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药物分析方法 分析化学部分长春中医药大学学生 :06级药事管理一、柱色谱的实验操作5.3 经典液相色谱法(二 )、加样(三 )、洗脱与馏分的收集(一 )、装柱 内径 : 柱长 =1 : 1020湿装法和干装法体积小等份收集(四 )、化合物的检出二、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v 固定相(吸附剂或载体)涂布成一均匀薄层,点样,(密闭的容器中)展开,斑点显色,(与对照物质)比较进行定性定量。 (一)定性参数v 比移值 (Rf值 )溶质移动距离与流动相移动距离之比。(速度之比?)Rf =L/L0 ( 定时展开)L为原点( origin) 至斑点中
2、心的距离, L0为原点至溶剂前沿( solvent front) 的距离 v 与组分及色谱条件有关 相对比移值 (relative Rf; Rr) Rr = Rf (i)/Rf (s)=L(i)/L(s)v 与组分、色谱条件、参考物质有关。v Rr值可以大于 1,也可以小于 1。v 重现性和可比性均比 Rf值好,能消除系统误差( 参考物质与组分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展开) (二)吸附薄层色谱的吸附剂和展开剂v 吸附剂v 1.硅胶 : 多孔性微粒,表面带有硅醇基,呈弱酸性。原理:硅醇基 (吸附中心 )与极性基团形成氢键(吸附性)。组分与硅醇基形成氢键(被吸附)的能力不同而分离。应用:酸性和中性物质的
3、分离,如有机酸酚类、醛类等v 活度与含水量的关系:含水量高,活性级高,活度低。v 活化:加热至 100 左右,除去吸附水提高活度 。(注意温度不可过高)v 分离效率:与其粒度、孔径及表面积等有关。v2. 氧化铝碱性氧化铝 (pH9.0) 分离中性或碱性化合物,如生物碱、脂溶性维生素等;中性氧化铝 (pH7.5) 分离酸性及对碱不稳定的化合物;酸性氧化铝 (pH4.0) 酸性化合物的分离。活度也与含水量有关。v 展开剂 (流动相 )极性强的溶剂洗脱能力强常用溶剂的极性强弱顺序:水酸吡啶甲醇乙醇正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醚氯仿二氯甲烷甲苯苯三氯乙烷四氯化碳 环己烷 石油醚。 v 展开剂选择原则: 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极性Stahl简图:极性物质 活度低(活性级大)的吸附剂 -极性展开剂 混合溶剂先用单一溶剂展开,若 Rf值太小,则加入一定量极性强的溶剂,如乙醇、丙酮等,如果 Rf值太大,则加入适量极性弱的溶剂 (如环己烷、石油醚等 ),以降低极性。可加入一定比例的酸或碱 ,使斑点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