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分 教育学原理一、名词解释 1.教育:广义的教育指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社会活动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无论有组织或无组织,系统或零碎,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现实和未来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重组和改造,促进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活动。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 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3.教育目的 :广义的指存在于人脑中的对
2、于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狭义的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方面对所培养人的要求。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包含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国家的教育总目的,以及各种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4.教育制度和学制 :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5.活动课程 :指以学生兴趣、需要为基础,引导学生自己组织有目的地活动系列而编制的
3、课程。6.学科课程:指根据培养目标,分门别类地从各门学科中选出适合学生的知识而组成的教学科目。7.教学:指在一定的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及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8.教学计划:也称课程方案,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 9.教学原则 :指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要求和原理。主要包括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理论联系实践原则、 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巩固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10.教学策略 :指为达成教学目的和任务,组织与调控教学活动而进行的谋划。 11.教学方法 :指
4、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 12.教学模式 :指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指导性的简约理念和可以照着做的样式。13.德育 :即道德教育。学校德育一般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活动、人际交往为基础,同经过选择的人类文化,特别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意思、处世准则、行为规范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感受、判断、体验,从而生成的道德品质、人生观和社会理想的教育。 14.德育过程 :指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品德的过程。15.教师“角色丛” :指与教师特定的社会职位和地位相关的所有角色的集合。主要包括“家
5、长代理”和“朋友、知己”的角色、“传道授业解惑者”角色、“管理者”角色、“心理调节者”角色、“研究者”角色。 16.教师专业发展 :指依赖于个体对专业化发展的追求,在专业化过程中内在专业结构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 其组要包括四个发展阶段: 求生期、 强化期、 求新期、成熟期。 17.学校管理 :指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发挥人、物、财、时间等资源功能,卓有成效地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18.校长负责制 :指校长接受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委托,在党支部和教代会的监督下,对学校进行全面领导和负责的制度。其中校长是学校
6、行政系统的最高 决策者和指挥者,是法人代表,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领导学校工作。 二、简答题 1.教育基本要素的作用有哪些? 答: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其中教育者是 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其活动引导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发展,保障教育活动的有效进行;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其主动性的发挥决定着教育活动能否取得好的效果;教育中介系统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受教育者学习活动的对象,又是教育发展的影响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很大程度上决定受教育者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心智品德发展。 2.人的发展规律性对于教育的重大影响有哪些? 答: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包括顺序性、不
7、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整体性。其中顺序性要求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平衡性要求掌握和利用人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阶段性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年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个别差异性要求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全面发展;整体性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 3.简述活动和交往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答: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因为学生在完成一定学习、工作、劳动任务和进行社会交往与协作的活动过程中,一方面必须遵循社会、集体或教师提出的道德规范与要求,从而推动他们去开展道德活动,经受道德锻炼;另一方面自身也会自然地产
8、生遵守道德规范、评价和调解人际关系及个人行为的需要。4.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答: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5.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挥着主体性、能动性,其能动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这会使学生在选择外部信息的过程中具有能动性和自觉性,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在所接受的外部要求的推动和支配下,这种能
