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77.50KB ,
资源ID:1043262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0432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水产动物疾病学材料.doc)为本站会员(龙***)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水产动物疾病学材料.doc

1、常见病多发病一、 病毒性疾病1、 草鱼出血病1)病原体是草鱼出血病病毒2)流行情况:鱼种培育阶段一种广泛流行、危害性大的病毒性鱼病、主要危害草鱼、当水质恶化,水中溶氧低,透明度低,水中总氮、有机氮、亚硝酸态氮和有机物耗氧量高,水温变化大,鱼体抵抗力低下,病毒量多时有发病3)症状:病鱼各组织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充血:“红肌肉”型、 “红鳍红鳃盖”型、 “肠炎”型4)诊断: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2根据病理变化可作出进一步诊断。3免疫学诊断。5)防治方法:1清除池底。2鱼种下塘前用聚乙烯氮戊环碘剂(PVP 一 I)60ppm 药浴25 分钟左右。3加强饲养管理 4人工免疫预防。 5药物防治

2、2、传染性胰腺坏死病(IPN )是一种危害极其严重的鱼病。病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部及鳍基部充血,肛门处常拖有一条线状粘液便,胰腺广泛坏死,病鱼作垂直回转游动后不久即死,死亡率高。主要危害鲑科鱼类的鱼苗和鱼种,3、鳗狂游病:P1434、腮腺炎病(螺旋病):传染性高,致死率也高5、淋巴囊肿病6、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病7、桃拉病毒病二、细菌性疾病1、烂鳃病1)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淡水鱼类,每年的 79 月为流行盛期,水温 20以上开始流行,最宜流行的水温为 28352) 【病原】:柱状屈桡杆菌3) 【症状】: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

3、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在显微镜下观察,草鱼鳃瓣感染了该菌以后,病变区域呈现不同程度的腐烂、溃烂和“侵蚀性”出血。4) 【预防】:(1)彻底清塘。 (2)鱼池必须用已发酵的粪肥。 (3)选择优质健壮鱼种(4)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优良水质,增强鱼体抵抗力。 (5)在发病季节,每月全池遍洒生石灰 12 次, 使池水的 pH 值保持在 8 左右(6)发病季节,每周食场周围泼洒漂白粉12 次,消毒食场, (7) 发病季节,定期将乌柏叶扎成数小捆,放在池中沤水,隔天翻 l 次。 (8) 必要时,可用下述治疗用的任一种外用药全池遍洒 1 次。 (9)鳃上如有寄生虫寄生,要及时杀灭鳃上寄生虫。2、肠炎病

4、1) 【病原】:肠型点状气单胞菌2) 【症状】:疾病早期,除鱼体表发黑。食欲减退外,外观症状并不明显,剖腹后,可见局部肠壁充血发炎,肠道中很少充塞食物。随着疾病的发展,外观常可见到病重腹部膨大,鳞片松弛,肛门红肿,从头部提起时,肛门口有黄色粘液流出,剖腹后,腹腔中有血水或黄色腹水。全肠充血发红,肠管松弛,肠壁无弹性,轻拉易断,内充塞黄色脓液和气泡,有时肠膜、肝脏也有充血现象。3) 【流行情况】:在草、青鱼中非常普遍,尤其是当年草鱼和一龄的草、青鱼最易得。死亡率很高,56 月主要是 12 龄草、青鱼的发病季节,89 月主要是当年草鱼的发病季节,该病往往与细菌性烂鳃病并发。4) 【防治方法】:同细

5、菌性烂鳃病3、打印病腐皮病1) 【病原】: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2) 【病症】:症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发病部分先是出现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皮上加盖的红色印章,随后表皮腐烂,中间部分鳞片脱落,腐烂表皮也崩溃脱落,并露出白色真皮,病灶部位周围的鳞片埋入已腐烂的表皮内,外周的鳞片疏松并充血发炎,形成鲜明的轮廓。在整个病程中后期形成锅底形,严重时甚至肌肉腐烂,露出骨骼和内脏病鱼随即死去。3) 【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鲢、鳙鱼、团头鲂等,在各个发育生长阶段中都可发病,尤其对鲢、鳙、团头鲂的亲鱼危害最大,发病严重的鱼池,其发病率可高达 80以上。此病

