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试行)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论文质量,规范我院本科生(全日制、自考、函授)毕业论文格式,特制定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一、排版与印装要求1纸张:一律使用 A4 纸。单页打印。 (或“除封面、独创性声明以外,其余页面双面打印。 ”)2页边距:上边距:2.54cm;下边距:2.54cm;左边距:3.17cm;右边距:3.17cm。3行距: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注释和参考文献部分行距为单倍行距,其余用1.25 倍行距。4页码:除封面、独创性声明以外,其余页面须有页码。论文页码从论文正文部分开始至附录,用阿拉伯数字(如 1,2,3 等)
2、连续编排,页码位于页面底端居中。5分页:标题(中文) 、摘要(中文) 、关键词(中文) 、引言和正文、注释、参考文献、标题(英文) 、摘要(英文)等无需分页。附录单独分页,每种附录材料须单独分页。6装订:左侧装订。装订顺序如下:封面;独创性声明;论文正文;附录。二、撰写格式规范1封面:全日制本科毕业论文封面用云师大教务处制定的封面。自考、函授本科毕业论文用学院制定的封面。2独创性声明和版权授权:各项签名须作者和指导教师亲笔签名。3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小三宋体加粗居中。必要时可使用副标题,置于论文题目下行,副标题前使用破折号衔接,副标题四号宋体右对齐。4摘要:论文题目之下空两行,另起一行,首行缩进
3、 2 个汉字符排印摘要。 “摘要”两字小四宋体加粗。 “摘 要”两字间空 1 个汉字符,后加冒号(:)占 1 个汉字符。摘要内容为宋体小四,单倍行距。摘要内容 150200 字左右。摘要不分段,不使用图标,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5关键词:摘要下行缩进 2 个汉字符排印关键词。 “关键词”三字小四宋体加粗,后加冒号(:)占 1 个汉字符。关键词数量为 35 个,关键词内容为小四宋体。每一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使用标点符号。6引言和正文:关键词之下空两行,另起一行排印引言。 “引言”两字无需出现,由此进入论文正文。引言在 800 字以内,正文要求 6000 字以上。除各级标
4、题之外,引言、正文排版格式为:宋体小四号,每段首行缩进 2 个汉字符,行距为 1.25 倍。27各级标题:引言后以序数词及小标题体现论文结构层次。论文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一、 ”,第二层为“(一) ”,第三层为“1 ”,第四层为“(1) ”,第五层为“” 。第一层标题独立成行,上下各空一行,宋体小四加粗居中。其余各层次小标题独立成行,上下均不空行,宋体小四加粗,缩进 2 个汉字符排印。另外,第三层、第四层小标题根据各专业特点可独立成行,也可列于段首。独立成行的标题末尾不用标点符号,非独立成行的标题末尾用句号。8注释:论文遇有需要解释或说明的情况时,可酌情使用注释。注释统一采用尾注方式(将全
5、部注释集中放在正文末尾) 。尾注序号采用“”右上标于正文作注位置。注释序号在正文中按各注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与注文相对应。 “注释:”二字于正文末尾下空三行,另起一行左起顶格宋体小四加粗排印。 “注释”两字后加冒号(:)占 1 个汉字符。 “注释”二字下行左起顶格排印具体注释内容。注释内容格式为:左起顶格,宋体五号字,单倍行距。注释内容格式参看参考文献著录格式。9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四字于注释内容末尾下空一行,另起一行宋体小四加粗居中排印。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 “参考文献”四字下空一行排印具体参考文献内容。参考文献序号用“123”标序,参考文献序号须在正文中右上标,并与
