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文艺心理学 导论练习题 答案 一、填空 1、 在西方,文艺心理学是在 19 世纪后半期,随着 自然科学 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现代 心理学 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 2、 19 世纪,西方主要的文艺心理学流派或文艺心理学理论有: 实验心理学 、 移情说 、 距离说 。 3、 实验心理学 是文艺心理学的第一个重要流派,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 费希纳 。 4、实验心理学与传统美学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 研究对象 不同。二是 研究方法 不同。 5、实验心理学使美学研究发生了由“ 自上而下 ”的研究向“ 自下而上 ”的研究的转变,开辟了现代美学的新纪元,标志着文艺心理学的产生。 6、“移情说”的代表人
2、物是德国心理学家 里普斯 。“距离说”是瑞士心理学家 布洛 提出来的。 7、 20 世纪西方主要的文艺心理学流派有: 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 、 格式塔文艺心理学 、 人本主义文艺心理学 、 社会文化历史文艺心理学 。 8、 20 世纪影响最大的文艺心理学流派是 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 。其代表人物是 奥地利 的精神病学家 弗洛伊德 和 瑞士 的精神病学家 荣格 。 9、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 泛 性论 为基础,强调 无意识 的重要性。 10、荣格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后自力门户,创立了“ 心理分析学派 ”。同弗洛伊德的个人无意识和性本能的立论不同,荣格强调 集体无意识 ,认为艺术就是要揭示人类集体无意
3、识的 原型 。 11、 格式塔心理学 是 20 世纪德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是考夫卡和 阿恩海姆 。 12、阿恩海姆把格式塔心理学系统运用于美学研究之中,主要以 视觉艺术 作为分析对象。 13、 人本主义 是 20 世纪文艺心理学的最新潮流,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 马斯洛 。 14、 社会文化 历史 文艺心理学 是苏联的一个文艺心理学流派,它以 马克思列宁主义 为指导,代表人物是 维戈茨基 、 列昂节夫 和 鲁利亚 。 15、 王国维 是我国现代文艺心理学的鼻祖。他在红楼梦评论中运用 叔本华 的观点来说明红楼梦的悲剧。在 人间词话 中,他提出了“境界”说。他的“境界”说是对西方的“
4、移情说 ”说和“ 距离说 ”说的创造性运用。 16、 郭沫若 在论诗三札中把诗的创作看成是一个由 生活现实 转化为 心理现实 再 转化为 艺术现实 的过程。在其他文章中,他还自觉地运用 弗洛 伊德 的精神分析学来解 释 西厢记 的创作动机和自己的小说 残春 主人公梦的起因和变态。 17、 鲁迅 翻译了日本学者 厨川白村 文艺心理学著作苦闷的象征。 18、中国现代最早在高等学校开设文艺心理学课程的人是 鲁迅 。 19、朱光潜在美学研究方面走的是一条从 心理学 角度研究美学的道路,他的文艺心理学 专著有 悲剧心理学 、 变态心理学 、 文艺心理学 。其中 悲剧心理学 是他在 1933 年用英文写作
5、的,此书使他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在国外出版。 20、在现代 中国, 是第一个对审美经验作出系统的理论概括的人。 21、 朱光潜 的三本文艺心理学专著的出版,特别是 文艺心理学 一书的出版,标志 着中国现代形态的文艺心理学的形成。 22、 胡风 结合革命文艺的实践对创作心理进行独特的研究,他把 创作主体 提到主要地 位,认为创作过程是创作主体和 创作对象 “相生相克”的过程。 23、文艺心理学的产生和兴起始终受到 科学主义 思潮和 人文主义 思潮的影响。 人文主义 思潮对文艺心理学的推动是主要的、深层的。 24、文艺心理学重视 审美主体 ,这 是对注重审美客体的传统美学的挑战。 25、 文艺心理学是
6、一门 自然科学 和 社会科学 的交叉学科。我们现在所研究的“文艺心 理学”实际上是 文艺学 或美学的一个分支。 2 26、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审美主体 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活动中的 审美心理机制 。在文艺心理学研究对象中, 审美体验 是一个核心命题。 27、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四个部分: 艺术家 、 创作过程 、 艺术作品 、 和 艺术接受 。 28、文艺心理学有 描述性 的文艺心 理学和 功能性 的文艺心理学之分。我们要建立的文艺心理学不仅是 功能性 的文艺心理学,而且是具有现代科学形态的 功能性 的文艺心理学。 29、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的综合性表现在
