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 八年度上海工程技 术大学行政工作要点2008 年是学校伴随改革开放 30 年,进一步深化综合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内涵发展, 实现创建现代化特色大学奋斗目标的关键年,也是学校“十一五”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年。2008 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倡导改革创新、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推 进学校“十一五”发展战略和六项重点建设工程,走创新型、开放型、特色型内涵发展之路,不断提高发展质量、优化发展途径,丰富发展内涵,增强发 展动力,促进学校规模、 结构、 质量、效益相统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相协调,为全国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一、
2、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优化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建设现代化特色大学新的纵深发展1进一步优化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要坚定不移推进学校“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要围绕项目、成果、人才、基地等四个核心要素做好顶层框架设计,增强管理机制创新。积极把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以上海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和深化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要积极调整和优化学校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建设、专业建设 4 个“十一五”规划;调整和优化学校学生工作和产学合作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等 8 个“十一五”专题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学校 20082010 年的三年行动
3、计划,使学校的发展战略更好地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上海地区发展战略。2围绕创建现代化特色大学的战略目标,聚焦和优化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学院要加强战略意识,增强推进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调整和完善学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认真制订“十一五”后期的三年行动计划。学科规划要突出思想、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突出交叉,造就和改善学校学科发展环境。要以技术集群成立各类研究中心,以科研团队为主体,在项目上组建重点学科团队。要以学生成才为主,有研究、有实践、有突破地拓展学校办学特色。要推进学校工程教育的创新发展,积极开展工程教育国际国内的各项认证工作,大力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要继续深入狠抓师德师魂和师风工作,全面提升
4、教育质量的创优工程。要加强创新型实验的研究和设计,进一步突显人才培养模式特色。要突出以大学精神作引领,培养优秀工程师、优秀创意人才和商界精英的教育发展格局,使学校在全国高校中成为本科教育的特色大学。3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加强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建设,要按照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规范有序的执行机制、公正透明的监督机制的要求,健全科学的决策和执行机制,继续完善学校行政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 询制度、决策责任制度。 坚持和完善分工负责、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二、全面推进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引领工程,增强学校发展的凝聚力1
5、积极培育体现时代特征、教育特点、 “工程大”特色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努力构建体现大学文化的现代大学制度。各学院、各部门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探索大学文化建设的新举措,以建校 30 周年为契机,把塑造大学精神、培育大学文化、构筑和谐校园,落实到面向教职员工的各类宣传教育之中,在全校掀起围绕校风、教风、学风、教育思想改革等热点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大讨论,推动大讨论深入人心,从而把集聚的教育办学特色、浓郁的校园文化特色在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中,在学校的教育文化品牌中充分体现出来,进一步增强学校发展的凝聚力和源动力。2积极构筑校园“学术生态”,营造浓郁的校园学术氛围。要坚持不懈地以教学带科研、以
6、科研促教学,邀请国内外专家教授、社会名流、大师、学者来我校讲学;继续办好“博学讲坛”,开展“学科带头人讲坛”、 “教育高地讲坛”、 “研究生 论坛”,并使之与大学生学术活动有机衔接,成为校园“学术生态”的重要载体。要建立各种以学术活动为主旨的学生社团,其中科技类社团达到 30%以上。推动专业渗透、理工结合、文理通融,举办科技创新系列活动, 积极 组织开展大学生学术节、科技节、读书节,形成有助于学生成才的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的校园环境氛围。3强化网络管理,推 进阵地建设。要 针对虚拟空间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取得主控权,建立网络管理工作办公室,完善学校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集中力量建设好若干个集思想
7、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网站和网页,用 积极、正确、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4以 30 周年学校校庆活动为载体,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纵深发展。要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活动,展现学校历史、文化和时代特征,传递学校精神风貌、文化内涵。编撰校史,充实校史陈列馆, 使之成 为学校精神薪火代传、继往开来的源头宝藏,成为师生爱校荣校的基地。成立校友会,搭建校友人脉网络,努力营 造充满活力、催人奋进、高尚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三、深化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过硬人才队伍1推进新一轮的综合体制改革,推动人才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要继续深化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
8、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机制,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校园氛围。学校要在广泛调研,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综合体制改革方案和实施细则,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设立科学的薪酬管理机制,确保改革顺利健康进行。要与用人制度改革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岗位津贴制度,加强能力导向、业绩导向,探索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对拔尖创新人才试行年薪制,对短期聘任的教师实行任务工资制。要按照“学科贡献重大、团队效应突出、引领作用显著”的要求,培育学科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激励和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在学科建设、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加大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学术造诣高深的专家学者的引进力
