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306KB ,
资源ID:1088693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0886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doc)为本站会员(da****u)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doc

1、1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了解宗法 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目的:巩固统治。(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4)作用: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2、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

2、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 。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3)作用: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1、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2、中央集权制度内容:(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大权总揽;“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

3、理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3、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对此后 2000 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三、列举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1、汉武帝集权:建立中朝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实行推恩令解决了诸侯国问题。2、唐朝三省六部制:(1)结构: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 、尚书省(负责执行) 、门下省(封驳审议)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2)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一分为三,有利

4、于加强皇权。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1)措施: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 、枢密院(调兵) 。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 ;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制钱谷: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造成了“冗官” 、 “冗兵” 、 “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4 元朝: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即中书省。5、明朝: 废除丞相

5、,相权、皇权合而为一,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明朝设立内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内阁。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6、清朝设立军机处:时间:雍正年间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职权: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只跪奏笔录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专制皇权高度发展。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四、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权力不断消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削弱。五、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2展、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

6、提供政治保障消极影响:君主专制,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出现暴政;官吏惟上是从,助长官场因循守旧之风;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盛行;造成个人自然权利的流失,近代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缺乏社会基础,妨碍社会进步等。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一、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条件。1、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多山、多港、 多岛的地理环境希腊城邦小国寡民(古代历史条件下,民主政治的前提) ; 多山、多港、多岛的环境促成希腊商品经济发达和海外活动频繁,使希腊人较早接受平等、民主 观念。2、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

7、自治3、希腊城邦中流行的政体是:贵族制、民主制二、知道雅典 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1、民主政治演变过程: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贵族制与君主制的不同:是集体领导;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实行任期制和选举制民主制的确立: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陶片放逐法)2、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3、体现:(雅典民主政治机构的组成)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最重要的程序就某项事务展开辩论。五百人 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两次公民大会闭会期间,议事会是最高权力的代表,

8、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最大限度保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4、雅典民主制的得失:积极意义:(1)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这一伟大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2)政治决策通过多数人的认真讨论,会使问题考虑的更全面。(3)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使公职人员对社会负责,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4)推动思想文化的发展: 局限性:(1)与现代民主不同,只是公民群体的民主,而非公民,如外邦移民、奴隶和妇女,都没有享受民主权利;(2) 雅典民主是男

9、性为中心的民主。3、古希腊城邦政体主要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最流行的政体:贵族制和民主制(划分依据:根据城邦公民享有权力的多少) 。三、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1、 十二铜表法:意义: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典,是罗马法的渊源。十二铜表法的条款虽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法典的编篡仍是平民的胜利,因为有民成文法就得按律判决和量刑,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任意解释习惯法。2、查士丁尼法典/即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包括查士丁尼法典 、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 、 查士丁尼学说汇纂 、 查士丁尼新敕,标志着罗马法

10、发展到完备阶段。3、罗马法的影响: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今天继承的罗马法法律制度、原则:陪审制度保护人制度即律师制度“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 ,即“不告不理”原则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一、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 权利法案:1689 年议会颁布-立法权向议会转移意义: 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

11、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行政权向责任内阁转移“光荣革命”后,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3职责。1721 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19 世纪中期,议会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首相由多数党领袖担任,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3、责任内阁制特点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4、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以责任内阁为核心;英国国王“统而不治” ,是国家元首,扮演仪式性的

12、角色;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内阁行使行政权,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长,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整个政治制度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二、说出美国 1787 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1、1787 年宪法的内容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即中央政府) ,同时让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 权分立,互相制约。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由民选产生。保证政府代表广泛民意,具有一定的民主性。2、美国政体为总统制共和制;国家结构形式

13、为联邦制3、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相同点: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体现分权、制衡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不同点:项目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 总统 国王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民选 世袭国家元首有无任期 任期制 终生制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有 无(虚君,国家的象征)政府首脑是谁 总统 首相政府如何产生 总统任命 议会产生政府与议会关系 总统不对国会负责,互相制约内阁、首相对议会负责国家的权力中心是谁 总统 议会三、知道法兰西第三 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1、 法兰西第三

