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连城县防洪应急预案连城县人民政府2006 年 9 月2连城县防洪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做好我县洪涝、山洪、台风暴潮等灾害事件的防范与处置工作,保证我县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我县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福建省防洪条例和国家制订的有关方针政策,以及连城县城区防洪规划、已批准的水库防洪调度方案、流域规划等,制定本预案。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县范围内突发性灾害的防御和应急处置。突发性灾害包括:江河洪水
2、、渍涝灾害、山洪灾害(指由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台风影响灾害、以及由人为因素引发的水库垮坝、堤防决口、水闸倒塌等次生衍生灾害。1.4 工作原则1.4.1 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不断提高防汛抗旱的现3代化水平。1.4.2 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做到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1.4.3 实 行安全第一,常 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结合的原则。1.4.4 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部门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坚持服从大局、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的原则。1.4.5 坚持依法防洪,实行公众参与,军民联防,专
3、群结合,平战结合。县人武部主要承担防汛抗洪的急难险重等攻坚任务。1.4.6 坚持防汛抗旱统筹,在防洪保安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洪水资源;以法规约束人的行为,防止人对水的侵害,既利用水资源又保护水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4.7 坚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等原则。2 地理概况2.1 自然地理2.1.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连城县位于福建省西部,地处北纬 25142551 ,东经11632 11710。东邻 永安市,南与新 罗区、上杭县接壤,西靠长汀县,北与三明市的清流、宁化毗连,东西宽 64 公里,南北长74 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为 2595.54 平方公里。连城县地势东南部和中部高,西北部低
4、。境内山岭耸峙,丘陵起伏,川谷与盆地交错。全县海拔 1500 米以上的高山有 31 座,最高的石门山(俗4称“ 狗子 脑 ”)在莒溪与 庙前交界,海拔高程 1811 米。境内山系属于武夷山东南支脉和戴云山系支脉。除沿河两岸有些狭长的河谷和小平原外,大部分是海拔 300500 米的山区及丘陵地。2.1.2 水系河流连城县境内有闽江、汀江、九龙江三大水系。闽江沙溪水系包括莲峰、文亨、塘前、北团、罗坊、四堡、姑田、曲溪、赖源等乡镇,境内流域面积为 1219.58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 47%。汀江水系包括宣和、朋口、莒溪、新泉、庙前、文亨、曲溪等乡镇,境内流域面积为 1004.85 平方公里,占
5、全县总面积的 38.7%。九龙江水系包括莒溪、曲溪等乡镇,境内流域面积为 371.11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 14.3%。我县的水资源丰富,境内大小溪流纵横交错,河流大多源出中部和东南部山地,分别注入闽江、汀江和九龙江。溪流由中部和东南部的各大山岳向四周流出,构成放射状水系,全县流域面积 2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流有六条,主要河流有北团溪、文川溪、姑田溪、朋口溪、新泉溪及蒲竹溪。北团溪发源于长汀的童坊,流经北团后汇入沙溪;姑田溪发源于曲溪的黄胜,流经曲溪、姑田后由山峰电站与永安交界处的雷公夹汇入沙溪支流;新泉溪发源于曲溪的黄胜,流经曲溪、文亨、朋口、新泉,由新泉附近汇入旧县河;文川溪发源于
