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153.50KB ,
资源ID:1132688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1326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从逻辑和科学哲学的观点看黑格尔矛盾辩证法的两个论题.doc)为本站会员(da****u)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从逻辑和科学哲学的观点看黑格尔矛盾辩证法的两个论题.doc

1、1从逻辑与科学哲学的观点看黑格尔矛盾辩证法的两个论题 中山大学哲学系退休教授 张华夏摘要: 黑格尔矛盾辩证法有两个论题:(1)运动的本质就是矛盾,“某物之所以运动是因为它在同一个此刻在这里,又不在这里。”(2)存在的本质就是“某物”(Something)与“他物”(Others)的对立统一。因此 Something 和Others 可以归纳入对立统一的概念中,从而使对立统一成为哲学本体论的基础或普遍规律。从逻辑和科学哲学的的观点看,第一个论题完全违反数学哲学的公认的点、线、面等理性抽象原则,并导致任何命题都是真的那种诡辩论。第二个论题混淆“差异”与“对立”的概念,陷入亨普尔归纳悖论,顾德曼蓝-

2、绿悖论不能自拔。这两论题是黑格尔的致命伤。由于许多年轻教师同时教授科学哲学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将这两门学科结合起来,分析清楚这两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辩证法的基本定律,一向被认为是对立统一规律,本文依据这种看法的源头,黑格尔的两个命题,提出不同的看法。一、运动是同一 “此刻”在这里,又不在这里吗?黑格尔在逻辑科学一书,(一般译为逻辑学,俗称为“大逻辑”)中,写了关于矛盾辩证法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他说:“矛盾不单纯被认为仅仅是在这里、那里出现的不正确现象,而且是在其本质规定中的否定物,是一切自己运动的根本,而自己运动不过是矛盾的表现。外在的感性运动本身是矛盾的直接实有。某物之所以运动,不是(杨

3、之一错绎为不仅是)因为它在这个此刻在这里,在那个此刻在那里,而且因为它在同一个此刻在这里,又不在这里,因为它在同一个这里同时又有又非有(Something moves, not because now it is here and there at another now, but because in one and the same now it is here and not here; because in this here it is and is not at the same time),我们必须承认古代辩证论者所指出的运动中的矛盾,(黑格尔指的是运动是自相矛盾的),但不应由此

4、得出结论说因此没有运动,而倒不如说运动就是实有的矛盾本身” 1。这里黑格尔对矛盾的普遍性作了一个极大的推广,认为矛盾“是一切自己运动的根本。”这里我们特别要注意,黑格尔谈的此刻用的是英文的“now”或“instant”是没有片刻的“时点”而 here,there,用欧几里得几何学是只有位置没有长宽高的“地点”。对黑格尔这段论述,我没有发现马克思有直接的评论。不过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确是明确支持黑格尔的论点。他说:“当我们把事物看做是静止而没有生命的、各自独立、相互并列或先后相继的时候,我们在事物中确实碰不到任何矛盾。如果限于这样的考察范围(sphere of observation),我们1

5、黑格尔,逻辑学杨一之译,下卷,商务印书馆,2013 年版。第 67 页,英文原文版,G. W.F. Hegel, The Science of Logic.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382.2用通常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也就行了。但是一当我们从事物的运动、变化、生命和相互作用方面去考察事物时,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在这里我们立刻陷入了矛盾。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这种矛盾的连续产生和同时解决正好就是运动。(Motion itself is a contradi

6、ction:even simple mechanical change of position can only come about through a body being at one and the same moment of time both in one place and in another place, being in one and the same place and also not in it. And the continuous origination and simultaneous solution of this contradiction is pr

