 热 化 火 , 扰 乱 神 明 , 出 现 烦 躁 、 惊 乱 、 神 昏 、 惊 厥 等 症。如何理解五脏功能的不足与有余?(PS.万全讲的是生理的部分)肝 常 “有 余 ”: 有 两 个 含 义 : 其 一 , 小 儿 时 期 肝 主 疏 泄 , 具 有 疏 泄 升 发 全 身 气 机 的 功 能 , 且 其 升 发 疏 泄之 功 是 与 日 俱 增 , 并 非 肝 阳 亢 盛 。 其 二 , 由 于 小 儿 脏 腑 经 络 柔 弱 , 气 血 未

22、 充 , 故 感 邪 后 易 化 热 化火引动肝风而致惊搐等。心 常 “有 余 ”: 二 个 含 义 : 1.指 小 儿 发 育 迅 速 ,心 气 旺 盛 有 余 ,呈 生 机 蓬 勃 之 象 ,并 非 指 心 火 亢 盛 。2.指小儿脏腑柔弱,感邪后易化火扰乱心神,出现心火上炎之证。传 变 迅 速 : 小 儿 在 疾 病 过 程 中 容 易 发 生 转 化 , 变 化 多 端 , 其 主 要 表 现 为 “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易 虚 易 实 : 小 儿 患 病 后 邪 气 易 实 , 正 气 易 虚 ; 实 证 可 迅 速 转 为 虚 证 , 虚 证 亦 可 转 为 实 证 , 或 虚

23、 实 并 见。易寒易热:稚阳未充容易阳虚衰脱,现阴寒;稚阴未长易阴伤阳亢,现热证。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小儿生机旺盛,活力充沛,再生修补过程较快。病因单纯,情绪影响少,故易康复。肺常不足 生理:肺脏娇嫩,卫外不固 病理:肺易受邪,易患肺系疾病脾常不足 生理:脾胃薄弱,运化不足 病理:为饮食所伤,易患脾胃疾病肾脏常虚 生理:肾气未盛,气血未充 病理:易患先天不足之疾病心肝不足 心神怯弱,肝气未盛肝常有余 易动肝风心常有余 心火有余,引发心经疾病第五节、儿科诊法概要(儿科特征性诊法、囟门、指纹)儿科古称“哑科”钱乙谓之“脉难以消息求,证不可言语取”故儿科诊法尤其重视望诊。一、望诊:分总体望诊(望

24、神色、望形态)分部望诊(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看指纹) 。(一)望神色指望精神状态和面部气色。正常面色:微黄之间而有光泽。夏禹铸幼科铁镜.望神色审苗窍从外知内1、 五色主病(青主寒瘀痛惊风,赤热虚实妆戴红,白主虚寒气血脱,黑主肾虚饮痛瘀) 面色白,多为寒证、虚证。面白浮肿为阳虚水泛,常见于阴水;面色惨白、四肢厥冷多为滑泄吐利,阳气暴脱,可见于脱证;面白少华,唇色淡白多为血虚;面色晃白多为阳气不足。 面色红,多为热证。面红耳赤、咽痛、脉浮为风热外感;午后颧红潮热、口唇红赤为阴虚内热,虚火上炎;两侧颧红如妆、面白肢厥、冷汗淋漓为虚阳上越,是阳气欲脱的危重症候。新生儿面色白里透红为正常肤色。 面色

25、黄多为脾虚或有湿浊。面色萎黄、形体消瘦为脾胃功能失常,常见于疳证;面黄无华、脐中阵痛、夜间磨牙多为肠寄生虫;面色黄而鲜明,为湿热内蕴之阳黄;面目黄而灰暗,为寒湿阻滞之阴黄;出生后不久出现的黄疸为苔黄,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面色青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惊痫。面色白中带青、表情愁苦皱眉,多为里寒腹痛;面青而晦暗、神昏抽搐常见于惊风和癫痫发作;面青唇紫,呼吸急促为肺气闭塞,气血瘀阻。 面色黑,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水饮证。若面色青黑、手足逆冷多为阴寒里证;面色黑而晦暗,兼有腹痛呕吐可为药物或食物中毒;面色青黑晦暗为肾气衰竭,不论新病久病,皆属危重。若小儿色黑红润泽,体壮无病,是先天肾气充沛的表现。

