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文本X X 寺大殿X X 县人民政府2016 年 X 月 X 日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材料X X 寺大殿目录一、申报文件( )X X 县人民政府关于申报 X X 寺大殿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报告( )二、申报表( )三、概况( )(一)名称( )(二)地理位置( )1X X 寺大殿位置图( )2X X 寺大殿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图( )(三)历史沿革( )(四)X X 寺大殿概况( )1描述( )2图表( )3照片( )(五)价值评定( )四、保护管理( ) (一)保护管理概况( )(二) “四有”工作情况( )一、申报文件(X X 县人民政府关于申报 X
2、X 寺大殿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报告)二、申报表名 称 X X 寺大殿 年代 元座落地点 X X 县 X X 镇 X X 村管理单位 X X 县 X X 寺大殿保管所简介X X 寺位于 X X 镇海拔 1384 米高的 X X 峰顶。由山门、前殿、天井、厢房、走廊、大殿及围墙等组成。大殿建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 年) ,仿木石构建筑,其余部分为清宣统三年重修的木构建筑。主体建筑 X X 寺大殿,面阔 5 间,东西宽 15.80 米,进深 4 间,南北长 12.35米,建筑面积 195.13 平方米。台基、地板、梁架、椽瓦、正脊等全部采用花岗岩仿木构筑。单檐悬山顶,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大
3、殿随脊檩下皮阴刻铭文:“维大元至正二十三年(注:1363 年)癸卯岁七月二十八乙未良日己卯时募众鼎建上祝” 。为国内罕见的元代仿木石构寺庙建筑。保建护设范控围制及地带东面至悬崖,南面至悬崖,西面至附属文物南天门外之悬崖,北面围墙外延伸 50 米为保护范围,再延伸 50 米为建设控制地带。保护管理情况建筑基本完好。 “四有”工作基本完成,2003 年县人民政府成立了 X X 寺大殿保管所,记录档案规范完整。备注三、概况:(一)名称:X X 寺大殿(二)地理位置:福建省 X X 县 X X 镇土垅村上湖自然村 X X 峰巅。1、X X 寺大殿地理位置图X X 寺大殿在福建省的位置2、X X 寺大殿
4、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图(三)历史沿革 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 1363 年)七月二十八日 X X 寺大殿建成。位于 X X 正峰绝顶,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为佛教庙庵。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 1614 年)维修加固。大殿明间上上金檩(后加)下皮阴刻铭文:“维大明万历肆拾贰年陆月二十八日吉时X X 县知县进士赵文佐重新修造上祝谨题 ”铭文,是为当时重修记录。清光绪三年(公元 1877 年)对屋顶石板瓦等进行局部维修。清宣统三年(公元 1911 年)重修前殿,厢房等木构建筑。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X X 寺的建筑、文物、环境等受到较好的重视和保护。(四)X X 寺大殿概况 1、描述 X
5、 X 寺座落在福建省 X X 县 X X 镇海拔 1384 米高的 X X 正峰,距大殿 20 米以外东西南三面围墙外均为悬崖峭壁,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大殿建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 年) ,虽经明清多次修茸,仍较完整地保持始建原貌。平面呈长方形,面阔 5 间,东西宽 15.80 米,进深 4 间,南北长 12.35 米,建筑面积为 195.13 平方米。单檐悬山顶,花岗石仿木结构。梁架结构为抬梁与穿斗混合组成,明间九架椽屋前乳栿后三椽栿用四柱,次间九架椽屋分心前乳栿后三椽栿用五柱。砌上明造。须弥座前檐刻有花卉纹饰。柱础有双层素面、单层素面覆盆式和覆莲(八瓣)式三种,并与柱顶石连为一体。明间梁架采用花岗岩凿成月梁与梭柱,次间绝大部分采取压地隐起手法隐刻月梁和剳牵,尤其是墙垣、檩子、合瓦、正脊、鸱尾、脊刹以及博风板皆用石料加工而成。整座大殿原结构除两扇大门外,其它构件全部用花岗岩仿木构件凿之。2图表(文物建筑:总平面图,单体建筑平面图、正立面图、侧立面图、横剖面图、纵剖面图等,文化遗址:遗址平面分布图、考古发掘图、主要出土文物器物图,古墓葬、石刻及造像等参照上述要求)(以下略)3照片(照片包括全景或航测照片,文物群体和主要单体的外立面、内部构架及重要部位照片,重要藏品或出土文物照片)X X 寺全景明间平梁(以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