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6 年社科院博士入学考试题目之经济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4*5=20 分)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一般为负值,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为了获得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就必须放弃减少另一种商品,两种商品在消费者偏好不变的条件下,不能同时减少或增多。 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 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菲利普斯曲线: 1958 年,菲
2、利浦斯根据英国 1867 1957 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构成可以从物质形式 和价值形式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从物质形式来看,资本构成表现为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数量和使用这些生产资料的劳动力数量的比例关系,叫做资本技术构成。从价值形式来看,资
3、本构成表现为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即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数量的比例关系,叫做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二、问答题( 2*15=30 分) 1 加速原理及其基本要点。 加速原理是用来说明收入或消费的变动与投资的变动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它的实质是,对资本品的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 (Derived demand),对产出量需求的变化会导致对资本存量需求的变化,从而引致投资。因此,它的特点是强调 (预期 )需求的作用,而不强调投入的相对价格或利率的作用。 基本要点: (1)引致投资不是预期收入的函数,而是预期收入增量的函数,即投资不是决定于预期收入
4、的绝对量,而是决定于其变动量; (2)加速数的大小表示预期收入与投资变化幅度的比较。如果加速数大于 1,预期收入小幅度的变化会引起投资较大幅度的变化,如上表中第 3 年年销售额仅增加 1 万,净投资增加 5 万;如果加速数小于 1,收入较大幅度的变化会引起投资较小幅度的变化。 (3)要使投资增 长率保持不变,收入必须按一定比率连续增长;如果预期收入增长率放慢,投资就会减少或停止。这意味着即使收入水平不下降,只要放慢增长速度,也可能引起投资衰退和整个经济衰退。 (4)加速原理的作用是双向的,既包括加速增加,又包括加速减少;( 5)加速原理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没有资本存量闲置。 2 外延式粗放型经济增
5、长与内涵式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异同点。 外延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下 ,主要依靠增加资金、人力、物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来提高产量或产值的那种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 投入和扩张,即通过扩大生产场地 ,增加机器设备 ,增加劳动力等来实现的经济增长。内涵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加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等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实质就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 粗放型经济与集约型经济的异同是: (1)在经济发展的目标上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片面追求
6、社会生产总量的增长,突出产值的增 长速度;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强调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2)在经济发展的手段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 式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扩张,增加人财物的投入;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3)在经济发展的途径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铺新摊子,上新项目,扩大投资规模;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靠充分利用现有基础,着重于更新、改造和挖潜。 (4)在经济发展的表现状态上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表现为经济周期性波动地增长;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表现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三、论述题( 2*25=50 分) 1 垄断资本主义特点
7、“恰恰不是工业资本的统治,而是金融资本的统治 ”。 垄断资本 主义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级和最后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资本关系的社会化随之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垄断组织的统治成为经济生活的基础,资本主义就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列宁指出:帝国主义占统治地位的 “ 不是工业资本而是金融资本。 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日趋溶合为金融资本,金融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又形成金融寡头。在工业垄断资本形成的同时,银行业的竞争造成银行业日趋集中和银行垄断组织形成。银行垄断组织的形成,使银行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根本 性的变化,即由过去的借
8、贷中介人,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并与工业资本日益融合在一起。这表现在: ( 1)银行支配工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少数大银行可以通过存放款及其他金融业务,了解工商企业的状况,监督其经营活动,并通过扩大或减少贷款来影响工商企业可支配的资本数量,决定它们的命运。 ( 2)促进和加速了垄断组织的形成。银行业务的扩大和长期贷款的增加使银行与工商企业的命运紧密结合。一方面,银行信用增加了大资本的实力,在竞争中自发地推动了资本、生产集中和垄断组织的形成;另一方面,为了自身的利益,银行也开始有意识地促 进有信贷关系的企业之间达成协定,形成垄断组织。 ( 3)银行成了交易所。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后,银行成为股
9、票与债券买卖的场所,并代理工商企业发行有价证券,使一切工商企业的创办与扩大都要通过银行。这使得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之间日益相互渗透并且在人事上实行联合,其结果是形成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少数既控制银行又控制工业的最大的垄断资本家,即所谓金融寡头。金融寡头充分利用股份公司制度提供的参股、控股办法,从上到下、逐步放大,对众多企业进行控制,支配更多的企业,形成庞大的资本主义企业集团。这种控制 办法被称之为 “参与制 ”。 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及其实践意义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
10、一要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 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
11、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 局、 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意义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
12、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2、和谐社会的任务和目标及原则,要遵循 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建设和谐社会的举措:(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二)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三)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五)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六)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七)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
