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针灸治疗中风的临床研究,神经康复科二区聂志娟,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斜,言语不利为主的病症。针灸大成:“且中风者,为百病之长。至其变化,各不同焉。或中于脏,或中于腑,或痰或气,或怒或喜,逐其隙而害成也。 ”杨继洲认为风为百病之长, 风可中于脏,亦可中于腑,多与痰、气等致病因素和情志因素有关,人体正气不足时,邪则侵害,发为中风。,中风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 发病率在我国居首位, 其死亡率高、 后遗症多,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针灸是在中国特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生长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 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 思维和文化精华, 涵纳着大量的实践观察、 知
2、识体系和技术技艺, 凝聚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针灸的应用,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表明, 针刺可改善脑细胞的代谢, 减轻脑细胞损伤; 可协调周围神经功能, 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 可调节神经- 血管反射, 改善循环; 调节神经- 内分泌功能以及神经- 内分泌- 免疫网络等。,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以疼痛为主要特征疗,现代研究证实, 针灸具有缓解肌肉痉挛、 协调肌肉运动、 促进血液循环、 促进炎性物质吸收和代谢产物的清除、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以及良好的镇痛作用。,消化系统疾病针刺具有促使胃肠运动功能正常化的作用, 即可使胃肠运动功能低下者增强,
3、功能亢进者减缓。针刺还可促进消化腺分泌消化液, 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针灸可拮抗平滑肌痉挛, 缓解消化系统出现的疼痛症状。,高血压、糖尿病、单纯性肥胖症五官科:耳鸣、耳聋、近视、鼻炎、牙痛皮肤科:荨麻疹、痤疮、带状疱疹,针灸大成,最常选用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其次是足少阳胆经、督脉、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从腧穴分布可以看出,针灸治疗中风病以选取四肢部和头项部的腧穴为主。分经辨证取穴,使 “风取三阳” 、“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得到了体现。,醒脑开窍针刺法,处方: 主穴: 内关, 人中, 三阴交。配穴: 极泉, 委中, 尺泽。,先刺内关, 位于腕横纹中点直上 2 寸, 两筋间, 直刺 0 5 1 0 寸,
4、 采用提插捻转结合泻法。内关穴采用捻转泻法, 配合提插, 双侧同时操作, 施手法 1 min。,继刺人中, 于鼻唇沟上 1/3 处, 向鼻中隔方向斜刺 0 3 0 5 寸,采用重雀啄手法, 针体刺入穴位后, 将针体向一个方向捻转,360, 使肌纤维缠绕在针体上, 再施雀啄手法, 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再刺三阴交, 位于内踝直上 3 寸, 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 45角斜刺, 进针 0 5 1 0 寸, 针尖深部刺到原三阴交穴的位置上, 采用提插补法, 即快进慢退, 或者重按轻提。针感到足趾, 下肢出现不能自控的运动, 以患肢抽动 3 次为度。三阴交仅刺患侧, 不刺健侧。,极泉, 部分古籍记载极泉
