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讲教育与教育学(上)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和历史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在我国,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 之, 三乐也”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二、
2、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朱熹)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2)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3)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生物起源和心理起源这两种学说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育的起源,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有意识的活动意识的教育混为一谈,都是不正确的。)(4)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苏联
3、的米丁斯基、凯洛夫。)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劳动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四、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一)原始形态的教育(特点:)1教育还没有独立的形态,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没有专门从事教育(职业)的人的人员和相对固定的教育对象,没有专门的为教育所用的内容和场所,更没有什么教育制度可言。4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和生活。这是一种很低级的没有专门化的处于萌芽状态的教育。在原始社会中,由于没
4、有阶级,人与人的关系基本上是平等5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对每一个人来说是普及的,所有的儿童都在接受同样的教育。(二)古代学校教育2教育的机会是均等的,也也可以认为教育古代文明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统称为古代学校教育。1古代中国学校教育(1)学校教育形态产生于 4000 多年前的夏代。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2)西周显著特点是“学在官府” (又称“学术官府” ) ,有国学和乡学之分。“六艺”是基本学科,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3)春秋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冲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战国时期,养士之风大盛,稷下学宫是养士的一个缩影。基本上是私
5、学,特点是:学术自由(4)汉代武帝以后,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立太学,是当时的最高教育机构。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过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选士制度采用九品中正制(5)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 、 五经 ,特别是大学 、 中庸 、 论语 、 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内容不再是科举的内容.知识分子的毕生精力用在了经书的背诵上(6)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不仅社会思想受到钳制,而而且在形式上的创造性也被扼制。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
6、1905)科科举制度再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2古代印度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古国之一,它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把人分成 4 种等级(从高到底分别是)婆罗门(僧侣祭司)刹帝利(武士)吠舍(农民,平民)首陀罗 婆罗门教的教条是指导思想,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婆罗门教的僧侣是唯一的教师。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3古代埃及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 、 “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4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教育与东方的教育有所不同,7-12 岁的儿童进入私立学校学习,但进入这种学校
7、学习的大都是社会地位比较低下的阶层的子弟,贵族阶级子弟都是聘请家庭教师,不送子女上学。中等教育则主要是贵族和富人的教育,学校以学习文法为主,也学习拉丁文和修辞。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后有人将这七艺的前三门定为初级学科,称“三学”,把后四门定为高级学科,称“四术”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古代教育的特点:3(1)阶级性/等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
8、(5)象征性(三)近现代教育(16 世纪-19 世纪末)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近现代教育的特征:(1)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2)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20 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的否定)4教育的多元化(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课堂练习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B )A妈妈教孩子洗衣服 B初生婴儿吸奶 C成人学开汽车 D木匠教徒弟手艺2、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
9、基本的要素是( a) 。A.教师和学生 B.教师和教科书 C.学生和教科书 D.教学内容和手段3、主张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A孟禄 B沛西能 C利托尔诺 D华生4、马克思认为,正确的教育起源论是( c )。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神话起源论5、 “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_的教育内容。 ( b )A现代社会 B奴隶社会 C原始社会 D封建社会6、 “四书” 、 “五经”是我国_的教育内容 (d )A现代社会 B奴隶社会 C原始社会 D封建社会4第二讲 教育与教育学(下)一、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就是描述和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
10、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1、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2、教育问题:是研究的核心,一切研究都是围绕问题进行的。教育学探询和发现教育问题、分析和解释教育问题,应答和解决教育问题。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二、教育学产生和发展阶段(一)萌芽阶段(奴隶社会17 世纪)1、孔子:论语例如:“有教无类”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 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
11、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1)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建国军民,教学为先”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2)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臧息相辅”课内与课外相结合;(3)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启发教学;(4) “学不躐等” “不凌节而施” 循序渐进(5)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3、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术4、柏拉图理想国5、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二)创立阶段(17 世纪
12、到 18 世纪)重视自然、遵循自然的科学精神。1、卢梭的爱弥儿2、洛克的教育漫话3、 (英国)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并与其他学科并列-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1623 年)4、夸美纽斯(捷克) 大教学论 (1632 年)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对学年制、班级授课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泛智”5(三)科学教育学阶段(1819 世纪)1、 (德)康德康德论教育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1776 年)2、 (德)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1806 年)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被称为“现
13、在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该书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强调教育的两大理论基础:哲学伦理基础和心理学基础;提出教学过程四阶段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和教学过程的三个中心,即“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四)发展多样化阶段(1920 世纪)1、英国斯宾塞教育论2、德国的梅伊曼首次提出“实验教育学” 。而德国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3、美国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从实用主义出发,提出“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 “教育即生长” 、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从做中学” ,“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新三中心论4、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五)分