7、两个方面:一是 指 多种学科的综合 ; 二是 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 。 30、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日趋综合的原因是:一是 时代的要求 ;二是 同研究客体的特点有关 。 31、 辩证唯物主义 和 历史唯物主义 是运用多种学科和多种方法研究文艺心理学的哲学基础。 32、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主体审美体验,必须注意两个重要观点:一是审美 主体心理活动的 历史制约性 。二是审美主体心理活动的 社会实践性 。 33、同文艺心理学的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是 普通心理学 。 34、普通心理学和文艺心理学的区别是:一是 研究对象不同 不同;二是 研究方法 不同。 35、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人类普遍的心理 ,文艺心
8、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人类的特殊心理 审美心理 。 二、名词解释 1、文艺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创作、文艺作品和文艺接受中的问题,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机制。 2、 审美 体验 指人在对 审美对象 的感受审辩中所达到的精神超越和生命感悟,一种极为强烈的人格、心灵的高峰体验。 3、距离说 是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提出来的。布洛认为审美活动既不纯粹是主观的、理想的,也不纯粹是客观的、现实的,而是在这两者之间保持适当“距离”所获得的审美效应。布洛主张审美应 该采取一种自由的观
9、赏态度,主客体之间要保持无功利、非实用的“心理距离”。布洛的所谓“距离”,指的不是客观现实中时间或空间的距离,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这种距离出现在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 4、移情说 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里普斯。所谓“移情”,就是指人们在审美过程中,把物化成人,以人度物,设身处在物的地位,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好象物也象人一样有感觉、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从而使人与物发生同情与共鸣,达到物我交融、物我同一的境地。里普斯的“移情说”,强调了审美主体的情 感在审美活动中的能动作用,抓住了审美过程中的重要心理特征。 三、简答题 1、 文艺心理学同文艺学其他分支
10、相比,有什么优势? 文艺心理学与文艺学的其他分支相比,有自己的优势:文艺心理学能进入到文艺哲学和文艺社会学所无法深入的领域,能进入艺术创作和艺术接受的个性心理的深处。例如关于艺术本质问题,文艺哲学往往从哲学反映论和认识论的角度,从存在决定意识的角度来说明艺术和生活的基本关系,但这样做无法揭示艺术活动中审美主体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过程。长期争论不休的形象思维问题就是一个例子。如果只是从哲学思辨的层次对形象和思维、 感性和理性进行宏观研究,不深入到创作过程中直觉、想象、情感等心理因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就很难对形象思维问题作出科学的阐述。 2、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文艺心理学为什么把
11、“审美体验”作为核心命题?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机制。具体研究对象包括四个部分:艺术家、创作过程、艺术作品、艺术接受。文艺心理学把“审美体验”作为核心命题,原因是;首先,体验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指向人的生命,人的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人的一 种生命体验。其次,审美体验具有精神上的超越性,能够弥补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的心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人类可以通3 过审美体验使情感和理性和谐地统一起来,使人格得到完善,使人性得到全面发展。 3、文艺心理学同普通心理学是什么关系? 文艺心理学同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普通心理学同文艺心
12、理学的关系最为密切,它在文艺心理学的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文艺心理学研究离开普通心理学是很难完成的。普通心理学的一般理论、观点和方法对于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它是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但是文艺心理学在运用普通心理学的一般理论、观点 和方法时不能机械照搬,必须根据文艺心理学对象的特点加以消化和改造,使之成为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 四、论述题 1、试述西方文艺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教材第 1-3 页) 2、试述我国文艺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教材第 3-5 页) 3、试述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文主义思潮对文艺心理学的影响。 (教材第 5-6 页) 文艺心理学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一、名词