7、ecisely what motion is.)” 1 恩格斯对于黑格尔的运动就是矛盾的观点,做了这样的分析:即认为在一定范围里,可以不用矛盾分析。他这样写道:“因为辩证法突破了形式逻辑 (formal logic )的狭隘界限,所以它包含着更广的世界观萌芽。在数学中也存在着同样的关系。初等数学,即常数数学,是在形式逻辑的范围内活动的,至少总的说来是这样;而变数的数学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是微积分本质上不外是辩证法在数学方面的运用。” 2 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为什么这样划分适用范围?需要另文进行讨论,不过这里黑格尔这样讨论有两个问题:质点同时“在这里又不在这里”,这个命题(1)对于运动意味着什么?(

8、2)对于逻辑意味着什么?关于第一个问题,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S 1)又在另一个地方(S 2),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运动是不需要时间的,即:那么,这公式表明,运动的速度有多大?无限大?这无论在数学上还是力学上都是无意义的和不可能的。可惜黑格尔的哲学继承者们并不了解数学哲学的点的抽象(欧几里得提出,公元前 300 年)、极限论(如柯西Cauchy1821年出版的分析教程中论证的)与实数连续统(德国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Weierstrass),于 1860 创立的)是什么意思,与这个问题有什么关系,第二次数学危机是怎样获得解决?而认为可以用矛盾论来解决。所以例如列宁哲学笔记,在读到黑格尔的哲学史讲

9、演录讲到芝诺悖论时,就读到这样的语句:“当我们一般地谈论运动的时候,我们是这样说的:物体在一个地方,然后向另一个地方转移,既然物体是在运动,那么它就不再在第一个地方,但也不在第二个地方。如果它在第一个地方或第二个地方,那它就是静止的运动。意味着物体在一个地方同时又不在一个地方;这就是空间与时间的不间断性,正是它才使运动成为可能”。列宁在这段话的旁边划了一条线,写上“注意!”“对!”然后就做了自己的如下概括:1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0页。英文版:KARL MARX FREDERICK ENGELS Volume 25. INTERNATIO

10、NAL PUBLISHERS NEW YORK .p.111.2 恩格斯,反杜林论,1972 年第 132 页。3“运动就是物体在某一瞬间在一个地方,在接着而来的另一瞬间则在另一个地方,这就是切尔诺夫附和着反对黑格尔的一切形而上学者而重复的反驳(参看他的哲学论文集)。这个反驳是不正确的:(1)它描述的是运动的结果,而不是运动自身;(2)它没有指出运动的可能性,它自身没有包含运动的可能性;(3)它把运动描写成为一些静止状态的总和、联结,就是说,那种(辩证的)矛盾没有被消除,而只是被掩盖、推开、隐藏、搁置起来。” 1 列宁跟随黑格尔,在这里不但说明运动的本质就是在某一瞬间在一个地方同时又不在一个地

11、方。而且用反证法说明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如果不是这样,那就不是描述运动,而只是描述了静止。在某一瞬间(moment,时点)在一个地方,就是静止,在各个不同的时点,在各个不同的地方,所以是静止的总和,因而这种描述没有指出运动自身和运动的可能。黑格尔和列宁这个反证,我认为是不对的。因为:(1)他们对于什么叫做静止没有做出概念的分析,就使用它来做出种种推论。其实,所谓静止,指的是无论怎样短的时间间隔里物体质点只在一个地方。所以,说“某一个时刻在某一个地点”不能说它是静止,而在“另一个时刻它又在另一个地点”不能说这表达的是静止的总和。在黑格尔的时代,微积分还没有建立在极限论和实数连续统的基础上,至少

12、对于黑格尔来说,情况是这样;他不知道无穷数列可以收敛到一个极限点,他才犯了这个错误,至少在科学上是这样。(2)从今天标准分析的高等数学的观点看,在某一个时刻 t,虽然时间只在那一点上,空间也只在那一点上,但它却有一个瞬时速度:= v = . 这个瞬时速度表明,就在这个时刻里物体有一种特dtslim0ts定的运动可能性、倾向性。所以根本不能说,“在这里”=“静止不动”,黑格尔及其后继者们都犯了这个错误。 其实,只有在 t1 时物体在 S1处,在 t2时物体还在 S1处才叫做静止。物体运动在一个时点对应一个地点的这种“时空差异协同”中得到表达,这根本没有错,质点运动就表现在时间的差异、空间的差异以