9、度,修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建立人才建设专项基金,大幅度提高对引进人才的生活、科研经费支持力度。2、进一步优化、充 实师资队伍,集聚和造就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带动学校人才队伍建设上水平。要结合重点学科和新专业建设的要求,加大引进博士、双师 型教师和具实践教学经验教师的力度,建立起一支开放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2008 年底师资队伍的硕博比要达到 78以上,其中博士比例要达到 15以上,有适当数量的教师具有海外学习经历,具有双 师型素质专业教师的比例要达到 25。3进一步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2008 年要完成派选 3050 名教师赴国内外高校培训进修和担任
10、访问学者的工作。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报考国家留学基金,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不断提高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加强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2008 年要做好选送 5060 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到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努力造就一支把握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熟悉相关企业情况,具有双师型素质,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和带教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研团队和科研团队,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到 实际工作中增长才干。4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要把师德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灵魂工程来抓,努力从制度
11、建设入手,完善学校师德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师德“一票否决制”。5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要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要求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继续吸收德才兼备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充实学校管理干部队伍,加强对新聘任的管理人员和在职的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不断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增强 管理人员为学生和教师,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意识,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四、聚焦重点学科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1集中力量建设好一批重点学科。要着力推进并完成 5 个上海市(第二期)重点学科和 7 个校 级重点学科建设。积极优选、并作好申报上海
12、市(第三期)重点学科的准备。依据学校“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重点学科建设布局结构,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程”、 “现代汽车运用工程”、 “航空运输工程”、 “服装 设计与工程”、 “艺术设计”、 “社会保障”等一批市级重点学科建设。要集中校内外的优势资源,把“轨道交通工程”学科建成龙头,发挥我校多学科优势,推动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整合,使我校的“轨道交通工程”重点学科在上海乃至全国成为新的亮点。2推动产学研战略联盟形成新的附着点深入发展。要进一步加强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的合作,加大汽车工程学院、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和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的建
13、设力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要着眼于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十一五”和中远期发展规划,以上海高校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建设为契机,推动与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的产学研战略向纵深发展,使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成为上海和全国的特色教育基地。3要进一步加强与松江区、长宁区和金山区的进一步合作,以大学科技园、大学周边的产学研园区、跨系统的研究院(中心)建设为载体,构建“三区联动”的运行机制。4构筑科研项目、学科人才、 产学研基地三位一体科技创新体系。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建立科研考核的竞争性指标,完善科研考核和科研奖励的办法。要依托学院学科组建研究所(室),依托产学研合作基地组建联合研究机构。要加大科研出成果、上水平的奖
14、励力度,激励全校的教学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逐步形成一个集激励、约束、规范于一体的良好的科研氛围。 5提高科研综合竞争力。2008 年,学校科研发展要继续坚持“稳定数量,提升质量”原则有显著提升。学校继续鼓励承接重大科研项目。2008 年学校发表核心论文和三大检索收录论文数在 2007 年基础上增加 10%,专利授权数、科研 获奖等主要科研指标处于上海同类高校前列。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出一批高质量的论著和高水平的科研论文。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重大项目、市级(包括教委重点项目)科研项目立项数增加 10%15%,至少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哲学社会科学等重大科技成果奖 23 项
15、。五、探索研究生教育新模式,规范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推进研究生教育整体发展1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新模式。研究生教育要体现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要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依托产学研战略联盟,依托重点学科建设,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紧密结合,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工程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要有步骤、有组织地推进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试点工作,逐步形成富有我校的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2要认真组织新一轮硕士学位点的申报。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优化硕士学位点的布局结构,汇集学科队伍,整合学科优势,构筑学科基地,形成我校研究生教育的优化布局,促进研究生工作又好又快发展。3加强硕士研究生导师