6、文后参考文献条目相对应。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 . ”结束。参考文献内容格式为:左起顶格,宋体五号字,单倍行距。参考文献总数要求10 条以上,其具体格式规范见下文。10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置于参考文献后,排版格式与中文题目、摘要、关键词相对应。英文题目格式为:上下各空一行,居中,Times New Roman 字体,小四号加粗。英文题名的首字母及各个实词的首字母应大写。例如:City Planning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Social Ecnomy in ChinaAbstract: 论文题目之下空一行,另起一行左缩进 2 个汉字符,排印英文摘要“Ab
7、stract:”(Times New Roman 字体,小四号加粗)及英文内容( Times New Roman 字体,小四号,单倍行距) 。Key words: 英文摘要内容末另起一行,左缩进 2 个汉字符,排印英文关键词“Key words:”(Times New Roman 字体,小四号加粗)及英文内容( Times New Roman字体,小四号)每个词条之间用分号(;) (Times New Roman 字体)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面不使用任何标点符号。11图:毕业论文的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内容正确。选图要力求精练。插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及专业规范。每幅插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
8、和图名组成) 。图题置于图下居中,图题中文字体为五号楷体。采用中英文对照时,为 Times New Roman 五号字体,另起一行居中,与中文图题对应。图号按全文出现顺序以阿拉伯数字编排。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 、(b)等置于分图之下。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参考文献号。12表格: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号和表题,构成表头。表格按全文出现的顺序以阿拉伯数字编号,表头位于表上居中,以宋体五号加粗排印,采用中英文对照时,为3Times New Roman 五号字体,另起一行居中,与中文表题对应。表头与表格为一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表内须按规定的符号注明单位。表中若有附注时,用五号宋
9、体写在表的下方,句末加标点。仅有一条附注时写成:“注:” ;有多条附注时,附注各项的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出,例如:“注1:” 。13.附录:每种附录材料需加标题,标题小三宋体加粗居中。具体材料前首行左缩进 2 个汉字符,内容使用小四宋体。如使用表格附录,表格内宜用五号宋体。一般附录的篇幅不宜超过正文。无附录内容的该项可缺。三、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参考文献的著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及相关学科格式规范,原则上一律使用英文标点符号。各类常用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参考示例如下:1.专著。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 (第 1 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