13、及时间与空间的差异的协同关系中。只有在 t1 时物体在 S1处而在 t2时物体却在另一个地方 S2 (其中 S1 S 2)处正是运动自身,根本不是静止的总和。(3)而且运动的物体在这一个极限点上还有一个瞬时的加速度a = = 。它不但没有只描述了运动的结果和运动的自身,而是dtvlim0t用瞬时加速度描述了运动的规律性和动力学,根据牛顿力学运动第二定律;F = ma = m ,这个质量瞬时加速度的确描述了运动的规律和动力。t但列宁的这三个反证作为对运动就是矛盾的论证被反复写到苏联和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种辩证唯物论教程上了,它一直以近乎绝对真理的形式保留在我国的一些哲学著作中。我认为将这个问题复述

14、得最清楚的是毛主席的著作。他在辩证唯物论讲授提纲中写道:“即使就单纯机械运动而论,也不能从形1 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262 页。4而上学观点去解释它,须知一切运动形态都是辩证法的,虽然他们之间的辩证法内容的深度与多面性有很大的差异。机械运动仍然是辩证法的运动,所谓物体某一瞬间在某处,其实是同时在某处,同时又不在某处,所谓在某处,所谓不动,仅是运动的一种特殊情况,他根本上依然是在运动,物体在被限制着的时间内和被限制着的空间内运动着。物体总是不绝地克服这种限制性跑出这种一定的有限的时间及空间的界限以外去成为不绝的运动之流”他又说,“事实上把不断的运动,看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许

15、多段落,许多静止状态,结果是否定了运动。他们不知事物处于某一个新位置,是因为事物从空间的某一点走到另一点的结果。所谓运动,就是处于一点同时又不处于一点。没有这一个矛盾,没有这个连续和中断,动和静,止和行的统一,运动就根本不可能。否定矛盾就是否定运动” 1。这个论证精确地概括出黑格尔和列宁所说的意思:运动如果不是在“这里”同时又不在“这里”,就会成为静止的总和,并且在同一点上既是连续的又可以是中断的。我们怎样能够做到同一瞬间既在“这里”又在“另一个地方”呢?从前面所说的“运动意味着什么”来说,除非有一个从这里到不在这里的距离是不需要时间来完成的。这就是一个神秘的奇迹,正如哲学家罗素所说的“如果不

16、在任何时间上运动,就必以某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发生位置的变化。” 2 1而不需要时间就能显示运动是不可能的。因此黑格尔所主张的运动在一点同时又不在一点这种观点至少有下列两个问题不能解决:(1)假定有一种运动是不需要时间的。(2)这种不需要时间的位置变化有无限大的速度,即S/ t = S/0 = 。关于前面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运动就是物体在这里同时又不在这里对于逻辑意味着什么?它要求将“在这里”的命题 P = S(t),与“不在这里”的命题P = S(t)同时成立。但是要 P an 1 G. W. F. Hegel: The Encyclopaedia Logic Hackett Publishing

17、 Company, Inc. 1991. p. 187.2 克罗齐:黑格尔哲学中的活东西和死东西,王衍孔译,商务印书馆 1959 年版。第 55 页。3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5 年版,第 257 页.4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 1 页。8axiom with which the philosopher could as little dispense as the astronomer with the laws of Kepler or the great discovery of Newton.),这里说的是对立

18、也是两极。(3)无独有偶,毛泽东指的对立统一的经典案例是“民族资产阶级是我们的冤家。中国有句俗语不是冤家不聚头” 1“又是寃家又聚头”“一切过程中矛盾着的各方面,本是互相对立的,是彼此不融洽,不对头,不相好,不和气的,都是些充满怨气的寃家”“单纯的过程只有一对寃家,复杂的过程却有二对以上的寃家,各对寃家之间又互相成为寃家。”(A simple process contains only a single pair of opposites (yuanjia), while a complex process contains two or more . And in turn,the pair