13、解释 1、 审美阀原则 这是德国实验心理学的先驱费希纳在美学导论中提出的 16 种审美原则的第一个原则。这一原则运用于意识水平,它要求刺 激在它能够使主体产生快乐或者痛苦之前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换言之,进入审美阀限的刺激,才有可能唤起审美愉悦。 2、唤醒理论 是英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贝里尼提出的理论,又称为“规范与审美愉悦的关系理论”。贝里尼特别关注美感的唤醒,提出通过不同的刺激类型的特性,如新奇性、好奇性、复杂性、模糊性和费解性等,可以促使唤醒的产生。他认为审美愉悦由两种唤醒而得到。一是“渐进性”的唤醒:它使情感达到适当程度,其过程是紧张情绪的适度递增。二是“亢奋性”唤醒:情感超过可
14、意的程度而剧烈上升,然后在唤醒下退时获得一种解除的 愉快。 3、无意识 又叫潜意识。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面。无意识是人类精神活动中最深层和最原始的部分,在这个层面中充满着不容于社会的各种本能和欲望,它们时刻想冲出前意识和意识的层面表现出来。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根本内容是“本能冲动”,主要表现为性本能。尽管无意识处于人的精神结构的最低层,大部分的无意识不能呈示到意识的水平上,但它却在冥冥之中影响甚至规定着心理的最微妙的活动。无意识时时刻刻影响着人的一切言行。 4、俄狄浦斯情结 也叫“恋母情结”, 是弗洛伊德分析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创作心 理机制时运用的一个重要概念。弗洛
15、伊德把性本能视为精神活动的原动力,并把性本能追溯到人的童年时期。由于人生下来处于不能自立的状态,只能完全依赖父母的照料,于是,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与父母结成了特殊的性关系,这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发生了爱的竞争。男孩怀着对母亲的柔情,视母亲为自己的所有物;女孩则怀着对父亲的柔情,视父亲为自己的所有物。这种关系甚至会引起男孩视父亲有如情敌,女孩视母亲有如情敌。弗洛伊德把这种“性”的选择和竞争叫做“俄狄浦斯情节”。他认为所有的人在儿童时代都有恋母情结。 5、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认为 人格的构成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本我是原始的、生来就有的、非理性的无意识的部分,集中了人的各种本能的欲望和冲动
16、,而性欲则是一切欲望和冲动的根本。本我遵循顺应本能冲动的快乐原则。自我是意识系统,代表着理智,以现实的原则控制本我的活动,它是调节本我与外界的中间人,既按现实原则行事,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快乐原则的需要,调和了现实原则和快乐原则这两个对立的原则。超我是伦理化的自我,带有理想的特征,它的目的是控制和引导本能冲动。超我中充满了对本能欲望实行制约的种种因素,譬如理性、禁忌、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和标准、 宗教戒律等等。 6、集体无意识 4 这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理论。 集体无意识指的是那种由于某种潜在体验的普遍性而形成的人类悟性的基本模式或原型的贮存。它并不为个体的显意识所掌握,尽管它包含了连远祖在内
17、的过去所有时代积淀的经验及其影响。 7、原型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理论。 在荣格的心理学理论中,原型是与艺术家的集体无意识相联系的一个重要概念。原型指的是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先天倾向,是心理经验的一种先在决定因素,它使个体以其原本祖先当时面临的类似情境所表现的方式去行动。原型是一种形象,也叫原始意象。荣格认为,原始意 象或原型对于所有民族、所有时代和所有人都是相通的。它们是人类早期社会生活的遗迹,是重复了亿万次的那些典型经验的积淀和浓缩。原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范型,是一种先天固有的直觉形式,它决定着人类知觉、领悟、情感、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致性。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就是原型或原始意象。 8、自卑
