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施方案一、建设基础(一)专业背景1、宏观背景随着整个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交通和通讯日益发达,世界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人类有了越来越多的共同问题。新技术也推动了资本、技 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跨国公司的出现把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 历史文化的各国命运联系在一起,公共性成为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活 动不可忽视的内容。面向全球化的公共管理得到了政府和高等学校的普遍重视。进入 21 世纪以后,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党政分开、政企分开、政社分开。原来由政府承担的一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要逐步转移给社会公共组织。由于计划经济 条件下,公共 组织发育不
2、完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十分落后,因此,加入 WTO 以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社会迫切需要大量公共管理人才和各种公共组织(非政府组织、中介机构、非 赢利社会团体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出现正是适应了这种社会需要。社会需要是专业发展的前提。伴随着全球化趋势和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管理问题不断增多,迫切需要大量公共管理人才。现代化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发展,和 谐 社区建设,慈善事 业兴起,跨国公司增多产生的社会公共问题等,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许多基础公共设施修建、公共物品供给 、公共事 务管理都面临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公民 满意的过程, 这就给公共事业 管理
3、专业教育提供了发展的机遇。2、地方背景作为省属一般本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是为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管理培养从事公共事务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安徽省是一个人口大省,而且农村人口比重较大,随着城市化进 程的加快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贫困人口和老龄化等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会更加突出,对相2关的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的需求会更大。因此,不论是从整个社会来说, 还是从我们安徽省的省情来讲,对公共管理人才都呈现出较大的需求,有较好的专业发展前景。我校身处徽州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曾经是古徽州的文化核心区,具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目前我校已构筑起一支以黄山学院安徽
4、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为核心,包括徽州文化研究资料中心、徽州文化研究所和世界遗产研究所在内的四大研究平台,形成了一支团结协作、专兼职相结合的徽州文化研究的专门队伍。黄山市政府亦正致力于打造“ 现代国际旅游城市”、 “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聚集地”、 “皖浙赣交界区域中心城市”,致力于公共服务功能的完善。在我校服务地方的办 学宗旨下, 这些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影响深远的徽文化研究平台将决定我们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特色和方向,以此为依托,本专业在未来发展中能够做到服务地方、辐射周边、影响全国。(二)专业现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属公共管理学科的分支,是在借鉴行政管理和工商管理办学经验基础上,整合了教育管理
5、、体育管理、文化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部分人口学、环境经济与管理而形成的一门交叉性、复合性、操作性 较强的学科。1998 年教育部调整本科专业时设立了管理学门类下的公共管理学科,并把公共事业管理设为公共管理学科下的一个本科专业,2011 年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一稿中保留了这一设置。1999 年东北大学和云南大学正式招收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学生。目前,全国各类开 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院校超过 400 所。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于 2004 年 9 月正式招生。目前累计毕业生 185 人,现有在校生 306 人。虽然专业 起步较晚,但是在省市教育部门和院系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
6、专业建设初 显成效,在安徽省各高校和用人单位中有一定影响。(三)课程现状目前,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有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专业基础与专业主干3必修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以及实践与应用能力提高课程等五个课程模块,公共必修课程模块和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体能素质、外语知识与能力、 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 论、专业人才的能力素养、创新意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以及实践教学课程模块则是按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要求,并根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科发展动态、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特征以及应用型人才特色要求进行设计,主要是加强学生的专业
7、理论和知识的深入学习,并通过强化专业及科研训练、专项实训、 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方向)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并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实践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现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我校“地方性 应用型国际化 ”的办学定位,本专业还安排了一定量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教学 实习、社会调查(安排在第六学期)、公益劳动、专业见习(第七学期)、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鉴定等。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有:管理经济学、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学、行政法学、社区管理与服务、现代政治学、公共关系学、当代中国政
8、治制度、公共经济学、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四)实验室、实习基地现状2009 年 6 月 9 日,黄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与屯溪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签署“ 社区共建协议 ”,屯溪区 12 个社区正式成为我校公管专业实习基地。依托这一平台,公管专业学生在高年级嵌入社区的各类公共事业管理岗位开展实践实习,每位学生至少完成一类岗位实践,从而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层性与应用性。同时,本专业拟在已批准设立的经济管理综合实验室中配置综合性电子政务流程模拟实验系统、街道社区信息管理实验系统、公务员考试实训实验系统、SPSS 社会统计学实验系统 、劳动与社会保障模拟实验系统、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统,以配
