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32 ,大小:4.44MB ,
资源ID:104698      下载积分:3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046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电子元件组装与焊接工艺标准.ppt)为本站会员(龙***)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电子元件组装与焊接工艺标准.ppt

1、电子元件组装与焊接工艺标准,核 准 :,审 核 :,制 定 :,电子元件组装与焊接工艺标准 第 1 页共 32 页,1.目的:为员工提供检验决定“合格”与“不合格”的判定 标准及教育训练。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组装好电子元件的电路板外 观检验工作。 3.责任:所有员工需依此要求进行工作管理员培训及 监督其执行。 4.参考文件:IPC-A-610C 5.要求:详细可见下彩图(共30张).,电子元件组装与焊接工艺标准 第 2 页共 32 页,标准的,可接受,图1,图2,5.1.1 定位水平,5.1 元器件的安装、定位的可接收条件,元器件放置于两焊盘之间位置居中。 元器件的标识清晰。 无极性的

2、元器件依据识别标记的读取方向而放置。且保持一致(从左至右或从上至下)。,极性元件和多引腿元件的放置方向正确。 极性元件在预成形和手工组装时,极性标识符号要清 晰且明确。 所有元器件按照标定的位置正确安装。 无极性元件未依据识别标记的读取方向一致而放置,电子元件组装与焊接工艺标准 第 3 页共 32 页,图4,图5,安装在镀通孔中的元件,从器件的本体、球状连接 部分或引脚焊接部分到器件引脚折弯处的距离,至少 相当于一个引脚的直径或厚度。,引脚的成型-弯曲,1234,4,表1-1 元器件引脚内侧的弯曲半径,电子元件组装与焊接工艺标准 第 4 页共 32 页,可接受,不接受,在零件身的一边出现明显的

3、弯曲。无弯度。,不接受,1. 元件引脚弯折处距离元件体的距离,小于引脚的直径。2. 元器件的本体、球状连接部分或引脚焊接部分有裂缝。,1. 元器件本体与板面平行且与板面充分接触。2. 元器件引脚内侧的弯曲半径符合表1-1的要求。3. 引脚折弯处的距离至少相当于一个引脚的直径或厚度。,元器件内侧的弯曲半径未符合表1-1的要求, 但元件没有任何损伤。,标准的,电子元件组装与焊接工艺标准 第 5 页共 32 页,不接受,标准的,元器件超出板面高度的标准: (D) 最小0.4毫米; 最大1.5毫米。,元件体与电路板之间的最大距离(D)超出1.5毫米。,由于设计需要而高出板面安装的元件,应弯曲引脚 或用

4、其它 机械 支撑以防止从焊盘上翘起。,由于设计需要而高出板面安装的元件,未弯曲引脚或用其它机械 支撑以防止从焊盘上翘起. 装配于印刷线路板表面的元件离板面的高度小于1.5毫米.,图10,图12,图13,图11,不接受,高散热元件距离板面1.5毫米,引脚弯曲。,电子元件组装与焊接工艺标准 第 6 页共 32 页,所有引腿台肩紧靠焊盘,引脚伸出长度符合要求。,标准的,引脚伸出长度符合要求,元件倾斜不超出限度。,可接受,不接受,元件倾斜超出元件高度的上限,引腿伸出长度不 符合要求。,引脚凸出长度要求:(L )最小:焊锡中的引脚末端可辨识。(L) 最大:不超出1.5毫米。,图14,图15,电子元件组装

5、与焊接工艺标准 第 7 页共 32 页,标准的,不接受,5.1.2 定位- 垂直,连接器与板面紧贴平齐。 连接器引脚的针肩支撑于焊盘上,管脚伸出焊盘的 长度符合标准的规定。 如果需要,定位销要完全的插入/扣住PCB板。,由于连接器的倾斜,与之匹配的连接器无法插入。 元器件的高度不符合标准的规定。 定位销没有完全插入/扣住PCB板。 元件器件引脚伸出焊盘的长度不符合要求。,图18,电子元件组装与焊接工艺标准 第 8 页共 32 页,极性元件的方向安装错误。,标有极性元件的地线较长。 极性元件的标识不可见。 无极性元件的标识从下向上读取。,可接受,元器件本体到焊盘之间的距离(H)大于0.4毫米,