14、共和国宪法(1875 年) :-确立法国政体为总统制共和国内容:立法权归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行使。行政权归内阁和总统。总统由国民议会选出;任期 7 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是国家元首及军队最高统帅,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征得参院同意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2、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德国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内容:国家元首是“皇帝” ,掌握国家最高权力;首相:作为政府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权力较小,帝国国会对政府没有任何行政监督权,只参与制定法律和预算的权力;特点:具

15、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3、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相同点: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体现分权、制衡原则。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不同点:四、资产阶级代议制1、确立: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项目 德国君主立宪制 法国共和制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 世袭 议会选举国家元首的任期 终身制 任期制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有 有政府首脑 首相 总统政府产生方式 皇帝任命 议会产生政府与议会关系 政府不对议会负责 对议会负责国家的权力中心是谁 皇帝 议会42、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来源 :学科网

16、 ZXXK议会形式上是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议会制是一种间接的民主形式。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都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3、资产阶级代议制作用: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代议制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调节、缓和了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51949.9)一、列举 1840 年至 1900 年间列强的侵华史实。1、第一次鸦片战争原因:根本原因是: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市场 直接原

17、因是:中国的禁烟运动时间:1840 年 6 月1842 年 8 月结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此外通过条约附件,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战争:1856-1860 年;英法联合发动; 1860 年,列强攻入北京城并洗劫烧毁圆明

18、园。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内容:增开天津等 11 个城市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清政府赔偿英、法军费各 800 万两白银等影响:中国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来源:Zxxk.Com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设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同文馆;旨在 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兴起;3、甲午中日战争原因:根本原因:日本蓄谋已久(大陆政策) 。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时间:1894-1895 年,丰岛海战标志战争爆发。结果: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 2 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

19、日本在华设厂;影响:、 马关条约的危害: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深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战争赔款使清政府不得不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财政。、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国势艰危,民生凋敝,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日本的胜利大大刺激了西方列强,以“三国还辽”为开端,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甲午战败后,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进行了军事改革。、面对民族和生存危机,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始而震惊,继而奋起,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

20、存的斗争。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要瓜分中国。直接原因: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时间:1900-1901 年,结果:签订了辛丑条约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二、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 斗争精神。1、鸦片战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第一次胜利。2、甲午中日战争:海军提督丁汝昌、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三、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1、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矛盾尖锐2、简要过程:兴起-1851 年金田起义 发展-1853 年定都天

21、京 全盛- 北伐和西征,至 1856 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政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转折- 天京事变,由盛转衰 挽救危局-提5拔陈玉成和李秀成;洪仁玕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失败-1864 年天京陷落3、对两个方案的认识:天朝田亩制度:革命性- 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空想性-绝对平分土地无法实现。落后性-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资政新篇:进步性-是中国第一个较为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空想性-未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少必要的社会条件 4、传统的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作用:太平天国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政治基础;提出了具有资义性质的改革方

22、案资政新篇 。局限性:农民阶级与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相联系,在思想上受皇权思想、等级思想影响,在组织上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政治上走不出封建制度的窠臼。他们是以封建手段反封建制度。因此,传统的农民起义最终失败,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四、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 民国的历史意义。1 主要过程1894 年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发展:成立政党: 1905 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以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机关刊物民报 提出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民族主义”指推翻清政府,没有明确反帝;“民权主义”指推翻君主专

23、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发动反清武装起义:1911 的黄花岗起义等高潮: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相应,清统治瓦解。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临时约法-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失败: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国半殖半封性质未变。2、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中国2000 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此,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五、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

24、社会变革的影响。1、导火线:1918 年的战胜国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做出了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中国外交失败。2、爆发: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3、高潮:上海的“三罢”斗争。4、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5、结果:初步胜利。免除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6、五四运动的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精神。(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