6、在华中、华北较为流行,夏、秋两季流行最盛。4) 【防治方法】:(1)搬运和亲鱼催产时要注意操作,切勿使鱼体受伤;鱼池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并在放养时适当调整放养密度,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池内水质清新,(2) 漂白粉11.2ppm 全池泼洒或漂粉精,或优氯净,或三氯异氰尿酸。(3) 用五倍子 24ppm,全池遍洒。(4)亲鱼发病可选用金霉素,每 kg 鱼注射 5mg,肌肉或腹腔注射,同时采用高锰酸钾等杀菌药物涂于病灶处。4、赤皮病:1) 【病原】:萤光假单胞菌2) 【病症】: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呈现块状红斑,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鳍的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似一把破扇子。病鱼

7、的肠道也充血发炎,有时鱼的上下颌及鳃盖发炎充血。3) 【流行】:此病流行广泛,而且终年可见,常与烂鳃、肠炎病并发。每当鱼种放养、牵捕或搬运时;由于鱼体受伤,病菌乘机侵入感染而发病。在寒冬季节,鱼体皮肤也可能因冻伤而感染此病。传染源是被污染的水体、工具和带菌鱼。4) 【防治】 同细菌性烂鳃病5、竖鳞病1) 【病原】水型点状假单胞菌2) 【病症】:病鱼体表用手摸去有粗糙感;鱼体后部部分鳞片向外张开像松球,鳞的基部水肿,以致鳞片竖起。用手指在鳞片上稍加压力,渗出液就从鳞片基部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脱鳞处形成红色溃疡,并常伴有鳍基充血,皮肤轻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腹腔积水等。随着病情的发展,

8、病鱼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身体倒转,腹部向上,这样持续 23d,即陆续死亡。3) 【流行情况】:此病主要危害鲤鱼。此病在我国东北、华中、华东等养殖区常出现,有两个流行季节:主要流行于 47 月鲤鱼产卵期,其次是鲤鱼越冬期。亲鱼因此病死亡率最高的可达 85。一龄以上的鲤鱼死亡率高达 50%以上。此病的流行与鱼体受伤、池水污浊及鱼体抗病力降低有关。4) 【防治方法】 (1)鱼体受伤是此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牵捕、搬运、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防止鱼体受伤。(2)亲鲤产卵池在冬季要进行干池清整,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3)用链霉素进行腹腔注射,每尾用药 36 毫克。(4)每 100kg 水加捣

9、烂的大蒜 0.5ppm,搅匀给病鱼浸洗数次(5)用 2食盐与 3小苏打混合液给病鱼浸洗 10 分钟,或 3食盐水浸洗病鱼 1015 分钟。6、疖疮病1) 【病原】疖疮型点状气单胞菌2) 【病症】 患病初期鱼体背部皮肤及肌肉组织发炎,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部位出现脓疮,手摸有浮肿的感觉,脓疮内部充满含血的浓汁和大量细菌,所以又名瘤痢病。鱼鳍基部往往充血,鳍条间组织破坏裂开,有时像把烂纸扇,病情严重的鱼肠道也往往充血发炎3) 【流行】 此病在我国各养殖区都可发现,但发病数不多。主要危害青鱼。此病无明显的流行季节,一年四季都可出现。4) 【防治】 防治方法与赤皮病相同。对于患疖疮病的亲鱼,可在病灶部位

10、抹浓的高锰酸钾或金霉素软膏消炎。三、鳗鱼的疾病(细菌性)1、 鳗赤鳍病1) 【病原】 嗜水气单胞菌2) 【流行】易感鱼类有鳗鲡、鲤、鲫等温水性淡水鱼;爬行动物的蛇、甲鱼及两栖类的蛙也易感;采用人工感染方法,哺乳动物的小白鼠、脉鼠、兔也有感染性。带菌鱼及动物是主要传染源,嗜水气单胞菌是条件致病菌,主要通过肠道感染。3) 【症状】 病鳗的躯干和头部的腹侧皮肤、臀鳍发红,胸鳍也常发红,随着病情的发展而有出血点和出血斑;严重时全面明显发红,躯干背部、和背鳍有时也发红,但有时濒死的鱼仍只有轻微发红;病鱼不吃食,靠近池壁静止不动,有的头部向上,无力地“竖游” ,多数在几天内就死亡。腹腔壁常有点状出血;肝脏