19、s of opposites are in contradiction to one another.) 2 冤家无法对应地翻译成英文,奥地利的中国问题专家只好将它译成“成为对子的对立面”并注明中文的“冤家” (yuanjia),也有极性的含义。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对立就是两极性。差异只有一小部分具有两极性。差异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才能成为对立面。(1)差异必须处于统一体中并发生现实的相互作用。我与慈禧太后有差别,但不处与统一体中并发生现实的相互作用,所以不组成对立物,尽管我是男人她是女人,在这一点上有本质差别。(2)差异着的事物、要素、性质和关系等必须共有一个共同的维度,才能测量事物和性质是

20、否具有两极性,叫做共维。一张填好的某某人体格检查表中有许多项目,填表人的出生年月与他的身高体重的差别找不到一个维度使它们构成两极性。(3)差异必须组成某种极性或两极性 。典型的特征是事物性质、作用、倾向的某种相反性,表达为数轴上的两端点,数轴上的差异点是无限的,它包含了相对有限的极点。所以,现代欧陆哲学,例如海德格尔和德勒兹,视差异为万之根,德勒兹认为,对立只是差异的漫画式的简化。从科学哲学的观点看,两极对立关系只是差异关系的一个很小的子集,甚至只是本质差异的一个很小的子集。世界上的物种有一亿多种,它们之间都有本质差别的,但在生态系统中组成食物链的两极的,或彼此成为天敌的或“风马牛可相及”的只

21、是其中很少的部分。对立1 毛泽东,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1956)。毛泽东选集,第五卷,1977 年版,309 页。2毛泽东,辩证唯物论(讲授提纲)(1937,8)第 64 页。实践论与矛盾论原稿是本书的两章,本书在旧书店里有许多版本,例如八路军军政杂志社,1940 年版,合江日报社,1947 年版,丘引社1945 年版,上海中国出版社 1947 年版。这个版本由澳大利亚中国问题专家 Nick Knight 审核过,这段话 在 Mao Zedong on Dialectical Materrialism, M. E. Sharpe Inc. 1990 . p188。上面注解中毛选五卷 309

22、页正好为这段话做了注解。9统一只是差异统一或本质差异统一的一个很特殊的情况。黑格尔企图将某物-他物的差异关系归纳到对立统一的“规律”中,就陷入亨普尔归纳悖论,顾德曼蓝-绿悖论不能自拔。三、亨普尔归纳确证悖论和顾德曼新归纳之谜的启示所谓确证悖论(The Paradoxes of confirmation)是亨普尔在 1945 年提出来的 1。确证假说 H 就是用某种观察证据支持、确证或证实一个假说 H。当然一个假说 H 有一个等价的假说 H,则如果观察事实 S 确证了 H则它也确证了H。亨普尔的确证悖论是指:(命题 1)对于所有的 x,如果 x 是乌鸦(Raven),则 x 是黑的(black)

23、。记作:(x)(Rx Bx)(1)这里 Rx 是 Bx 的充分条件,所以 Bx 是 Rx 的必要条件,这样(1)的等价命题是:(命题 2)对于所有的 x 如果 x 不是黑的,则 x 不是乌鸦。记作:(x)( Bx Rx)(2)确证第二个命题的事例很多,如一双白鞋,一支蓝色的铅笔,一朵红玫瑰,一个白种人,它(他)们都不是乌鸦。这些证据都是确证了“不是黑色的事物,则它不是乌鸦”,等价地说它们也确证了命题 1:凡乌鸦都是黑的。如此风马牛不相及的证据却与真正举出乌鸦是黑的实例作证据具有同样确证效力,这就是“悖论”。现在我们讨论归纳确证的第二个悖论,叫做顾德曼悖论,就是顾德曼(N. Goodman)于