18、情结 是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来的。所谓“自卑情结”,原指来自于器质性缺陷的自卑感,后兼指种族歧视造成的少数民族儿童自卑感。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人人都会有的一种情绪,起源于童年期的弱小和无助。但是只有身体具有器质性缺陷或在精神上 受到社会性的挫伤时才会形成一种复杂的自卑情结。自卑感本身并非变态,它是人类改善地位的原因,人类的一切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阿德勒用“自卑情结”来解释艺术创作。他认为艺术创作的动力就来自于童年的“自卑情结”和“追求优越”的动机。 9、镜像说 是当代法国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拉康 在考察主体形成的时候提出来的。拉康 认为,人初涉世界是非主体的、不分化的存在,在我与物之
19、间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一旦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人就达到一次主体性跃迁的转换点。当婴儿在镜子中看到自己,也就是看到镜像活动与自己身体活动之间的关系时 ,他为自己的发现感到高兴,并拼命向镜子靠近,以便看得清楚些。这种识别的行动正是“我”的初次出现,也就是所谓的“初次同化”。(婴儿和镜子的合一)。但“初次同化”也意味着第一次的“自我疏异”。原因是现时活动中的“我”与镜中之“我”是分裂的。拉康的镜像说与视觉艺术有相当的类比性。 10、简化原则 是格式塔心理学家 阿恩海姆提出来的。他认为 事物的种种复杂的刺激的动力结构在人的知觉中会趋于简化,而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正是对外在原型的一种简化。 视知觉的简化规
20、律和艺术的简化规律,都有其生理的根源。人的眼睛观看事物,总是捕捉它的 几个突出特征而见出全貌。观看不是通过细节,而是把握事物的粗略结构特征。人的眼睛倾向于把任何一个刺激式样看成已知条件所允许达到的最简单的形状。这就是视知觉的简化原则。 11、优格式塔 格式塔心理学家用整体观来解释艺术。他们认为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个格式塔。艺术品不是各组成部分的简单的集合,而是各部分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艺术品的魅力是通过它的结构特质来认识的。考夫卡提出了“优格式塔”(也称为“格式塔质”)这一概念。他对“优格式塔”的特点作了概括:它不仅使自己的各部分组成了一种层序统一,而且使这统一有自己的独特性质。 即“优格式塔”是
21、一种总体特征,它不存在于艺术品的各个组成部分之中,而是存在于各部分所构成的联系中。对一个优格式塔作任何改动势必改变它的性质,如果这种变动属于次要的方面,这格式塔也势必退化。 12、需要层次 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马斯洛提出的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由低到高排列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的需要,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时,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发生。 13、高峰体验 这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理论。 按马斯洛的定义,最高 快乐实现的时刻,称之为高峰体验。这是审美的知觉、创造性的时刻、智力的顿悟、情欲高潮的体验,以及运动
22、完成的某种状态,等等。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者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虽然高峰体验在许多领域都可能出现,但是,马斯洛认为在审美活动中高峰体验最容易出现。美的高峰体验是人类生活的一个中心部分。 14、自我实现 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马斯洛提出来的理论。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需要是一种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希望能完成和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的需要。简单说,所谓自我实现,5 是指人的自我 发挥和自我完善的一种欲望,也就是一种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的倾向。 15、表现性 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之一 阿恩海姆提出来的理论。阿恩海姆认为艺术式样与情感反应之间在结构性质上是同
23、一的。 任何对象所具有的表现性都是它本身结构所固有的,而外部事物和人的内在情感在结构性质上是等同的。 16、知觉概念 是格式塔心理学家 阿恩海姆在阐述知觉的抽象作用时提出来的一个术语。阿恩海姆认为,知觉过程就是形成“知觉概念”的过程。视觉实际上就是通过创造一种与刺激材料的性质相对应的一般形式结构来感知眼前的原始材料的活动。这个一般的结构不 仅能代表眼前的个别事物,而且能代表与这一个别事物相类似的无限多个其他的个别事物,即人们感知外物时,大脑皮层就开始了对该物的结构特征的提炼过程,而不是将这个物体的形状原原本本地印进脑海中。 17、决定论原则 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历史唯