11、由于严重淤血而呈暗红色,有时也可看到出血斑;脾脏淤血、肿大;当体表出血严重时,鳃、肝、肾、脾的颜色变谈,病鱼严重贫血4) 【预防】 同细菌性烂鳃病。2、鳗爱德华氏病1) 【病原】 福建爱德华氏菌2) 【流行】 该病流行于高水温期(水温 30左右) ,夏季为流行盛期。加温饲养,水温在 20以上,则终年可流行。易感动物有鳗、罗非鱼、斑点叉尾鮰、大口黑鲈、犁齿鲷、比目鱼、鲻鱼等3) 【症状】 鳗爱德华氏病的症状主要分为二种类型,一型以侵袭肾脏为主(较为常见) ,一型以侵袭肝脏为主,当然也有同时侵袭肾脏和肝脏的,但较少见。外表症状体色发黑,游动缓慢,躯干腹侧皮肤及臀鳍由于充血、出血而发红,严重时鳃贫血

12、,此外还因病型不同而有所不同。肾脏型:肛门严重充血、发红,以肛门为中心,躯干部胀成丘状,甚至附近皮肤充血、出血,随之出现软化变色区,这一般为肾脏后部患病的病鱼出现的症状;如仅是肾脏前面部分患病,则外表往往看不出异常。 肝脏型:前腹部显著肿胀,严重时前腹部腹壁可有大穿孔,甚至腹部各处皮肤出血,出现软化变色区。斑点叉尾鮰及鲻鱼患病时,皮下还形成大肿块。4) 【病理变化】 病鱼的肾脏、肝脏肿大、软化,形成许多脓疡病灶,并可合并成大病灶。病灶如在肝脏、肾脏的表层,则开口流出脓汁后,往往留下很大的洞穴,有时内脏大半溶解消失;流出的脓汁恶臭,附近的其他内脏、腹膜、体壁肌肉及皮肤也充血发炎、软化,形成转移病

13、灶,以至坏死、解体、穿孔,引起败血症而死。肾脏型患者,菌随尿一同挑出,因而感染泌尿孔及肛门,引起发炎、充血。5) 【预防措施】1. 鱼池用 100 ppm 生石灰或 20ppm 漂白粉清塘。2. 鱼种下塘前,用 10ppm 漂白粉或 1520ppm 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 1530 分钟3. 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水质,增强鱼体抗病能力。4. 有发病预兆时,用下述治疗用内服药连续投喂 3 天。5. 投喂红虫要经过清洗和用消毒。6) 【治疗方法】1. 外用药全池遍洒 11.2 ppm 漂白粉,或 0.50.6ppm 漂粉精,或0.50.6ppm 优氯净 2. 内服药据韩先扑等( 1989)报道,福建爱德

14、华氏菌在试管内可被 l ppm 四环素、土霉素所抑制,考虑可将这些药拌在饲料中投喂。进行早期治疗。(1)每吨鳗用氟本尼考 15g,均匀混入饵料投喂,连续 35d。(2)每吨鳗用土霉素 100g 混入饵料投喂,每天 1 次,连续 3d。3、弧菌病1) 【病原】 创伤弧菌、鳗弧菌2) 【症状】 病鳗游动缓慢,皮肤粘液脱落,粗糙,起初为圆形出血点,发展为皮肤具白色隆起点,隆起边缘为红色,隆起内部化脓,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色隆起破裂,露出腐烂病灶,病灶中央凹陷,溃疡自皮肤发展至肌肉,流出脓汁,大多病鳗肛门红肿,臀鳍充血,肠道发炎,肝脏色浅,具出血点,肾脏色深。3) 【诊断】 凭外部症状即能确诊。4) 【