9、动性会加强。 (2)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等,这些原有的经验、观念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制约作用。 学生只有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新的知识; 同时, 这些原有的经验也使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时具有独立性、 创造性。 (3)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学生对某一课感兴趣,他就会学得比较努力,而且效果也比较好。 甚至学生对某一个教师有好感, 该教师所教的课他也会认真去学习。 如果所学课程与学生原 有的知识经验有联系, 或者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该课程的价值或对该课程有某种情感,他也会学得很努力,而且能有一定的创造性或创造的火花产生。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学
10、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教师要很好地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其求知欲、探索性,以提高教学效果。 6.如何理解教学过程的性质? 答:首先,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体现在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而这种认识具有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其次,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教学活动不是孤立的个体认识活动,而是社会群体性的有目的的有组织的认识活动;最后: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也是学生学习认识和交往活动中要完成的任务。 7.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本要求 答:一、能够信守教育信念;二、具有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技能;三、有
11、较强 的启发性和创造性;四、具有多角度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8.德育过程的知情意行的关系。 答: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这四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知,即道德认识,使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情,即道德情感,使人们对社会道德思想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使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即道德行为,使人们在行
12、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做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道德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应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 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9.如何理解学校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 答:学校“人性化管理”指学校管理工作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情
13、感,满足人的需要,崇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主体人格和地位。要求管理一切从人的实际出发,考虑人的个性差异,强调人的内在价值,增强职工和学生集体归属感,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转变管理观念。特别强调教育与社会发展这一章的题目! 第二部分 中国教育史 模拟试题一、名词解释: 1.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齐桓公在赌城临淄的稷门附近地区,所创办的一所著名学府,它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也是东方文化教育和学术的中心,是教育上的重要创造,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历史影响。稷下学宫的办学性质是一所由官家操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而且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兼有资政议政作
14、用的高等学府。其特点是学术自由、尊师中道、待遇优厚、不治而议论,而且管理规范上有了我国第一个学术守则弟子职。稷下学宫是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促进思想学术的发展,也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2.京师大学堂:百日维新中,在光绪帝的严令督促下,在梁启超等人的提议下,开办了京师大学堂,吏部尚书孙家鼐为官学大臣,官吏京师大学堂。后来又分设中西总教习,民国初年,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在百日维新之时不仅是全国最高学府,也是全国最高的行政机关,办学宗旨依然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京师大学堂里一系列系统的规定,为中国近代新学制的制定提供摹本,是我国学制史上的新起点。在中国教育行政从传统向近
15、代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过渡的作用。京师大学堂确立的师法日本的办学方针影响了清末民初中国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 3.鸿都门学:鸿都门学创办于东汉,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鸿都门学在教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首先他打破了儒学独尊的教育传统,以社会生活所需要的诗、赋、书画作为教育内容。其次,鸿都门学是一种专门学校,是一种新的办学形式。4.监生历事 :监生历事是明朝国子监的一项教学实习制度,是一项培养官吏的重要措施。规定国子监学生,派到“六部诸司历练政事”,诸司教习政事,并考察其勤惰,进行考核,勤谨者懂吏部备案待选,仍令历事,遇到官缺,依次取用;平常的再令历练;下等的送还国子监读书。监生历事制度,对提
16、高官吏的治世能力有积极意义。5.苏湖教法 :北宋学者胡瑗在主持苏州郡学、湖州州学时,改变传统教法,创立了一种新的教学制度,在庆历兴学中被用于太学的教学。胡瑗在苏湖州学期间,一反当时盛行的重视诗赋声律的学风,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主张“明体达用”,其内容是在学校内分设经义斋和治世斋,分斋教学。经义斋学习儒家经义,治世斋学习专门技术管理人才。学生可选择一门为主修,另选一科为副修。创立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世界上是最早的。6.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是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直接领导和关心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一所培养抗日军政干部的学校,是抗日根据地干部学校的典型