9、合初具成效的实践教学的开展,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4(五)师资现状目前,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有专职教师 7 位,兼 职教师 4 位及外聘专家 4位,其中,专职 教师的构成情况是: 知识结构:行政管理专业 2 人;社会学专业2 人;法学 1 人;信息管理 1 人;公共危机管理 1 人。 学历结构:获硕士学位 6人,博士学位 1 人。年龄结 构:在 28 岁至 40 岁之 间,平均年龄在 33 岁左右,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职称结构:副教授 2 人,讲师 3 人,助教 2 人。外聘专家分别来自于政府、社区和法院,专业实践经验丰富,能适应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需求。近年来,教师主持和参与各级各类科研教研项目 3
10、0 余项,其中主持省部级项目 2 项,主持横向合作课题 1 项,主持省 厅项目 2 项,主持校 级项目 6 项。发表学术论文 23 篇,其中二 类期刊 4 篇。其中,有些研究是直接 围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如郭宏斌老师主持的“公管专业实 践教学之社区共建模式研究(2009JXYJ19 )”,胡永政老 师主持的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立 项的“十一五”国家课题 立项项目经 管类“ 三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 FIB070335-A11-05),张 春晖老师主持的“安徽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安徽省高等学校 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09SQRS142)”,李之琳老 师 主持的“社
11、会导游管理机制中推行劳务派遣制度的探索”, (2006xsk004)等, 这些 项目的研究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将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2007年6月,郭宏斌老师指导2004级公管专业学生开展以黄山市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为主题的社会调查,相关成果参加 “安徽省大学生挑 战杯科技竞赛”,获得省二等奖,郭宏斌老师被评为优 秀指导老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师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 历学位结构基本上合理,但尚不能满足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将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努力打造一支公共管理理论精通、 实践经验丰富、懂外 语 、积极进取敢担重任的创新型团队。5二、指导思想和原则适应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
12、对公共事业管理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围绕黄山学院应用型本科学校的办学定位,遵循经济管理学院“ 尊重、关爱、启智、明理”的人才培养理念,秉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加强师资建设为重心”的专业 建设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岗位竞争力、职业成长力和事业创造力”的公共管理型 应用型人才,努力将公共事业管理 专业建设成为具有区域特色并在安徽省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三、建设目标(一)确立“一个中心”本专业一切建设将以培养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适 应能力强、 综合素质高,具有从事基层公共事业管理素质与能力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中心。(二)坚持“两个原则”本专业建设要:(1)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13、提高综合素质为原则;(2)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和效率为原则。(三)构建“三个平台”1、以校社共建为载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模式与传统型学校相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设 置以来,就一直重 视学生 实践实训模式的探索。学院领导和专职教师多次召开实践教学会议,商讨实践教学的创新,探讨增强学生的环境适应力。2009 年 6 月 9 日,黄山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与屯溪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签署“ 社区共建 协议” ,公管 专业与屯溪区 12 个社区正式形成理论研究与社区实践的互助合作机制,为公管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搭建了不可多得的平台。因此,公
14、管专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紧紧依托校社共建载体,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渠道,共同探索新形 势下新 问题的解决方式,以 问题推动理论研究,以理论指导社区 实践,以 实践促进理论创 新,形成良性循 环。这一6平台的搭建,对帮助学生早日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大有裨益,同 时也为培养双师型教学队伍提供了良好的契机。2、服务地方的区域文化优势整合平台公共事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涵盖了文教、卫生、社区管理、市政管理、广告管理及社会保障等领域,因此,在专业建设上必须结 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扬长避短,确定自身专业培养的特色,走专业特色培养之路,而不是大众化的培养模式。可以说,谁抓住了公管办学特色, 谁就抓住了
15、就 业率, “特色” 无疑成为公管专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各大高校紧紧依托地域背景和校园优势, 为各自公管专业插上特色大旗,明确了 办学方向, 值得借鉴。如:医学类学校着手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管理、邮电类学校打造公共通讯事业管理等等。我校地处徽州,徽学研究底蕴深厚,影响巨大,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中文化事 业管理方向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在文化软实力得到充分 认可和高度重视的今天,公共文化事业管理无疑是建设和谐社会、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杠杆。因此,在我校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下,在具备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影响深远的校园徽文化研究平台的基础上,文化事业管理方向将是我们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鲜明特色,以此为依托,本
16、专业在未来发展中能够做到服务地方、辐射周边、影响全国。3、面向市场的经管学科优势整合平台高校扩招后,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市场用人标准水涨船高,对“一专多能 ”的毕业生更加青 睐。公管 专业作为管理类学科大家庭的一份子,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普遍存在着通才教育有余、专才教育不足的弊端,形成毕业生就业掣肘。 为了补足这一短板,公管专业应充分利用好可控资源,形成 对学生的“专业集成”式教育,以增加学生的就业砝码。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置在经济管理学院门下,具备明显的学科 优势,可以整合学院的教育资源,形成 对学生宽领域、多层 次、全方位的培养模式, 对学生的经济思维 方式培养、管理理论知识积淀
