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99.86KB ,
资源ID:1098483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0984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学论文-立足课堂,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小学教学生活中的点滴采撷.docx)为本站会员(龙***)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学论文-立足课堂,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小学教学生活中的点滴采撷.docx

1、立足课堂,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小学教学生活中的点滴采撷运城市夏县第二示范小学 崔 琳曾经在一本书中读到过这样一句话:一件大事,当你不知道如何做到最好时,你可以先做好手头的每件小事。对我来说,课堂教学就是一件大事,而我所做的每件平凡、琐碎甚至枯燥的工作,都是为了促成这件大事尽可能地圆满。课堂上,孩子们面对一个问题的蹙眉思考让我倍感欣慰,看着他们此起彼伏的举手争答让我异常欢喜,尤其是见解分歧时的针锋相对,更令我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幸福三年前的一幕那是期中后的“你眼中的老师”调研活动。这茬学生刚接手两个月,面对活动的展开我很坦然,因为根据平时学生的反映,自我感觉还不错。但当我看完 63 份问卷后,我傻眼了:

2、通过这次调查我才“真相毕露” ,原来我的教学中存在那么多的问题。有同学直率地指出“老师,您要求我们不要被动地接受学习,可您为什么却采用训兽的方式把知识灌输给我们?” “老师,我觉得很累,您讲那么多我消化不了” ,有人甚至还说,“老师,您能不能别布置那么多的作业,一个题型反复地练,太烦人”一连串的问题提出,我才意识到我所想的与我所做的相去甚远。晚上在灯下反省自己,这么长时间以来,大概是由于任务繁杂,心思散漫,每次仓促写好的教案都只是在备教材而没有备学生、备教法。殊不知,以一种枯燥的形式呈现知识还不如不教。课堂教学中,知识内容固然重要,但承载和表现知识的形式也不可忽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3、思维上没有受到启发,徒劳地讲授如同塞给他们一堆无用的垃圾食品,咽不下,吐不出,兀自噎得难受,那么迟早会对我、我这一门课表示反感。教训深刻,因此在之后的教学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读出相关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分析。但新的问题又冒出来了,许多同学习惯了平日的讲解,还不会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交流,探讨。我花了两三周的时间引领大家如何进行数学阅读,提出相关问题,告诉大家如何进行合作学习,课堂上才有了一些互动的气息。虽然效果还不尽人意,但也许这也需要一个过程吧。前年那堂课的欢愉我在讲解进位加法的“从个位算起”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环节一:计算 1:34+45= 我让学生尝试去做,引发思考。

4、随后的汇报出现两种方法:生 1:我用竖式计算的:数位对齐,先个位加个位,4 加 5 等于 9,再十位加十位,3 加 4 等于 7,结果是 79。生 2:我也用竖式做,但方法与他不一样。我先十位加十位,3 加 4 等 7,再个位加个位,4 加 5 等于 9,计算结果是79。师:谁听明白了?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生:这两种方法:一种是从个位算起,一种是从十位算起。 师:哦,你真是个认真听别人回答的孩子,老师听明白了,竖式原来可以从不同的数位算起,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好?还是一样好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产生了数学思考的问题和需要。 生:我认为

5、是一样的,因为他们算的结果一样。 设计意图:这道算式没有设计到进位运算,所以运算法则中没有优化从个位算起,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比较分析,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进位加法时为什么给出“从个位算起” 。 环节二:计算 2: 28+47= 学生先计算。师:谁能再回答一下老师刚才的问题:用刚才的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生 1:我认为第一种方法比较好,我用第二种方法计算的时候,发现个位要进位,还得擦了重新算。 师:很好!你说了一个很有道理的理由,方法 2 没有方法 1 方便。谁还想说一说? 生 1:我也认为第一种方法好,我用第二种方法很容易出错,可能会写成 65。 师:很有道理,因为已经计算出十位

