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一 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第 一 章 声现象 复 习目标 1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重点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难点 : 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 复 习 过 程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 2.声音的传播 ( 1)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 波 的形式传播。 ( 2)介质: 固体 、 液体 、 气体 均能传声,真 空不能传声。 3.声速 ( 1)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 种类 有关。 ( 2) 大小: 1
2、5空气中声速为 340m/s 。 ( 3)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 大于 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大于 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即: V 固 V 液 V 气 。 考点二 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个特性是 音色 、 响度 和 音调 。 名 称 概 念 影 响 因 素 相 关 关 系 音 调 声音的 高低 。 发声体的频率 。 频率大,则 音调 高 ; 频率小,则音调 低 。 响 度 声音的 大 小 (强弱), 常用分贝( dB)表示 。 发声体的振幅及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 振幅大,则响度 大 ; 振幅小,则响度 小 。 音 色 声音的品质 。 由发声体的材料、 结构和发声体的 发声
3、方式决定 。 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 发出的声音一般音色 不同 。 考点三 噪声及噪声的控制 1.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 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 妨害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 第一章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第 1 页 ( 共 4页 ) 适时总结 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 1.物体发生振动且声波频率范围在 20Hz 20000Hz 之间; 2.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响度要足够大,声源距人耳不能太远; 3.有良好的听觉器官。 2.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 ( 1) 在声源处减弱 ;( 2)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 3)
4、 在人耳处减弱 。 考点四 声的利用 1.超声波 ( 频率高于 20 000Hz 的声音 ) ( 1)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 ( 2)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 2.次声波 ( 频率低 于 20 Hz 的声音 ) ( 1)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 ( 2)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3.声的利用 ( 1)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 ,如:回声定位, B超。 ( 2)声音可以传递 能量 ,如: 超声波碎 石。 基础检测 1.在敲响大钟时,我们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 D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5、 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大钟虽已 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2. 手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琴声,产生这种声音的振动物体是( B) A.手指 B.琴弦 C.空气 D.弦柱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 错误 的是 ( C) 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B.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 D.在月球上宇航员相距很近也要借助无线电话才能交谈,是由于真空不能传声 4.人潜入水中,仍然能听到岸上的人说话的声音,传播这个声音的是( D) A. 空气 B. 水 C. 说话的人 D. 空气和水 5.“ 闻其声 ,而知 其
6、人 ”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 B ) A. 音调 B.音色 C. 响度 D. 振幅 6.开大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 A) A. 增大声音的响度 B. 增大声音的音调 C. 改善声音的音色 D. 减小噪声 7.对于一般人来说,有利于学习、休息的理想环境是( B ) A.0dB 完全没有噪声的环境 B. 30 40dB 的较安静的环境 C. 80 90dB 的环境 D. 100dB 以上的环境 8.下列措施中,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的是( D ) A.在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在嘈杂的车间里,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 C.机动车辆都安装有消声器 D.现代城市住宅安装双 层中空玻璃窗 9.下列事例中 , 属
7、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B) A.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B.用超声波清洗仪器 C.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 D.听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 10.在装满水的长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较远处的另一端可以听到三次响声,第一次是由 铁管 传来的;第二次是由 水 传来的;第三次是由 空气 传来的。 11.把手表用牙齿咬起来,两只手捂紧耳朵,你会听到滴答声加强了许多倍,这说明了: 固体能够传声,而且传声效果比空气好 。 第一章 声现象 复习导学案第 2页 ( 共 4页 ) 图 2 12.下列四个句子:( 1)这首歌太高,我唱不上去; ( 2)引吭高歌; ( 3)她是唱高音的歌唱家; ( 4)请勿高声喧