17、、财务 会计技能汲取有着无与伦比的条件, 这样公管 专业学生能够在能力方面做到宏观、中观、微观的有效结合,知识方面做到经济 与管理的有机融合。同时,7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置在经济管理学院,可以有效避免各教学单位的资源本位主义,大大降低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交易成本, 对公管专业健康发展构筑了稳健的学科平台。四、建设内容(一)专业建设本专业紧紧围绕我院“ 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 的办学定位和特色,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 课程建 设为基础,由 “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 ”转变,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认真探索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
18、段的质量标准,深入研究 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的趋势,同时又从我校的发展定位出发,结合学院的条件与实力水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皖南地区公共管理类人才严重缺位的状况为基本参照依据,面向全国培养服务于市、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社区综合管理与物业服务或农村乡镇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基层应用性专业人才,构建与社会发展和学校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措施主要有:1、确立“ 平台+ 模块” 的公共事业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规定毕业总学分须修满189 学分
19、。其中:公共基础 必修课程:43.5 学分,占 23.26%;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程:20.5 学分,占 10.96%;专业主干必修课程:52 学分,占 27.81%;专业方向限选课程:8 学分,占 4.28%;专业任选课程:8 学分,占 4.28%;公共选修课程:14 学分,占 7.49%;实践教学环节:35 学分,占 17.65%;综合素质学分:8 学分,占 4.28%。2、压缩理论课时,扩充实践课时;3、依托地缘优势,明确我校公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两个主要方向: 社区建设与管理方向; 城乡社会事 务管理方向。8(二)课程建设加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建设。这既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也是实现培养目
20、标的具体措施和可靠的保障。加强教材建设和选用管理。专业课教材选用教育部推荐教材、国家规划教材、面向 21 世纪教材,同时要加 强校本教材建设, 积极 组织编写本专业部分教材,鼓励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造 诣较高的专业课教师参与编写国家统编教材、省内或校际间协编教材,实现教材的 优化配套。条件允 许的情况下,鼓励教师编写有地方特色的教材或专业主干课程的辅导教材。完善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建设好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建设相关的教学辅助资料库多媒体课件、教辅材料、试题库、网 络课程等,使课程体系具有内容新、质量高、适用性强、系统化、多 样化特色。创造条件开展双语教学。(三)实验室、实习基地建
21、设1、与屯溪区所辖 12 个社区建立的校社共建平台是本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在已建成的 12 个社区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实习基地和就业见习基地的建设。2、购置或制作适合本专业实验教学软件,如 综合性电子政务流程模拟实验系统、街道社区信息管理实验 系统、公 务员考试实训实验系统、 SPSS 社会统计学实验系统、 劳动与社会保障模 拟实验系统、公共部 门 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统等等,完成在经济管理综合实验室中相关实验教学系统的安装,并及时运用于教学。其中的公务员考试实训实验系统可以通过有价使用的方式,面向全校学生甚至面向社会开放,市场前景广泛,投资收益不可估量。3、在“十二五”规划期间
22、,力争完成电子政务实验室和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建设。(四)师资建设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富有活力、具有应用型人才能力和 产学研合9作能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将按照“ 质量优势、特色明显”的总体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努力打造一支公共管理理论精通、 实践经验丰富、懂外、 积极进取敢担重任的双能型师资队伍。1、采用“ 引进来、走出去”的人才发展战略,改善教师知识结构。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将加大现有教师培训力度,鼓励教师进行在职学习、在岗进修、脱产进修,到国内外高校作访问学者,参加各类物流协会组织,积极组织教师参
23、加高水平、有影响的学术会议和师资培训,积极参与全国高校物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2、加强教师公共管理实践能力的锻炼。 选派青年教师定期深入本地政府、社区和 NGO 组织等相关岗位兼职,进行学习和工作,获取公共管理经验,构建“双能型”保障系 统。3、实行开放和开门办学,注重聘请国内外高校知名专家和来自于政府、社区和法院的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到本专业进行讲学、任教以及指导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 4、除在学院内选拔优秀教师承担专业课的教学及主持课程建设工作外,还将聘请一些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和具有公共管理经验的外聘专家进行专业课的教学工作及课程建设工作,拓展专业教学思路,活跃
24、专业教学氛围。五、建设进度第一阶段(2011 年):全面启动专业建设工作。1、专业服务岗位群、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确定 专业应用型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 质结构。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论证。3、“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的制订。104、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和方案的制订。5、制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计划,构建专业素质拓展模块。第二阶段(2012 年2014 年):全面开展专业建设工作。1、加快专业建设;2、实施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3、推进以“ 模块化”教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4、加快实验教学建设;5、
25、建设具有示范效应的公共管理社区实训基地。第三阶段(2015 年):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进行专业建设总结。六、资金投入及使用计划年度经费(万元)序号 支出科目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小计1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2 2 2 2 2 10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与设计1.5 1 2.53 实验教学软件的购置 5 5 5 154 “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3 3 3 3 3 155 应用型课程建设 2 2 2 2 2 106 学生专业素质拓展 1 1 1 1 1 5合 计 9.5 14 13 13 8 57.5七、组织保障按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由学院牵头系部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责任制, 责任落实到人,每个 项 目都有责任人,同 时制定了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