16、队伍建设。要通过自身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组建一支敬业负责、专业素质高的导师队伍。要建立导师管理体系。完善导师遴选、培训、激励等机制,完善 导师岗位职责考核与评价制度,不断提升导师队伍的整体水平。4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要充分利用我校产学研究战略联盟的优势,建立创新型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高质量地做好 2008 级研究生培养方案,推动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六、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五大”建设,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1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全面启动国家级人才培养实验区建设工程,要制定建设规划,
17、高质量、高水平地全面开展建设。要着力加强“艺术设计”、 “物流管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四个上海市教育高地建设,同时,积极推进校内教育高地建设。要认真组织 2008 年教育成果奖的申报工作,认真准备申报材料,争取获得 20 项市级教学成果奖。要组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形成学科知识互补、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梯队。2进一步加强教学“五大”建设。要继续加大对教学“五大”建设的投入,设立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获得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专项建设成果。(1)各学院要进一步优化专业建设规划,及时做好专业调整、改造和更新工作,要使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体现现代化特色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18、要打造和优化 2008 年专业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充分体现培养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基础性特征,充分体现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素质的培养,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2008 年要建成特色专业 3 个,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专业 1 个。(2)要进一步加强校、市、国家三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2008 年要再建设 20 门校级精品课程,5 门市级精品课程,1-2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同时,要充分发挥精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工作,促进课程建设总体水平的提高。(3)要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完善教材选用制度,优先选用特色教材、面向 21 世纪教材
19、、教育部推荐教材和国外优质教材,采用近三年出版教材。提倡和鼓励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教学需求编写高质量的各类教材,出版 50 本以上特色教材。重点支持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国家与市级优秀教材,以及特色教材的编写和出版。(4)要以建成 12 个市级重点实验教学中心为目标,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2008 年要建成 8 个校级重点教学实验室并做到工作日全天开放。要建设 20 门“开放性、综合性、设计性、示范性”的实验课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大于 80%。(5)要再开发 50 个具有我校特色的 CAI 教学课件,全校必修课应用多媒体课件的课时数达到 30%以上。提
20、倡和鼓励开展双语教学,特别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双 语授课课程比例要达到 10%以上。不断提高学校现代化教学手段水平。3构建实验教学体系。要围绕培养应用性人才目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现 代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将验证性实验改造成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 选拔建立示范性项目。要通过现代制造技术基础实习、先进制造技术实习,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工程操作技能和先进的制造技术及设备的使用技能,通过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实践知识、 实验方法和各种实验手段;通过专业综合实验、实践教学基地岗位训练,选拔建立示范性项目,使学生掌握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能力,获得创新实践训练。4
21、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要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要求,建立起目标明确、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规范、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完整、评估方法科学、信息反馈及时、调控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完善适应学分制改革的教学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形成一套符合现代高等学校教学规律,又适应学校教学实际的科学管理体系。七、进一步拓宽国际合作与交流新领域,深化办学成效,推广国际教育先进模式1嫁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要进一步贯彻嫁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努力提升学科、专业建设的工作理念,紧紧把握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主题,围绕教学、科研、管理三支队伍建设,加大国际
22、合作与交流的工作力度。要积极推动世界上最优秀的教育资源与我校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嫁接、整合。进一步推广学校中美、中法、中 韩合作 办学的成效,坚持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有机结合,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学科和专业布局的发展,进一步拓展合作渠道和领域,提高办学国际化程度。通过参加和开拓国际展会、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等多种渠道,积极引进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通过产学研合作寻求中外合作渠道,并把该项工作作为项目制管理加以推进。2要进一步加强中外合作的交流力度,鼓励各学院建立稳定的国际合作伙伴,开展教学、科研和实验建设项目;鼓励学院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学术论坛,支持学院举行国际学术讲座。规范管理程序,优化管理模式,加强队伍建设, 增强管理能力,提高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水平。积极筹办好学校校庆期间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承办好第九届世界管理大会。3加强师资队伍国际交流。要进一步加大我校教师出国培训和进修的支持力度。选送 30 名教师到国外著名大学进修、培训、高访和攻读学位。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使校内的学术骨干能始终与国外著名高校保持学术交流,动态地追踪国际上同类学科发展水平,从而提升我校师资队伍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4积极引进外籍教授参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不断扩大国外教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