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让农民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关于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内容提要: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不完整是解决“三农” 问题面临的最大障碍。特别是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大量农村闲散劳动力寻求进城务工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日益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难题。农 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征收制度,是农村经济突围、城乡经济和谐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是社会管理升级的大文章。本文建议加快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明晰健全农村集体土地权能,建立合理、有序、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加快按照“被征地 农民生活水平有提高, 长远生 计有保障” 的要求推进
2、征地制度改革; 加快按照“把监 管和服务 抓起来、把权利和责任放下去” 的原则改进征地工作机制。正文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这也是被认为农村土地,尤其是小产权放开的重要的信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还有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土地的关于涨价归公还是涨价归私,还 是归农, 还 是归集体,存在着很多的争论,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资料,进 行了一些思考。一、现行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弊端明显- 2 -我国现行的土
3、地制度发端于上世纪 50 年代,经历了 30 年的反复探索,成熟于上世纪 80 年代,其制度设计有两个核心要素:一是以城乡土地二元制为基础的土地征收制度,二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客观地讲,在当 时土地、资金相对匮乏的条件下,这两项制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独特且极为重要的角色,发挥了不可或缺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发展的整体形势、城乡发展的重心和农民生活生产的主观需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现行制度中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逐渐显化,引发的诸多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现行土地征收制度难以保障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有提高,长远生计有保障”现行征地制度没
4、有体现出与时俱进的公平性。土地征收补偿一直以被征收土地的粮食作物年产值作为基点进行测算。与 20 世纪 80 年代初相比,普通公职人员的工资增长了 100 倍以上,但粮食价格的增长,还不到 10 倍。当时拥有一辆自行车的满足感与现在拥有一辆汽车差不多。当时农民种 2 亩水稻所产生的效益,就可以换一辆自行车,现在就算是种 200 亩水稻,也换不了一辆汽车。科技的迅猛发展为生产赋予了丰富的附加值,由于农业产值增加远远赶不上工业发展的速度,农产品和工业产品附加值的差距越来越大,农、工部门之间的交易条件不断恶化,造成了被征地农民的实际受偿水平大大降低,相对收入大大减少。这就与农民的受偿意愿形成很大的落
5、差,也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不相适应。而农地转为国有土地进行商业开发,政府获得了土地增值收益,开发商或其他投资者也能从土地“涨价”中获益,被征地农民却无法分享发展成果,造成城乡差距日益拉大。现行征地制度不能保障农民在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当今社会的发展主要依赖第二、三产业, 这两大产业既要谋求质的提高,也要谋求量的增加,这就必须保持- 3 -不断地将一定数量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在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土地作为农村发展的最基本生产资料,是农民长远生计的根本依赖。过去征地制度是“既要地,也要人”,而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用工制度下已经没有提供“吃皇粮”式的就业条件,征地往往是“ 只要地,不要
6、人” ,普遍的做法是给被征地农民发放一笔安置补助费,让他们自谋出路。征地行为一旦发生,农民将面临失去生产资料,陷入丧失发展权的危机中。尤其是随着农用地的不断减少,农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中“人多地少”的矛盾愈演愈烈。这样,相当数量的农村劳动力,直接或间接地因为征地而成为“四无”(种地无田、就业无岗、发展无路、低保无份)农民,成为社会管理的一大难题。上世纪 80 年代前仅需几百元就能够征收一亩地,老百姓都还很支持,而如今标准提高到几万、几十万甚至更高,老百姓仍然强烈不满甚至抗争,主要原因就是担心未来的发展权没法得到有效落实。现行征地制度没有实现平等的集体土地权能。现行土地制度依据土地所有
7、者“身份”的差异,分别设立不同的土地占用、使用、收益、 处分等权能,在法律上仅对农村土地赋予了资源属性,但没有赋予其资产和资本属性。农村集体土地仅在有限的情形下才可以进行建设和市场,限定了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使用范围和用途,限制了市场流转的可能性,客观上就限制了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实现,导致他们在社会分配中处于弱势状态。据有关研究测算,目前我国农民财政性收入仅占人均纯收入的 3%,远低于城市居民,造成了社会分配不公。现行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不利于“三农” 问题 的解决,不利于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 代化进程,并且现行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不利于农民自主推进农业现代化。在法理上,农 村土地为集体所有制,