6、小于1.5毫米。 元器件与板面垂直。 元器件的总高度不超过规定的范围。,标准的,不接受,图23,图24,电子元件组装与焊接工艺标准 第 9 页共 32 页,元器件超出板面的间隙(H)大于1.5毫米。,不接受,不接受,元器件本体与板面的间隙小于0.4毫米。 元器件引脚的弯曲内径不符合表1-1的要求。,1,2,标准的,2,1,装配于印刷电路板非支撑孔中的元件应弯曲引脚或 用其它机械支撑方法以防止从焊盘上翘起。,图25,图26,电子元件组装与焊接工艺标准 第 10 页共 32 页,倾斜大于度。,安装于非支撑孔的元件引脚未弯曲。,不接受,限位装置与元件和板面完全接触。 引脚恰当弯曲。,标准的,不接受,

7、元器件的弯月形涂层与焊接区之间有明显的距离。 注:涂层与底板距离至少1.5毫米。,不接受,标准的,图29,图30,12,1,2,电子元件组装与焊接工艺标准 第 11 页共 32 页,5.2 元器件的损伤接收条件,1 。绝缘套管不能接触焊点。2 。绝缘套管覆盖需保护的区域。,标准的,绝缘封套裂口或断裂,起不到防止短路的作用。 与导线交叉的引脚未按规定加绝缘封套。,不接受,元件引脚上的刻痕、损伤成形不超过引脚直径的10%。,可接受,图33,图34,12,2,1,1,2,电子元件组装与焊接工艺标准 第 12 页共 32 页,图38,电子元件组装与焊接工艺标准 第 13 页共 32 页,元件体有轻微的

8、刮痕、残缺,但元件的基材或功能部位 没有暴露在外。元件的结构完整性没有受到破坏。,可接受,玻璃封装上的残缺引起的裂痕延伸到管脚的密封处。,不接受,元件的表面已损伤。,不接受,元件表面的绝缘涂层受到损伤,造成元件内部的金属 材质暴露在外,元件严重变形。,不接受,图43,图42,图41,电子元件组装与焊接工艺标准 第 14 页共 32 页,引脚凸出的标准;(L)最小限度:焊锡中的引脚末端可辨识。(L)最大限度:不超过1.5毫米。,焊点表层凸面,焊锡过多致使引脚形状不可辨识。,不接受,图44,图47,图45,5.3 元件引脚凸出及焊锡点的接收条件,电子元件组装与焊接工艺标准 第 15 页共 32 页

9、,图50,图51,电子元件组装与焊接工艺标准 第 16 页共 32 页,电子元件组装与焊接工艺标准 第 17 页共 32 页,图57,图56,5.4 底板清洁度接收条件,图58,电子元件组装与焊接工艺标准 第 18 页共 32 页,网状焊锡。,不接受,焊锡在毗邻的不同导线或元件间形成桥接。(短路),不接受,焊锡球/泼溅违反最小电气间隙。 焊锡球/泼溅在一般工作条件下会松动。,不接受,图59,图62,电子元件组装与焊接工艺标准 第 19 页共 32 页,在印刷板表面有白色残留物。 在焊接端子上或端子周围在白色残留物存在。,不接受,焊点及周围有白色结晶。,不接受,表面残留了灰尘和颗粒物质,如:灰尘

