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64.50KB ,
资源ID:116584      下载积分: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165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现代教育心理学习题及答案.doc)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现代教育心理学习题及答案.doc

1、 1 现代教育心理学 习题及答案 : 一、选择 1、 1903 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2、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3、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A 2 岁 B 4 岁 C 5 岁以前 D 13 岁 4、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 A 2-3 岁 B 4 岁 C 5 岁以前 D 13 岁 5、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

2、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 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7、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 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8、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 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 反应联结 9、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10、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1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

3、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12、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 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13、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14、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15、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16、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

4、的影响 17、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2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18、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A态度学习迁移 B情感迁移 C知识与技能迁移 D气质迁移 19、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 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20、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21、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A程序性知识 B实用的知识 C直观的知识 D可应用的知识 2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5、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23、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 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A长时记忆 B内隐记忆 C操作记忆 D形式记忆 24、短时记忆的容量 A较大 B没有限制 C非常之小 D为 7 土 2 个组块 25、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A时快时慢 B快者愈快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 26、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A艾宾浩斯 B巴甫洛夫 C冯特 D弗洛伊德 27、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B复习越早越好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 D当天复习 28、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

6、,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 B命题学习 C原理学习 D推理学习 29、最早提出遗忘曲线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 B艾宾浩斯 C斯金纳 D冯特 30、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 A操作技能 B技巧 C操作能力 D能力 31、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 C智力 D 思维程序 3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A复杂方案 B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 33、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34、对学

7、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A智力技能 B学习自觉性 C元认知策略 D自我意识 3 35、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 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见解 C认知策略 D类比或表象等 36、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A意识和能力构成 B规则和技能构成 C认知策略构成 D经验和方法构成 37、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38、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 39、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

8、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40、一个人的对人对已、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10.1)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41、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 42、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 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策略系统 D价值体系 43、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A与他人

9、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 44、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45、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A知识经 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 46、态度的情感成份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A态度的核心成分 B动力性成份 C非智力成分 D内化了的成份 47、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 A行为方式 B意向或意图 C行为习惯 D语言或行为 48、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 A思维品质

10、 B学习内容 C学习结果 D知识技能 49、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 A若干等级 B五个等级 C三个等级 D四个等级 50、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A信息加工 B智力活动 C 信息输入 D心理变化 51、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 4 A各种智力活动 B各种子目标 C各种课堂行为 D教学阶段 52、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 A信息加工 B学习活动 C复杂记忆 D理解 53、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 则宜于采用 A以教师为中心

11、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D合作学习策略 54、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 A有所不同 B相类似 C有一定联系 D没有必然联系 55、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A教师的主导教学 B独立完成作业 C家庭作业 D个别课堂练习 56、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 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57、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A有影响 B没有影响 C几乎没有影响 D有实质性影响 5

12、8、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以免 A迷失方向 B错用方法 C措手不及 D产生焦虑 59、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60、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教学有 A一定的帮助 B 较弱的影响 C间接的影响 D直接的影响 61、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 A可用因素 B微弱因素 C重要因素 D利弊兼有的因素 62、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A目的和内容 B共同语言 C深厚友谊 D约束力量 63、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 A最终结果 B中间环节

13、C目标 D最高阶段 64、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 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B小集团意义 C依赖兴趣的作用 D没有政治意义 65、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 A极大的影响 B不大的影响 C积极的影响 D消极的影响 66、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 A集体观念 B从众 C服从大局 D集体凝聚 67、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 A是权威意见 B将有助于他 C旁观者的意见 D是客观的意见 5 68、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

14、间发生 A连锁性感染 B互相监督 C互相帮助 D遵守纪律 69、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 A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B和口头的规范 C潜意识遵循的规范 D不成文的被动规范 70、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 A方向和范围 B方向 C范围 D纪律约束 71、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 A教学风格 B组织教学方法 C气氛区 D 教学氛围 72、人际交往过程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实现,其主要交往工具是语言符号系统和 A暗示影响系统 B非语言符号系统

15、 C文字符号系统 D情感感染 73、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 A监控与管理 B准则与控制 C限制性影响 D限制与规范 74、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A课堂情境 B课堂结构 C课堂形势 D课堂教学 75、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 A课堂约定 B课堂行为准则 C课堂 纪律 D课堂行为 76、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的影响 77、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 A教室的布置 B教师的行为表现 C学生的学习方式 D学生座位的分配 78

16、、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 A教学过程的规划 B教学内容设计 C教学方法的实施 D教学方法的选择 79、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采用适当的惩罚 A也是不行的 B也是违法的 C也是不必要的 D是必 要的 80、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 A随机安排 B分类安排 C集中安排 D交错安排 81、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 A兴趣形成 B自发复习 C过度学习 D疲劳和厌烦 6 82、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 A心理异常 B不适应表