10、.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2.期刊。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 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例如:1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 ,1998,32(3):167-173.3.论文集。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1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7-8.4.析出文献。著录格式为: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1钟文.非线形规划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A .赵玮.运筹学地理论
11、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27.5.学位论文。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题名D. 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例如:1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 :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6.报纸文章。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例如:1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 ,1998-12-25(10).电子文献。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例如:1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http:/ 20011219/200
12、112190019.html,2001-12-19/2002-04-15.针对同一经典反复引用的情况,采取在引文后面括弧夹注(如论语为政 )的方式。多次征引同一文献而页码不同时,统一在正文中注出页码并且右上标(如 1(P12)) ,4则参考文献相应条目不再标明页码。正文中征引文献如需单独列段,则征引文献段落上下各空一行,引文首行空 4 个汉字符,该段左缩进 2 个汉字符,文字内容小四楷体,行距为 1.25 倍。四、其它相关说明1.论文夹注、尾注不做硬性要求,但参考文献一般列 10 条以上。2.自考、函授本科毕业论文无需提供独创性声明、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3.论文中各项撰写规范未尽事项可参考中
13、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修订版) 、 云南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以及相关学科专业学术文献进行适当调整。五、附录1.云南师范大学全日制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封面2.文学院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封面3.文学院函授本科毕业论文封面4.论文范文(文学院教授委员会审定)5文学院自考本科毕业论文题 目 姓 名 考 区 考 号 指导教师 职称(学历) 2014 年 5 月 18 日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制6论文范文:六朝文人乐府神仙意趣脞说摘 要:志怪小说存诗、道教典籍存诗、游仙诗、步虚词以及文人拟乐府等,共同证明了六朝诗歌与道教文化的重要关联。六朝文人乐府不仅描写神仙、仙境抑或幻景,构想神仙聚会以
14、及人仙遇合、同游、步虚等场景,而且结合道教学理和修行法门,不同程度地展现了中古叙事诗成果,集中昭示出了这个时代的神仙意趣。六朝文人乐府还在人文思想、审美风尚、文化效应等方面,具体呈现出了某种时代文学特征。关键词:六朝;文人乐府;神仙意趣将近四百年的六朝亦即魏晋南北朝时代,虽是世族专权、异族侵占、乱多于治、黑暗而又动荡的时代,却是文化多样化、新奇共荣抑且浸润后世的时代。毋庸置疑,这是中国文学观念和诗歌创作前后因革、推陈出新的关键阶段。葛晓英研究得出,囊括六朝在内的八代之诗,尽管各个时期“文学成就高低不一,诗歌的发展走过一些弯路” ,但毕竟“以其开创性的成就为唐诗奠定了基础,在题材、内容、风格、形