8、哗。 其中“高” 字指音调的是 ( 1) 和 ( 3) ;“高” 字指响度的是 ( 2) 和 ( 4) 。 备考满分挑战 1.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能分辨出它们发出的声音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C)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传播速度不同 2.在医院、学校和 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 1所示禁止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 )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在道路旁边设置隔音墙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3.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声音都 是靠空气 来
9、传播 的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 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 D 声音的传播 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 4.一曲梁祝哀婉动听,用小提琴或钢琴演奏能呈现不同的特点, 你能区分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C ) A频率 B振幅 C音色 D节奏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 B.高速公路边的隔音板可以阻断噪声传播 C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D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6.如图 2所示,主要体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B ) 7.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 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叫喊才能让较远处的人 听见。
10、 这里的和是指声音的( C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8.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B ) A.大象的“声音 ” 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 选项 D 是回声加强了原声的结果 ) 9.为了减少噪声污染,人们进行多方努力,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D) A.把高噪声的工厂迁移往远郊区 B.给噪声大的机器装 上隔音罩 C.在公路和住宅之间植树绿化 D.关闭所有声源,彻底消灭噪声 10.同学们上音乐课时,优美的琴声来自 琴弦的振动 ,悠扬的歌声传得很远是通过 空气 传播的。 第一章
11、声现象复习导学案第 3页 ( 共 4页 ) 1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钓鱼时,鱼会被岸上的叫喊声吓跑,说明 水(或液体) 能传声。 12.声音是 物体 _振动 _产生的。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_大于 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 “ 小于 ” 、 “ 大于 ” 或“ 等于 ”) 。 13. 利用超声波可测海洋的深度,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 1500m/s,若船上发出信号 6秒钟后在海面收到反射回来的波,求海底的深度是多少? 解: h=s=vt/2=1500m/s 6s 2=4500m 14.海面上有一只舰船
12、,上面有一台超声测位仪,竖直向下发射一超声波,经过 4s 收到回波。已知此处海底深 2000m,则超声波在此海水中的速度是多大? 解: V=s/t=2000m 2 4s=1000m/s 15.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 700 m处鸣笛,汽车直 线向前行驶 40 m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 m/s ,求汽车行驶的速度 . 解:根据题意可知: t 车 =t 声 , t 声 =s/v=( 700 m 2 40 m) 340 m/s=4s V 车 =S 车 / t 车 =40 m/4s=10 m/s 16.反坦克炮瞄准一敌人的坦克,开炮后 0.6
13、s 看到炮弹在敌坦克上爆炸,再经 2.1 s 才听到爆 声,若当时的声速为 340 m/s,则此反坦克炮距离敌坦克有多远 ?炮弹飞行的速度为多大 ? 解: 根据题 意可知: 0.6 s 是炮弹用的时间, 2.1 s 是声用的时间。 S=v 声 t 声 =340 m/s (2.1 s-0.6 s) =510m V 炮 =S/t 炮 =510m 0.6 s=850m/s 第一章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第 4 页 ( 共 4页 ) 第二章 光现象 复 习目标 1、 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空气中)的速度为 3 108m/s。 2、 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 3、能利
14、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重点 : 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及其运 用等基础知识的复习。 难点 : 复 习 过 程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能够自行 发光 的物体叫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光在 均匀 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为 3 108 m/s;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等于真空中的速度。 4.用 光的直线传播 可解 释 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等。 考点二 光的反射 1.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做光的 反射 。 2.光的反射定律 ( 1)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同一平面 内 。 (