15、流行】 季节主要为夏、秋高温季节,一般发病水温在 28以上。本病主要发生于沿海,所用水源有一定盐份的养殖池,在福建省纯淡水鳗鲡养殖中未发现过弧菌病的流行。日本鳗鲡及欧洲鳗鲡均发生。5) 【预防】 夏季避免使用含盐水源,高温期保持水质清洁,定期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池水(5 天左右 1 次) 。6) 【治疗】将池底及池壁清洗,大换水后进行下述处理:(l)优碘灵 12 ppm 全池泼洒,6 小时后加土霉素 1520 ppm 浸浴 2436 小时(2)高锰酸钾 1.52.5 ppm 全池泼洒,34 小时后大换水,(3)含氯消毒剂全池泼洒,使有效氯浓度达 0.20.3 ppm,连续泼洒 23 天。一般抗生

16、素处理后,需连续进行含氯消毒剂处理 23 天。饵料添加抗生素,磺胺类等,连续投喂 57 天。如:用盐酸土霉素拌入饲料中投喂,每吨鳗每天用 100 克,连续用 5 天。4、脱粘病1) 【病原】 非 01 群霍乱弧菌 2) 【流行】本病自 95 年开始于欧洲鳗鲡流行,至 96 年全省大面积发生,主要流行于春夏两季,秋季发病率降低,冬季几乎不发病。与红头病相似,在引进欧洲鳗鲡试养前,日本鳗鲡未见病例,而近年日本鳗鲡亦有本病发生。主要发生于选别鳗鲡后 35 天,传染速度快,往往于 l2 天内感染全池鳗鲡 30%以上。引起死亡率较高,且不易治愈,病情拖延时间较长,一般经半个月以上才能完全恢复。3) 【症

17、状】 病鳗体弱,于池边水面或水底顺水或逆水缓游,严重时吊挂于饵料台。体表粘液斑块状脱落,粘液脱落处色变,使鳗鲡体表呈花斑状,病灶形状为圈形或椭圆形,病灶主要发生于体侧,常伴有胸鳍、臀鳍充血现象,随着病情发展,斑块状病灶处溃疡,中央为白色,周缘为红色,严重时头部顶端发红,吻端溃疡,鳃丝水肿,色淡。本病后期常伴有严重烂鳃症状。内脏器官胆囊肿大,肠道一般无食物,肾脏色深。4) 【防治】 操作鳗体时动作要轻,勿使鳗体损伤,并将鳗鲡放至与选别前相似水质养殖。食盐 35 + 复合中药煎汁 + 法拉乃司 35ppm,每日换水 1/3 左右,添加食盐保持盐份 34 + 复合中药 + 法拉乃司 35ppm,连续

18、 3 天,3 天后,使用优碘灵1.52.5ppm + 土霉素 2030ppm ,连续 2 天后大换水,含氯消毒剂连续处理 2 3 天。四、甲鱼的疾病1、 赤斑病:1) 【病原】 鳖嗜水气单胞菌或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2) 【症状】 病鳖表现出对外界环境反应的敏感性降低,体驱消瘦。不摄食或摄食甚少,行动较迟缓,常钻入泥中休息,随后颈部皮肤呈带状充血发红,腹甲部出现多个大小不一的红斑,并逐渐溃烂成烂斑,舌尖充血发红,一只眼或两眼失明,口鼻流血,不久在上岸晒背时死亡。病鳖尸体消瘦、背甲部溃烂,腹甲部有红斑或烂斑,口腔、食管、胃、肠的粘膜呈点状、斑状或弥漫性出血。有的消化道粘膜充血,肝脏肿大,质脆易碎,胆

19、囊内充满胆汁,脾脏肿大。2、疖疮病1) 【病因】 (1)致病细菌,如嗜水气单胞菌等产气单胞菌属细菌(2)饲育环境的恶化所致(水质、残饵) 。2) 【流行】 水温 15以上的时间,鳖即可出现此病,呈现慢性死亡。在温室中的鳖一年四季亦受到此病的危害,尤其是每年的 35 月。该病可引起大量死亡、感染及死亡率可达80以上,成鳖则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3) 【症状】 发病时,首先可见到病鳖的颈部、背部靠裙边处,四肢基都(主要是前肢基部)或裙边腹缘以及背、腹甲、四肢等处有一个或数个芝麻大至黄豆大的疖疮(稚鳖期直径仅为 12mm) 。随着病情的发展,疖疮逐渐增大,向外突出,最终表皮破裂。此时用手挤压可压出黄色