15、式等各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创作经验” ,因为“有了这样蕴蓄丰富的上游,中国诗歌才会流成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 。 1不可否认,这也是中国思想迸发活力,前宗教意识渗透世俗,以道教和佛教为典型的人为宗教孕生、拓展及其竞呈辉映的特殊期间。所谓“魏、晋好长生,故多灵变之说,齐、梁弘释典,故多因果之谈” 2,其中道教蔚兴的历史进程,客观展示出与古神话相伴而生的原始宗教走向人为宗教的时代嬗变,道教与仙话叙事亦在交互作用中走向共同繁荣。缘于此种背景,魏晋南北朝诗歌与神仙信仰产生横向的关联。更为确切地讲,六朝文人乐府不仅继承了两汉乐府古辞的文学遗产,抑且与志怪小说存诗、道教典籍存诗、游仙诗、步虚词以及其它文学交互影
16、响,从而表现出浓郁的神仙意趣,彰显了道教时代的精神图景。一、六朝诗歌与道教文化的关联性基于横向的文化考察,六朝文学通常与道教文化紧密关联。毕竟, “道教的兴起与发展,必然促进神仙变异之谈的流布也自然会在文学中有所表现”,其中小说和诗歌为甚, “均弥漫着令人心醉神荡的神仙之境,充斥着变换万端的变异之谈,浪漫的想象与炽热的情感交织其中” 3。就小说而言,在汉末原始道教向魏晋神仙道教演变的历史过程当中,神仙信仰的深入以及道教造神运动的开展,一方面促成了诸如列仙传 、 神仙传等仙传文本, 真诰 、7周氏冥通记等道教其它叙事文本的诞生,另一方面亦作用于搜神记 、拾遗记等志怪小说中的神异叙事,由此丰富了人
17、仙遇合的文学主题。至于六朝诗歌蕴含的神仙意趣,实则表现于多种文学形态之中。(一)志怪小说存诗与道教典籍存诗志怪小说有搜神记载神女成公智琼赠弦超诗一首, 搜神后记载丁令威化为白鹤歌一首;又有拾遗记载韩终采药四言诗一首, 艺文类聚引杜兰香别传录杜兰香作诗一首。志怪小说存诗包含四言、五言、七言等,诗歌或描摹神仙仪容,或叙记仙界异物,或陈述成仙因由,或畅想游仙之境,藉此表达仙缘宿命、长生久视等道教文化主题,可与同时代仙传互为参证。从总体上看,志怪小说与道教典籍形成交叉态势:某些志怪小说后被收入道藏,某些道教典籍可视之为志怪小说,两种文本亦交互影响。与志怪小说相比,道教典籍存诗数量更多。譬如真诰载录萼绿
18、华赠诗一首,九华安妃见降口授作诗一首,紫微夫人授诗一首,云林与众真吟诗十首,中候王夫人诗三首,方丈台昭灵李夫人诗三首,紫微王夫人诗十七首,云林右英夫人诗二十五首,梦蓬莱四真人作诗四首,十月十五日右英夫人说诗令疏四首,方诸宫东华上房灵妃歌曲一首,太微玄清左夫人北渟宫中歌曲一首,魏夫人与众真吟诗二首,南极王夫人诗一首,辛玄子赠诗三首,紫微夫人授乞食公歌一首,南岳夫人授太上宫中歌一首,大洞真经诗一首,八月十六日夕清灵真人授诗一首,谣谚一首,内经真谚一首,太平酒谚一首,许穆诗一首,许翙茅保命吟一首,郭四朝叩船歌四首,杜广平歌吟一首,梦诗一首等,合计九十余首。又如周氏冥通记载录五仙诗五首,彭先生歌一首,
19、合计六首。又如汉武帝内传载录法婴玄灵之曲二首,上元夫人步玄之曲一首,四非歌一首。又如真仙体道通鉴引洞仙传录扈谦诗二首, 桓真人昇天记载录李仙君歌二首。等等。依据正统道藏 , 真诰 、 周氏冥通记均为南朝梁陶弘景作品,前者隶属太玄部,后者隶属洞真部记传类。 桓真人昇天记乃无名氏撰,亦属洞真部记传类。 汉武帝内传旧题班固撰,其实作者难以考知,其产生时代亦众说纷纭。胡应麟、钱熙祚、瞿镛以及台湾学者李丰楙、日本学者小南一郎等,均视之为六朝作品,后被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记传类。 真仙体道通鉴为元代道士赵道一修撰,亦被收入洞真部记传类,至于洞仙传一书,根据丁培仁编著增注新修道藏目录 ,则隶属神谱仙传类。从主
20、题和内容上看,道教仙传存诗多与志怪小说存诗类似。尽管如此,前者在宗教义理、宗教体验、宗教情感等方面更为深刻,诗歌的玄言特质、游仙意识以及神秘况味更为浓郁。更为确切地说,道教典籍存诗吸收道家词汇、道教术语以及神仙观念更为突出,其用词、造境不是追求审美,而是讲究宗教氛围,故而文学趣味不高,与其称之为文人诗,不如名为道教仙诗。尽管如此,某些学者认为, 真诰存诗针8对“神仙世界的铺陈渲染和仙人高妙意态的描写” ,以及“叙事的秘密、意象的朦胧以及隐喻的深奥” ,乃至通过“飞翔”来“铺陈仙界” ,由此“创造出独特的风景” 4,同样具有一定的文学意义。(二)游仙诗与步虚词游仙诗惯于在诗歌作品中表现抒情主人公