24、1955 年提出的“绿蓝”悖论,又称为“新归纳之谜”。 他这样写道:“假定所有的宝石在时间 t 之前检查出它的颜色是绿色(green)的。于是在 t 时,我们的观察支持了所有的宝石都是绿色的这个假说,这是按照我们的确证定义来进行的。我们的证据陈述断定宝石 a 是绿的,宝石 b 是绿的, 宝石 c 是绿的等等。每一个确定事例都确证了一般假说,即所有的宝石都是绿色的。到目前为止,一切顺利。现在让我们引进另一个比绿这个字来说很1 C. G. Hempel: “Recent Problems of Induction,“ in The philosophy of Carl G. Hempel : st

25、udies in science, explanation, and rationality . edited by James H. Fetzer.2001. Published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p.3510不熟悉的谓词叫做grue,可以译成绿蓝色或生造一个词 色的,它运用于所有这样的事物,在 t 之前检查过正好是绿色的的东西,而其他的事物正好是蓝颜色的( it applies to all things examined before t just in case they are green but to other things jus

26、t in case they are blue.)。因此,正在 t 时刻,我们根据给出的证据陈述,断言你正在拿出来的宝石是green(绿色)的,但一个平行的证据陈述又断定这块宝石是 grue 色( 色)的。并陈述宝石 a 是 grue 的,宝石 b 也是 grue 的等等,于是每一个都确证了一般假说,即所有的宝石都是 grue 的。因而,按照我们的定义,所有随后检查过的宝石将会是绿色的这个预言和所有的宝石将会是 grue 色这个预言都被描述同样的观察的证据陈述同样确证。但如果一块随后检查的宝石是 grue 的,它就是蓝色的,而不是绿色的。因而,虽然我们会很好意识到这样两个不相容的预言,按照我们

27、的定义,是真正同样好地被确证。” 1 对于这个奇怪的确证悖论,它向我们指明,无论什么预言,只要你“适当”地选择谓词。同样的证据都可以确证它是真的。不过顾德曼指出“只有预言归入一定的律似假说(Lawlike hypotheses)时,它才是真正地被确证;可惜我们还没有确定什么是律似性(Lawlikeness)的标准。” 2 没有这个标准,我们只好忍受任何事情可以确证任何事情的结果。不过顾德曼提出了问题,一个假说被证据证实是证据对假说的一种关系,叫做可投射性(projectible)。可投射性不仅要注意“什么是假说的正面的实例”,而且还要注意“什么样的假说能被正面的实例确证”。 H 已被证据投射指

28、的是这样的 H,它在 t 时已被证据支持,未被证据违反,而且尚未被证据所穷尽,这就留下了一个空间,可能再被证据投射。他说“绿”这个谓词比起 (grue)这个谓词有更多的投射,在它的档案里有更多被支持的记录。而谓词 grue 包含两种颜色并要变色,有比较少的支持的记录,所以谓词“绿”比“grue”有更好的被捍卫(better entrenchment)。” 3。这“不仅仅是这个词的问题,而且是这个词的类(class)问题” 4 例如,那个所有宝石都是 grue 的假说,grue 是属于什么类呢?它是一个生造的词类。当 t 之前所有的证据都检查过后,它的可投射性比“绿色的”这个词差得多的。1969

29、 年,奎因写了自然类 5一文,针对两个确证悖论进行分析,他将顾德曼想要说的话说了出来:解决两个悖论的根本问题就在于制定一个自然类的1 Goodman, N.(1955), Fact, Fiction and Forcast, Cambri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Fourth Edition. 1983.p.74 2 Goodman, N.(1955), Fact, Fiction and Forcast, Cambri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Fourth Edition. 1983.p.75.3 ibid. p. 94.4 ibid. p. 955 Quine, W. V., Ontological Relativity and Other Essay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Chep.5 1969.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