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学习笔记第一章 教育技术学概述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无形的观念形态的技术两大类。有形技术主要指在教育活动中所运用的物质工具,它往往通过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或者幻灯、投影、电影、视听器材、计算机、网络、卫星等各种教育教学媒体表现出来。无形技术既包括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技巧、策略 、方法,又包括其中所蕴涵的教学思想、理论等。AECT94 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
2、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把事物、对象看作一个系统,通过整体的研究来分析系统中的成分、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来实现某种控制作用,以达到有目的地影响系统的发展并获得最优化的效果。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有整体原理、反馈原理和有序原理。传播理论的 7W、六阶段、四律: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7W谁 who、说什么 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 In which channel、对谁 To whom、产生什么效果 With what effect、为什么 Why、在什么情况下
3、 Where),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六阶段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传送、接收解释、评价反馈、调整再传送)及其教学传播基本规律(四律共识律、谐振律、选择律、匹配律)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而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认知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概括为认知结构论和信息加工论,它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
4、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教师的任务是要设法激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再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继承了认知主义的认知结构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共识: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的学习者的主动性学习过程同时包括两方面的建构:既包括对旧知识的改组和重构,也包括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学习既是个别化行为,又是社
5、会化行为,学习需要交流与合作强调学习的情境性,重视教学过程对情境的创设强调资源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建构主义对学习理论的发展体现在:2一、传统的学习观念是基于“世界是客观的、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观念,基于这种观念,知识被视作对外部客观世界的被动反映,有关世界的知识是可靠的;而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客观世界的现实映象。而建构主义则不将知识看作是有关绝对现实的知识,在建构主义看来,知识主要是个人对知识的建构,即个人创造有关世界的意义而不是发现源于现实中的意义;于是学习过程是知识建构。二、区分了知识与信息(或者说区分了简单知识和复杂知识),信息(简单知识)是稳定的、自足的、结构良好的、客观的,而
6、知识(特别是复杂知识,是以智慧的高度看待的知识?)是不稳定的、开放的、结构不良的、主观的。简单知识观把知识看成是可以以某种方式捕捉到、记录下来、可以积累、加工、储存、分配,可以分割,可以以语言和符号明示,可以以现成方式打包并加以传递;因而,教学就是对这种简单知识的传递、传授、传播,而学习就是对所教知识的复制与同化的过程。而复杂知识观则认为知识总是和认知者相关,与认知者在特定情境中孜孜不倦的求知过程相联系,因此,知识总是包括认知者对真理的质疑、对知识的渴求、对知识的建构与理解以及所有这一切发生的情境脉落,因而,知识难于直接访取或传递给他人,不可能以现成的孤立的方式掌握的,掌握这种知识需要掌握组织
7、成系统形式的知识的不同方面。三、另外,知识同时具有个人与社会两个维度(以上观点似乎只强调知识对个体的意义,但是建构主义者同样认为知识具有社会这个维度)。四、知识的建构需要在情境中完成(是针对复杂知识不能以孤立方式掌握而提供解决办法,在情境中建构知识,而不是其它形式的传递过程)。五、知识还具有默会性,可以区分为明确知识(explicit knowledge )与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 )对建构主义的理解后现代课程观:后现代课程观是把课程作为一种多元“文本”来理解的研究范式,它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密切相关,它所构想的课程设计遵从四个原则:课程应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思
8、考与练习题1、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答:技术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等的综合体。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无形的观念形态的技术两大类。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这是三个相互联系而又互有区别的概念,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而教育技术
9、学是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学科体系。2、请你谈谈对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的看法。答: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它具有方法论性质,并且有明显的应用性学科和综合性学科的特点。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能够为描述教育技术现象、揭示教育技术规律提供获取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方法和步骤,从而做出科学的解释、预测和控3制,建立理论,推进实践。教育技术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方法有三类: (1)哲学的方法 (2)一般研究方法 A)质的研究方法,如访谈法、观察法 B)量的研究方法,如统计法、测量法 C )综合的方法,如软件工程的方法 D)
10、专门研究法,如内容分析法、解释结构模型法、课堂信息分析法3、请你谈谈对教育技术概念的认识。答:按 ATEC94 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这是一个规定性的一般性定义)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知识、能力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影响并促进学习既是教育技术的出发点,又是目的和归宿,教育技术所包含的各部分都要围绕学习来进行,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 学习过程(学与教的过程)和学习资源(人力和非人力的一切可资学习的资源)是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 教育技术包括五个范畴:设计(详细说明学习条件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生成策略或产品)、开发(针对学习资源和学