26、2、 五脏配五色小儿药证直诀面上证 “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颌为肾。 ”(二)望形态1、望形体(顺序:头囟-躯体-四肢- 肌肤-毛发-指趾)头方发稀,囟门宽大,当闭不闭,可见于五迟证;前囟及眼窝凹陷,皮肤干燥,可见与婴幼儿泄泻阴伤液脱;胸廓高耸如鸡胸,可见于佝偻病、哮喘病;肌肉松弛,皮色萎黄,多见于厌食、偏食、反复感冒;腹部膨大,肢体瘦弱,发稀,额上有青筋显现,多属疳积;毛发枯黄,或发竖稀疏,或容易脱落,均为气血需亏的表现。2、望动态小儿喜俯卧者,为乳食内积;喜倦卧者,多为寒证腹痛;颈项强直,手指开合,四肢拘急抽搐,角弓反张,为惊风;若翻滚不安,呼叫哭吵,两手捧腹,多为盘肠气痛

27、所致;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多为哮喘;咳逆鼻煽,胁肋凹陷如坑,呼吸急促,多为肺炎喘嗽,新生儿肺炎表现:不哭,不吃,不睡,口角流口沫。(三)审苗窍口 舌 鼻 目 耳 及 前 后 阴 。 舌 为 心 之 苗 , 肝 开 窍 于 目 肺 开 窍 于 鼻 , 脾 开 窍 于 口 肾 开 窍 于 耳 和 二阴 。1、察舌 正常小儿舌体柔软、淡红润泽、伸缩自如,舌面有干湿适中的薄苔。(1)舌体 舌体胖嫩,舌边齿痕显著,多为脾肾阳虚,或有水饮痰湿内停;舌体肿大,色泽青紫,可见于气血瘀滞;舌体僵硬,多为热盛伤津;急性热病中出现舌体短缩,舌干绛者,则为热盛津伤,经脉失养而挛缩;吐舌不收,心气将绝;时时用舌舔口唇,

28、以致口唇四周色红,或有脱屑、作痒,称舔舌,多因脾经伏热所致。 几种特殊舌体:木舌: 舌体肿大,板硬麻木,转动不灵,甚则肿塞满口,由心脾积热,火热循经上行所致;重舌:舌下红肿突起,形如小舌,属心脾火炽,上冲舌本所致;连舌:舌体不能伸出唇外,转动伸缩不灵,语音不清,因舌系带过短所致;弄舌:舌伸出唇外,来回拌动,掉转不灵,多为大病之后,心气不足,或属惊风先兆;吐舌:舌吐唇外,缓缓收回,常为心经有热所致;(2)舌质 正常舌质淡红。 舌起粗大红刺,状如草莓者,常见于猩红热。(3)舌苔 苔黄腻为湿热内蕴,或乳食内积;舌苔花剥,状如地图,时隐时现,经久不愈,多为胃之气阴不足所致; 若舌苔厚腻垢浊不化,伴便秘

29、腹胀者,为宿食内积,中焦气机阻滞。剥苔少苔无苔:脾胃虚弱;阴伤液竭;胃气将竭。2.察目 黑睛等圆,目珠灵活,目光有神,开阖自如,是肝肾气血充沛之象。寐时眼睑张开而不闭,流口水,是为脾虚气弱之露睛;上眼睑下垂不能提起,是为气血两虚之睑废;两目呆滞,转动迟钝是肾精不足,或为惊风先兆;巩膜蓝斑,多为寄生虫。3、察鼻 长期鼻流浊涕,气味腥臭,为肺经郁热犯鼻证;鼻翼扇动,伴气急喘促,为肺气闭郁。4、察口 唇色樱红,为暴泻伤阴;唇白而肿,是为唇风;面颊潮红,唯口唇周围苍白,是丹痧- 猩红热之征象。口腔破溃糜烂,为心脾积热之口疮;口内白屑成片,为鹅口疮;两颊粘膜有针尖样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红晕,为麻疹黏膜斑

30、;上下臼齿间腮腺管口红肿如粟粒,按摩肿胀腮部无脓水流出者为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有脓水流出者为发颐(化脓性腮腺炎) 。新生儿牙龈上有白色斑块斑点,称为马牙。 (不属病态)咽红、乳娥肿痛为外感风热或肺胃之火上炎;乳娥嗌脓,为热壅肉腐;乳娥大而不红,是为肥大,多为瘀热未尽,或气虚不敛。咽痛微红,有灰白色假膜,不易拭去,为白喉之症。5、察耳 小儿耳壳丰厚,颜色红润,是为先天肾气充沛的表现,耳壳薄软,耳舟不清为先天肾气未充;以耳垂为中心的腮部漫肿疼痛,是痄腮之表现。6、察二阴 男孩阴囊不松不紧是神奇充沛的表现;若阴囊松弛,多为体虚或发热;阴囊中睾丸肿大透亮不红,为水疝;阴囊中有物下坠,时大时小,上下

