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行 政 管 理 学 1、 简述行政权力及其基本特征。 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性权力、从属性权力,也是一种政治权力,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其他社会组织,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能力或力量。 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非政府组织。 行政权力的客体是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的公民及由公民组成的社会组织。 行政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意志。 行政权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强制力。 2、 试述行政权力的具体来源。 强制力。强制力是一切权力的最原始、最 直接的来源。 诱导力。诱导力是给予物质的或精神的奖励,引诱行政权力客体服从管理。 组织
2、制度。这种权力的基础是行政组织结构及其所赖以运行的制度规则,行政主体可依靠层级性组织结构,通过强制或诱导,要求下级服从。 信息。在现代社会,信息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财富和资源。 个人因素。行政人员个人的品德、知识、能力、人际关系等都可以构成一种影响力,使得行政客体服从。 3、依据不同的标准,权力可划分为哪些类型? 从权力特性来看,权力可分为本原性权力和从属性权力。也可称为主权权力和派生权力。 根据权力主体及目的, 权力又可分为公共权力和私人权力。 根据权力作用领域,可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社会权力等。 4、 简述行政权力的有限性的体现。 (行政权力基本特征: 有限性、公共性、执行性
3、) 行政权力作用范围是有限的 行政权力行使的方式是有限的 行政权力是受监督和制约的 5、 行政权力公共性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行政权力的主体只能是公共机构,而不是个人或私人组织。 行政权力活动的领域是公共事务,不是私人领域。 行政权力的目的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是为私人利益服务。 6、 简述公共利益作为行 政权力的价值取向。 ( P78) 行政权力出发点是基于公共利益考虑,是为了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 行政权力体现服务行政的精神,行政权力运作过程就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过程,行政权力主体与相对人的关系,从以往的“命令 服从”关系,变为“服务 -受益”关系,政府为社会创办的公共设施、公共福利、公共
4、安全、2 公共生活等公益事业,都是直接为公众服务的。 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贯彻公平原则,行政权力的行使依法进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社会公众中每个个体都有权要求行政机关提供公平待遇,不因性别、种族、民族、体貌、财产、地位等而不 同。 行政权力活动强调公开性和透明度,行政权力不仅要为公众做好服务,而且要让公众知道其服务情况。 7、 简述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的关系。 就行政责任的性质而言,由于行政权力的公共性,决定了行政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 就行政责任的产生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基于行政职权关系而产生的责任。 就行政责任的大小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与行政权力相对等的责任。 8、 简述西方发达国家地方分权化
5、改革的主要原因。 地方分权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 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 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政治民主化的需要。 9、 简 述行政编制的特点。 行政编制管理是指对行政管理机构的机构设置、人员数量以及人员结构的管理。 集中程度高 综合性强 它是一种经常性和长期性的工作,只要有管理机关和单位、组织的存在,编制管理就不能停止 10、谈谈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改革的具体内容?重构我国中央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策略? 以宪法形式明确规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权范围 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 实行地方分权的基层自治。 健全和完善对地方权力的监督。 11、 试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央
6、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 的演变。 ( P87) 改革开放之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演变。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继承了传统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并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需要,进一步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形成高度的中央集权体制。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济管理权力关系。在计划经济时期,事权主要表现为经济管理权。 中央与地方政府非经济管理权力关系。中央政府有广泛的行政职权,地方政府的职权没有明确划定。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演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济管理权力关系进行了调整。 a.扩大地方政府经济管 理的财权和事权。 b.在地方推行市管县体制,突出中心城市作用,