13、谐 4、坚持 “五个统筹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 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要努力做到 “五个统筹 ”,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使各方面的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 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科学发展观揭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取得的理论成果。这些规律性的认识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同时,还应看到,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还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不断丰富和深化。 2007 年社科院博士入学考试题目之经
14、济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折旧:折旧是指资产价值的下降,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寡头垄断:一种由少数卖方(寡头)主导市场的市场状态。寡头垄断是同时包含垄断因素和竞争因素而更接近于完全垄断的一种市场结构。它的显著特点是少数几家厂商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这些厂商的产量占全行业总产量中很高的比例,从而控制着该行业的产品供给。 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 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
15、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消费者剩余:是指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简单地说,就是买者卖者都希望从市场活动中获得收益。 资本项目:指资本的输出输入,所反映的是本国和外国之间以货币表示的债权债务的变动,换言之,就是一国为了某种经济目的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发生的资本跨国界的收支项目。 二、简述题 15 分每题 1、剩余价值生产既不 发生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 1)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2)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
16、价交换只是价值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产生剩余价值。 (3)离开流通领域,价值也不能发生增殖,因为资本家不把货币投入流通购买劳动力商品;凝结了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商品不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剩余价值也不可能产生和实现。 2、巴罗 -李嘉图等价命题的基本要点 李嘉图等价定理( 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 1976 年詹姆斯布坎南( James Buchanan)发表的题为巴罗的论李嘉图等价定理的评论中。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征税和政府借款在逻辑上是相同的。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核心思想在于:公债不是净财富,政府无论是以税收形式
17、,还是以公债形式来取得公共收入,对于人们经济选择的影响是一样的。财政支出无论是通过目前征税还是通过发行公债筹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公债无非是延迟的税收,在具有完全理性的消费者眼中, 债务和税收是等价的。根据这个定理, 政府发行公债并不提高利率,对私人投资不会产生挤出效应,也不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些仍然未得到实际经济运行的论证 .该定理是以封闭经济和政府活动非生产性为前提与条件。 李嘉图等价定理并不符合真实情况,因为它是在一系列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或不完全存在的假设条件下得出的。因此,李嘉图等价原理并不是经济的现实。 三、论述题 论述消费和投资的关系以及在当前我国的表现形态及评价。 投资和消费的
18、关系是复杂的,具有多面性。从不同角度,它分别呈现出不同的属性或特点。( 1)从再生产角度看,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实乃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每次经济运行都是从生产起步,经过交换和分配,到消费结束;但消费又会带来新的需求,在需求拉动下,将引发又一次的经济运行。所以,经济运行过程,也就是社会再生产的过程。在再生产过程中,投资并非一个独立环节,它不过是生产环节得以有效运转的一种手段。投资和消费之间存在着既相互促进又彼此制约的关系。因此,在再生产中,既要发挥消费引导投资和生产的作用, 又应以投资和生产来促进消费增长,以形成双方之间的良性循环。( 2)从分配角度看,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是在收入既定的条件下,储蓄和
19、消费支出的关系。消费和投资所需资金皆来自于收入。 居民收入先是作为生活支出,用于消费,然后作为生活支出后的剩余,用于储蓄。储蓄是投资资金的源泉,而投资则是从储蓄转化而的。从短期和静态的角度看,在收入既定条件下,消费和储蓄存在此消彼长的矛盾关系,即若要增加消费,就会相应减少储蓄;若要增加储蓄,则须降低当前的消费水平。但从长期和动态的角度看,减少当期消费用于储蓄是为了维持或提高未来的消费水平,因此消费和储蓄关系的实质是现期消费和未来消费的关系,对可支配收入中消费和储蓄比例的选择,实际是对现期消费和未来消费的跨期选择,其目的在于追求各期消费总效用的最大化。所以, 消费和储蓄二者又是统一的。( 3)投
20、资和消费的关系,在流通领域表现为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消费是一种支出,它在市场运行中的作用是形成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投资则为经济运行提供产出,并为市场带来供给。然而,从资金投入到产出须经历一定的过程。在产出之前,投资为市场带来的却是需求,而非供给。因此在这个阶段,投资和消费的关系表现为两种市场需求 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的关系。两种市场需求分别具有不同的性质:第一,消费需求源于 人类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为原始意义的需求,投资需求则是由消费需求引发的派生需求。第二,消费需求可以自然地转化为投资需求,而投资需求不会转化为消费需求。第三,消费需求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也是对产品的消灭,所以是最终需求,
21、其动力作用贯穿于经济运行的全过程。而投资需求是在经济运行的一定阶段上发生,为中间需求,其作用仅具有局部意义。在两种市场需求中,消费需求占主导地位,而投资需求处于从属地位。 我国目前的情况是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投资消费比例失衡。 2003 年以来,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年维持 25以上 的高速增长, 2005 年投资率为 48 6,投资率偏高的事实已不容忽视。虽然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阶段,偏高投资率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也应看到它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消费需求作为最基本、最不可替代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困经济的增长速度。 19932003 年我国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9
22、5, 2004 年降为 53 4, 2005 年又进一步下降为 50 7。而同期世界平均消费率为 78左右,我国消费率明显低于世界同期水、且与世界平均消费率高位稳定并趋于微升的趋势相背而驰。 应当注意这种比例失衡的负 面效果: (1)投资率偏高给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大量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并来使企业利润上升,恰恰相反,却造成部分行业供大于求的矛盾曰益突出,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企业利润增幅明显下滑。二是偏高的投资率加重了,我国经济的粗放型增长,引发对资源的严重破坏与掠夺,给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三是大量投资造成部分行业产能过剩。 (2)在投资率偏高的情况下投资效率却偏低。主要表现在:一是投资效果系数较低,二是增量资本呈现走高趋势。 (3)收入水平较低与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扩大成为制约消费率提高的首要因素 。 (4)消费结构存在不协调现象 (5)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避免对农民可支配收入带来不利影响。 (6)高收入阶层过度负债消费易引发银行信贷风险。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