11、习过程,按设计好的方案予以实施将方案转化为物理形式的过程)、运用(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者学习活动的过程)、管理(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来控制教学)和评价(对计划、产品、项目、过程、目标或课程的质量、有效性或价值的正式确定)。五个范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 教育技术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4、为什么说系统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答:系统科学把事物、对象看作一个系统,通过整体的研究来分析系统中的成分、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来实现某种控制作用,以达到有目的地影响系统的发展并获得最优化的效果。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有整体原理、反馈原理和有
12、序原理。系统科学是教育技术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系统科学对教学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遵循整体原理,教学系统设计应协调好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这教学四要素的关系,成功的教学系统在于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和综合优势。再比如,遵循有序原理,教学系统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且能提供一个较大的可供选择的范围(即远离平衡态),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系统的有序发展。传播理论对教育技术学的主要贡献是它对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7W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产生什么效果、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六阶段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传送、接收解释、评价反馈、调整再传送
13、)及其教学传播基本规律(四律共识律、谐振律、选择律、匹配律)的归纳。由于教学过程在某种程度(某种视角)上说教学信息的传播过程,所以传播理论是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在认识教学传播现象和规律的基础上,为改善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功能条件,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学习理论历经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强化理论)、认知主义(认知结构论、信息加工论)、建构主义(学习者为中心、主动的、意义建构、协作、情境、资源)。学习理论研究人类学习过程的内在规律,对以促进学习者学习为目的教育技术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教学理论着眼于如何优化学习环境和教学过程,开发新的课程,以达到提高学习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的目的。
14、同样也是教育技术学重要的理论基础。5、请谈谈你对因特网的出现及发展对传播理论、教育传播理论的影响。答:因特网的出现及快速发展,使得网络媒体(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正得到飞速发展,这种数字化的媒体被称作第四媒体,第四媒体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模式影响着人类知识的组织、传递与4获取。它与前三种媒体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数字化、网络化、多元化、全球化、多媒体化、实时化、交互性、及时反馈等。这些都对传播理论、教育传播理论提出了挑战。早期的传播理论中的 7W、六阶段、四律都是在信息相对匮乏的时代形成的,而在信息极端丰富、交互及媒体呈现的手段同样极端丰富、观点意识形态多元共存共享的现代信息社会,早期传
15、播理论中的许多原则都受到了冲击,有些冲击甚至涉及本质,如信息传播的 PUSH 与 PULL 的问题、信息源与受众群的模糊(人人都是信息提供者的同时又都是信息获取者)等等6、请你谈谈新三论、网络传播、建构主义理论、后现代课程论对教育技术所带来的冲击。答:“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给教育技术带来了新的冲击和发展空间,如有人将教学系统视为一个混沌系统,其运动过程要受混沌科学所揭示的混沌系统规律的影响,因而是线性与非线性的统一、有序和无序的统一,网络传播对传播理论产生了冲击,这种冲击必然会传导到以传播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的教育技术,然而,网络传播在给教育技术带来冲击的同时,却又
16、正是教育技术借助网络传播技术而得到跨跃式发展的契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我们目睹并参与了中国的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的进程,以“校校通工程”等信息化建设再快速发展并显示了其对于教育(技术)的跨跃式发展的推动力量。建构主义理论被认为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它对于教育技术的发展有着同样巨大的影响。建构主义对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及相应的教育技术)的影响是颠覆性的,而其所倡导的个性化、情境、协作、资源的重要作用等等对教育技术提供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只有现代教育技术才能支持建构主义理论,为这一理论提供实践的广阔舞台。所以,重视并顺应学习理论的新发展,是教育技术发展的有力支柱。课程不再是跑道,而反映
17、课程作为一种多元“文本”理解的研究范式,是所谓的后现代课程观,它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密切相关,提供了课程设计四原则: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它对于目前广泛开展的网络课程建设,利用教育技术帮助学习进行研究性学习、综合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乃至创新实践能力,实现以“教师为本”向“以学生为本”的真正转变,意义是重大的。因而,教育技术需要去适应这种后现代课程观。第二章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重要名词教育技术发展的 2X3 模型:2 是指二种教育技术的两种形态:物化形态的技术与观念形态的技术;3 是指三个教育技术发展阶段:手工技术时代的传统教育技术、机电技术时代的视听媒体教学技术和信息技
