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肺复苏术,主持人:职称:培训地点:时间:,心肺复苏的发展历史,1950,1960,1966,封闭式胸部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相结合,心肺复苏术诞生,ZOLL提出电击除颤,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构成了现代心肺复苏术,强调了心肺复苏术中脑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诞生了心肺脑复苏的新标准,2000200520102015,美国的Peter Safar和James Elam医生开始采用人工呼吸来复苏病人,1985,发展为心肺复苏学,每隔5年更新心肺复苏指南,CPR目标,初级目标:自主循环恢复次级目标:减少神经系统损伤终极目标:出院存活率,CPR的技术包含了三种基本的急救技巧,胸外按压(Compression)
2、开放气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ing),心肺复苏术CPR,胸外按压,胸外按压速率:100 至 120 次/分钟2015(更新):对于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施救者以每分钟 100 至 120 次的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理由:压速率超过 120 次每分钟时,按压幅度则不足,胸外按压,胸部按压深度2015(更新):在徒手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以至少 5 cm的深度对普通成人实施胸部按压,同时避免胸部按压深度过大6 cm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厘米。理由:
3、相比于较浅的按压,5 厘米的按压深度更有可能取得较好结果,胸部按压深度过深 6 cm会造成损伤。,关于气道通气,2015(更新)对于正在进行持续性心肺复苏且有高级气道(例如气管插管、食管气管导管、喉罩气道LMA)的患者,建议通气速率为每6秒一次呼吸(每分钟10次呼吸)理由:将成人、儿童和婴儿都遵循这一频率而不是每分钟多少次的一个大概范围可以更方便学习、记忆和实施。,人工呼吸,球囊活瓣-面罩装置人工呼吸,用一指手将面罩置于患者的脸部,用鼻梁来做正确位置的依据。将中指、无名指、小指放在下颌部,用同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按在面罩上,保持头部后仰、下颌抬高以保持气道通畅,以及面罩密闭,用另一只手挤压气囊,
4、并观察胸部以确定适当的通气。以30:2给予呼吸。气管插管后呼吸频率10次/分。,心脏电复律,心脏电复律是利用外源性电流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种方法。通过电击心脏来终止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等快速型心律失常恢复正常心律的一种有效方法。包括电复律和电除颤。用于转复各种快速心律时称为电复律。用于消除心室颤动时称为电除颤。,电复律/除颤能量选择,电击除颤(defibrillation),除颤时机:室颤、无脉性室速、多形性心动过速电极位置:四个电极片位置(前-侧、前-后、 前-左肩胛、前-右肩胛)对于治疗心房或心室心律失常的效果相同非同步:仅1次单相360J或双相200J电击除颤电除颤后立即CPR,连续做5组,约2分钟后再检查自主心跳是否恢复。,感谢,观,看,Exquisite Office Power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