7、赋予一些地区政府经济特权。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非经济管理权力关系也进行了调整,中央下放了干部管理权限,开始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3 使干部人事管理开始走上法制轨道。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经过了多次调整,但中央集权仍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状态。地方政府不能算作是完整的独立的政权形态,很难说其具有独立的行政管理权。 12、 简述世界各国缩减政府机构的政策工具和途径。 ( P152) 重新审视政府职能定位,缩小政府的职能范围。 压缩 社会福利项目,放松对企业的规制,通过合同出租将部分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权向私营公司和非营利组织机构转让,缩小政府直接干预和生产公共物品的范围
8、以达到政府机构瘦身的目的。 行政机构分权化改革。 行政机构设置的社会化,主要是机关后勤部门的社会化,以及将政府的一部分职能和行政工作交由社会组织管理或政府同社会组织一同管理,使政府机构达到精简的目的。 公共机构的非国有化,将原来的一部分行政机构转移出政府机构的序列。 简述 行政管理机构 特性 ? 合法性 主体性 系统性 权威性 执行性和管理性 14、 行政管理机构的作用? 行使国家的行政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 执行和实施各种法律、法规、规章,维持社会治安和良好的市场秩序。 15、 简述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 适应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 权责相称原则 精干高效原则 法制性原则。 16、
9、行政管理机构的类型划分? 根据行政管理机构性质划分: 领导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咨询机构信息机构辅助机构派出机构 根据行政管理机构职能划分:经济类行政管理机构 社会类行政管理机构 政治类行政管理机构 准行政管理机构 17、 行政 管理机构改革 就是对那些已不能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的原有机构进行的变革活动 外部因素:经济体制 政治制度 社会发展程度 国际环境的转变 内部因素:机构过度膨胀 人员素质不高、弱化 18、 简述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基本程序。 提出行政机构设置的理由,并设计出初步方案; 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评估与论证; 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批准。 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落实与实施。
10、19、 简述西方发达国家行政 管理 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4 从“大政府”向“小政府”的转变; 行政机构内部的决策与执行职 能及机构的分离; 行政管理机构的分权化 强化综合协调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弹性化。 20、简述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经验 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把转变政府行政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 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 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既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坚定不移地迈出改革步伐,又充分考虑各方面可承受的程度,审慎地推进改革。 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制定配套的政策措
11、施,妥善安排分流人员 ,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 21、简述 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目标 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 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 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法制建设。 22、简述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事务的内容 建立配套机制,积极引导我国基层民主组织的建立与完善。 建立健全我国城市社会福利制度。 整合社会资 源,使社会救助与救灾工作顺利开展。 以创新为重点,建立现代优抚安置制度。 以服