24、物主义的原理出发,认为人的心理和人的意识具有社会历史性,是受社会文化历史制约的。心理决定于生活方式,并且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它总是积淀着社会文化历史的蕴含。社会的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的心理的根本特点,就在于人的心理的社会性。 18、同型性(异质同构论 ) 这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又称为异质同构论。这一理论认为在知觉活动中,在作为对象的物理现象与作为认知主体的人的大脑生理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同形关系。 二、简答题 1、如何评价实验派的文艺心理学研究? 实验派心理学主要是专业心理学才能涉足的领域。这些专业心理学家不太关心艺术理论家更关心的宏观性课题,因为他们要考虑研究的可行性、信度和效度。对
25、于大多数的实验艺术心理学家来说,心理学的考虑往往高于对艺术本身的思考。实验艺术心理学家对艺术活动至关重要的情感、动机和人格都没有充分涉及,或者暂时不可能充分涉及。实验 的艺术心理学虽然会稳步地向前发 展,但不太可能产生石破天惊的结论。 实验心理学的缺陷是:由于它没有顾及到实验者的主观条件和实验时客观环境的影响,这就使得一些统计数字带有偶然性和不稳定性。同时它也没有涉及到艺术中的情感表现和对现实的感情把握等主要现象。 2、格式塔文艺心理学是如何解释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心物关系的? 格式塔文艺心理学用 同型论(异质同构论)来解释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心物关系。同型论 依据“场”的概念去解释“力”的样式在审美
26、知觉中的形成,认为外部事物、艺术样式、人物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在结构形式方面,都是相同的,它们都是“力”的作用模式。自然物虽然有不同的形 状,但都是“物理力作用之后留下的痕迹”。艺术作品虽然有不同的形式,却是运用内在力量对客观现实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总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其基本结构最后都可以归结为“力的图式”。正是在这种“异质同构”的作用下,人们才在外部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直接感受到某种“活力”、“生命”、“运动”和“动态平衡”等性质。事物的形体结构和运动本身就包含着情感的表现,具有审美的意义。人的生理活动和内在情感,也是一种“力”的表现形态,只不过内在情感的这种“力”发生在内心深处罢了。 3
27、、 如何评价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观?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是一种反理性的学说。他的学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起,构成了对现代社会影响最大的四种学说。弗洛伊德在心理学上的贡献主要有三个。( 1)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以前的心理学,一直把意识作为研究的对象,很少有人考虑行为的无意识动机,是弗洛伊德首先充分注意到人的心理生活的特殊复杂性,用观察的事实(主要通过梦的解释)证实了无意识的存在,以及无意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这就填补了传统心理学的空白,为人类精神世界的研究开拓了 一个新的领域。( 2)他提出了一个人格结构的框架,把人格视为由本我、自我、超我这
28、三个系统组成的一个整体,揭示了人格的复杂性。表明心理学对人的研究和认识深化了。( 3)他冲破了假道学和伦理的偏见,把性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打破了科学上对性心理的鄙视,冲破了西方中世纪遗留下来的禁欲主义道德观,为从精神方面研究性奠定了基础。 弗洛伊德理论的缺陷是:( 1)他否认人的心理的社会制约性和人的本质的历史性,他的生物主义唯能论,明显地具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 2)他把意识与无意识对立起来,无限夸大无意识在人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抹 煞了意识6 的作用。实际上,意识与无意识共存,两者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人的精神生活的整体。( 3)他把性欲看作人类精神生活的核心,认为性欲冲动是艺术家
29、的创作动机,这不符合事实,缺乏普遍根据。艺术家的创作动机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不能仅仅归结为生物学意义的性欲冲动。( 4)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精神病患者和心理不健康的人,从精神病患者和心理不健康的人身上得出的研究结论不适用于心理健康的人。而他仅仅根据部分的客观现实,却作了普遍性的解说,在方法论上是错误的。 4、为什么马斯洛的心理学是第三思潮? 马 斯洛是 20 世纪 60 年代崛起于美国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称自己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第三种力量”或“第三思潮”。第一思潮是弗洛伊德主义心理学,第二思潮是行为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上的第三思潮同行为主义心
