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12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的高级工程管理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 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 2 具有扎实的现代工程管理理论基础,能够胜任现代工程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大中型企业和国际企业管理实务工作,大中型项目管理与投资分析。 3 能够熟练地将工程管理问题运用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具有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4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掌握一门以上外语。 二、研究方向 管理科
2、学与工程是一门横跨经济、管理、数学、系统、信息、计算机、工程技术等多学科门类的交叉学科,它要求学生具有宽广的知识结构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 本专业硕士阶段现有七个研究方向,即: 方向 1:金融管理与金融工程。 方向 2:系统分析与优化。 方向 3:物流管理与供应链。方向 4:信息工程方向 5:企业资源管理控制一体化方向 6:项目管理方向 7:工业工程三、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为已获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及应届本科毕业生。上述人员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成绩达到国家规定分数线者,再经面试合格后录取。 2四、学习年限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每年秋季入学,在校学习年限为 2.5 年。学
3、习成绩优异者可按照校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提前半年或一年毕业。 五、课程设置 具体课程设置及安排见下表。此外,非管理类的学生入学后需补修以下两门本专业本科生课程:管理学、经济学。 序号 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时间 开课教师 备注1 10284A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2 10284A04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33 10284A01 英语 44 1201B01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3 秋 1 徐薇、韩乔明 双语教学5 1201B02 系统方法与应用 2 春 1 盛昭瀚6 1201B03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2秋 1 陈国华、周运森7 1201B04 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 3春 1 朱洪亮、
4、朱美琳15 1201C01 计量金融 2 秋 1 张兵、李心丹 双语教学9 1201C02 概率论与随机过程基础 2秋 1 韩乔明、沈厚才12 1201C03 决策与博弈论 2 秋 1 周晶、肖条军10 1201C04 现代工业工程 2 春 2 周跃进 英语授课11 1201C05 企业资源管理与控制一体化3 秋 2 赵佳宝、周跃进8 1201C02 应用软件开发基础2 春 1 周运森、陈国华13 1201C07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2 春 1 沈厚才14 1201C08 项目管理 2 秋 1 朱华桂316 1201C09 微观金融技术与方法 2 秋 1李心丹、朱洪亮17 1201D01 管理咨
5、询 2 秋 2 程书萍18 1201D02 经济与管理概论 4 秋 1 彭纪生、张兵19 1201D03 金融理论前沿 3 春 2 李心丹20 1201D04 服务与收益管理 3 春 2 周晶21 1201D05 公司财务 3 春 1 陈莹六、培养方式 硕士生入学后一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培养计划,经学院审核批准后,送研究生院备案。今后,在学院统一协调下,由导师负责具体的培养工作。 校公共课程和院公共课程以讲授为主,辅以自学。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则采取讲授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 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种有关的学术活动,深入社会实践,参加导师的有关课题研究。 七
6、、考核方式 校公共课程和院公共课程的考核以命题笔试为主,由有关院系负责。 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考核采取命题考试和撰写论文相结合的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具体确定。 为保证培养质量,在入学后的第 3 学期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由导师负责自评,导师可邀请另两位导师组成考核小组对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学习和表现包括有关学位课程内容,本专业发展动态及研究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中期考核不合格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学院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抽查。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研究课题,确定论文题目,在第三学期结束以前向学院递交开题报告。 论文开题报告
7、应包括论文的内容大纲及进度安排,经导师签字同意后,由学院组织有关专家审议通过。凡不按时提交开题报告者,其论文答辩申请不予受理。 4九、答辩和学位授予 硕士生在修完规定课程获得规定相应的学分后,才可获得论文答辩资格。此外,还必须根据校研究生院规定至少发表一篇论文。 硕士论文答辩日期按校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安排。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 3 人组成,实行导师回避制度。论文答辩会由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 申请答辩者必须在正式答辩 2 周之前将正式论文由导师签字后一式 8 份送交论文答辩委员会秘书处,并同时递交论文电子文档一份。答辩委员会统一安排有关专家两人(其中一人为外单位专家)对论文进行评阅,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