31、可移,为小肠下坠之狐疝;女孩前阴潮红灼热,常见于湿热下注,或蛲虫病。小儿肛门潮湿红痛,多属尿布皮炎。(四)辨斑疹皮肤发斑,形态大小不一,不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皮肤之出疹,高出皮面,抚之碍手,压之退色。斑色紫暗,面色苍白,肢冷脉细,为气不摄血,血溢脉外。疹细小状如麦粒,潮热 34 天出疹,口腔颊粘膜出现麻疹粘膜斑者为麻疹;皮疹细小,呈浅红色,身热不甚,常见于风疹;肤红如锦,绸布疹点,身热,舌绛如草莓,常见于猩红热;丘疹,疱疹、结痂并见,疱疹内有水液色清,见于水痘。斑丘疹大小不一,如云出没,瘙痒难忍,常见于荨麻疹。(五)察二便新生儿出生后 34 天内,大便呈粘稠糊状,褐色,无臭气,为胎粪;单纯母

32、乳喂养之婴儿大便呈卵黄色,稠而不成形,稍有酸臭气。大便赤白黏冻,为湿热积滞,常见于痢疾;婴幼儿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性哭闹,常为肠套叠;大便色泽灰白不黄,多为胆道阻滞。尿色红如洗肉水或镜检红细胞增多者为尿血,大体鲜红为血热妄行,常见于尿道结石、急性肾小球肾炎。米泔水样便为积滞疳积。(六)察指纹(3 岁以下小儿察指纹,3 岁以上小儿脉诊。 )指纹分三关,自虎口向指端,依次为风关、气关、命关。正常小儿指纹多为淡紫隐隐不显于风关以上。“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纹达指尖,称透关射甲。二、闻诊(一)听声音1、啼哭声 因饥饿引起的啼哭多绵长无力,口作吮乳状;腹痛引起的多哭声尖锐,

33、忽缓忽急,时作时止;肠套叠引起的哭声多尖锐阵作,伴呕吐及果酱样或血样大便;夜卧啼哭,睡眠不安,白天如常者多为夜啼。2、呼吸声 正常小儿呼吸均匀调和。若乳儿呼吸稍促,用口呼吸者,常因鼻塞所致;呼吸急迫,甚则鼻煽,咳嗽频作者为肺气闭郁;呼吸窘迫,面青不咳或呛咳,常为异物堵塞气道;呼吸微弱及吸气如哭泣样,为肺气欲绝之状。3、咳嗽声 咳声嘶哑如犬吠者,常见于白喉,急喉风;犬吠样咳嗽,见于喉炎,白喉。连声咳嗽,夜咳为主,咳而呕吐,伴鸡鸣样回声者为顿咳(百日咳) 。 (PS.日鸡)4、语言声 高声尖叫,多为剧痛所致;谵语妄言,声高有力,兼神志不清,为热闭心包。(二)嗅气味1、口中气味 口气秽臭,多为肺胃积

34、热,伤食积滞,浊气上蒸;口气腐臭,兼浓痰带血,多属肺痈。2、大小便气味 大便酸腐,多因伤食;臭气不著,完谷不化,多为脾肾虚寒。小便气味臊臭,多因湿热下注;小便清长如水,多属脾肾阳虚。3、呕吐物气味 吐物酸腐,多因食滞化热;吐物臭秽如粪,多因肠结气阻,秽粪上逆。三、问病情一 问 寒 热 二 问 汗 , 三 问 头 身 四 问 便 , 五 问 饮 食 六 胸 腹 , 七 聋 八 渴 俱 当 辨 , 九 问 旧 病 十 问 因 ,再 兼 服 药 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 花 麻 疹 全占验。1、问寒热 发热持续,热势枭张,面黄苔厚,为湿热蕴滞;夏季高热,持续不退,伴