20、颗粒状或脓汁状的内容物,有的黄色颗粒易压碎或放入水中自行分散为粉状物随病情发展,内容物可逐渐自行散落,留有一个空洞,成鳖可见此症,幼鳖一般末到此时病鳖大多已死亡。疖疮出现后,病鳖全身不安、不摄食,活动减弱或静伏食台,体质逐渐消瘦,最后头不能缩回,眼不能睁开、衰竭死亡。有的病鳖,则因病原菌侵入血液,迅速扩散,呈急性死亡。病鳖尸体消瘦,头颈及四肢伸出,体表有特征性的疖液,腹部和颈部皮下胶胨样浸润,肺充血,肝脏黑暗或深褐色,轻度肿大,胆囊肿大,脾淤血,肾充血或出血,肠道空虚有丝状充血,体腔有较多量液体。3、白底板病1)病因】该病是目前成鳖养殖中常见病,也是危害最大的疾病。所谓“白底板”即鳖失血(或称

21、贫血) 、腹甲呈白色,故是一种外观症状。引起该病的原因有很多,但最终是由缺血、贫血引起。2)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 腮腺炎病型:由于肠内大出血的原因,血液集中到肠内,致使腹甲呈白色。此部分内容见前面所述。2.无血型:解剖后,内脏严重贫血,心脏呈粉红色,肝呈青灰色,内脏解剖可见,象用水洗过一样、无血。这种类型主要是鳖长期慢性失血所造成的。该情况最常见的是由于鳖胃肠出血,长期便血所致。另外疖疮、咬伤、脚腐烂也会有此现象发生,但数量不多。胃、肠溃疡、穿孔、出血病1) 【病原】:普通变形杆菌 2) 【症状】:是近几年发生的疾病。患病鳖以场内同批中的大鳖为最早。病鳖外观体偏厚,可见“白底板” ,内脏解

22、剖、可见明显的胃肠壁(尤以胃与肠的交界处)溃疡点,形状一般为椭圆形、大小不等:胃、肠内出血,后肠或鳖肠内具凝固的血液;靠近肛门处为黑色血块。胃肠壁(尤以胃、肠交界处)穿孔、胃肠内物流出肠道污染及腐蚀内脏。3.腹血型:鳖外观体较厚,有浮肿感。腹甲呈白色,解剖内脏,腹腔内有大量血水流出。该种情况主要是肝、肾的病变,而肝、肾的病变主要有气单胞菌的感染、饲养环境中有毒气体过多、水质较差的中毒、饲料营养不全和长期不合理、大量使用药物等均可带来肝、肾的功能障碍。若是气单胞菌的感染,可以采用鳖”红脖子”病的治疗方法,若是中毒等引起肝、肾问题,则难以治疗,应改良水质,投喂新鲜优质饵料,并保肝护肝,加以调理。3

23、) 【流行及危害】 “白底板”病是一种慢性病,由于该病在成鳖养殖中危害大,应引起重视。胃、肠溃疡、穿孔、出血病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呈现慢性死亡,若该情况严重,则胃肠溃疡迅速转为穿孔,鳖急性发病;若病情发展较慢,则溃疡处长期出血,即胃肠出血,便血(靠肛门处具硬黑色血块) ,甲鱼呈无血型,胃、肠壁亦失血呈纯白色。因“白底板”病鳖贫血、缺血,故应在治疗中增加鲜鱼、猪血、青菜、继生素 C,并适量添加硫酸亚铁内服 510 日。五、真菌性疾病1、 水霉病:1) 【病原】我国常见的有水霉和绵霉两属。2) 【病症】:霉菌最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病鱼有什么异状,当肉眼看到时,菌丝已在鱼体伤口侵入,并向内外生长,向外

