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C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D静止和运动都是相对的 2、“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可以说明 ( ) A.时间的连续性 B. 空间的三维性 C.物质的客观性 D. 时间的一维性 3、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 4、黑格尔认为,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的地位,这种观点表明() A、整体是部分之和 B、整
2、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C、整体决定部分 D、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 5、下列说法中属于矛盾的同一性含义的是 ( )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和否定 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转化 C矛盾双方相互对立和斗争 D矛盾双方相互离异和冲突 6、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原理要求我们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 A、两点论 B、均衡论 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一点论 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A人的智力为自然界立法 B自然界是人的智力发展的现实基础 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 D自然界的改变决定了认识能力的改变 8、“真理可以变成谬误,谬误也可以变成真理”,这是因为() A
3、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C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具有主观随意性 D真理本身具有阶级性 9、我国的国民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说明() A、生产关系的任何变化都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D、有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决定作用 10、 商品交换的原则是() A 公平原则 B 平等原则 C 等价原则 D 赢利原则 11、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 )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 B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 C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正比 12
4、、 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性著作是() A资本论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 D反杜林论 13、面对当代严重的环境问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A、保持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的低速发展 B、着重追求眼前的物质利益,迅速地索取自然资源 C、反朴归真,重过古代田园诗般的生活 D、把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 1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是() 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C社会 意识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完全平衡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15、关于国家,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5、) A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B国家不是永恒的,它只是一种存在于特定的历史阶段的历史现象 C国家是阶级社会中才存在的阶级现象 D国家本质上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机构 1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17“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A.实物性 B.可知性 C.客观实在性 D.运动的绝对性 19.“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可以说明 ( ) A.时间的连续性 B. 空间的三维性 C.物质的客观性 D
6、. 时间的一维性 20哲学上的二元论是() A唯物主义的一种形式 B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 C超越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独立派别 D主张物质和精神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世界本原的哲学 21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的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2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主要矛盾决定的 C.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 D.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 23矛盾斗争的基本形式是 ( ) A教育和惩罚 B民主和专政 C对抗和非对抗 D同一性和斗争性 2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运动和静止的关
7、系 C.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5下列说法中属于矛盾的同一性含义的是 ( )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和否定 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转化 C矛盾双方相互对立和斗争 D矛盾双方相互离异和冲突 26、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16 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B 19 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C 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无神论 D 18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27、“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28、联系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其中决定着事物的基本性质和发展
8、趋势的联系是() A 事物的外部联系 B.事物的直接联系 C 事物的主要联系 D.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9、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30、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 ) A客观真理 B客观事实 C客观规律 D社会实践 31、“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32、坚持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其意义在于 () A 既坚持重点又抓住两点
9、B 把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相统一 C 坚持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 D 既可防止唯心主义的随意性,又可避免形而上学的绝对化 33、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属于() A感性认识的范畴 B理性认识的范畴 C认识的基本形式 D认识的基本方法 3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 ) A社会分工 B机器的出现 C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D货币的使用 35、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劳动力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旧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 36、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缺陷在于 ( ) A研 究局限于流通领域 B研究局限于农业生
10、产 C没有形成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 D没有形成劳动二重性理论 37、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 )实现的 A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38、关于国家,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B国家不是永恒的,它只是一种存在于特定的历史阶段的历史现象 C国家是阶级社会中才存在的阶级现象 D国家本质上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机构 39、历史上有许多经济落后的国家在某些思想领域超过了经济先进的国家,这说明() A、社会存在并不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并不反映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的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D、社会
11、意识反映社会存在是间接的 4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 A、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 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运动是受偶然性支配的 二、简答题 1、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它们的基本形态或形式。 答: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物质第一性 ,精神第二性 .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 又称 “ 素朴唯物主义 ”. 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 .唯物主义发展
12、的最初历史形态 .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 ,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试图从中找到具有无限多样性 的自然现象的统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因而具有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 ,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即现代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的辩证法的 合理内核 和费尔巴哈唯物论的 基本内核 , 在总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创立的一系