6、文亨的马坑山流经城区后汇入沙溪;蒲竹溪也是发源于曲溪的黄胜,流经莒溪后汇入龙岩的万安溪。全县各主要溪流的河道特征值见下表。5全县境内各主要溪流特征值表水系 河流名称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河道长度(公里)落差(米)比降()北团溪 257 51.2 255 5.0文川溪 396 30.8 185 6.0闽江沙溪姑田溪 300 15 513 34.2朋口溪 313 27.5 292 10.6汀江新泉溪 769 21.6 376 17.4九龙江北溪蒲竹溪 235 24.5 350 14.32.1.3 气象、水文特性2.1.3.1 气候我县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影响,冬季多为偏北风,夏季多
7、为偏南风。其特点是:气候温暖、冬冷无严寒、夏热无酷暑;夏长冬短,雨量充沛,春夏湿润多雨,秋冬雨少干燥,一年四季比较分明。根据县气象局资料:多年平均气温为 19,一年之中极端最高温度出现在 7 月至 8 月,月平均气温为 26.7,年极端最高温6度为 40(出现在 2003 年 7 月 23 日);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 1月,月平均气温 8.8年,极端最低气温为7.2(出现在 1991年 12 月 29 日)。多年平均无霜期 283 天、最长达 329 天,最短225 天。年均初霜日期 11 月 28 日,最早 1958 年 11 月 3 日,终霜日期 2 月 28 日,最晚 1973 年 3 月
8、 28 日。城区历年平均有霜期为 83 天,最长有霜期 124 天(1964 年),最短有霜期 48 天(1968 年)。年日照时数 1760.7 小时,全县干旱指数为 0.68。2.1.3.2 水文(1)降雨:我县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 1734.4 毫米,各地年降雨量大部份在 16002200 毫米之间。降 水 量 随 海 拔 的 升 高 而 递增 。分 布 趋 势 随 地 势 而 异 ,大 趋 势 从 东 南 向 西 北 递 减 。多 雨 区位 于 东 南 部 的 中 山 区 ,年 降 雨 量 在 2000 2200 毫 米 。全 县 的 暴雨 中 心 有 2 个 ,一 个 是 东 南 部
9、玳 瑁 山 的 曲 溪 罗 胜 ,年 雨 量 为2208.4 毫 米 ,1964 年 降 雨 量 最 多 达 3886.8 毫 米 。另 一 个 中 心 是位 于 东 南 部 、庙 前 境 内 的 马 家 坪 ,年 平 均 降 雨 量 2122.1 毫 米 ,1975 年 最 多 达 3183.4 毫 米 。少 雨 区 是 北 部 的 北 团 、塘 前 、城 区 、中 部 的 文 亨 及 东 部 的 姑 田 ,年 降 雨 量 在 1600 1700 毫 米 。多 雨区 与 少 雨 区 的 雨 量 差 500 600 毫 米 。(2)径流:我县年平均径流深 9701010 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在
10、 996 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 25.85 亿立方米。径流在地域上的分布总趋势与降水量相似,由东南到西北逐渐减少。从杨家坊水文站实测资料得出,年最大径流量 13.638 亿立7方米(1975 年),年最小径流量 1.72 亿立方米(1981 年),相差 8倍,可见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汛期占 74.7%,而 6 月份占了全年的 23.3%。(3)蒸发:我县没有实测的资料,根据省水文总站编绘的图集资料表明,我县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在 1000 毫米左右,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在 650-750 毫米左右,它的趋势是由北向东南逐渐减少。2.2 社会经济2.2.1 行政区划连城县全县总面积
11、 2595.54 平方公里,下设 17 个乡镇,232个行政村,8 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 32.61 万人。2.2.2 工农业生产2005 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 29.86 亿元(现行价),其中第一产业 10.07 亿元;第二产业 8.69 亿元;第三产业 11.11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759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716 元。2.2.3 交通干线连城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达,是全国少有的两条国道穿过同一县境的县份之一,205 和 319 两条国道已经改造成二级标准公路;龙岩冠豸山机场于 2004 年 4 月顺利通航;赣龙铁路 2005投入使用;正在兴建的龙岩至赣州高速公路和规划中