21、神游仙境的场景,其广义并不限于以“游仙诗”为题,而应囊括咏仙诗和慕仙诗。检读魏晋南北朝诗歌,自曹植撰游仙诗 、 述仙诗以来,至南朝陈阴铿赋咏得神仙诗 ,其间以“仙诗”题名者,还包括嵇康、成公绥、张华、邹湛、何劭、张协、郭璞、庾阐、王彪之、王融、陆慧晓、袁彖、萧衍、江淹、沈约、刘缓、萧纲、颜之推等多位诗家,其中以郭璞的游仙诗十九首 、王融的游仙诗五首名气最著。譬如郭璞的游仙诗 ,一方面“始会合道家之言而韵之” ,正如郭氏别传所谓“奇博多通,文藻粲丽,才学赏豫,足参上流” 5,另一方面则被评断为“词多慷慨,乖远玄宗” , “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 ,可谓“文体相辉,彪炳可玩,始变永嘉平淡之体” 6
22、。孙昌武指出,游仙诗可以区分为宣扬信仰的和别有寄托的两大类,文人诗基本上属于后者。文人游仙之作,亦即上述诗家之作, “都是把士大夫阶层的隐逸观念和行为与神仙追求和幻想相结合,抒发感慨,更讲究词藻修饰,艺术上也多有特色” 7,因而具有较为明显的文学价值。步虚词紧密关联于道教典籍存诗和游仙诗作。步虚本是道教斋坛赞颂时使用的一种经韵乐章和韵腔,据称其旋律宛如众仙缥缈步行虚空, “其章皆高仙上圣朝玄都、玉京,飞巡虚空之所讽咏,故曰步虚” 8,属于道教科仪音乐范畴。配合这种步虚声韵的道教经文,亦即步虚词,道教经韵词曲总集玉音法事多有收录。据学者研究,今存唐前步虚词作品,有道徒创作和文人创作两种类型。六朝
23、道经收录影响较大的两种“步虚词” ,一是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步虚解考品二十五首” ,隶属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一是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中的“洞玄步虚吟十首” ,隶属正统道藏正乙部。关于“洞玄步虚吟十首” , 玉音法事亦作“步虚词十首” ,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作“太上洞玄步虚经咏” ,二书均属正统道藏洞玄部赞颂类。如果说“步虚解考品二十五首”旨在宣扬道教现世理想和宗教法力,诗歌言辞鄙陋、表述直接;那么“洞玄步虚吟十首”不仅涉及稽首烧香、旋性乘虚、存心累功等道教斋法,而且充斥着诸如吐纳、胎息、炼液等大量道教术语,其宗教功能十分明显。至于六朝文人创作的步虚词,今存北周庾信道士步虚词十首,作品吸收
24、并且改造了道曲步虚词和其它道教典籍存诗,不仅描写生动绚丽的幻想画面和气氛浓烈的坛场情景,而且抒发了虔诚而热烈的宗教情感,客观表现出了深厚的思想意蕴、鲜明的文学色彩和深邃典雅的艺术风格。 9(三)徒诗与文人拟乐府9清人姚华论 文 后 编 指出:“盖 乐 府 与 诗 , 本 出 一 源 , 其 别 惟 入 乐 与否 之 分 耳 。 有 声 可 歌 者 , 即 四 、 五 、 七 言 诗 亦 可 为 乐 府 , 否 则 长 短 杂 言 而 不能 入 乐 , 犹 徒 诗 也 。 ”10依 照 此 说 , 六 朝 徒 诗 理 应 包 括 游 仙 诗 、 志怪小说存诗、 部 分 道 教 典 籍 存 诗 以
25、 及 大 量 与 音 乐 毫 无 关 联 的 其 它 作 品 。 事 实 上 , 除前 文 论 及 相 关 徒 诗 外 , 六 朝 部 分 有 关 赠 别 、 述 怀 、 写 景 、 咏 物 等 题 材 的 诗 歌 ,其 中 亦 蕴 含 着 某 种 道 教 情 怀 和 神 仙 意 趣 。 嵇康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 、鲍 照 白 云 诗 、 沈约赤松涧诗 、庾肩吾芝草诗、萧撝和梁武陵王遥望道馆诗 、刘删采药游名山诗等等,即是如此。考察这些诗歌,某些作品被认为是广义的游仙诗,某些则借助神仙思想和道教文化来表达其它人文主题。至 于 北魏时代的老子化胡经玄歌三十七首,则不失为广义的