14、化与拓展阶段1、美国布卢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2、美国布鲁纳教育过程3、苏联赞可夫教育与发展4、苏联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补充:1、斐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2、赫尔巴特被看作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三中心论)3、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1903)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著作4、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新三中心论)四、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一)教育学的学科特点1研究对象的普遍性、平凡性2问题域界的恒定性和解答的不确定性3学科基础的广泛性和跨学科性4理论类型的多元性和学科路径多样化5学科属性的综合性和理论结构层次性(二)教育学的
15、发展趋势1教育学的学科基础不断拓展2教育学科体系初步形成63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4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第三节 教师与教育学一、教育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1使教师获得教育基本理论知识,促进教育思想的成熟和观念的更新;2给予教师以策略、方法、技巧方面的指导,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与能力;3养成正确的专业态度,培培植坚定的专业信念;4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二、教师如何学习教育学1把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使使教师教育理论水平与教育实践能力相互促进。2将继承我国优秀教育传统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起来3把专业理论与交流讨论结合起来4把专业阅读与教育写作结合起来课
16、堂练习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 (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状 D教育问题2、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A 说文解字 B 论语 C 孟子 D 四书集注3、古希腊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学者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昆体良 D亚里士多德4、我国最早并且也是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是( )A论语 B学记 C 中庸 D理想国5、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6、认为“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的状态” ,提出“教师中心”观点的教育家是( )A 赫尔巴特
17、B 杜威 C夸美纽斯 D斯宾塞7、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7第三讲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 教育与经济一、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1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内容4经济发展水平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二、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目前有关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是教育先行论,即首先发展教育而后发展经济
18、,这是超前发展理论;一种是教育同步论,即教育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还有一种是教育滞后论,即教育发展落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比例。三、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20 世纪 60 年代,以美国舒尔茨为代表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这一理论认为:1、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2、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3、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同为一种投资。第二节教育与政治制度一、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
19、度。3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体系。二、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2教育通过选拔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3教育通过形成舆论、思潮,对社会政治产生影响。此外还要认识到,教育对社会政治的作用有两个不同的结果。当教育反映先进阶级的利益时,教育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当教育反映落后阶级的利益时,教育就对社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当教育服务于某阶级时,就对某阶级8的政治具有巩固,促进和维护作用。同时对对立阶级起到阻碍、削弱、瓦解的作用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
20、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方法和手段。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一、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是互相部分包含、互相作用,并互为目的与手段的交融关系。文化中的部分内容构成教育内容,每一种文化都具有一定的教育影响,而而教育又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文化活动的构成。因此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二、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人
21、的教育观念。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3文化还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三、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四、学校文化(一)学校文化的概念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二)学校文化的分类1.学校物质文化2.学校精神或观念文化校园文化的核心3.学校制度文化第五节教育与社会人口一、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人口的数量和增长决定教育事业的规模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2、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93、人口的结构影响着教育的发展4、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影响二、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1、控制人口的数量2、提高人口的质量3、改善人
22、口结构,调整人才构成与流动第六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1. 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为教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继承性上,具体表现在:第一、教育内容的继承;第二,教育方式的继承;第三,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的继承。课堂练习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还决定着(B)A.教育年龄 B.教育目的 C.教育年限 D.教育手段2、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由_决定的。 (C )A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文化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社会人口3、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舒尔茨提
23、出的)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4、 “建国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B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C.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D.教育与文化的关系5、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一、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3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体系。二、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2教育通过选拔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3教育通过形
24、成舆论、思潮,对社会政治产生影响。106、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第四讲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一、人的发展的内涵(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含义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二)个人身心发展的两个方面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机体的正常发育;另一方面指体质的增强,即指生理机能的增强。二是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指感知、记忆、思思维等方面的发展;意向发展,指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的发展。二、个体身心发
25、展的动因(一)内发论1、基本观点及评价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人的生理机制决定的。其贡献在于引导人们去认识人的内在力量,研究人的内部需要和内在的发展机制。内发论者强调人的内在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忽略了外在因素对人的影响,忽略了环境、人的能动性以及教育等的作用2、代表人物孟 子 性善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威尔逊 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格塞尔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成熟机制)马斯洛、罗杰斯 人本主义理论(二)外铄论1、基本观点及评价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压力、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强调教育的价值,对教育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但外铄论者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忽视了遗传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