35、有无汗,口渴,多尿,秋凉后自平,常为夏季热;夜间发热,腹壁手足心热,胸满不食者,多为内伤乳食。2、问出汗 前半夜出汗者多营不内守:后半夜出汗者多阴虚阳浮3、问头身 肢体瘫痪不用、强直屈伸不利为硬瘫,多为风痰入络,血瘀气滞;痿软屈伸不能为软瘫,多因肝肾专职虚,筋骨失养。4、问二便 便时哭闹不安,多为腹痛;5、问饮食 腹部胀满,纳呆恶食,或兼呕恶,为乳食内积;能食而消瘦,或嗜食异物,多为疳证,虫证。6、问睡眠 睡眠不宁,辗转反侧、喜俯卧者,多为气血失和,胃弱疳积;胃弱疳积;睡中玠齿,或因虫积,或因胃气失和;夜寐不宁,肛门瘙痒,多为蟯虫;入夜心怀恐惧而难寐,多为心经失养,心神不宁;睡中惊惕,梦中呓语

36、者,多为肝旺扰神,或胃不和而寐不安;睡中露睛,多为久病脾虚;睡中磨牙,多为胃气不和,肝火内盛;寐不安宁、多汗惊惕者,常见于佝偻病脾虚肝旺证。(三)问个人史1、胎产史;2、喂养史;3、生长发育史;4、预防接种史。四、切诊(一)脉诊小儿脉象分 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六种。 次数以成人一息 67 至为度,5 至以下为迟,7 至以上为数。切 诊 脉 诊 一 指 定 三 关 : 小 儿 寸 口 部 位 短 , 不 能 容 纳 成 人 三 指 , 故 以 拇 指 或 食 指 代 替 按 压 寸 关 尺 。 脉证不符舍脉从证。平脉次数因年龄不同而不同,注意有无情绪变化。(二)按诊1、按头囟 囟门隆凸,按

37、之紧张,为囟填,多为风火痰热上攻,肝火上亢,热盛生风;囟门凹陷,为囟陷,常因阴津大伤,若兼头颅骨软者为气阴虚弱,精亏骨弱;颅骨按之不坚而有弹性感多为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颅骨开解、头缝增宽、头大晗缩,囟门宽大者多为解颅,多属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髓热壅竭所致。2、按颈腋 正常小儿在颈项、腋下部位可触及少数绿豆大小之礜核,活动自如,不痛不为病态。3、按胸腹 左侧前胸心尖搏动处古称虚里,是宗气汇聚之所。搏动太强,节律不匀,为宗气内虚外泄;若搏动过速,伴喘促,为宗气不继。胸廓高耸如鸡胸,后凸如龟背是为骨疳。4、按四肢 高热时四肢厥冷为热深噘甚。5、按皮肤 肤热无汗为热闭于内;皮肤干燥失去弹性,为吐泻阴

38、伤之证。第四章 临证概要(掌握望诊)儿科诊法概要(儿科特征性诊法、囟门、指纹)儿科古称“哑科”。钱乙谓之“脉难以消息求,证不可言语取”。故儿科诊法尤其重 视 望 诊 。一、望诊望 诊 包 括 : 望 神 色 、 望 形 态 、 审 苗 窍 、 辨 斑 疹 、 察 二 便 、 看 指 纹 。(1)望神色望神:观察小儿的精 神 状 态 。望色:皮肤的颜色和光泽,主要观察小儿的面 部 气 色 。五色主病白色-多为虚证、寒证。红色-多为热证。黄色-多为脾虚证或有湿浊。青色-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惊痫。黑色-寒证、痛证、瘀证、水饮证。五部配五脏:小儿药证直诀面上证“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

39、颏为肾。”望 形 体 :头 方 发 少 , 囟 门 宽 大 、 迟 闭 、 鸡 胸 、 漏 斗 胸 佝 偻 病头 大 , 前 囟 宽 大 , 头 缝 开 解 解 颅皮 肤 干 燥 , 前 囟 目 眶 凹 陷 脱 水 、 阴 液 耗 脱肌 肤 松 弛 , 皮 色 萎 黄 脾 气 虚 弱腹 部 膨 大 , 肢 体 瘦 弱 , 发 稀 疳 积发 枯 易 落 气 血 虚 亏指 甲 菲 薄 , 苍 白 质 脆 营 血 虚 亏指 甲 色 紫 或 呈 杵 状 心 阳 不 足 ,气 血 瘀 滞望 动 态 :小 儿 卧 姿仰 面 伸 足 , 揭 衣 踏 被 热 证踡 卧 缩 足 , 喜 复 衣 被 寒 证喜 伏