26、乐府诗,于此可见北朝道教思想的活跃。所谓广义者,亦即“以文学为立场” , “凡仿效乐府之作,皆当目为乐府文学” 11(P16),本文所谓六朝文人乐府拟作,亦被囊括于其中。从文学经验上看,六朝文人乐府所蕴含的神仙意趣,直接渊源于两汉民间诗歌。据学者研究,汉乐府古辞可分为贵族、民间、文人三类,从发展过程来说,大抵“发轫于廊庙,盛极于民间,而渐衰于文人之占夺” 12。两汉乐府昭示神仙意趣的作品,主要分布于郊庙歌辞郊祀歌 、鼓吹曲辞铙歌 、舞曲歌辞以及相和歌辞中。 13东汉末年, “及曹氏父子兄弟出,其所作乐府,率皆一用汉谱,完成仿效的乐府。自六代以至隋唐,所有乐府,几全属此类” 11(P20),由此
27、完成了对乐府古辞的仿效和占夺。自汉魏以来,六朝表现道教文化和神仙意趣的乐府诗,主要包括宗庙祭祀场合使用的神弦歌、郊庙歌辞以及大量文人作品。譬如晋代清商曲辞有“神弦歌”十一首,又如郊庙歌辞,有南朝宋迎送神歌 、 飨神歌 、 迎神歌 、送神歌等,南朝齐齐北郊乐歌六首 、 迎神奏 、 送神奏等,南朝梁禋雅 ,北齐青帝高明乐 ,北周雍乐等等,它们大多为御用文人创作,其中以迎神、送神、飨神等为主要内容的歌辞,通过歌者的想象和夸饰,不同程度地描绘了神祇出游、降临以及接受祭飨、赐予福祉的场景和盛况,一方面上承诗经 “颂”体和汉代郊祀歌 ,另一方面又直接关联于神仙道教的时代演绎。至于六朝的文人拟乐府,真可谓数
28、量繁多,内蕴深刻,往往涵括羡仙、求仙、游仙等丰赡的思想内容。二、六朝文人乐府昭示的神仙意趣根据逯钦立所撰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检读现存六朝文人乐府,其中昭示神仙意趣者多达四十余首。从时代和作者来看,此类文人诗以魏晋和南朝宋梁两朝居多。10魏晋时代,曹操撰有气出倡 、 精列 、 陌上桑 、 善哉行以及秋胡行二首,曹丕撰有折杨柳行 ,曹植撰有飞龙篇 、 升天行 、 远游篇 、 仙人篇 、 平东陵行 、 桂之树行 、 苦思行 、 陌上桑等多首;而南朝宋梁之际,宋有孔宁子前缓声歌 、谢灵运缓声歌 、何承天临高台篇 、鲍照代升天行与代淮南王等,梁有萧衍上云乐 、沈约前缓声歌 、陶弘景告游篇 、萧纲升仙篇
29、与飞来双白鹤 、刘孝胜升天行 、戴暠神仙篇 、高允生王子乔行等。此外,晋代尚有傅玄云中白子高行 、陆机前缓声歌等,南朝尚有张正见神仙篇 、陆瑜仙人揽六著篇 、江总萧史曲等,北朝亦有高允王子乔 、王褒轻举篇等。如此种种,文人乐府的创作传统一直延续至隋朝,卢思道撰有升天行 、 神仙篇 ,鲁范撰有神仙篇 ,即是例证。针对历代乐府诗的题名特征,明代徐师曾有言:“盖自琴曲之外,其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 ;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 ;兼之者曰歌行 ;述事本末,先后有序,以抽其臆者曰引 ;高下长短,委曲尽情,以道其微者曰曲 ;吁嗟慨歌,悲优深思,以呻其郁者曰吟 ;因其立辞之意曰辞 ;本其命篇之意曰篇 ;发
30、歌曰唱 ;条理曰调 ;愤而不怒曰怨 ;感而发言曰叹 ”。 14而考察唐前乐府,从汉代相和歌辞瑟调曲善哉行到曹操的善哉行 ,从汉代相和歌辞吟欢曲王子乔到高允生的王子乔行 、高允的王子乔 ,从汉代舞曲歌辞淮南王到鲍照的代淮南王 ,可见无论是从题名、题材和主题内容,还是从艺术手法上去审视,六朝文人乐府都具体而微地传承了两汉民间诗歌创作传统。不仅如此,从曹植仙人篇至戴暠的神仙篇 、张正见的神仙篇 、陆瑜的仙人揽六著篇、卢思道的神仙篇 、鲁范的神仙篇 ;从曹植升天行至鲍照的代升天行 、萧纲的升仙篇 、刘孝胜的升天行 、王褒的轻举篇 、卢思道的升天行 ;从陆机前缓声歌至孔宁子的前缓声歌 、谢灵运的缓声歌、
31、沈约的前缓声歌 ;从张华萧史曲到江总的萧史曲 ;等等;足见魏晋以来的文人乐府,又在较为复杂的时代环境下有所更新,并且呈现出更为广阔的文化内涵。具体而言,从篇题和歌辞来看,六朝文人拟作不仅关注道教相关人物“王子乔” 、 “淮南王”乃至“萧史” ,而且乐于塑造更为浪漫的“升天”场景,呈展出更为深广的“神仙”主题,乃至偏爱“缓声”的音乐风格。换句话说,六朝文人乐府一是在题名、题材以及主题内容方面发掘神仙思想及其文化意蕴,二是在艺术手法方面追求比较柔美的审美形态,客观展示了汉魏以来神仙道教的非凡魅力。事实上,仔细考究六朝文人乐府,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些诗歌从不同层面出发,充分证实了神仙道教对传统文学的时代作用。这里,不少作品对神仙、仙境抑或幻景情有独钟,大部分作品习惯于构想神仙聚会以及人仙遇合、同游、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