15、 2)异侧: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法线 的两侧。 ( 3) 等角: 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 。 3.光的反射类型 ( 1) 镜面反射:射到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反射后 反射光线仍然是平行的 。 ( 2) 漫反射:射到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反射后 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 4.可逆性: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 考点三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光的反射 。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1) 虚实:成的像为 虚像 。 ( 2) 大小:像和物的大 小 相等 。 ( 3) 距离: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 。 ( 4) 对称:像和物关于 平面镜 对称。 考点四 光的折射 1. 光
16、的折射定律 ( 1) 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同一平面 内。 ( 2) 异侧: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法线 的两侧。 ( 3) 角不相等 定性:空气其 他透明介质。 变性: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增大 。 2.可逆性: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 第二 章 光 现象复习导学案第 1 页 ( 共 4页 ) 图 1 考点五 光的色散 物体的颜色 1.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被 分散成红、 橙 、 黄 、 绿 、 蓝 、 靛 、 紫 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色散 。 2.光的三基色是 红 、 蓝 、 绿 ;颜料的三原色是 红 、 黄 、 蓝 。 3.透明体的颜色由 它透过的色
17、光 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 它反射的色光 决定。 考点六 看不见的光 1.光谱:把 红、橙、黄、绿、蓝、靛、 紫这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2.人眼看不见的光:在红光之外是 红外线 ,在紫光之外是 紫外线 。 基础检测 1.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C) A.汽车上的反光镜 B.月亮 C.蜡烛的火焰 D. 钻石 2.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 A.阳光下,树在地面上形成影子 B.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 C.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D.用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 3.下列 不能 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 C) A.激光准直挖掘隧道 B.夏日浓密的树荫下可见圆形
18、的光斑 C.打雷时,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D.日食、月食 4史记、梦溪笔谈中都有海市蜃楼的记载,宋代大诗人苏轼在登州海市中也描述过海市蜃楼 的奇观。海市蜃楼现象的产生是由于( A)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5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 B) 6.图 1 所示现象中,应该用光的折射规律来解释的是( C) 7.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 A. 雨后天空的彩虹 B. 水中的月亮 C. 黑板“反光” D. 小孔成像 8.过度晒太阳会使皮肤粗糙 , 甚至会引起皮肤癌 , 这是由于太阳光含有以下哪几种光线造成的( B) A. 红外线 B. 紫外线
19、C. X 射线 D. (加玛)射线 第二 章 光 现象复习导学案第 2 页 ( 共 4页 ) 图 2 图 3 图 4 9.如图 2所示,在地面上竖直立一长杆 AB ,图中带箭头的线是一条照到地面的太阳光线,请你作出长杆在地面上的影长。 10.画出图 3中放置平面镜的位置。 11.如图 4 所示,太阳光线与地面成 60角,要用一平面镜将太阳光垂直反射倒井底,平面镜与水平面所成的锐角为 75 。 12.红领巾只能反射 红 色光 , 绿叶只能反射 绿 色光 , 所有色光都不能反射的物体是 黑 色的 备考满分挑战 1.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 ) A.阳光下,树在地面上形成影子
20、B.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 C.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D.用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 2.下列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 C) A.激光准直挖掘隧道 B.夏日浓密的树荫下可见圆形的光斑 C.打雷时,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D.日食、月食 3.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以下发光体通常为人造光源的是 ( D ) A.太阳 B.闪电 C.水母 D.蜡焰 4.通常所说颜料呈绿色,是指观察该颜料时所用的照射光源是 ( A ) A.白色光 B.红色光 C.绿色光 D.蓝色光 5.生活中与光有关的现象,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B ) A.海市蜃楼 B.小孔成像 C.湖面 倒影 D.潭清水浅 6.太阳光垂
21、直照射到离地面一定高度的很小的正方形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A ) A圆形的 B正方形的 C不规则的 D成条形的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光的传播速度总是 3x108m/s B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物体经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D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8.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C ) A.逐渐减小 B.不变 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 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 9.若水中的鱼能看到岸边的人,它看到的人其实是( D) A.变矮了的人的实像 B.变高了的人的实像 C.变矮了的人的虚像 D.变高了的人的虚像 10.生活中常用的与平面镜类