17、。前身是红军大学,抗战胜利后,总校干部赴东北组建东北军政大学。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加上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抗大的校训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抗大的学风是理论联系实际。二、简答题: 1.简述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答: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工资的教学实践切实的贯彻了这一办学方针,他的弟子来自各个诸侯国,成分复杂,不同等级。有教无类打破了贵贱、贫富和种族的界限,打破了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这是历史性的进步,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2.孟子关于教育的作用有哪些论述? 答:1、孟子认为,人性是
18、人类所独有的、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人性是一个类范畴。2、人性的善,即“我固有之”的仁义礼智是人类学习的结果,是人类缓慢进化的结果;探讨人性最终是为了“顺性”而因势利导。教育与学习使人的必须,也是人的可能;教育与学习必须遵循人的内在依据,发扬人的自觉。3、他坚信“人皆可以为尧舜”。4、因此,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扩充“善性”。善端只是人的某种可能性,将可能变成现实,就要依靠教育、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教育的全部作用在于经过扩充人固有的善进而达到对国家的治理。3.简述康有为大同书中的教育思想。答:康有为在 1884 年写了人类公理,直到戊戌变法失败后,才修改为大同书发展,他在大同书中
19、描述未来的大同社会,既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国家、没有家庭的人人平等,经济高度发达,政治极端民主的极乐世界。大同社会实行公养公教制度,每个社会成员都享受二十年齐同之教育。在康有为设计的教育蓝图中:1、儿童未出生前,母亲入人本院,接受胎教。2、婴儿六月后,进育婴院,三岁后进慈幼院,接受学前教育3、6-10 岁,进小学院。接受初等教育4、10-15 岁,进中学院,接受中等教育5、16-20 岁,进大学院,接受高等教育他对每个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学重点都做了详细描述,主张男女教育平等,主张对儿童实行德智体美诸方面的教育,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但是,这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社会空想。4.壬子癸丑学制与
20、癸卯学制相比有哪些进步? 答:1912 年,教育部仍然在参照日本学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经验,制定了壬子癸丑学制,又称1912-1913 年学制。壬子癸丑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有很大进步1、学制总年限缩短了 3 年,易于普及教育和平民化发展2、取消对毕业奖励科举废除清末教育中的保人制度,大学不设经科,取消教育中的封建等级性、科举名位和复古气息3、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男女儿童都要接受义务教育,初等阶段开创男女同校,突破封建礼教对女性的限制,体现了资本主义文化的男女平等观念。教育取得一定地位4、不采纳清末中学文、史、实分科的做法,取消高等学堂,只设大学预科5、规定一学年为三个学期6、
21、课程上,取消忠君、尊孔的课程,增加自然科学课程和生产技能的训练,改进教学方法,反对体罚,教育更加联系儿童实际,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壬子癸丑学制是民国的第一个学制,比较全面的反应了资产阶级的教育要求,它是民国初期的中心学制,较以前的学制有很大的稳定性。5.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1、第一次兴学,是范仲淹主持的庆历兴学。兴学内容主要有:1 令州县立学;2 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罢贴经墨义,着重策论;3 改革太学2、第二次兴学,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兴学。主要内容有 1、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 2、整顿地方学校 3、颁定三经新义 4、设置专门学校 5、改革科举制度3、第三次兴学,蔡京主持的崇宁
22、兴学,主要内容有 1、扩充地方官学,续增州县学生 2、添置算学、书学、画学,使学制更加完备。6.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2、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他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3、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4、教育内容的发展性和局限性,原始教育内容十分简单,基本上就局限于一些原始的生产劳动、社
23、会生活和原始宗教活动方面的内容。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不断丰富,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也呈现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7.简答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主张。答:学而优则仕是孔子的学生子夏提出来的,但它在理论上集中的概括了孔子的教育目的。其基本含义是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有官职的人应该是受过教育并继续学习的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能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学而优则仕教育目的论的提出,在当时有很大的进步意义:1、反对不学而仕的世袭制,为平民开拓了从政的道路。2、把学优和仕优联系起来,以学优保证仕优,有利于推行贤人治邦,改良社会政治。但是这一教育目的论对中国古
24、代教育也有一些消极影响:1、过于突出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视了教育的经济功能。强化了中国官本位的传统观念2、以名利为诱饵,使中国知识分子从一入学开始,就产生严重的功名意识,形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观念。8.颜之推关于早起教育有哪些论述?答、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应从胎教开始,纵然做不到胎教,也要及早从幼儿教起。所以他极力倡导早期教育。原因有1、幼儿时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他从幼儿期于成年期的教育效果比较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幼儿期心里单纯,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是学习的最佳时期。2、幼儿心理尚未定型,可塑性大;是教育的关键时期。9.梁启超关于教育目的有哪些论述? 答:梁启超特别重视确定教育