40、 卧 乳 食 内 积踡 卧 不 安 , 捧 腹 哭 叫 腹 痛颈 项 强 直 , 角 弓 反 张 惊 风端 坐 喘 促 , 痰 鸣 哮 吼 哮 喘咳 逆 鼻 煽 , 胸 胁 凹 陷 如 坑 , 呼 吸 急 促 肺 炎 喘 促舌 体 : 舌 体 胖 嫩 脾 虚 ; 肿 大 青 紫 气 血 瘀 滞 ; 胖 有 裂 纹 气 血 两 虚 ; 强硬热盛伤津;重舌心脾火炽,上冲舌本连舌舌系带过短弄舌心气不足,或为惊风先兆吐舌心经有热舔舌脾经伏热审苗窍鼻主要观察鼻内分物和鼻形的变化鼻塞流清涕风寒;流黄涕风热流浊涕肺经有伏热;鼻煽肺气郁闭;鼻孔干燥燥热鼻衄血热妄行/气不摄血鼻准出疹麻疹向外透发,顺证口:口唇:

41、唇色、润燥、外形淡白脾虚气血不足;青紫血瘀/寒证樱红暴泻伤阴;干燥伤津环口苍白圈 猩红热征象齿:逾期不出肾气不足 齿龈红肿胃火上冲;新生儿马牙咽喉:咽红、乳蛾、白喉口舌粘膜:口疮、鹅口疮、麻疹粘膜斑耳内疼痛:肝胆火盛耳背络脉隐现,高热眼泪汪汪:麻 疹 先 兆以耳垂为中心漫肿疼痛:痄腮阴囊时肿时复疝气阴囊阴茎水肿水肿斑 : 形 态 大 小 不 一 , 压 之 不 退 色疹 : 形 小 如 粟 米 , 高 出 皮 面 , 抚 之 碍 手 , 压 之 退 色小婴儿:糊 状 便正常小儿:成 形 软 便燥结内有实热/阴虚内热稀薄有凝块乳 食 内 伤 ;稀薄秽臭湿热下利清谷,洞泄不止脾 肾 两 虚赤白粘冻

42、痢疾;果酱便肠套叠察 指 纹 :指纹:从虎 口 沿 食 指 内 侧 所 显 现 的 桡 侧 浅 静 脉 ,可分为风 、 气 、 命 三关。适用于 3 岁以内小儿。诊察方法:从小儿食指的命 关 推 向 风 关 。正常指纹: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之上。患病后指纹:色泽、浮沉、部位变化。浮 沉 分 表 里 , 红 紫 辨 寒 热 , 淡 滞 定 虚 实 , 三 关 测 轻 重 。 纹 达 指 尖 , 称 透 关 射 甲 。闻诊:咳嗽阵作,鸡鸣样回声百日咳 犬 吠 样 咳 嗽 喉 炎 、 喉 白 喉问诊:问 年 龄 的 意 义 : 实 足 年 龄1、 诊 断 : 许 多 儿 科 疾 病 与 年 龄 密

43、切 相 关2、 治 疗 用 药 : 药 物 选 择 、 药 量 的 多 少 。切诊 切 脉年龄:3 岁以后的小儿 方法:一指定三关医者用食 指 或 拇 指 同 时 按 压 寸 、 关 、 尺 三 部 , 取 轻 、 中 重 三 种 不 同 指 力 体 会 脉 象 变 化 , 时 间 不 少 于 1 分钟。正常脉象:平 和 , 软 而 稍 数 。病理脉象:浮、沉、迟、数、有力、无力。第六节 儿科诊法概要(内治法、捏脊、雾化)一、内治法用药原则: 1、 治疗要及时,正确和审慎;2、 处方轻巧灵活3、 随证先证而治4、 注意固护脾胃5、 不可乱投补益6、 掌握用药剂量 以成人量对照,新生儿可用 1/

44、6,婴儿可用 1/3,幼儿及幼童用 1/2-2/3 量,学龄前儿童接近成人量。中 病 即 止 , 衰 其 大 半 而 止 。给药方法:口服给药;鼻饲给药;蒸气及气雾吸入(适用于治疗肺炎喘嗽、哮喘、感冒、咳嗽等,注意只能用注射类药剂,如穿珀宁注射液) ;吹鼻法;直肠给药;注射给药。常用内治法:疏风解表;止咳平喘;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安蛔驱虫;消食导滞;镇惊开窍;利水消肿;健脾益气;培元补肾;活血化瘀;回阳救逆。外治法:推拿疗法: 以 专 以 手 法 对 小 儿 疾 病 治 疗 的 一 种 方 法 , 有 促 进 气 血 循 行 、 经 络 通 畅 、 神 气 安 定 、 脏 腑 调和的作用,能达

