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世界体系的重建 20世纪是一个浸透了鲜血的世纪,这不仅是因为它以两次战争开道 (美西战争、英布战争 )从旧世纪而来,或者在世纪末北约把最先进的武器投射到欧洲的火药桶 巴尔干半岛,而且是因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极端暴力既使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更使得缓慢建立起来的和平飞稳定的价值观念倒塌,战争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 大战的爆发与进程 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是促成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是战争爆发的重要历史背景因素。战争从 1914年爆发到 1918年结束,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德国速决
2、战的破产到战争进入僵持状态、美国参战、以及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失败,战争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最终以同盟国的失败和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第一节 大战的爆发与进程一、 战争的原因1、经济上的竞争 欧洲大多数强国都卷入了关税战和对外国市场的竞争。由于 19世纪后期德国工业化的速度异常迅速,英国和德国之间开始了最为激烈的经济竞争。 德国工业总产量的激增意味着在海外市场它同英国的竞争十分激烈。英国虽然能在其殖民地保持经济上的优势,但在拉丁美洲、中东和远东却彻底输给了好斗的德国商人 。 这两个国家都竭力叫嚣,必须建立起海军力量,以保护商船航线和商船运输。 2、殖民地的争夺由于欧洲列强竭力寻求新的殖民地,以
3、确保剩余资本和剩余产品有海外市场,经济上的竞争还激起了对殖民地的争夺。 19世纪后期,几乎所有的强国都卷入了这场对绝对统治权的争夺,因此,它们在一个又一个地区再三发生冲突:英国和德国在东非和西南非、英国和法国在暹罗和尼罗河流域、英国和俄国在波斯和阿富汗、德国和法国在摩洛哥和西非,相继发生了冲突。 3、 联盟体系 这些殖民地竞争转而又促成了互相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这些联盟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战争的到来。所有强国这时都已加入两大敌对的联盟体系,给国际关系带来种种灾难性的结果。每当发生重大争端时,两大集团的成员即使对争端持怀疑态度,也不得不支持各自的直接参与争端的盟国。 4、 民族主义愿望 这种
4、愿望在阿尔萨斯一洛林地区是难以对付的,那里的法国人仍不服从德国的统治。但在中欧和东欧,它却是一场恶梦,由于对民族自决的要求日益增长,那里多民族的帝国正处于差不多被撕成碎片的危险之中。民族自决与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的结合使欧洲陷入大决战之中。二、大战的进程 1、 战争的第一阶段: 1914 年 德国速决战的破产 德军按所谓 “施里芬计划 ”首先在西线发起进攻。 “施里芬计划 ”是德国陆军元帅施里芬( 18331913 )在其担任总参谋长期间所制定的德国东西两线作战的战争计划。 “施里芬计划 ”是个速决战计划,计划 6 个星期内取得西线胜利, 34 个月的时间结束整个战争。 “施里芬计划 ”低估了俄
5、军和法军的动员与作战能力,也未估计到比利时军队的顽强抵抗和英国远征军能很快参战,因而注定要失败。 马恩河战役 9 月 5 日爆发了马恩河战役。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战略决战,双方参战人数达 150 多万,前后持续 8 天,以德军第一次撤退和失败,联军取得胜利告终,联军向前推进 60 公里。马恩河之战是大战的第一个转折点,德军在 6周内打败法国的计划宣告破产。 坦能堡战役 东线包括东普鲁士战线和加里西亚战线。 8 月 17 日,俄军首先攻入东普鲁士。 8 月底到 9 月中,德第 8 集团军司令兴登堡( 18471934 )及参谋长鲁登道夫( 18651937),利用两路俄军没
6、有密切配合作战 _的弱点,先在坦能堡战役中歼灭了俄国第 2 集团军,然后又进攻俄国第一集团军,迫使他们败退。 9 月 13 日,俄国退出东普鲁士。但俄军西南方面军则在加里西亚战役中( 8月 18 日 9 月 26 日),重创奥匈军队,迫使他们退守喀尔巴阡山脉一线。 2、战争的第二阶段: 19151916 年 德军在东线的胜利 在果尔利策战役中( 5月 2日 6 月 22日),德国和奥匈军队以优势兵力突破俄国防线,俄国西南方面军全线溃败,俄军后撤 130 公里。在 1915 年中俄军节节败退,退回本国领土,死伤约 110 万人。 保加利亚的参战 保加利亚位于巴尔干半岛中部并拥有一支强大军队。因德国满足了保加利亚占领塞尔维亚土地的要求,保加利亚于 9 月参加中欧同盟国方面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