25、目的,曾写论教育当定宗旨一文。其主要观点是:1 教育一定要有目的,否则将一事无成。2、教育目的正确与否,至关重大,封建教育之所以腐朽,洋务教育之所以收效甚微,主要在于教育目的上的错误。3、正确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养成一种特色之国民”,这种新民正式具有资产阶级政治信仰、思想观念、道德修养和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知识技能的新国民。客服中国人在专制社会中形成的品格缺陷。他认为只有造就出这样的新民,才能拯救国家的危亡,振兴中华民族。10.朱熹关于小学与大学的论述? 答:朱熹根据任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将学校教育分为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两个不同阶段,他也将这两个阶段看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1、小学 8-1
26、5 岁阶段,主要为学其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去做,“教人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知其当然”。2、大学是 15 以后,在学其事的基础上“究其理”,知其所以然。小学是打基础,形成圣贤胚模;大学是扩充,深化与完成,是就上面加光饰,完成圣贤。朱熹认为儿童教育要先入为主,在其还未形成一定观念以前就要靠灌输、强化、规范的方式使得儿童得以灌输观念,规范行为,养成习惯。朱熹小学大学教育的主张,是封建伦理之教,以培养圣贤君子为目的,这种从近到远,由简单到复杂,有具体到抽象,考虑到年龄特点的意见,在古代教育史上值得重视。11.春秋战国私学的兴起有何意义? 答:
27、1、冲破了“天子命之教,然后学”的旧传统,是学校从王宫官府中冲出来。2、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并在私学中付诸实际成为当时各家私学遵循的原则。3、教育内容共和方式得到了发展,在教育内容上突破了“六艺”的范围,加入了各学派的政治、道德观点和新知识、新技能;教学方式灵活,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4、私学的发展在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方面有光辉的成就,在教育史上有重要的地位。12.简答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 答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站在儒家的立场,从春秋大一统的观点出发,论证了儒学在封建政治中应居独一无二的统治地位,从而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2、兴太学以养士。为了保证封
28、建国家在统治思想上的高度统一,也是为了统治人才短缺的局面,董仲舒在对策中提出了兴太学以养士的建议。兴办太学,政府直接操纵教育大权,决定人才的培养目标,也是整齐学术,促进儒学独尊的重要手段之一。3、施行察举制。针对汉初人才选拔和使用中的弊病,董仲舒提出加强选举、合理利用人才的主张。选贤任能,强调“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的用人思想。13.简答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 答: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主要涉及的内容有职业教育的作用、地位、目的和方针几个方面1、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第一,职业教育的理论价值: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活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第二,对当时中国社
29、会的作用:有助于解决中国最大最急需解决的生计问题。第三,在做哼歌教育体制中的地位,黄炎培认为可以概括为“一贯的、整个的、正统的”2、职业教育的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3、职业教育的方针。第一,社会化,职业教育需适应社会需要。第二,科学化,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包括物质方面的工作和人事方面的工作均遵循科学原则。4、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5、职业道德教育:敬业乐群是黄炎培对职业教育道德的总结。14.简答晏阳初“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 答:晏阳初在河北定县开始了自己的乡村教育实验,将中国落后的根源归结为“愚、贫、私、私”。提出了四大教
30、育和三大方法。(1)四大教育1、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以文字和教育入手,使人民认识基本文字。首要工作是除尽青年文盲,将农村优秀青年组成同学会,使他们成为农村建设的中坚分子。2、以生计教育功贫,培养生产力。第一,在农业生产方面,注意到选种、园艺、畜牧各部分工作,让农民接收最低程度的农业科学知识,提高生产。第二,在农村经济方面,利用合作方式教育农民,组织合作社、自助舍等发展农村经济。第三,在农村工作方面,除改良农民手工业外,还提倡其他副业,以充裕其经济生产力。3、以卫生教育功弱,培养强健力。注重大众卫生和健康,以及科学医药的设施,建立医疗保障体系,保证农民有科学的治疗机会。4、以公民教育功私
31、,培养团结力。使农民有最基本的公民常识,政治道德,以立地方自治的基础,培养公共心与团结力。在这“四大教育”中,公民教育最为根本。(2)三大方式1、学校式教育。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教材是平民千字课为主。包括初级平民学校、高级平民学校、生计巡回学校。还有改进小学,传习处、公民服务训练班、幼童园。2、社会式教育。是向一般群众以及有组织的农民团体实施教育的一种方式。主要通过平民学校同学会所开阵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如成立读书会、演新剧等。3、家庭式教育。是对各家庭中不同地位的成员用横向联系的方法组织起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组织形式主要有家长会、主妇会、少年会等。教学内容选择标准侧重于家庭需要与身份特征,
32、依据家庭中对应成员进行道德、卫生习惯、家庭预算、妇女保健、生育节制等。15.“百日维新“教育改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在维新派的推动下,1898 年光绪帝宣布变法,但因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而宣告失败,变法仅维持 100余天,史称百日维新。在百日维新中,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法令,其中教育改革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1、创办京师大学堂。由梁启超参考日本和西方学制,起草京师大学堂章程,京师大学堂的任务,不仅在于管理自身,还要成为各省学堂的表率,而且还有统辖各省学堂的大权。2、书院该学堂:光绪帝又令各省及地方官将各省的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新式学堂。3、改革科举制度:光绪皇帝下诏废除八股,此