25、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4)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喷薄欲出。历史必修 2 经济决定政治,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经济第 1 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农业的起源原始农业开始的标志【种植经济】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产业结构上: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生产模式上: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经营方式上:男耕女织所有制结构上: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经济布局上:区域经济的多元互补以及不平衡性和互补性日益突出二、生产工具的演变石、木、骨制农具 铁农具(春秋战国)曲辕犁(唐代)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灌溉工具的进步(翻车

26、、筒车)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漕渠、白渠等工程建成6(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四、耕作方式的进步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商周) 自耕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 (春秋)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之一:“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勉强自给自足,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进步性) ; 封闭落后,很难扩大再生产,近代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局限性)第 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土地公有制 生产力低下土地私有制(春秋开始,战国确立)【君主】 【地主】 【自耕农】私有土地周王室强大(前提) 实行分封制 井田制 周王室衰落 分封制崩溃 井田制崩溃 二、税

27、制改革与变法春秋:税制改革 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权,加速井田制瓦解战国:变法 法律上废井田制,肯定土地私有制三、土地私有制的发展1、主要途径:土地买卖、兼并(宋初、明清)2、危害 a。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 b。农民失去土地,日益贫困 c。农民成为流民,影响社会的稳定3、限制兼并(北魏、隋代、唐初:均田令【制】 ) 4、无法根除(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长期大量存在)三、租佃关系的出现和发展1、战国(产生) 2、汉代(普遍) 3、宋代(仅次于自耕农形式) 4、明清(进一步发展)人身依附关系强烈 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第 4 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一、金属冶炼业1、青铜时代(二里

28、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生铁和钢(春秋时期)2、燃料:煤(汉开始) ,煤(北宋普遍) ,焦炭(南宋开始) ,焦炭(明朝流行)二、纺织技术1、养蚕缫丝(上古时代) 2、丝织技术迅猛发展(西周)3、远销欧洲,成为“丝国”(汉代) 4、缂丝技术(唐朝)5、棉纺织技术推广(元代) 6、棉布成为主要衣料(明代)三、陶瓷技术1、陶器发明(新石器时代) 2、青瓷(东汉)3、白瓷(南北朝) 4、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唐代)5、瓷都景德镇(宋代) 6、进入彩瓷生产时期(元代)四、官营手工业、专业的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评价)进步性: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分工细密,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提高,代表最高水

29、平,主导明代前期局限性: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残酷剥削和压迫引起工匠激烈反抗商品经济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调整内部生产关系(征役制 -雇募制)3、私营手工业兴起(春秋战国) 主导(明中叶)手工作坊或工场增多,出现雇佣劳动关系(明中期后)生产力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大大提高。第 5 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一、商业的发展1、以物易物的原始商业(原始社会末期) 2、产生职业商人和货币(商代)3、 “工商食官”(西周) 4、私商成为商人主体,形成许多都会(春秋战国)5、商业贸易蓬勃发展,外商来往频繁,丝绸之路 【空前繁荣(隋唐) 】 水利建设的著述西域地区的坎儿井大规模治理黄河评价自耕农经

30、济井田制(商周)私田(村社成员的份田)公田(贵族占有)7繁荣原因: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6、出现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宋代) 7、纸币广泛流通(元代)8、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为主,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成为商品。广泛使用白银,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明清)二、城市的布局1、只允许县治以上城市设市作为交易场所,与民居隔开,官府直接管理,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规模不大(周秦到唐)2、沿袭西周以来城市布局并加以完善,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唐代)3、去除坊市界限,允许城郭和乡村设市,市的启闭不受时间限制,不受官府直接监视,经济职能增强,一片繁华(宋)4、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