12、务为中心,优抚民政工作体系,完善民政职能。 23、 简述我国流动人口行政管理的具体内容。 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的暂住登记和发证工作,准确了解流动人口情况; 依靠社会力量,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 根据流动人口的务工情况,制定并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使流动人口安定下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24、简述 国家公务员基本制度 。 职位分类制度 :品位分类:公务员个人具备的条件和身份来划分;职位分类:依据职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 任轻重及所需资格条件而进行的分类 新陈代谢制度 激励约束制度 职业发展和保障制度 25、简述国家预算的程序 预算编制 预算执行 决算管理 预算外资金管理 5 简述 我国
13、现行审计机关的审计内容 ? 预算审计 预算外审计 金融审计 国有资产审计 国家建设项目审计 社会保障审计 外国援助或贷款审计 26、 简述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 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 是指作为政府行政管理对象的、与社会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及公共产品生产和公共服务提供 的并与私人事务相对应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 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是一种社会公共事务。 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是需要政府处理并被政府纳入行政管理对象范围的事务 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事务处理得当与否,是衡量政府行政管理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志。 经济宏观调控 内容 : 总理调控 结构调控 规范性调控 27、 简述行政发展的内部动力 与内部阻
14、力 。 内部动力: 行政组织的演化 组织分工的细化 政府内部改革人士的推动。 内部阻力: 来自既有行政制度惯性的阻力 来自公务员的阻力 来自行 政文化的制约。 28、简述当代中行政发展的外部动力与外部阻力 外部动力: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文化因素 技术因素 外部阻力 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 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改革的不配套 29、 简述行政改革的原则。 综合配套,整体推进 坚持依法行政改革 注重专家咨询与改革方案的论证 30、 行政改革 是政府为了适应变化了的行政环境而实施行政发展时所采取的途径和步骤,是政府有意识地对行政管理从结构、功能、过程到行为方式诸方面进行变革的活动。内容:功能调整 结构重组
15、行为变革 31、简述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基本特征( P373) 始终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借鉴国外行政改革经验与吸收我国传统行政精华并举 坚持渐进式改革 立足于中国国情 32、 如何理解行政发展 的含义及 特点 行政发展是指行政系统为了适应行政环境的变化和提高行政效率,按照行政管理的客观规律,变革行政体系,改善行政活动方式和行政关系,以改善生存状态,提升行政能力,更好地执行国家政治意志,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行政发展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 的良性互动过程。 行政发展是一个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秩序化的过程。 6 行政发展是一种制度支撑下的行政动态过程。 行政发展是一个整
16、体性的系统变化发展过程。 33、行政发展模式的划分? 按照地区特点来划分英美模式法德模式希腊模式内源式发展模式外源式发展模式 按照行政发展的内容来划分 以解除政府管制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又称放松政府管制模式或规制缓和) 以实行企业家政府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 以进行授权改革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 以实行灵活政府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 34、 英美模式: 基本特点是利用私营部门的管理理念来重塑政府,其核心在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市场化,以带动行政职能、内部机构和行为方式的全面改革。 改革方式公共行政的民主化公共部门民营化公共服务市场化公共管理企业化公共运营信息化 35、
17、 法德模式: 特点是不打乱各个行政机构的运作,而只是对行政机构实行更严格的管理监控,在行政发展的步骤上,崇尚非连续性的渐进主义。手段:调整公共事业 压缩人事开支 转变组织结构 36、 希腊模式: 其行政发展必然以行政合法性和制度化作为改革与发展的当务之急。 37、简述外 源式发展模式及其特点 外源式发展模式是被为数不少的发展中国家所实践的行政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为基础,在不考虑本国历史、文化、社会现实的情况下,完全输入发达国家的制度、文化、技术、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来实现本国的行政发展。 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是以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的,所以起点比较低。 行政改革是
18、在外力强迫下的“自我手术”,缺乏改革与发展的内源性和自发性 政府权力高度集中,严重缺乏社会中介组织或中介组织发育不良。 动荡不安的社会局面造成了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的极大障碍,导 致政府缺乏权威,体制不健全,机构涣散,效率低下。 38、 简述内源式发展模式及其特点 内源式发展模式是指新兴的工业化国家的行政发展模式。是在行政发展进程中将本国、本地区的文化传统同市场经济的特殊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以韩国为代表 政府始终把自身的改革同自身的生存结合起来,危机意识比较强。 强调公共部门的民营化,以这种措施来为政府的职能和机构“瘦身” 将传统行政文化和现代文官制度有