8、但现实情况是其权能并不完整,权利和利益主体在组织上界定也不明确,农民个人也因此无法获得充分的土地处置和- 4 -收入权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赋予农民的仅仅是承包经营权。土地使用权无法流转,土地资源整合困难多,现代农业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难形成,农业企业化、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难于实现。农民不能长期稳定享有土地的完整权益,除了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受阻外,还诱导农业投入短期行为的产生。现行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束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由于生产条件的变化,城 乡之间生产资料与劳动力配置关系出现了明显的失衡。这样,一方面,在农村 这头人均土地面积逐步减少、劳动力剩余不断增多、农民增收难,迫切需要
9、进城寻求二、三产业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各项生活服务与生产经营也迫切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这本是加快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和有利契机,理应建立一个合理机制促进农村人口有序流向城市,但现行的制度设计却对农村人力资源向城市的流动给予种种限制。根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有关规定,“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 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 应当将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发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发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这样,农民如果 举家迁入城市,就必须破釜沉舟,放弃在农村仅有的土地权利,去一个全新的环境白手起家,具有很大的生活、生存风险。所以 选择“ 留守一亩三分
10、地”的农民居多,形成了农民劳动力资源大量闲置和二、三产业 工人短缺的怪圈,产生了十分突出“ 农民穷、民工荒”同时并存的局面。二、改革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的思考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期,由土地利益引发的矛盾也将进入激发期。据有关资料统计,19962010 年,全国建设用地增加了 7410 万亩,已有3000 多万被征地农民。20102020 年,全国还需要安排新增建设用地 5250 万亩,- 5 -其中占用耕地约 3000 万亩。按照目前全国人均耕地水平和现阶段每征收 1 亩耕地大约造成 0.78 个农民失去土地进行测算,将新增近 2300 万被征地农民。在现有土地利益分配格局下,被征
11、地农民强烈的心理落差和对将来生活无着落的担忧,是他们不愿意被征地的主要原因。1、将农民的利益纳入城市化进程一并考虑,坚持市场化改革导向,充分兼顾公平和效率。据国家信访局统计,当前群体性上访事件 60%与土地有关。土地纠纷已经成为税费改革后农民上访的头号焦点,占社会上访总量的 40%,其中征地补偿纠纷又占到土地纠纷的 84.7%,每年因为征地拆迁引 发的纠纷在 400 万件左右,且呈加重和易发、多发态势。要解决这个发展大局中的突出问题,从源头来讲,必须科学研判经济发展形势,利用土地价格机制加快第二、三产业转型升级,缩短我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进程,将建设用地的最高值控制在合理规模。同时,要在理性分
12、析现有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状况的前提下,科学测算用地总规模,合理安排各个发展阶段的用地;要切实“做到各类建设少占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充分 发挥每一块地的最大效益,减少征地规模,确保留足粮食安全必需的生产用地和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空间。从根本来讲,必须坚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的“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 权同价。”从当前来讲,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农民的利益纳入城市化进程一并考虑,坚持市场化改革导向,充分兼顾公平和效率,秉承
13、尊- 6 -重民意、惠及民生的理念,以实现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阶层同时同步发展和包容性增长为目标,加快征地制度改革。2、赋予集体完整的土地权能、赋予农民永久的土地权益,使土地得到合理、有效的市场化配置。这样有利于加大农业生产的资本投入和科技投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提高农业 生产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增强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仅是农业机械化就能极大推动机械制造业需求,将进一步拉动工业化发展。农村所释放出的农业人口也将源源不断地为工业和第三产业提供劳动力资源,为转方式、调结构赢取宝贵的空间和时间,最终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本、土地资源集约高效配置的良性循环模式。同时,也有利于农民在征地过程中争取