18、术时代的信息化教育技术。在这个 2X3 矩阵中,我们可以陈列一些典型的技术:发展阶段技术特征传统教育技术(手工技术时代)视听媒体教育技术(机电技术时代)信息化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时代)5物化形态的技术 竹简、粉笔、黑板、印刷材料、实物、模型等幻灯、投影、广播、电影、教学机器、电视、录像、卫星电视等多媒体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校园网、因特网、虚拟现实等以数字化为标志的技术观念形态的技术 口耳相传、诡辩术、讲演术、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直观教学法等经验之塔理论、教育目标分类学、标准参照评价、程序教学、先行组织者理论、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设计、系统方法、细化理论、成分显示理论等网络课程
19、开发理论、基于认知理论的教学设计、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绩效技术、知识管理技术等直观教学:直观教学是通过运用真实事物标本、模型、图片等为载体传递教学信息,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其实质是一种传授观察经验的直观技术。视觉教学:视觉教学强调向学生提供生动的视觉形象,使抽象概念以具体形式呈现,它与直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区别在于所用的媒体种类不同。视觉教学重视视觉教具和教材的选择应用。视听教学: 强调利用视听设施提供具体的学习经验,把视听教材看做教师教学的传递工具和辅助教学工具,不强调完整的教学过程。它与视觉教学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戴尔经验之塔:戴尔提出的经验金字塔模型,愈上层愈抽象,愈
20、下层愈具体。该理论认为: 教学活动以依经验的具体-抽象程度,排成一个序列;教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入抽象经验; 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视听教学是沟通上层抽象与下层具体的利器。视听传播:“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分支,它主要关注如何对控制学习过程的讯息进行设计和使用。”它是教育技术观念从静止的媒体论走向动态的过程论的结果,也是受系统观影响教育技术观念从有形的媒体论走向无形的系统论的结果。视听传播的目标是,有效地使用每和种传播方法和媒体,以开发学习者的全部潜力,视听传播论把对提高教学媒体教学效果的研究置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宏观框架中,改变了传统视听教学论对视听
21、媒体进行孤立研究的方向。程序教学:程序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分解成若干小的学习单元,编制成教学程序,由学习者自主学习。其特点是:小的学习步骤、自定学习进度、积极反应、即时反馈等。思考与练习题1、什么是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来研究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的概况和特点?参见上面的重要名词2、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有哪些启示?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应该可以看作美国整个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要从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是一个不小的话题,只能试述一二:我们应该美国一样重视对教育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在教育技术的发展上,我们不应奢望追求所谓的
22、终极真理,而是应随实践的发6展而不断深化理论、发展理论,美国对教育技术的在各个不同阶段的不同定义体现了美国人对于理论发展的务实性。 我们应该有一个类似 AECT 的组织,超越商业行为,组织优秀专家,持之以恒地发展教育理论。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技术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将科技发展的成果应用在教育之中,美国的信息技术发展及在教育上的应用就是例证。 我们还需要正确对待人本主义的思潮,美国在教育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与其所追求人本主义思潮不无关系,我们需要正确处理这些论调:教育的目标是个人的自我完成,使人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教育不需要对公众、集体、社会
23、承担任何责任!以上观点,管中窥豹,见树而未见林。3、我国教育技术的特点是什么?当前我国教育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我国的教育技术理论是在移植欧美视听教育的基础上,经过改造与创新逐渐发展起来的。我国的电化教育知识体系明显区别于国外的教育技术,让要着眼于现代教育媒体如何服务于教学目标,如何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结构比较严谨,有自己的特色。我国的教育技术在坚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前提下,正积极吸收国外教育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如 80 年代,我们发展了计算机辅助教育和卫星电视教育;90 年代,我们成功借鉴了美国教育技术的核心理论教学设计,并纳入了个别化教学、教学系统设计、系统方法
24、。何克抗教授的教育技术学系统、完整地吸收了 AECT94 的定义(2001年),在理论研究的同时,我们国的教育技术也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完整的教育技术科专业体系。同时,我国通过国家意志政府行为来推进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发展,在中央及各级地方设立电化教育研究机构(电教馆),及各级广播电视大学,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和网络。当前我国教育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教育技术观念中存在有误区,主要有:重电轻教,重视电教设备的维修与保管而轻视其发挥教学功能及作用重硬不重软,重视硬件建设忽略软件建设重教不重学,重视在教的过程中运用教育技术,而忽视对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的支持与发展
25、偏科技轻人文,重视技术水平考察而忽视人文修养,技术是双刃剑,需要人文素养的正确引导作用。(二)教育技术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教育技术没有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独立学科;教育技术研究力量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研究队伍。4、结合我国计算机教育应用和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网络教育应用的发展,谈谈你对构建面向 21世纪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学理论框架的设想。第三章 学习资源7重要名词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支持学习的人、财、物、信息等,其组成要素包括:Information, Material, Device, People, setting,