10、、纤维丝 渣滓、金属颗粒等。,不接受,图63,图65,图64,助焊剂残留在连接盘、元器件引线或导线上,或围绕在其 周围,或在其上造成了桥连。 助焊剂残留物未接近组装件的测试点。 助焊剂残留物未影响目视检查。,可接受,电子元件组装与焊接工艺标准 第 20 页共 32 页,针孔不超过焊点的25%。,可接受,图67,5.5 针孔及毛刺的接收条件,电子元件组装与焊接工艺标准 第 21 页共 32 页,阻焊膜(绿油)在经过焊接工艺后, 不出现裂痕、剥落、起泡、分层。,标准的,阻焊膜(绿油)在经过焊接工艺后, 出现裂痕、起泡。,不接受,5.6 阻焊膜(绿油)及焊盘翘起的接收条件,图70,电子元件组装与焊接

11、工艺标准 第 22 页共 32 页,电子元件组装与焊接工艺标准 第 23 页共 32 页,无粘胶在待焊表面. 粘胶位于各焊盘中间.,元件无任何损伤或压痕。 元件无偏移. 锡点正常润湿。,标准的,标准的,5.7 片式元件的贴装、焊锡、偏移、损伤、锡珠的接收条件,不接受,元件贴装颠倒。,图78,电子元件组装与焊接工艺标准 第 24 页共 32 页,焊盘和待焊端被粘胶污染,未形成焊点。,不接受,可焊端被粘胶污染,导致焊锡不足75%。,不接受,粘胶在元件下可见,但末端焊点宽度达75%以上。,可接受,电子元件组装与焊接工艺标准 第 25 页共 32 页,最大焊点高度(E)可以超出焊盘或爬伸至金属镀层端

12、帽可焊端的顶部,但不可接触元件体。,元件侧面偏移大于元件可焊端宽度的25%, 或焊盘宽度的25%。,不接受,元件侧面偏移大于元件可焊端宽度的25%, 或焊盘宽度的25%。,不接受,可接受,图85,图86,电子元件组装与焊接工艺标准 第 26 页共 32 页,元件可焊端与焊盘未形成焊点。,不接受,元件可焊端偏移超出焊盘。,不接受,图89,电子元件组装与焊接工艺标准 第 27 页共 32 页,针孔或击穿孔小于焊点的25%。,可接受,焊点裂缝。,不接受,焊料不足及焊锡未润湿焊盘及可焊端。,不接受,焊锡厚度不到元件厚度的25%。,不接受,图92,图91,图90,图93,电子元件组装与焊接工艺标准 第

13、28 页共 32 页,不接受 短路,不接受 锡珠,不接受 锡珠,不接受损伤,不接受 短路,不接受 开裂,不接受 损伤,不接受元件末端翘起(墓碑),图97,图95,图96,图98,图101,图94,图99,第 29 页共 32 页电子元件组装与焊接工艺标准,锡点伸展由焊盘到元件直径不足30%, 元件的可焊端两边未有焊锡。(少锡),不接受,锡点呈内凹及伸展由焊盘到元件直径的30%, 元件的可焊端三边都有焊锡。 锡点正常润湿。,标准的,元件可焊端与焊盘接触不足75%(偏位)。,不接受,元件侧面及末端偏移。 元件可焊端与焊盘接触不足75% 。,不接受,元件无侧面偏移, 元件可焊端与焊盘接触大于75%,

14、可接受,图102,图103,图104,图105,图106,电子元件组装与焊接工艺标准 第 30 页共 32 页,元件的一个或多个引脚变形, 不能与焊盘正常接触。,不接受,侧面偏移超过引脚宽度的25%,不接受,不接受,侧面偏移超过引脚宽度的25%,元件无侧面及末端偏移,方向摆放正确, 锡点正常润湿。,标准的,图107,图108,图109,图110,电子元件组装与焊接工艺标准 第 31 页共 32 页,元件的一个或多个引脚变形, 不能与焊盘正常接触。,不接受,不接受,焊料不足(少锡)。,不接受,焊锡在导体间的非正常连接(短路)。,不接受,锡珠,图111,图112,图113,图114,电子元件组装与焊接工艺标准 第 32 页共 32 页,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