24、生长的菌丝似灰白色棉絮状,故称白毛病。向内生长的内菌丝深入鱼的皮肤组织内。病鱼焦躁不安,常出现与其他固体磨擦现象,以后患处肌肉腐烂,病鱼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最终死亡。鱼卵发生水霉病。可看到菌丝侵附在卵膜上,卵膜外的菌丝丛生在水中,故有“卵丝病“之称,因其菌丝呈放射状,也有人称之为“太阳籽” 。3) 【流行情况】:水霉菌,存在于一切淡水水域中。它们对温度适应范围广,一年四季都能感染鱼体,全国各养殖区都有流行。各种饲养鱼类,从鱼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在密养的越冬池冬季和早春更易流行。鱼卵以及排卵和排精后的亲鱼也是水霉菌感染的主要对象, 水霉病属继发性感染,不能感染健康鱼体和正常的鱼卵,一般从鱼体的伤

25、口入侵。当鱼体受到寄生虫、细菌、病毒感染后,加上各种操作、运输等引起外伤,反复用药或伴随性成熟而来的上皮组织发生变化时,水霉菌才得以着生,死卵或未受精的卵容易着生水霉菌。虹鳟鱼卵孵化时间较长,遭受水霉病较严重。发病水温主要在 18以下。特别是阴雨天,水温低,极易发生并迅速蔓延,造成大批鱼卵死亡。2、白斑病1) 【病原】 由毛霉所引起,又称毛霉病2) 【症状】 这种霉苗寄生于鳖的皮肤上,鳖甲、四肢、颈部及尾部等身体各部分的皮肤上都能寄生。患该病后,鳖甲上均产生白斑状的病变、表皮坏死、变白、逐渐脱落,鳖食欲减少,骚动不安。稚鳖患该病后死亡率较高,成鳖患该病后,由于鳖甲表皮出血,外观不雅而降低了商品

26、价值。诊断此病,可将鳖放在干净的水中浸泡观察是否在甲壳裙边上有白斑状的病变,可初步诊断,3、镰刀菌病1) 【病原】:镰刀菌2) 【症状】感染本病的对虾,体色通常转暗,活动能力变弱,多静伏于池底。在高倍镜下观察时鳃丝内充满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后者有时外逸在鳃丝的顶端,呈花簇状排列。严重感染时鳃丝萎缩,呼吸受阻,死亡率可高达 90%。 镰刀菌还可产生真菌毒素,使宿主中毒死亡。3) 【流行情况】 镰刀菌是甲壳类的一种危害很大的病原。其宿主种类和分布地区都很广,各种对虾和龙虾都可受感染,淡水的罗氏沼虾甚至鲤鱼都可感染,但斑节对虾对它有抵抗力。此病是一种慢性病,养成的对虾尚未发现此病。美国的加州对虾对此病

27、最为敏感,感染率可高达 100%,死亡率高达 90,其次为蓝对虾和万氏对虾。镰刀菌为一种典型的机会致病茵,即对虾由于受伤、摩擦、受化学物质或其他生物的损害后,病原才趁机侵入。六、寄生虫性疾病1、原虫性疾病1、常见的鱼类寄生粘胞子虫及其引起的鱼病:2.1 四极虫属 2.2 两极虫属 2.3 球孢虫属 2.4 粘体虫属 2.5 旋缝虫属 2.6 碘泡虫属 2.7 尾孢虫属 2.8 单极虫属2、由纤毛虫引起疾病1)斜管虫病【病原】鲤斜管虫【症状】 病鱼体表、鳃部有大量粘液。体表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一层粘液层,组织破坏,呼吸困难。【流行】 此虫在国内报告寄生于多种淡水鱼类的鳃、皮肤、鼻腔等。广泛分布于

28、全国各地,特别是幼鱼及种苗更甚。适宜水温为 1218,811。【防治】 用 8ppm 硫酸铜浸洗鱼种 30min。发病时用 0.7ppm 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全池遍洒,效果良好。2)车轮虫病【病原】 车轮虫属和小车轮虫属 虫体侧面观如毡帽状,反面观圆蝶形,运动时如车轮转动样。隆起的一面为前面,或称口面,相对而凹入的一面为反口面(后面) 。口面上有向左或反时针方向旋绕的口沟,与胞口相连。口沟可绕体 180270 度(小车轮虫) 、330450 度(车轮虫) 。口沟两侧各着生 1 列纤毛,形成口带,直达前庭腔。胞口下接胞咽。伸缩泡在胞咽之侧。大核马蹄形,围绕前腔,亦可为香肠形。大核一端还有 1 个长