22、似的光学工具是 ( A ) A.穿衣镜 B.放大镜 C.后视镜 D.哈哈镜 11.人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原因是不发光的物体能 ( B ) A.吸收照射的光线 B.反射光进入人眼 C.使人的眼睛发光 D.物体发出红外线 第二 章 光 现象复习导学案第 3 页 ( 共 4页 ) 图 5 12.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 3m 处,他在镜中的像距离平面镜 _3_m,人若以 0.5m/s 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为 _1_m/s。 13.如图 1 表示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向玻璃在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的情况。试从图中判断 A、 B、 C三束光线中,入射光线是 _BO_,反射光线是 _OA_
23、 ,折射光线是 _OC_。 14.我国古代就有关于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水中月,摘不到的镜中花”这是描述光的 _光的反射 _现象 。 15.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 45 度角照射。根据光的传播规律,在图 2 中画出这束光线射到水面后的传播路径。 16.如图 3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 S, S 发出一束光射到平面镜,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点A,请作出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 17.小明做“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4所示。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 A和 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 ( 1)点 燃玻璃板前的蜡烛 A,移动蜡烛 B。从玻璃板的前面进行 观察,
24、B 始终不能与 A的像重合,原因是 _玻璃板与平面镜不垂直 _ 。 (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_ 距离 _ 的关系。 ( 3)两段相同的蜡烛用于比较物与像 _大小 _ 的关系。 ( 4)移去后面的蜡烛 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_不能 _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 ( 5)实验表明,平面镜成像特点是: _ _ 18.小豪用如图 5 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 ( 1) 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较黑暗的 环境中进行 ( 选填“较明亮的”或“较黑暗的” ) ( 2) 实验中观察到蜡烛 A 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
25、这是由于 玻璃板较厚 造成的。 ( 3) 如果将蜡烛 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 不变 。 第二 章 光 现象复习导学案第 4 页 ( 共 4页 ) 图 1 第 三 章 透镜及其应用 复 习目标 1.能通过实例或实验,认识和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以及它们对 光线的作用。 2.会用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了解和认识生活中的透镜及其原理;了解透镜的其他应用。 重点 :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难点 :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复 习 过 程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 透镜及透镜作图 1.透镜的分类: 凸透镜 和 凹透镜 。 凸透镜:中间 厚 边缘 薄 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 薄 边缘 厚 的透镜 2.有关透镜的
26、科学术语: 主光轴 , 光心 , 焦点 ( F), 焦距 ( f), 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有 会聚 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 发散 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4.三条特 殊光线:(如图 1所示,比较两透镜的异同) ( 1)凸透镜 A.平行主光轴的光线 -通过 焦点 ; B.通过焦点的光线 -平行于 主光轴 ; C.通过光心的光线 -传播方向 不改变 。 ( 2) 凹透镜 A.平行主光轴的光线 -反向延长线通过同侧 虚焦点 ; B.正对凹透镜另一侧焦点射出的光线 -平行于 主光轴 ; C.通过光心的光线 -传播方向 不改变 。 考点二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凸透镜成像及应用
27、表 (将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物 距 ( u) 像 距 ( v) 像 的 性 质 应 用 大 小 正 倒 虚 实 无限远 v=f 极小 光斑 测焦距 u 2f 2f v f 缩小 倒立 实像 照相机 u=2f v=2f 等大 倒立 实像 测焦距 2f u f v 2f 放大 倒立 实像 幻灯机 (投影仪) u=f 无限远 获取平行光源和测焦距 u f 同侧 放大 正立 虚像 放大镜 第三 章 透镜及其应用 复习导学案第 1页 ( 共 4 页 ) 图 2 考点三 眼睛和眼镜 1.构造 人眼的主要构造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可以 改变焦距的凸透镜
28、 ,视网膜相当于 光屏 。 2.视物原理 光线由所观看的物体发出,外界的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经过角膜及晶状体的折射,会聚在视网膜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通过视神经将这个信号传给大脑,人就看到了物体。 3.近视眼、远视眼的比较 基础检测 1 探究烛焰通过焦距是 10cm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 1 所示,此时( C) A a 为物距 B b 为焦距 C凸透镜成放大的烛焰像 D若蜡烛、透镜不动,仅移动光屏,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2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 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 20cm处,可得到一个( A)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3 图 2 是物体 A 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 A( C ) A.a 点 B.b 点 C.c 点 D.d 点 【解析】 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从图可知成倒立缩小实像,故像距小于物距应放置于 C 点。 第三 章 透镜及其应用 复习导学案第 2页 ( 共 4 页 ) 适时总结 焦点内外分虚实 ,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分居两侧倒,虚像则是同侧正,物近像远像越大,物远像近像越小。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