5、穴为禁针穴, 究其原由有以下几点: 极泉穴部位腋毛茂密, 汗腺丰盛, 细菌容易滋生, 不易消毒; 极泉穴部位组织疏松, 对穴位部位中的血管缺少压迫, 容易出现皮下血肿。,根据极泉穴的解剖特点, 醒脑开窍针刺法将其沿经往下移 1 2 寸, 避开腋毛, 在肌肉丰厚的位置取穴。直刺 1 0 1 5 寸, 施用提插泻法, 以上肢抽动 3 次为度。,尺泽, 取穴应屈肘为内角 120, 术者用手托住患肢腕关节, 直刺 0 5 0 8寸, 用提插泻法, 针感从肘关节传到手指或手动外旋, 以手外旋抽动 3 次为度。,委中, 仰卧位抬起患侧下肢取穴, 术者用左手握住患肢踝关节, 以术者肘部顶住患肢膝关节, 刺入
6、穴向位后, 针尖向外 15, 进针 1 0 1 5 寸, 用提插泻法: 以下肢抽动 3 次为度。,其他症状-手指握固或手指功能障碍,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多由于上肢屈肌张力增高出现手指握固,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处方: 患侧合谷。操作: 取患侧合谷向三间穴方向( 即第经二指掌关节基底部) 透刺 1 0 1 5 寸, 施用提插泻法, 以握固的手指自然伸展或食指不自主抽动 3 次为度; 再刺一针,后仍在合谷穴位置针刺向第一指掌关节基底部透刺, 进针1 0 1 5 寸, 施用提插泻法, 以拇指不自主抽动 3 次为度, 合谷穴两针均留针 30 min 以上。,足内翻,足内翻是脑卒中后遗症中多见, 由于足
7、内翻将严重地影响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处方: 患侧丘墟透照海。操作: 自丘墟穴进针向照海部位透刺, 透刺应缓慢前进, 从踝关节的诸骨缝隙间逐渐透过,进针为 2 0 2 5 寸, 以照海穴部位见针尖蠕动即可, 针体自然退回, 行手法 30 s, 手法结束后, 将针体提出 1 0 1 5 寸,留针 15 min。,吞咽障碍,出现吞咽困难、 震咳不能、 构音障碍、 饮水咳呛。处方: 双侧风池, 双侧完骨, 双侧翳风, 咽后壁点刺, 闭锁综合征加天突穴。操作: 风池、 完骨、 翳风, 三穴均向喉结方向斜刺, 进针 2 0 2 5 寸。施用小幅度、 高频率捻转补法,行手法 1 min。要求双手操作同时捻
8、转, 留针 15 min。以 3 寸毫针或圆利针于咽后壁点刺。天突: 患者取仰卧位, 头向后倾,天突穴暴露, 取0 30 mm 100 00 mm 芒针, 沿胸骨柄后缓慢向下进针 3 寸, 呼吸泻法不留针。,研究中发现风池穴为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交会穴 , 位于枕部 ,为假性延髓麻痹的主穴 ,针刺风池穴后血流速度中收缩期峰值速度( SV) 、 平均流速( MV) 在多时相明显加快 ,且持续时间较长,多可持续30 60分钟, 血管阻力指数( RI) 及血管搏动指数( PI) 针刺后较针刺前明显改善, 说明小动脉、 微动脉阻力减低 ,因而脑血流得以改善。(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便秘:水道,
9、归来,丰隆尿失禁、尿潴留:中级、曲骨、关元、三阴交复视:睛明、球后、风池睡眠倒错:上星、百会、四神聪、三阴交、神门郁证:内关, 人中, 三阴交、百会、 四神聪。,电生理观察:1.脑血流图:250例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图观察发现明显变化,波幅增高,主峰角缩小,20分钟后仍描记改变后图形,针刺对扩张脑血管,增加脑灌注量,改善血管弹性是有益的。动物实验:1.白鼠做常压耐氧试验,针刺内关,人中,风池后能明显增加小鼠在常压缺氧环境下存活时间。2.直流电刺激大鼠颈动脉形成血栓,发现醒脑开窍组较对照组刺激处仅见血管粗糙,对照组可见肉眼血栓形成,针刺方法有抑制血栓形成的效应。,基础实验醒脑开窍针刺方法可改善病人微循环。针刺前和针刺20分钟后对比观察患者球结膜和甲皱微循环,毛细血管袢顶增宽,开放条数增多,输入支和输出支较普通针刺增多。血流通过毛细血管袢时间缩短,血流态由缓慢淤积呈线粒流态,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头针疗法,头针疗法, 以其在治疗脑源性疾病方面的独特优势而倍受针灸工作者的青睐。 头针刺激的感觉冲动通过感觉传导达对侧大脑皮层, 部分医者针健侧肢体效果更好。用治疗中风的位于顶颞部的头穴线之间的疗效比较,一般认为无明显差别,少数发现顶颞前、后斜线的疗效优于顶旁 1、2 线。,谢谢!,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