13、统科学的逻辑理论思维形式 . 答案 参见教材 P25-26 2、结合渔夫的誓言的案例分析运动和静止的主要关系 。 答: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它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和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设想有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征。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设想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 1)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的平衡状态。 相对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况:一是在机械运动
14、中特定事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移动;二是事物处于量变阶段,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 2)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绝对的运动中也包含着相对静止的状态;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并不否认相对静止;承认相对静止,但不能把静止绝对化。 否认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形而上学不变论;借口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会 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 答案参见教材 P9 古时候有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可他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爱立誓言,即使誓言不切实际,一次次碰壁也将错就错,死不回头。这年春天,听说市场上墨鱼的价格很高,于是他便立
15、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捞墨鱼。但是,此次鱼汛遇到的全是螃蟹,他只好空手而归。上岸后,他才得知,现在市场上螃蟹的价格最高。渔夫后悔不已,发誓下次出海一定只打螃蟹。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到了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全是墨鱼,他只好空手而归。晚上,渔夫躺在床上,十分懊悔。于是,他发誓:无论是遇到螃蟹,还是墨鱼 ,他都捕捞。可第三次出海,墨鱼、螃蟹,渔夫都没有遇到,他遇到的只是马鲛鱼。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渔夫没有赶上第四次出海,就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离开了人世。 3、 简述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 答案参见教材 P25 26 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既有区别,又
16、有联系。 ( 1)它们的区别是 :哲学的物质范畴揭示的是一切物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是普遍的。物质结构理论讲的物质是关于某一具体物质形态的组成成分及其结构特点。 (2)它们的联象是 :一方面,哲学物质范畴要以物质结构理论为基础, 物质这个普遍性的范畴要以对具体事物结构的认识为前提,没有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没有对个别物体结构的认识,物质这种一般性的认识也不可能产生。哲学的物质范畴要不断地从物质结构理论中吸取营养,才能使自身不断丰富和发展 ;另一方面哲学的物质范畴能给物质结构的认识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正确的物质观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和研究,能起巨大的椎动作用。在现代,人们要深化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和研究
17、,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指导。 (3)哲学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学说之间是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4、 有一天, 鲁国城郊飞来一只罕见的海鸟。猎人们知道鲁侯喜欢养鸟,就捉住海鸟,献给他。鲁侯惟恐海鸟死去,就把它当成贵宾,供养在庙堂里,下令高级厨师每天给海鸟准备丰盛的酒席,叫乐队演奏高雅的乐曲,让海鸟欣赏优美的歌舞。可是那只海鸟却被吓得神魂颠倒,连一点东西也不敢吃,一滴水也不敢喝,三天后就活活饿死了。 结合材料,说明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答案参见教材 P31 32 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 发展过程中,绝对不运动、一点不变化的事物 是没有的
18、。 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 预见未来,做好工作, 就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现点看问题。 二、 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主观 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鲁侯养鸟 有一天,鲁国城郊飞来一只罕见的海鸟。猎人们知道鲁侯喜欢养鸟,就捉住海鸟, 献给 他。鲁侯惟恐海鸟死去, 就把它当成贵宾,供养在庙堂里,下令高级厨师每天给海鸟准备丰 盛的酒席,叫乐队演奏高雅的乐曲,让海鸟欣赏优美的歌舞。可是那只海鸟却被吓得神魂颠 倒,连一点东西也不敢吃,一滴水也不敢喝, 三天后就活活饿死了。鲁侯对海鸟真是关怀备 至,尽心尽力,可他是用供养自己的
19、力法来养海鸟,海鸟怎么受得了呢 ? 它告诉我们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 不可抗拒性,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而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 必须 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5、 运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阐明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答案参见教材 P45 46 以及 P147 ( 1)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表现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 第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事物发展到否定之否定阶段 ,克服了前两个阶段的局限性 ,保留了前两个
20、阶段的积极因素 ,又增加了更高级的新内容 ,从而使事物得到充分发展和完善 ,因而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第二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 .否定之否定阶段重复肯定阶段的某些特征 ,仿佛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 ,使事物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周期性 .另外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 个反复斗争的过程 .新事物最初出现的时候总是比较弱小的 ,不完善的 .新事物只有经过反复曲折的斗争 ,才能最终战胜旧事物 .还由于某些偶然的原因 ,事物的发展会出现暂时倒退 ,这也是曲折性的一种表现 ( 2) 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会导致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 .循环论只看到事物发展的
21、曲折性 ,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直线论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 3) 坚持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对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 ,要坚信前途是光明 的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充满必胜的信心 .事物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新事物代替战胜旧事物 ,社会主义必然最后战胜资本主义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定会取得成功 .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任何时候都不要因暂时的挫折而动摇 其次 ,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有克服困难的精神准备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也不是一帆
22、风顺的 ,会遇到各种困难、遭受各种挫折 ,我们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准备克服各种困难、走曲折的路 .要反对 看不到我们伟大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盲目乐观态度 ,也反对形形色色的悲观论调 . 6、 赵翼诗论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的观点解释上述诗歌。 答案参见教材 P38 40 要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三、论述题 7、 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答案参见教材 P149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它揭示了人
23、类认识的起源过程和规律 .认识从实践开始 ,并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 ,然后再回实践中去 ,达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 .认识过程的两次大的飞跃是 :一次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第二次是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 .认识运动的总规律是 :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以至无穷 . 这一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是完全一致的 .党的群众路线是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从群众中来是与从实践到认识完全一致的 .到群众中去是与从认识到实践完全一致的 .可见 ,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就是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 8、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处在一个动荡飘摇的时代,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相继失败,让中国的有志青年陷入迷茫。实践的不成功,让人们转而寻找更合适中国的道路。俄国十一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为中国的将来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中国人经过数次失败后,得出结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中共成立后,由于对中国国情本身的认识不全面,造成在国共合作中中共处于被动的局面,以至最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虽然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国民党内部的右派反共势力排斥异己,单方面破坏国共合作造成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中共错误的认识阻碍了实践的顺利发展。 根据材料分析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