26、 Capital学习媒体: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被称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而媒体泛指能够承载并传递信息的任何载体或工具。也可以被看作是实现信息从信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手段。媒体这个概念在信息技术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用以存储信息的物理实体,如书本教材、磁盘、光盘、U 盘等;一是指非实物的、承载信息意义的符码系统,如文字、语言、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技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图文声像,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是多媒体技术的三个最基本的特征。超媒体:超文本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超媒体=
27、多媒体+ 超文本。虚拟现实:VR 是由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工世界,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完全真实的感觉。流媒体:流媒体是对多媒体信息进行“流化”处理,解决多媒体信息在窄带上的传输问题,它允许播放器及时反应而不用等待整个文件的下载,以满足实时性及无盘工作站的播放。思考与练习题1、简述学习媒体的特征,结合具体媒体说明学习媒体的分类媒体一词源于拉丁语“medium“,意为“ 二者之间“,泛指能够承载并传递信息的任何载体或工具。也可以被看作是实现信息从信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手段。媒体这个概念在信息技术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用以存储信息的物理实体,如书本教材、磁盘、光盘、U 盘等
28、;一是指非实物的、承载信息意义的符码系统,如文字、语言、图片、声音、视频等。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称该媒体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它是教学系统的四要素之一(另三个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它具有如下特征:固定性:可以记录存储,在需要时能再现信息;散播性:可以被远距离传播,突破信息呈现的空间限制;重复性:可以重复使用,使用者越多越能显示媒体所负载的信息的价值;组合性:媒体可以组合使用:工具性:媒体是工具,不能替代人(教师)的使用;能动性:在特定时空下,媒体可以脱离人独立起作用。 学习媒体按表达手段可以分为:口语媒体、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三类,口语媒体指口头语言,是最古老最常用的人际
29、交流方式;印刷媒体如教科书、报纸、杂志等;电子媒体分为两类,模拟信息的电子媒体如录音磁带、录像带、电视等,数字电子媒体如 VCD、DVD、计算机等。学习媒体按作用的感官及信息流向可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多媒体(交互)。视觉媒体如幻灯机等;听觉媒体如录音机等;视听媒体如 VCD、录像带等;多媒体计算机提供支持交互的多媒体。2、“我们淹没在网络数据资料(data)的海洋中,却又在忍受着知识的饥渴”。阐述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这句话可以从不同的层次来理解,可以理解为个人缺乏 Internet 信息搜索能力,而这恰恰是信息社会的基本素养。其实掌握网上的信息资源搜索方法并不困难
30、,以下是一些简单的方法:使用8Google, Baidu 等搜索引擎,可以通过关键字(及其组合)来搜索相要的资源;通过 Yellow Page,或其它媒体(纸或电子媒体)上提供的 URL 地址来搜索网上资源;然而,即便是一个会熟练使用 Internet 搜索方法的人,有时也会有这种感叹。因而,这句话还可以理解为,Internet 需要不断扩展其应用(如BLOG,社会软件等),以更有效率地组织信息。3、利用各种网络工具,获取关于国内外网络信息资源库规范的建设情况,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尝试对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库规范建设提出一些建议。目前,教育部已经颁布了一些网络信息资源库的建设规范,其中
31、包括远程教育技术规范教学资源库部分DLTS、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元数据规范及一个教育管理信息规范(名不详)。这些规范已经较好吸收了国外的资源库建设标准,并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实际情况。4、请从提高教学效率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从提高教学效率的角度出发,选择教学媒体首先要遵循适用原则,即“并不存在一种万能的超级媒体,各类媒体具有不同的教学特性,关键是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媒体,并充分发挥其长处,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通常学习媒体的选择依据有:学习者的特征,要根据学习者的年龄(认知阶段)、兴趣、动机、认知风格和认知技能等,选择符合学习者特点的媒体类型。学习任
32、务,要考虑当前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媒体呈现效果,最终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另外,媒体选择时还要依据客观条件,考虑媒体的易获得性和适用性,也就是需要根据即时教学环境所能提供的物理及信息资源条件选择合适的媒体。当然,媒体自身的特点,也是选择教学媒体的重要依据,各种媒体在表现力、重现力、接触面、参与性、受控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的性能,需要教学设计人员能充分考虑。5、试从“学习(教学)媒体到学习资源”这一提法的变化的角度,说明教育技术内涵的发展和变化。在教育技术发展到视听传播阶段以前,人们习惯于用孤立、静止的观点来分析媒体的教学作用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媒体来提供教学内容的呈现效
33、果。随着媒体本身的发展以及传播理论及早期系统论对教学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人们对媒体作用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开始把媒体放到整个教学系统中考察,与教学过程等其他要素联系起来研究,形成依靠资源来促进有效教学的思想。在学习(教学)媒体阶段,教育技术关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呈现效果,以及媒体在教学中的科学性、经济性。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 AECT94)的提出,反映了教育技术开始运用系统论的观点与方法,开始全面地分析问题(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运用技术,以更好的促进学习。如今,学习媒体只是作为学习资源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来被考察被利用。关于学习媒体与学习资源有一些概念范畴层次的问