19、机地结合起来,使得公务员制度始终保持较强的生命力。 行政改革与发展大多是在一党执政的 情况下推行的,这有利于保持行政发展的连续性,不至于由于政党的更替而导致行政发展出现断层。 7 39、简述西方行政发展模式的共同特征? 市场经济发达,社会中介组织成熟,产权制度明确,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界限明晰,市场机制逐渐被引入到行政系统中来。 信息产业的发达,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行政价值与观念,而且为行政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制度创新能力强。 40、 简述 20世纪 7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行政体系实现较大发展的主要表现。 通过放权或者分权,进一步扩大了公民参与; 通过减少各种不必要的规章
20、制度,实现了从重视规章到重视结果的转变; 通过引进企业家政府的被管理理念,实现了从不讲管理成本到注重行政管理产出的转变; 通过打破政府对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的垄断,实现了从重管理、轻服务到公共服务社会化、多样化、标准化和长期化的转变等。 41、 试分析加入 WTO 后 对我国行政发展 产生 的影响 的途径 通过修订法律法规和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的途径产生影响。 通过限制政府权力的途径产生影响。 通过改变权力结构的途径产生影响。 42、 试分析加入 WTO 我国行政发展 的 趋势。 加快从全能行政向有限行政转变的步伐。 重塑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由权力行政向规则行政的行政理念转变。 从暗箱行政向透明行政
21、转变。 43、什么是行政问责制?为什么要建立这一制度? 行政问责制 就是对行政管理中出现的失误,不仅要追究行政管理当事人的责任,而且还要追究相关行政领导人的责任的一种制度。 建立的原因:为了避免发生政府管理危机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政府的行政管制的职能将会逐步向公共服务的职能转变,向责任行政的方向转变。 责任行政使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更加规范。 44、 简述弗雷德里克森将社会公平分成的类型及各自内涵。 单纯的个人公平 分部化的公平 集团性的公平 机会公平 代际公平 45、 简述行政绩效评估中社会发展指标的内容 社会教育事业发展指标 社会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指标 环境保护指标 社会治安和事故指标 46
22、、 简述行政绩效评估的程序 制定计划 初步调查 管理控制评估 详细评估 撰写评估报告 47、 行政绩效评估的信息收集方法有哪些? 利用官方记录的方法 培训观测者的方法 公众满意意见调查方法 特别的资料收集方法 48、 行政绩效评估 就是运用科学、客观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行政绩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总结, 并8 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整体评估的活动,也称为行政绩效考核。 种类:行政经济成本测定 效率测定 效益测定 公平测定 特点 :系统性 层次性 注重定量性 多角度性 公正性 复杂性 49、 行政绩效评估我国能收到的效果? (案例分析) 开展行政绩效评估能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行政绩效评估能够
23、提高我国政府的行政绩效 行政绩效评估能改善和提高我国政府的信誉和形象 50、 行政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 : 是指行政组织根据一定的价值准则所设定的作为衡量行政绩效高低的一系列数据、标准的总和。 根据行政绩效的内容性 质划分为: 经济发展指标 社会发展指标 政治发展指标 行政机构管理指标行政决策指标 根据评估的方法划分: 经济评估指标 效率评估指标 效益评估指标公平评估指标 效益评估指标的做法质的量化展示用民意测验测定效益和服务质量质量保证体系 51、 试述行政绩效评估的功能与作用。 行政绩效评估的责任落实作用。 行政绩效评估的对比作用 行政绩效评估的计划辅助作用 行政绩效评估的监控支持作用 行政
24、绩效评估的民主和教育作用 行政绩效评估在吸引政治资源方面的作用。 52、 试述行政绩效的制约因素 (分析我国行政绩效不高的原因) 行政环境因素对行政绩效的影响 经济体制的类型会制约行政组织的绩效 政治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程度也制约行政绩效 大众传播媒介对行政绩效的制约作用。 行政体制因素对行政绩效的制约。 公务员素质对行政绩效的制约。 公务员往往在主观上排斥绩效管理 公务员的知识水平、道德水平等职业素质必然制约着行政绩效。 行政绩效管理的制约因素 政府的产出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量化 绩效管理项目本身存在的问题 53、试述我国行政绩效 制约因素的克服途径。 ( P350) 改革和创 新经济体制、政治体
25、制,强化法治政府的行政理念,为提高行政绩效创造一个良好的行政环境。 不断改革行政体制,进行政府的运行机制创新,做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协调,以提高行政绩效。 完善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机制 实现依法行政 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9 提高行政绩效,必须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建立和健全良好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完善行政绩效管理制度,提高行政绩效水平。 绩效管理需要立法保障 公民参与机制是必不可少条件 必须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评估体制 建立完善的信息系 统 54、 简述行政机构 体制 在实现绩效管理方面的制度障碍。 政府的活动受资金预算的限制 政府部门的权力也受到限制 在官僚制政府中,往往会导致行政机构