45、到驱邪治病的目的。捏 脊 疗 法 : 儿 科 常 用 的 一 种 推 拿 疗 法 。 是 、 怎 么 、 作 用 ( 调 和 阴 阳 、 梳 理 经 络 、 行 气 活 血 、 恢 复 脏腑 功 能 以 防 治 疾 病 。 该 法 用 于 厌 食 疳 气 等 病 症 ) 患 儿 俯 卧 , 医 者 两 手 半 握 拳 , 两 食 指 抵 于 背 脊 之 上 ,再 以 两 手 拇 指 伸 向 食 指 前 方 , 合 力 夹 住 肌 肉 提 起 , 而 后 食 指 向 前 , 拇 指 向 后 退 , 作 翻 卷 动 作 , 两 手 同 时 ,和 前 移 动 , 自 长 强 穴 起 , 一 直 捏

46、到 大 椎 穴 即 可 , 如 此 反 复 次 , 当 捏 第 次 时 , 每 捏 把 , 将 皮 肤 提 起一 次 。 每 日 次 , 连 续 天 为 疗 程 , 休 息 天 , 再 作 第 疗 程 。 (脊背皮肤感染、紫癜等疾病患儿禁用此法。)刺 四 缝 ( 清 热 除 烦 、 通 畅 百 脉 、 调 和 脏 腑 、 常 用 语 治 疗 小 儿 疳 症 、 厌 食 、 积 滞 、 咳 嗽 、 顿 嗽 等 疾 病 )四 缝 在 食 、 中 、 无 名 指 及小指四指中节横纹中点,皮肤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粗毫针针刺,刺后挤出黄白色粘液。(治法、功效、疾病)第 2 章、儿童保健第一节、胎儿期保

47、健(受孕分娩断脐,共 40 周,280 天)胎儿期保健包括饮食营养;寒温调摄;防感外邪;避免损伤;劳逸结合;调节情志;谨慎用药。素问.奇病论.名曰胎病第二节、新生儿期保健(断脐28 天)一、辨清生理状态:小儿几种特殊生理状态:新生儿上腭中线和齿龈部位有散在黄色碎米大小隆起颗粒,称为马牙,会于数周或数月自行消失,不需挑刮。女婴出生后 35 天乳房隆起如蚕豆到鸽蛋大小,可在 23 周后消退,不应处理或挤压。女婴生后 57 天阴道有少量流血,持续 13 天自止者,为假月经,一般不必处理。新生儿两侧颊部各有一个脂肪垫隆起,称为螳螂子,有助吮乳,不能挑割。二、新生儿期保健 1、拭口洁眼 ;2、断脐护脐;

48、3、祛除胎毒;4、洗浴衣着;5、生后开乳。6、母婴同室 7、日常养护第三节、婴儿期保健(28 天1 岁)喂养方法: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添加辅食的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逐步添加。各论第十二章 新生儿疾病第 三 节 胎 黄 ( 分 类 , 辨 证 论 治 )定 义 :以 婴 儿 出 生 后 皮 肤 面 目 出 现 黄 疸 为 特 征 的 病 证 , 因 与 胎 禀 因 素 有 关 , 故 称 “胎 黄 ”或 “胎 疸 ”。病因:湿热郁蒸;寒湿阻滞;瘀积发黄。生 理 性 黄 疸 : 一 般 情 况 良 好 ; 足 月 儿 出 生 后 第

49、 23 天出现黄疸, 45 天 达 到 高 峰 , 57 天后消退,最 迟 不 超 过 2 周 ; 早 产 儿 黄 疸 多 于 生 后 35 天 出 现 , 57 天 达 高 峰 , 79 天 消 退 , 最 迟 可 延 迟 到 34周;血清总胆红素低于 221mol/L(12.9mg/dl)。病理性黄疸:黄 疸 出 现 早 , 出 生 后 24 小 时 内 出 现 黄 疸 ; 发 展 快 , 血 清 总 胆 红 素 每 天 上 升 超 过 85 mol/L( 5mg/dl) ; 程 度 重 ( 足 月 儿 总 胆 红 素 超 过 221mol/L,早产儿总胆红素超过 257mol/L) 消 退 迟 ( 超 过 2-3 周 ) 或 黄 疸 退 而 复 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