30、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形成鼎立之势。弗洛伊德的研究对象是神经病和神经病患者,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就是建立在这样的研究对象的基础之上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则大多基于对动物的研究,他们抹煞动物与人之间的本质区别,强调刺激 -反应是人和动物的行为的共同机制。针对上述两种心理学的弱点,马斯洛在心理 学的研究方向上实行了两个转变。第一个转变是,弗洛伊德提供了心理疾病的那一半,他要补上心理健康的这一半。所以,他所着重研究的是健康的、自我实现的人的心理学,名曰:健康心理学。第二个转变是,他致力于发掘人的潜力、创造性,因此他竭力发现和研究发展得好的、出色的人物。他自认为这种发现和研究,是“正在发生一次人的形象的改
31、变”。 5、运用阿德勒理论简述艺术活动中的自卑和超越。 自卑和超越理论是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来的。“自卑情结”是阿德勒心理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自卑情结”,原指来自于器质性缺陷的自卑感,后 兼指种族歧视造成的少数民族儿童自卑感。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人人都会有的一种情绪,起源于童年期的弱小和无助。但是只有身体具有器质性缺陷或在精神上受到社会性的挫伤时才会形成一种复杂的自卑情结。自卑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成为超越的原动力。处在比较低下情境的人总要力求达到更为优越的地位。意识到自己处于劣势,会使人产生一种内驱力或动机要改善处境争取优势,求得对卑下的补偿。人的一生就是由卑下处境向优越地位的运
32、动。处于相对卑下地位而心情沮丧或装模作样往往就是自卑情绪的流露。自卑感本身并非变态,它是人类改善地位的原因,人类的 一切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阿德勒用“自卑情结”来解释艺术创作。他认为艺术创作的动力就来自于童年的“自卑情结”和“追求优越”的动机。艺术家在很多方面和处于自卑或无能状态中的儿童一样,他们的心中总是拥有某种目标,而且往往是由想象而生的优越性目标。因此,艺术家的内心充满了种种心理冲突。想象的目标越是优越,艺术家的不安和痛苦就可能越深,也就越可能激发更为惊人的创造力,获得某种真正的自卑和超越。 6、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文艺心理学有什么重要特征和主要观点?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一般指的是心理学
33、中的苏联学派,这一学派继承了 俄国心理学的传统,同时又自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这一学派认为人的心理是受人的社会实践制约的,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历史环境中形成的,它力求把心理学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既重视人的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又强调人的心理活动的社会制约性,既关注个体心理也重视社会心理,特别强调活动在心理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代表人物是维戈茨基和梅拉赫。前者是 20 世纪上半世纪的代表,后者是 20 世纪下半世纪的代表。这一派只有维戈茨基曾经研究过文艺心理学,其他代表人物并没有专门研究过文艺心理学,但他们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 对苏联的文艺心理学研究影响很大。这一学派对文艺心
34、理学研究有重要启示的是三个原则:决定论的原则、意识和活动统一的原则、心理在活动中发展的原则。 7、 弗洛伊德是怎样论述梦与艺术创造之间的关系的? 弗洛伊德对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认为梦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梦总是有所指涉,有所意味。梦有四个特征。( 1)梦总是有巨大的压缩作用。( 2)梦总是呈现视觉的形象,绝少有抽象、无形的思想。( 3)梦中的视觉形象几乎都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戏剧性”中。( 4)梦具有相当的象征意义。 做梦是一种无意识行为。 梦是愿望的满足。人们在现实生活 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在梦中可以得到替代性的满足,在现实生活中受压抑的精神在梦中可以得到宣泄。梦和艺术家的创作意识状态具有惊人