31、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明清)四、重农抑商1、开始(战国) 2、进一步(汉代)3、松动(中唐以来)鼓励海外贸易、官商分利政策 4、坚持(明清)进步性:封建社会初期,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局限性:封建社会后期,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第 6 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明清鼎盛时期) 【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农业:技术的提升、产量的提高、高产作物的引进、广泛植棉(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手工业:私营工商业占据主导地位商业和城市:广泛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活跃,工商业市镇的兴起赋税制度

32、的变革:明朝的“一条鞭法”刺激商品经济发展,清朝的“摊丁入亩”放松了人身控制,是赋税制度成熟的标志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时间 地点 地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二、资本主义萌芽受阻碍 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 地主和商人投资土地,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受到残酷剥削的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 ,重农抑商政策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自然经济的封闭性三、近代前夜的危机 闭关锁国阻断了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 原因 :防范“外夷”侵犯 ,防止沿海人民积聚力量抗清;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四、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西方国家向资本主义过渡,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统治中国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文化专制,在封建社会徘徊

33、落后就要挨打第 7 课 新航路的开辟一、背景、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对香料和贵金属的渴求 另辟商路到东方发财致富欧洲君主扩张的需要 传教的需求条件:造船和航海技术方面取得很大进步,具备远洋航行的条件二、影响殖民者的罪恶:野蛮掠夺、种族灭绝、黑奴贸易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欧洲:西欧开始崛起;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有利于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亚洲经济发展;逐渐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分散孤立的各民族走向整体世界。西欧开始崛起,美洲的传统社会被毁灭,刺激亚洲经济发展,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

34、沿岸初步形成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分散孤立的各民族开始走向整体世界。第 8 课 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一、葡萄牙、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活动二、荷兰 1、扩张方向:西北欧、亚洲、美洲 2、手段:组建大型商业公司三、英国 1、特点:海盗劫掠(德雷克) 2、地位:海上霸主,最大的殖民帝国(时间)四、奴隶贸易1、原因:殖民地采矿业、种植业和农业发展需要 2、三角贸易(早期、18 世纪)3、影响:欧 美 非评价8五、殖民扩张的影响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以欧洲为中心) 初步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苦难、 加强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第 9 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

35、 世纪中期)1.背景:基础(前提)英国较早地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社会稳定圈地运动使英国出现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资源丰富技术知识 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的知识广阔的市场(英国的殖民地)直接原因:工场手工业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2、表现:棉纺织业【最早突破】 、冶金业、采矿业、交通运输影响:蒸汽动力的出现,最终使工厂摆脱了水力条件限制,工厂开始集中,工业城市兴起。蒸汽动力的使用,也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环境污染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标志:A、机器大生产基本取代手工生产 B、机器普遍使用 C、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3、工业革命的扩展(方向、领先部门)二

36、、第二次工业革命(19 世纪下半叶)1、特点: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为标志【科学成为技术进步最重要的推动力】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国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比如俄国、日本、德国)电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科技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根本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促进了通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引起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促使第二次工业革命达到了空前的广度和深度。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前) 工厂制度(中小企业) (工业革命时期)【所有权与经营权结合】 大企业(走向垄断)

37、【所有权与经营权脱离】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四、世界市场1、国际贸易的发展 2、资本输出(欧洲内部的贸易(自由贸易政策) ;丰厚利润,有利于投资国收购原料和销售产品,欧洲与海外殖民地及其他地区之间的贸易 引导了资本输入国的生产方向)3、武力威逼或直接进行殖民统治【表现】亚洲: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除了日本) 非洲:基本上瓜分完毕 拉丁美洲:经济上受制落后国家和地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欧美工业国可以从全世界获取原料和初级产品,并倾销工业品或投资;货币也可以自由兑换,不过一国发生经济危机,会波及他国甚至全世界。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时间

38、 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 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第 10 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不平等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望厦条约 、 黄埔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 、 北京条约削弱中国海关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二、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变化(经济领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三、洋务运动1、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活跃于江南、英法联军威胁京畿 内外交困 2、目的 镇压人民起义 抵御外来侵略 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3、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