12、的龙岩至三明高速公路贯穿连城而过。2.3 洪涝风险分析8我县洪涝灾害的特点由我县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势及气候所决定,境内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降水年际、年内变化大,时空分配不均,在汛期常因暴雨引发洪涝灾害。我县产生暴雨的天气主要有 3 种:4-6 月份的锋面雨,7-9 月份台风登陆后带来的台风雨及内陆山区的雷暴雨。在 46 月,冷空气南下降温,南方暖湿空气不断输送,造成时间长、强度大的降水,酿成水灾。境内各地 46 月暴雨日数占年总暴雨日数的 68%。平均暴雨日数在 4天以上的有塘前、罗胜、占头坑、马家坪等地。平均暴雨日数在70 天以上的有塘前、上中田、大营、罗胜、占头坑、夏庄、杨家坊、马家坪、城
13、区、朋口。连城朋口是暴雨集中地域。据有关资料记载,1 951-1985 年 35 年 间 出 现 了 24 场 大 小水 灾 ,基本上都是由锋面雨和台风暴雨而引发,尤其以锋面雨引发居多,水 灾 的 发 生 概 率 为 0.69,历 史 上 最 严 重 的 洪 水 出 现 在1964 年 6 月 15 日 ,文 川 溪 洪峰流量达 660m3/s,洪水频率为 30年一遇洪水,给我县城区带来重大损失。而台风雨也对我县构成很大威胁,2000 年的“8.25”洪灾就是由台风雨造成的,连日强降雨引发洪灾、涝灾、山体滑坡、泥石流以及岩崩,给我县东部乡(镇)带来重大损失。另外,局部性暴雨洪水虽然范围小,但是
14、强度大,往往造成局部地区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破坏性和灾害性不容忽视。全 县 主 要 的 易 涝 区 分 布 在 朋 口 、新 泉 ,其 次是 城 区 、北 团 。2.4 洪涝防御体系9建国前,我县虽也建有一些水利工程,但都是一些小陂小圳,更谈不上兴建堤防工程,因此抗御洪水灾害的能力非常低。建国后,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和防洪工程建设,形成了具有一定防洪抗灾能力的洪涝防御工程体系和非工程防洪体系,对我县的防灾减灾工作起重要作用。2.4.1 防洪工程体系建设(1)全县先后兴建了小(2)型以上水库 24 座,其中中型水库2 座,小(1)型水库 9 座,小(2)型水库 13 座,总库容 5047
15、.33 万m3。截止 2005 年 12 月全县现有水利工程 4345 处,其中蓄水工程 685 处、引水工程 3569 处、提水工程 91 处。兴建城区排涝站1 座。全县有效灌溉面积 1.322 万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的 77.9%,保证灌溉面积 0.966 万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的 57%。(2)1997 年至今全县共投资 3758 万元,建成防洪堤 16.2 公里,其中城区 10.73 公里、北团 0.5 公里、朋口 2.53 公里、庙前1.44 公里、新泉 1.0 公里。城区和朋口防洪堤按 20 年一遇防洪标准建设,新泉、庙前、北团按 10 年一遇防洪标准建设,有效减轻了城乡防洪压力,
16、为我县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3)在全县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进行封山育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提高植被的保水能力,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9.89 万亩,占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的 27.7%。2.4.2 防洪非工程体系建设10在大力兴建各类防御工程的同时,近几年我县防洪非工程体系建设也得到了加强,特别是在县域洪水预警报系统的建设和各类防灾减灾预案的编制方面,在工程措施未达到标准或遇超标准洪水时,防洪非工程措施起到了重要作用。(1)完善水利信息一体化系统,增强信息保障能力。一是加快水库工情系统数据库建设,为有效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建成风云二号卫星云图接收处理系统。三是健全
17、信息网络,目前防汛指挥中心网络系统设有计算机网络、视讯会议系统、电话、闭路电视等四种网络,配备了商用电源、不间断电源及自备应急发电机电源,具备信息收集、资料分析、汛情监控、应急通讯等功能,保证了防汛信息的及时、安全传递,做到正确应对,有效处置。(2)完善县域洪水预警报系统,提高预警预报能力。县域洪水预警报系统是一个覆盖全县各乡(镇)、小(1)型以上水库以及主要支流的防汛预警报网络,规划建设各类站点 36个,其中水位雨量站 7 个,单雨量站 14 个,单水位站 10 个,中心站 2 个,中继站 3 个。目前,已完成县级中心站:县防汛办;中继站(2 个):沙岭和杨家坊;水位雨量站(6 个):城关、石门岩、大石岩、杨家坊、丘地尾、五寨;单雨量站(6 个):罗胜、文亨、姑田、朋口、北团、团结;单水位站正在筹建前期工作。2006 年将全面完成系统的升级和改造任务,并加密雨量站点的布设,做到乡乡有雨量站点。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