34、题可能还是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沥青,媒体一词经常在物理实体上的媒体与符码意义上的媒体两种意义上游走。按本书的观点,学习媒体是教学系统四大要素之一(其余三个要素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这里的媒体是指物理实体上的媒体(是硬件,参考教学系统设计)。而通常所说的多媒体则指的是符码(图、文、声、像)意义的媒体。本书上也引用了这种符码意义上的媒体,如在对学习资源按表现形态划分时,认为(本书 75 页)学习资源中的软件资源由媒体化学习材料(material,常指软件,见本书 74 页)和工具性软件组成。第四章 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名词解释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是刺激的主动寻求者、环境的主动探索者,他们
35、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不存在纯粹的客观现实,现实是主体依据已有的认知图式对环境信息进行的建构。客体只有在经过主体认知结构的加工改造后才能被主体所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程度完全取决于主体具有什么样的认知结构。儿童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的,同化是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观”与“最近发展区”理论:社会文化历史观:主张研究人的意识的形成与心理的发展应从历史的观点,在社会环境之中、在与环境作用的相互联系之中
36、进行,并提出人所特有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它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人所特有的新的心理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随后才有可能转移至内部,内化为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结构。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指已经完成的发展周期的结果和由它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主要指儿童正在形成的、正在成熟和正在发展的过程,表现为儿童不能独立,但能在别人帮助下完成某一任务。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和促进尚未成熟的、处于最近发展区的心理机能。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布鲁纳试图将人的高级心理过程纳入人类科学的研究轨道,并将“意义的建构”确立为心理学的中心概念。知识是由概念、
37、命题、基本原理及彼此间的相互联系组成的,学习是由学生的内部动机(好奇心、进步的需要、自居作用以及同伴和相互作用)驱动的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建构主义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了解下面两张图示的意思:建构主义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客观主义的等其他学习理论的区隔,并进一步说明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对“认知工具”的建构。从“参与性生成性控制性”三个维度来说,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认知工具表现出“积极的创造性的学习者控制”的思想。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教强调学习过
38、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教学目标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步骤:教学目标分析情境创设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教学结构设计围绕“概念框架”的支架式教学策略: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该策略的实施步骤: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围绕“真实问题”的抛锚式教学策略: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锚)的基础上,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锚定)。抛锚式教学策略的实施步
39、骤: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连续抛锚,和支架式的区别在于,支架式所提供的问题是逐步深入的,有利于逐步攀升的,而连续抛锚的问题之间尽管也存在联系,但却不存在这种关系。围绕“事物多面性”的随机进入的教学策略:随机进入教学是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的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10理论基础认知弹性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其宗旨是要提高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该策略的实施步骤: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学习、思维发展训练。顾泠沅博士针对数学教学提出的启发式教学策略:诱导尝试归纳变式回授调节CS
40、CL 过程模型:即 WEBCL 模型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CLE)设计模型WEBLED 模型研究性学习:广义的理解: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狭义的理解: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具体说,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
41、数,以更有利于学生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注重学习过程甚于学习结果。研究性学习的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完成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网络教学评价要素网络教学的评价过程思考题1、你认为建构性学习应具有哪些特征?2、有人认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设计就是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你对此有何看法?3、你认为在我国中小学动用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教学改革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4、精选一学习主题,尝试运用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方法设计一教学方案。5、该如何进行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评价?第五章 教学系统设计重要名词教学系统:教学系统作为系统的子范畴,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由各组成要素(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媒体四要素)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整体教学系统设计:见思考与练习题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