17、现 C不良表现 D问题行为 83、班级里学习成绩差生和后进生有问题行为,优秀学生 A也全都有问题行为 B没 有问题行为 C只有问题行为萌芽 D也有问题行为 84、有的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学生的行为称作 A冲动型问题行为 B扰乱性的问题行为 C多动型问题行为 D自律障碍行为 85、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 A作出分析 B作出判断 C进行评估 D作出决策 二、填空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 学与教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 应用心理学 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 出生、成熟、

18、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心理变化 。 4、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 与差异性。 5、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 。 6、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 、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份。 7、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 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 8、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 情感体验 ,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9、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 、自我追求等。 10、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 。 11、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

19、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 行为规范 学习三类。 12、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够 增加反应 发生的概率。 13、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 (撤消惩罚 ) 之分。 14、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 认知结构 。 15、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 同化新知识 的适当的原有知识。 16、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 处理和转换 。 17、所谓学习动机,是指 引起和维 持 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18、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 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19

20、、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 成败经验 。 7 20、程序性知识 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21、如果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22、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比如 痕 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和动机说等。 23、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24、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忆,指从长时记忆贮存中提取的

21、正在使用的知识信息。 25、遗忘曲线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 先快后慢 的负加速趋势。 26、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 活动方式 。 27、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 1959)年系统提出了心智动作 (按 阶段)形成的理论。 28、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复杂方案 。 29、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 等环节构成。 30、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 . 31、交互式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预测。 32、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

22、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 33、人们一般倾向于根据问题是否界定清晰而分为两类,即有结构问题与 无结构问题。 34、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 目标状态 的过程。 35、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 类似的创造 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 36、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 提出假设 和验证假设。 37、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 准备状态 或反应倾向性。 38、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 通过个体与环境 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变的。 39、品德是社

23、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 出来的 比较稳定 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40、教学目标是 预期 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12.1) 41、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 42、如果教学目标侧重知识或结果,则宜于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是讲授教学。 43、上课开始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将有助于引导学生的集中注意课中的重要信息,对所教内容产生预期。 8 44、对所学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 45、知识领会过程中的转换,即指用自己的话或用不同于 原先表达方式

24、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46、教师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 47、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参观法、实习作业等。 48、教师的教学策略可以分为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和个别化教学等。 49、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 50、行为目标的陈述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具体目标、产生条 件 和行为标准。 51、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 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 52、在进行任务分析

25、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 53、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 。 54、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 “学生要完成这一目,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 ”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始状态为止。 55、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 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56、课堂教学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即 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 57、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 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 58、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主张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 活动而发现合作学习概念或原理。 59

26、、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 ,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 60、制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 _ 。 61、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功能。 62、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 _持久地 _ 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 63、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是指 教师在课堂创设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64、班级、小组、少先队、团支部等都属于正式群体。 65、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等三个阶段。 66、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

27、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67、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们约定俗称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制约。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 9 68、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69、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 70、一种课堂气氛形成后,往往能够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不同的课堂活动也会被同样的课堂气氛所笼罩。 71、由于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便成为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72、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

28、会投射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 73、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 74、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 75、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特征。 76、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愤、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 77、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78、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现象,它以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 79、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

29、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人际交往。 80、也有的心理 学家把问题行为分为:品行性问题、性格问题行为、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等三类 81、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82、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资料、描述并分析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 83、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 84、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与教学 效果有较

30、高的相关。 85、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他们的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 三、简答 (一)布鲁纳的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原则: 动机原则。即学生有内在的学习愿望。 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10 程序原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个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迁移。 强化原则。教学规定 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 (二)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

31、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 “革命 ”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知识并不能精确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知识便用,一用便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情境进行再创造。 3、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 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而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三)先行组织者技术及其应用 1、先行组织者技术的目的。 奥苏伯尔认为,如果接受学习是意义学习的话,也同样

32、可以发展智力。而意义学习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大脑中 原来有某种特定的知识的同化作用。如果学生大脑中没有这个知识,那么,就提前输入一个知识。这个为了促进意义学习而提前输入的知识,便是 “先行组织者 ”;这种教学方法就称先行组织者技术或策略。 2、先行组织者教学程序。 在呈现正式教学内容之前,利用三、五分钟时间,提前输入一个引导性的知识点,以同化后来学习的新的知识。 3、设计先行组织者知识的要求。 作为先行组织者的知识,一是抽象性、概括性较强的上位性知识或与新学习知识具有某种相似性的知识。 (四)学习动机的种类 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五)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 域的体现。 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当较低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六)成败归因理论 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