14、更加充分的利益,谋求更加坚实的长远生计保障。 对此,国内也不乏破解征地难题的良好案例。海南省征地安置探索的“ 月川模式 ”、“大墩村模式”和“港尾模式” 都依照类似的思路,充分考虑农民应当享有的土地用益物权,按照发展权益不减少的原则,实行“ 留地安置”,将有稳定和持久收入的出租屋、铺面等物业交由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将出租车运输、园林绿化、土石方、建材、土地平整等风险小、收入 稳定、管理要求低的项目交由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成功帮助农民转产转型;同 时,扶持成立村办股份公司,促进被征地农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实现了“被征地群众利益和社会效益提高,政府 财务和行政成本降低”的多方共 赢效果,赢得了百姓由
15、衷的感谢。三、对深化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的建议改革土地征收制度和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经济突围、城乡经济和谐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7 -加快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一方面,明晰健全农村集体土地权能。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权利体系,逐步赋予集体土地的完整产权,包括对土地的永久占用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并细化设置发展权、典权、地上权等土地权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强化土地权利救济和法律服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土地合法财产权益,为农业现代化、集约化、 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建立合理、有序的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严格按照党的十八届
16、三中全会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 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 级市场。进一步完善资源要素的价格形成和利益分配调节机制,理顺政府、集体、 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合理分配土地收益。假设征收农村集体农用地的同时将征收总量的 10%转为集体建设用地留给被征地的农民,按照每年新增 800 万亩计算,20 年集体建设用地在城市的总量仅有 16
17、00 万亩,而到 2020 年我国国有建设用地总量将有可能超过 25000 万亩,其占比不及 6.5%。这样既不影响城市土地国有的主体地位,又可以用 较小的集体建设用地比例,解决较大的社会问题。2、加快按照 “尊重民意、惠及民生”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一是合理确定征地补偿标准。按照土地价格的构成理论,对土地权益者各项权利的产能价值以及因基础设施、规划用途改变等形成的级差地租进行全面核算,- 8 -以土地平均用益物权为基础,制定土地区片价。同时,建立与社会总体收入、消费水平相适应的征地补偿动态调整机制,确保补偿安置标准的合理性长期不变。二是鼓励推进多种方式的征地补偿安置机制。量化被征用土地的发展
18、权益,按照“发展权 不减少” 的原 则,以 “留地安置” 、“换地安置”、“ 留物业安置”等多种方式,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排相应的建设用地,并且通过用途安排、明确规划和修订法律等手段,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持续生存和发展能力。三是完善农村经济组织结构。政府要按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原则,适时引导农村基层组织进行改革,调整农村集体组织的生产关系,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集体经济实体,让每个农民都能充分享有集体的资产性收益。3、加快按照 “把监管和服务抓起来、把权利和责任放下去”的原则改进征地工作机制一方面,充分 发挥被征地农民和基层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集体、个人与政府、企业的平等
19、民事权利主体地位,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逐步构建政府监管服务为基础、人民群众组织为主体、市场配置机制为主导的新格局,让征地补偿拆迁、安置、发展等问题真正成为老百姓自主的事情。通过建立经费奖励、投劳投工报酬等新的利益机制,真正放手、赋权和让利,实现农民群众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发参与。允许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征地拆迁公司,作为实施征地拆迁的主体。地方政府经过合理评估后,将征地拆迁补偿费直接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节余部分归农民集体使用与分配。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改革的主导者、受益者,有效化解征地矛盾和冲突。- 9 -另一方面,引入司法裁决机制,做到征地程序公开透明。
20、加强法制政府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司法、监察等部门的职能作用, 畅通更多利于农民权利保护和救济的渠道。除依法不能公开的,都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创造条件让公众广泛参与,使征地工作相关重要决策事项都充分地体现群众意愿。尤其针对一些基础组织建设比较薄弱、经营管理能力有限的地区,要加强乡镇和村级基层组织建设,规范村干部的选拔、任用和考核,将干部行政违法问责的范围覆盖到各基层管理干部,严防出现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现象。 参考资料:1、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十八届三中全会土地改革之解读3、网上关于新华网、 凤凰网搜索资料不在一一列举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