29、形小核。反口面具有后纤毛带。其上下各有较短的上、下缘纤毛。有些种类在下缘纤毛之后,常有一膜,谓之缘膜,透明。反口面还具有齿环。齿环由齿体构成。齿体似空锥,由齿钩、锥部、齿棘三部分组成。但由于虫种的不同,其结构有较大的变化。此外尚有辐射线。这些结构是比较稳定的。有分类上的意义。 【流行与危害】 寄生于我国淡水鱼类的有 20 多种。海水鱼类的车轮虫据 Lom(1984)的统计有近 70 种,它们广泛寄生于各种鱼类。全国各地均有流行。寄生于各种淡水鱼及海水鱼的体表、鳃以及鼻孔、膀胱、输尿管等处。可引起鱼苗、鱼种致病,死亡率有时很高。适宜水温 2028,一年四季均可见。【症状与病理变化】 病鱼因受虫体

30、寄生的刺激,引起组织发炎,分泌大量粘液,在体部、鳃部形成一层粘液层。因此,可在这些部位见到鱼体上有一层白翳(在水中较为明显) 。鱼体消瘦,发黑,游动缓慢,呼吸困难,最后死亡。【预防与治疗】 彻底清塘,合理施肥,掌握放养密度。放养前用 8 ppm 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浸洗鱼种 1520min(1520) 。这些措施对预防车轮虫病是有效的。治疗:可采用下述方法:用 0.7ppm 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全池遍洒,效果不错; 国外用 1. 52. 5食盐水浸洗病鱼 3050min,重复 2d。 也有用 15000 醋酸浸洗3050min;或 14000 福尔马林浸洗 30min。4) 小瓜虫病【病原】

31、 多子小瓜虫 生活史分为成虫期、幼虫期及包囊期。【症状与病理变化】 虫体大量寄生时,鱼体表、鳍条或鳃部布满无数白色小点。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粘液。寄生处的组织发炎、坏死。寄生于鳃时,除组织发炎外,并有出血现象,病鱼鳃呈暗红色。还可使某些组织产生坏疽性崩解。还可侵袭眼角膜,引起眼发炎,变瞎。【流行与危害】 全国各地均有流行,对宿主无选择性,各种淡水鱼、徊游性鱼类、观赏鱼类均可受其寄生,各年龄组的鱼类都能寄生,但主要危害鱼种。小瓜虫繁殖适宜水温为1525 。靠胞囊及其幼虫传播。【预防与治疗】 小瓜虫在不良条件下可形成包囊,故鱼种放养前,鱼池一定要用石灰彻底清塘。鱼种放入时,如发现有小爪虫,可用 200

32、250ppm 的冰醋酸洗浴 15min,或用0.3ppm 的孔雀石绿浸洗 2 h。发病之后,可参照上述方法处理。如建议采用 0.05ppm 的孔雀石绿和 25ppm 的甲醛混合液处理, l 日 2 次。也有用次甲基蓝或食盐处理的。5) 隐核虫病【病状】病鱼的皮肤和鳃由于虫体的寄生而受刺激分泌大量黏液,严重患者体表形成一层混浊的白膜和白色膜囊将虫体包住,肉眼看去在鱼体表和鳃上,有许多小白点,故有海水鱼“白点病”之称。 【病原】病原为刺激隐核虫又称“海水鱼小瓜虫” 。【流行情况】隐核虫可寄生于多种海水养殖鱼类,流行地区广,世界性分布;高密度养殖池塘和网箱以及水族馆最易发生。虫体的繁殖最适水温为 2530,所以夏季发病严重。【治疗】淡水浸泡病鱼 315 分钟、再移入含有盐酸奎宁或氯化奎宁(2.53.5ppm)的海水溶液中养殖。醋酸铜全地泼洒,使池水成 0.3 ppm。硫酸铜全池泼洒,使池水成1ppm。福尔马林全池泼洒,使池水成 2530 ppm。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