39、(6090 年代)类型 口号 代表人物 代表企业 特征 评价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军用企业60 年代开始自强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当时国内最大的官办军用企近代工业的起步,存在弊端,制约发展。9业民用企业70 年代开始求富 李鸿章 开平煤矿 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分洋人之利,促进其他工业发展。4、评价:尽管洋务企业在兴办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也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是, 【它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却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二、民族工业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出现 鸦片战争后 洋务企业的诱导 、外资企业的刺激 民族工业的出现2、初步发展(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甲午战

40、后)原因: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设立商部 b。实业救国的热潮 c。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外国资本主义 民族工业 本国封建势力 民族工业 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了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 势力的双重压迫,但又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国 资本主义,或者寻求本国官府的庇护。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发展缓慢)第 11 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民国建立- 抗战爆发前)1、背景 民国建立 - 一战结束(一战结束 :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萎缩)一战时期,欧洲列强忙于战争,对华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减少民国的建立激发

41、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投资热情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黄金时期的特点:发展时间十分短暂;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轻工业(面粉、纺织、卷烟) 发展迅速。发展状况 重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新兴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2、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抗战爆发前推行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等)二、中国民族工业的衰落(抗战爆发 - 新中国成立前)1】沦陷区:日伪政权破坏沦陷区经济1、主要目的:经济掠夺(“适地适产主义”)2、经济掠夺的方式:通过“军事管理”、 “委托经营”等方式掠夺和控制沦陷区的工矿业控制和垄断了沦陷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对各类物

42、资实行严格管制掠夺大量劳动力2】国统区:官僚资本主义的打击(经济统制)帝国主义 民族资本主义 传统专制主义 三座大山重压下的民族资本官僚资本主义 第 12 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一、断发易服放足原因:a.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b.时代的发展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c清政府的改革 d.民国政府推行法令现象: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2、断发 特点: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3、放足(不缠足运动) 原因:a.西方文化的影响 b.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二、报刊与电影(影响)三、移风易俗(日常礼仪、婚姻、丧葬)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根本原因:西方的工业文明首先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

43、思想造成强烈冲击,然后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变化共同影响的结果。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1)变化首先由通商口岸开始,逐渐向内地扩展。(2)由于经济的发展及风俗习惯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各地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3)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中西文化碰撞与交汇) 。第 13 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101、铁路 A、特点:快、大、低B、发展历程:2、水运 A、处境:艰难求生 B、原因:列强联手压价、竞争排挤近代水运的发展脉络(1)诞生的标志:19 世纪 70 年代,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2)清末的发展:清末,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 百家,始终在列

44、强联手压价、竞争排挤中艰难求生。 (3)民国时期的缓慢发展:在长江流域的四大航运公司中,中国的轮船招商局的总吨位只占 23.1%。3、航空二、邮政 1、历程外国人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邮政代办所”(鸦后) “大清邮政局”成立(1896)设立邮传部,邮传正式脱离海关 北洋政府裁撤全部驿站(1913)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1920) 撤销外国在华开办的“客邮”2、电报电信事业第 14 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面临严峻形势2、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内容:1.农业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极低的价格缴售国家2.工

45、业政策: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3.贸易政策: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4.分配制度: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原则3、目的:a。最大限度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 b。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4、影响 超出战争需要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战争结束后继续加强,导致苏俄出现严重困难和政治危机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加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苏俄出现严重困难和政治危机2、政策: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要点: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粮食税的数额大大少于余

46、粮收集制。工业方面: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贸易方面: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3、影响: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取得成功的关键:确立了与俄国落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适合俄国国情)本质:利用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利用市场和商品关系)三、斯大林时期的经济(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1、措施: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五年计划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本质:否定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排斥市场和商品关系)3、影响:突出成就,基本实现工业化;超越了苏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 15 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原因:1.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生产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