6、的结果,很容易忘记进位,那谁完整的给我们说一说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生: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师:同学们真棒自己总结出了方法。 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过,体会过,才能更好理解知识。我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真正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从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考,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去年冬天的精彩瞬间我讲“轴对称再认识”时,事先布置学生课下剪一些平面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各种三角形、梯形等。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剪、折、拼弄清楚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当大部分学生通过折、剪已验证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

7、图形时,我已经予以肯定。突然有个学生猛的站起来说:“老师,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对称轴!”话音刚落,哗全班学生都笑的前伏后仰,有的甚至喊:“岩哲,你神经又搭哪儿啦?”那一刻我也愣了一下,心想这孩子又出什么洋相!同时从教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让孩子畅所欲言!于是,我让该生亲自上讲台演示。唉,不错!他做的这个平行四边形确实有对称轴!这时,学生都疑惑了,急于想知道原因。我趁热打铁,让学生通过量一量,看一看,该生做的这个平行四边形与大家的有什么不同。大家情趣盎然,通过仔细观察,测量,讨论得出:他剪的平行四边形是四条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就是它的对称轴。我借机告诉大家:“他剪的图形是菱形,也是轴

8、对称图形,以后你们会学到的!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般的平行四边形是指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且平行的四边形,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我即刻表扬了这个学生的求异精神,并要求同学们向他学习。顷刻间,孩子们掌声雷鸣,受益匪浅! 这件事告诉我们,课堂上要抓住教育契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果学生的想法、做法出了错,也不要批评指责,而要点拨启发,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这样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上的启迪,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满足,以后更能各抒已见;更能体会到成功和创造的欢乐,继续发挥创新的潜能!昨天练习中的惊喜昨天课堂上我们在完成课本上的一道题时,瞬间的交流让我惊喜连连:学生在完成此题时没有任何困难

9、,多数孩子可以一眼看出括号中应填的小数,在交流时,我抛出了一个“为什么填这个数 0.4?”引起学生的思考,促使他们再次交流、探究。在短短的 3 分钟中,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任泽豪发言:从图上可以看出 0 和之间被平均分成 10 份,箭头指向第四份,说明这个数就是十分之四,用小数表示就是 0.4,多数学生同泽豪是一样的说法。我趁机在黑板上又出一题:数线与上面不同的是只显示0 和 1 间的平均分图,1 和 2、2 和 3 间没有显示平均分的份数,并在 1.8 的地方画一括号让学生填数。有的说填1.7,有的说 1.8,也有说填 1.9 的,我又追问“为什么才这个数?”学生用估计的方法:“它超过了 1

10、 和 2 的中点,又比 2 小,且靠近 2 一点,所以我猜可能是 1.8。 ”我当场进行平均分,验证其结果的对错。接着我又指出一点,学生猜所标的小数。学生在猜数中兴致盎然,练习欢愉而顺利。这样不仅强化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更使数感的培养落到了实处。今天课堂的翻转这学期开学后,我让孩子们在课前先预习新课,预习时带上笔,勾画出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地方,并对有困惑、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像今天学习“比身高”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 4 节内容) ,孩子们在昨天学习的基础上表现特别棒!今天我没有讲解一句,刚上课孩子们就兴致勃勃地带来他们的收获,在汇报交流中出现对小数加减法运算的困

11、惑之处:小数位数不同时怎么办?随即的小组合作中,孩子们热烈地商讨解决的办法,各组交流自己的做法时或画图,或从小数的意义层面去表述理解,尤其是冯颀伟组、刘润雨组和李杰组的汇报,利用数形结合自然而然地得出:把小数点对齐,如果被减数的小数部分的位数不够,那么可以添“0”再减。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上借 1 当 10,最后在结果里与横线上小数点对齐的位置点上小数点。我诧异于孩子们的表现,今天他们的的确确掌控了整个课堂,彼此间的商讨、争论换来了明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最后一个环节里“小老师”的讲解,同桌相互间的检查中促使绝大多数学生豁然开朗,有学生感慨:“数学其实真不难!”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自信,这是探索成功后的满足。归根到底,数学素养是一种文化素养,是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会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他们的动眼、动手、动脑顺利掌握知识,体验成功后的乐趣,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从兴趣入手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