26、和人员自我膨胀,在行政事务和政府职责未增加的情况下,行政人员和行政机构的数量及政府的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增加了不必要的任务量和繁琐的办事程序,降低了行政效率。 55、 试述行政绩效评估的定量测定方法。 行政绩效评估的测定一般分为定性测定和定量测定。其中定量测定方法主要有: 经济合理性评估方法。成本与投放的比率测定法行政开支和业务开支的比率测定法人均投入测定 法单位成本测定法。经济改进余地测定法。 成本 -收益评估方法。 成本 -效益评估方法。最低成本评估。最大效益评估。边际效益评估。 56、 简述成本 -收益分析方法的优势及其操作步骤。 成本和收益都以货币为共同的计量单位,从而使分析人员得以从收
27、益中减去成本。 成本 -收益分析使我们超越单一政策或项目的局限,将收益同社会整体的收入联系起来。 成本 -收益分析使分析人员可以在更广泛的不同领域间进行项目比较,因为净收益是用货币来表示的,具有可比性。 步骤 估计成本和收益。使用这种分析的关键是 考虑一个政策或项目可能带来的所有成本和收益。内部和外部成本及收益可直接计量和间接计量成本及收益。首要和次要成本及收益。净收益和再分配性收益。 成本和收益折现。如果项目实施经过一段时间,则就必须考虑由于通货膨胀和利率变化所导致的实际货币价值的减少。 得出最后结论。效率标准包括:净效率改进:成本和收益净现值应大于 0;内部回报率:公共投资的回报率必须大于
28、实际利息所得。 57、 简述行政管理方法的地位与作用 行政管理方法是使行政管理思想变为现实状态的中间媒介 行政管理方法是执行行政管理功能的重要环 节; 行政管理方法是实现行政目标的途径 58、 简述运用行政方法的必要性。 行政方法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运用行政方法。 运用行政方法是行政管理本身的要求。 59、 行政管理方法 ,就是指在行政管理领域中,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为开展行政工作和实现行政目标所采取10 的各种管理措施、手段、办法、技巧等的总和。特点:实践性 针对性 系统性 技术性 60、 行政方法 又称行政指令方法,是指行政主体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行
29、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指示、制度、规定、条例及规章制度等措 施,按照行政组织的系统和层次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方法。 特征: 强制性 权威性 层次性 具体性 无偿性 原则: 调查研究在先的原则 坚持具体指导的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领先的原则 61、 经济方法 就是行政机关运用经济杠杆调节和影响管理对象,对被管理者加以引导和控制的管理方法。 特点:利益性 有偿性 平等性 间接性 原则:适度原则 与法治相结合的原则 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62、 法律方法 是指行政机关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实施行政管理的方法 特点:权威性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 原则: 法制教 育优先的原则 法制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法治与心治相结合的
30、原则 63、简述电子政务的功能 实行电子政务,能够简化行政环节和程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实行电子政务,能够提高行政透明度,方便公众监督,有利于廉政、勤政建设 实行电子政务,有利于政府管理模式从集权管理型向集散管理型转变。 电子政务有利于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4、 简述电子政务对行政管理方法现代化的意义 电子政务有助于改善现有行政管理方法的信息基础和信息通信手段 电子政务有助于创立全新的行政管理方法 和行政措施 电子政务为全面实现行政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手段。 产生原因: 政府转型的背景 因特网的发展 电子商务的驱动 全球化的竞争 大公司的驱
31、动 领导人的政治意志 65、试述电子政务的内容 政府间的电子政务 ; 是上下级政府、不同地方政府、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电子法规政策系统 电子公文系统电子司法档案系统 电子财政管理系统 电子办公系统电子培训系统业绩评价系统 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 是指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进行电子采购与招标,精简 管理业务流程,快捷迅速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电子采购与招标 电子税务 电子证照办理信息咨询服务 为中小企业提供电子服务 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 ; 是指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的各种服务。教育培训服务 就业服务 电子医疗服务 社会保险网络服务 公民信息服务交通管理服务 公民电子税务 电子证件服务。 66、 简述法律方法的利弊。 ( P272) 能够为行政管理活动提供规范和程序 ,使行政管理各环节、各部门都能明确各自的职责、行动的规范和工作程序,因而保证了行政管理的集中和统一,使行政 管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提高了行政管理的效率 。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