33、后人们不得不寻求新的学问,客观上促进了西学的传播。不久,光绪皇帝再次下诏崔立经济特科,以选拔维新人才。三、分析论述: 1.论述隋唐科举制度的产生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答:隋代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制和选拔优秀人才补充官吏队伍,逐渐以分科举人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度,科举制度产生于隋炀帝大业 2 年,其主要特点是面向全社会公开考试,录取标准专凭试卷成绩,专重资材,而不是地方察举。唐承隋制,进一步从考试程序、科目和方法等方面完善了科举制度,使之在人才选拔以至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隋唐科举制度的实行,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科举制度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1、由于通过科举可以取得功名,而
34、进学读书又是参加科举的前提,这就引起社会各阶级对学校教育的重视。2、科举考试主要是以儒家经典为内容,这对于学校教育内容的统一和标准的一致,也具有积极的意义。3、科举科目中有明法、明算、童子、武科等,促进了当时专科教育、英才儿童教育及文武兼备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科举又使学校成为其附庸,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消极的影响。1、科举考试的内容局限于几部儒家经典,造成学校教育内容脱离社会实际,空虚无用。2、科举考试的方法僵化、呆板。又使得学校教育重记诵不求义理,充满教条主义、形式注意的恶习。3、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做官三件事紧密联系起来,使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人生哲学支配了学校教育,使得学校成为生利
35、之场,严重影响着一般知识分子的思想。2.评析韩愈师说关于教师的论述。 答:唐代教育家韩愈以继承和保卫儒家道德传统为己任,十分重视教师问题。写下著名的是说。是说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存师卫道。他从师与道,道与业,师与生等各方面系统的论述了教师问题。提出了卓越的见解,其主要见解1、关于教师的作用与地位。韩愈从存师卫道的角度阐述了教师的独特功能,他认为师事传道的,儒家的道统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而道要靠教师来传递,传道须有师。卫道必须尊师,师与道是密切结合、不可分离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2、关于教师的基本任务,韩愈做了经典性的表述,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认为教师的三大任务为:传递儒家
36、道统,传授古文六艺之也,解决学生在学习道与业中存在的困惑。3、关于教师的资格,韩愈认为教师的选择,不应受年龄、地位、资格等限制,主要是用道与业来衡量。谁先有道,谁在术业上有专攻,谁就能成为教师。4、关于师生关系。韩愈提出了“弟子不比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命题,含有“能者为师”与“教学相长”的意见,确立了新型师生关系。总之,韩愈的师说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系统,有创见的阐述了教师问题,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3.评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 答:洋务运动的过程实质上是一场对近代西方文明成果的移植过程,因此,这就不可避免的引出一个如何处理西学与中学关系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洋务派和守旧派展
37、开了争论,张之洞撰成劝学篇,围绕旧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旨,进行了集中阐述,中体西用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劝学篇分为内篇和外篇,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通篇主旨归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中学着重的是人品行的修养,具有德育的功能,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如此一来,西学是中学的补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涉及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中体西用思想,一直支配着晚清教育。从整体上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将西学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认可,给封建教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一个缺口,使西学在中国的发展得以可能,为中国近代的变
38、革注入了新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加速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近代化的步伐,在教育方面:中体西用作为洋务教育的指导纲领,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促进,又有阻挠。1、启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步伐,催发新式教育产生,兴办新式学堂,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开展留美教育等,打破了儒学一统天下的传统教育歌剧。2、引进西方近代科学、课程及制度,对清末教育改革既有思想层面的启发,又有实践层面的推动。3、极大的冲击了传统教育的价值观,为新式教育进一步推广扫清了障碍。4、由于中体西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使新式教育一直受到忠君尊孔的封建信条的支配,又再阻挠新式教育的发展进程。尤其是阻抑了维新思想更广泛的传播,不
39、利于近代刚刚开始的思想启蒙运动。5、中体西用作为中、西文化接触后的初期结合方式,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作为文化的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又是粗糙的,他是没有克服中西学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的情况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引起两者之间的排异性反应。4.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答: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曾赴美留学,就学于杜威,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回国后针对中国的现实,他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应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1、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受启发于费斯泰洛奇,直接影响于杜威的教育思想。192
40、7 年在晓庄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实际上,生活教育理论就包含三个意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1)生活即教育: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第一,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主张人们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向前、向上。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其方法和内容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第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的目的、原则、方法都由生活决定。(2)社会即
