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第一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程序n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容以学生的需求、社会生活的需要以及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性、知识性为基础,可选择融科学性、教育性、时代性、开放性于一体的课题。研究课题的选择范围要向学生整体的生活世界开放,挖掘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中蕴涵的探究课题,努力实现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整合。学生不仅要研究事实和规律,更要注重研究课题的价值关怀和伦理关照。n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目标n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一种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
2、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模式。它强调以学生的亲历为主,鼓励学生超越学科的逻辑体系,转变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 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模式它强调以学生的亲历为主,鼓励学生超越学科的逻辑体系,转变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自主选择探究课题,发现问题,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满足其个性发展的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有自己特有的课程目标要求及其对学习方式的要求。n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及其对学习方式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是以主题
3、的形式开展,任何一个活动主题都必须保证学生对活动与活动主题有关的事物、现象的科学认识,引导学生在开放的实践学习中自主获得新知识。 当然,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以获得体系化的知识为首要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是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二是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合作与社会交往的能力。n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及其对学习方式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在体验、活动、探究中进行学习,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探索、创新的欲望。同时还应该使学生了解、经历甚至初步学会某些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的方法意识和科学意识。 n
4、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及其对学习方式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而且关注他们情感的体验、态度的养成、价值观的确立:一是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道德养成。学生在课题探究过程中,从实际出发,通过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炼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二是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人类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n 综合实践活动的三维目标 “ 过程和方法 ”、
5、 “情感、态度、价值观 ”和 “知识与技能 ”。是一个整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中知识与技能是课程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课程目标的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目标的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这三维目标的实现主要得益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前者制约、决定后者,后者成为前者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n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显著特征n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其全新的课程价值 课程满足主体一定需要的属性,即是说课程的存在、作用
6、及变化对于一定主体需要及其发展的适合。从课程目标上看,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课程形态上看,它超越了学科课程的逻辑体系,是一门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于一体的课程;从课程内容上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区实践、劳动和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的综合;从活动方式上看,它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多元学习方式。它构建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nn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任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显著特征。具体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以下六方
7、面的特征。n (一)实践性与探究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让学生养成实践的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是一种经验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即强调活动、操作,强调直接经验。实践出真知,没有实践就不可能有创新。 探究性学习是 “综合实践活动 ”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在较为广泛教育资源背景下所开展的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n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发挥,创造力才能发展。综合实践
8、活动课程实施要求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应立足于社会实践之中,而不是囿于学科和书本,可把学习的探究性与实践性有机整合起来。n (二)活动性与体验性。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让学生 “活 ”起来、 “动 ”起来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在 “做 ”“考察 ”“实验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隋、意识。体验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在实际的学习
9、活动中,它表现为:第一,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历亲为,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第二,重视直接经验。重视直接经验,从课程上讲,就是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 “儿童文化 ”,发掘 “童心 ”“童趣 ”的课程价值。学习是需要感悟和体验的,在体验和感悟中使潜在的知识显性化总之,与学科课程的学习方式不同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特别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而不是拘泥于学科和书本上间接经
10、验的认知。n (三)理解性与建构性。 建构是一个借用自建筑学的词语,原指建筑起一种构造。在文化研究、社会科学和文学批评上的使用,建构是指在已有的文本上,建筑起一个分析、阅读系统,使人们可以运用一个解析的脉络,去拆解那些文本中背后的因由和意识形态。 研究性的学习就是综合运用已有经验、知识去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创造出新知识,获得新经验的过程。个体的认识既不是外界客体的简单摹本,也不是主体内部预先形成的展开,而是由主体与外部世界不断相互作用而逐步构建的结果。这一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双向的、反复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需要学习者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下,按自己的方式对它进行编码、加工,进而构建成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