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呼吸衰竭的急救与护理,一 定义 二 病因 三 临床表现 四 辅助检查 五 急救措施 六 护理措施 七 保健指导,呼吸衰竭: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症。 I 型呼衰:换气功能障碍,仅有缺氧无CO2潴留 II 型呼衰:肺泡通气不足,既有缺氧又有CO2潴留,PaO250%,一 定义,1 呼吸系统疾病 严重呼吸系统感染,急性呼吸道阻塞性病变,重度哮喘,胸廓外伤,胸腔积液等导致肺通气或换气障碍。 2 颅脑系统疾病 急性颅内感染,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变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
2、枢。 3 神经-肌肉传导系统疾病 脊髓灰质炎,重症肌无力,有机磷农药中毒及颈椎外伤等引起通气不足。,二 病因,1 呼吸困难最早出现的症状可表现为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较早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病情加重时出现三凹征。 2 发绀 是缺氧的典型表现,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可在口唇,指甲出现发绀。 3 精神神经症状 急性缺氧可出现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搐等症状,如合并急性CO2潴留,可出现嗜睡、淡漠以致呼吸骤停。,三 临床表现,4、循环系统表现 多数患者有心动过速,严重时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搏停止。 5 、消化和泌尿系统表现 严重时对肝、肾、胃功能都有影响,部分病例可见
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尿蛋白、血尿、上消化道出血等。,1、动脉血气分析 主要诊断依据PaO250mmHg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2、肺功能检测 能判断通气功能障碍的性质及是否合并换气功能障碍 3、胸部影像学检查 X线胸片、胸部CT、肺血管造影等 4、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四、辅助检查,(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主要方法:1 若患者昏迷使其仰卧位头后仰托起下颌并将口 打开 2 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及异物 3 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 (二)氧疗 1、吸氧浓度确定吸氧浓度的原则是保证paO2迅速提高到60mmHg或SPO2达90%以上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吸氧浓度。,五、急救措施,1型呼衰竭O2浓度 35% II型呼衰应低浓
4、度给氧 2、吸氧装置 ;鼻导管或面罩(三)增加通气量改善CO2潴留1、呼吸兴奋剂 使用原则是必须保持气道通畅,主要适用以中枢抑制为主,通气量不足引起的呼衰,对以肺换气功能障碍为主不宜使用,常用药物尼可刹米和洛贝林。2、机械通气 根据血气分析和临床资料调整呼吸机参数,以防止发生并发症。(四)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热量供应,(一)保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泡的气体交换 1、正确使用各种通气给氧装量应用鼻导管给氧要使导瞥与鼻前庭密切连接,不能放在鼻孔前。对于严重的呼吸衰竭病人不宜用此法。对用鼻导管给氧者,要插入足够深度,并应固定好,切忌脱落。面罩给氧简便,病人易于接受。有条件
5、的地方可使用活瓣氧罩,有利调节氧气流量,控制给氧浓度。如果使用普通面罩应注意二氧化碳再吸入产生的影响。对应用呼吸机的病人,对各种通气型式的改变,应常规为病人作血气分析。随时记录呼吸支持方式、血气分析结果,并及时处理报警指示出现的问题。,六 护理措施,2、防止下呼吸遁细菌污染对用鼻导管给氧者,应保持鼻腔清洁,每12小时置换消毒鼻导管,以防感染。对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套管者,应及时清除导管内分泌物。吸痰操作时应注意避免对呼吸道和通氧装置的污染。每天应更换湿化器中液体。呼吸套管应1人1套。13天更换,不应反复使用。,(二)加强血液动力学的监护,保证组织血液的有效灌注 1、保障充足血容
6、量为机械通气提供安全条件。对血容量不足者应加快输液速度,以保证肺泡通气量与肺血流量的比例协调。2、严密观察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心输出量,并详细记录。对其它重要生命体征和临床特征应每1小时观察记录1次。3、在保证病人血容量的同时,严格注意因快速大量输液可能发生的超负荷输液,严格记录每1224小时液体和电解质出入量,以防止肺水肿或全身水肿的形成。(三)加强一般护理 定时翻身拍背,改换体位,防止痰液瘀积、肺不张、感染及褥疮。,1鼓励患者做缩唇腹式呼吸以改善通气。 2鼓励患者适当家务活动,尽可能下床活动。 3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暖、季节交换和流感季节少外出,少去公共场所。 4劝告戒烟,如有感冒尽量就医,控制感染加重。,七 保健指导,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