41、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具体化。第一,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义”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因为到处都是生活,所以到处都是教育,整个社会就像一个教育的场所。第二,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也就是说,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使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苦心。(3)“教学做合一”是生活,也就是教育法。第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针对传统教育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割裂,造成“书呆子,田呆子”,长不出科
42、学的种子。第二,因为“行是知之始”。行是知识的重要来源,教育必须从行动开始,以创造完成。第三,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教人者先教自己,有学到知识就要去教别人。第四,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即教育要与实践结合。这就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归纳起来,是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创造的教育。2、生活理论带给我们的启示。首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是以生活为中心、为基础,以生活和教育的辩证关系为基本矛盾展开的。这种教育要培养的是一种实际动手能力强,自觉追求真理,喜欢探索的人。生活教育提醒我们将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将书本知识与社会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其次,生活教育论中强调一种民主平等的师
43、生观。学生和教师之间以做为中介,达到教与学合一,师与生合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活动的展开而发生转换,这种师生观念,教学观念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再次,生活教育论还提示我们,生活中随处存在可以学习的东西,要拓宽我们的课程资源,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不能只会死读课本上的知识,而不问寻生活中的学习机会。最后,生活教育论还启发我们教学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和活动空间。在教育教学活动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和生活的主人,探索个性的学习方法。5.宋代书院制度的产生及其教学特点述评。 答: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它的名称始于唐代,但只
44、是校刊、收藏经籍的场所。书院作为一种教学机关,是从北宋开始的。由于北宋初期官学荒废。士子无求学场所,宋代理学的传播也需要有其自身的场所,加之佛教禅林讲学制度的影响,作为教学组织的书院便应运而生。宋代书院有私办,官办和私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初期组织比较简易,主持人也是教学者,通常称为山长。书院的讲学力求通义理,而不是参加科举,因而在教学上形成于官学不同的显著特点。1、书院既是教学机关,也是学术研究机关。教学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是书院最显著的特点。2、书院建立了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术观点的学者互相讲学,形成百家争鸣的精神。3、书院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在教学方法上,所采用问难论辩式,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
45、,培养自学能力。4、数学师生朝夕相处,师生共同讨论,共同研究,感情深厚。5、书院可以自由讲学,不受地域限制6.论述杨贤江“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 答: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思想是基于对当时社会青年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来的:1、 对青年问题的分析。产生青年问题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青年期是身心发生显著而重要变化的时期,身心的急剧变化导致诸多身心问题;二是社会动荡剧变易导致青年问题。青年问题就是青年生活上所发生的问难或变态,主要有人生观、政治见解、求学、生活态度、职业、社交、家庭、经济、婚姻、生理、常识等方面的问题。2、 全人生的指导。所谓全人生的指导,就是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即不仅关心
46、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同时对他们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给以正确的指点和疏导,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以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完成的人”,以适应社会改进之所用。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杨贤江青年教育思想的核心,提出通过对人类有所贡献来促进人生幸福的人生目的。主张青年要敢于政治,投身革命。认为这是在当时中国社会的出路也是青年的出路。强调青年必须学习,学习是青年的权利和义务。杨贤江认为完满的青年生活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一,健康生活:个人生活的资本。二,劳动生活:维持生命和促进文明的要素,是幸福的源泉。三,公民生活:懂得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和人群而存在,要处理好团体纪律与个人自由的关系。四,文化生活:可增添人生情趣,促进社会进步。最后,他强调生活的宗旨是:要有强健的体魄和精神,要有工作的知识和技能,要有服务人群的理想和才干,要有丰富的风尚和习惯。这就是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基本内容。第三部分 外国教育史模拟题名词解释: 1.恩物 :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儿童精心设计的游戏材料和教学用品,也即玩具。恩物的教育价值就在于它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真正的恩物应该满足三个条件 1、能使儿童理解周围的世界,又能表达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2、每种恩物包含前面的恩物,并应预示后继的恩物。3、每种恩物本身表现为完整的有秩序的统一的观念,而整体是由部分组成,部分可形成有序的整体。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