35、的一致性。艺术家的欲望往往比普通人强烈,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就好像做白日梦,在艺术的虚幻世界中,艺术家的力比多能量获得了宣泄或转移,得到了替代性的满足。艺术家都是白日梦型的幻想者。艺术创作是对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欲望的补偿。 8、简述马斯洛的“存在性世界”与艺术的关系。 马斯洛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往往是一些“匮乏性价值”,如恐惧、怀疑等。与“匮乏性价值”相对的7 是“存在性价值”,如美、正 义和完善等。“存在性价值”最明显地体现在高峰体验的时刻。在“存在性世界”,艺术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对于存在性价值的提升与实现,艺术的作用其实是有限的、间接的,因为存在性价值更是艺术以外的重大问题。
36、9、格式塔文艺心理学是如何解释审美活动的生理基础的? 格式塔心理学致力于对知觉的完形研究,主张以人的大脑的完形机能,去阐明事物的形象结构与人的知觉心理结构的“同构”原理。人之所以能把外界众多无组织的刺激在知觉中予以完形,是因为大脑的神经系统具有组织作用。格式塔心理学强调脑的神经系统的组织作用,并提出了这种组织 作用的基本规律,叫孕含性,即“完形趋向”。“完形趋向”的意思是说:只要主要的条件允许的话,心理的组织作用总是力求趋于完善。 阿恩海姆认为,知觉过程就是形成“知觉概念”的过程。人们感知外物时,大脑皮层就开始了对该物的结构特征的提炼过程,而不是将这个物体的形状原原本本地印进脑海中。阿恩海姆认
37、为,艺术品所要求的平衡是视知觉的平衡,而不是实际上的力的平衡。视知觉的平衡来自于外物的刺激使大脑皮层中的生理力的分布达到可以互相抵消的状态时心理上的感受。阿恩海姆运用同型论解释审美经验的形成,说明审美经验的生理机制。他提出了著 名的简化原则,认为 事物的种种复杂的刺激的动力结构在人的知觉中会趋于简化,而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正是对外在原型的一种简化。 视知觉的简化规律和艺术的简化规律,都有其生理的根源。人的眼睛观看事物,总是捕捉它的几个突出特征而见出全貌。观看不是通过细节,而是把握事物的粗略结构特征。人的眼睛倾向于把任何一个刺激式样看成已知条件所允许达到的最简单的形状。简化原则在绘画中得到普遍应用。
38、 10、维戈茨基如何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结构的内在矛盾来揭示审美反应的心理机制? 维戈茨 基认为分析作品的结构主要是分析结构的内在矛盾,从心理基础来讲 就是所谓的“逆向感情”的运动。正是这种运动造成艺术的感染力,产生艺术的特殊功能。他认为,“逆向感情”就是构成作品内容的情绪和激情沿着两个相反而又趋向同一终点的方向发展。在终点上仿佛发生“短路”似的,排除了激情,感情得到改造和净化,也就是痛苦的和不愉快的激情得到一定的宣泄,转化为相反的激情。他认为审美反应本身实质上就是一种净化。 11、简述荣格心理学理论的贡献和局限。 荣格心理学理论的贡献:第一,把作家艺术家的视野从表现个体日常心理引导到关注社会文化
39、心理,这是荣格对文艺的最大贡献。第二,他是第一个极力高扬无意 识在人类心理中的地位的人。他大胆区分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把两者沟通的可能性寄托在原型上,纠正了弗洛伊德的性决定论。第三,荣格的原型说涉及到具体的实证分析,减少了先验论的成分。 荣格心理学理论的缺陷:第一,荣格的理论假设的成分太多,研究的有些问题很空洞。他的“集体无意识”、“原始意象”、“原始经验”这些概念的内涵,过于神秘和玄妙。虽然他作了解释,但人们仍然不能明确无误地把握“集体无意识”的内涵。集体无意识怎么会像遗传基因似的一代一代地传下来呢?何以证明艺术家的创作在冥冥之中受到集体无意识的支配?这些问题都 难以说清楚,荣格自己也
40、承认“集体无意识”本身不能说是存在着的,它只是一种可能。实际上,无论是艺术家进行创造的心理动力,还是艺术作品的涵义,都因受到社会现实、历史、文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呈现为极其复杂的情形,很难设想,我们回复到洪荒时代去寻找原始经验之根,查找原始动机之源,能够对它们作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的解释。第二,他夸大了集体无意识的作用,把艺术创作看作是集体无意识的表现,作家个人不过是个“工具”,不能控制创作,反而被创作所控制,这些都带有片面性。 12、简述弗洛伊德和荣格在文艺心理学理论上的主要分歧。 两 者 主要有两方面的分歧。( 1)对力比多概念的解释不同。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是性的能量,早年的力比多冲动受到伤
41、害会引起终身的后果。荣格却认为,力比多是一种广泛的生命能量,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荣格反叛弗洛伊德的突出表现,是他批判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支柱 力比多的观念,即性本能说。荣格并不否认性欲在人的心灵生活中的重要性,但他不赞成弗洛伊德把性欲看作唯一的心灵推动力的观点。当荣格用他的心理学理论解释艺术的时候,舍弃了弗洛伊德强调性本能作用德观点。( 2)对人格的理解不同。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童年经 验决定的。荣格却认为,人格在后半生能由未来的希望引导而塑造和改变,即童年以后所产生的人生理想、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也能够塑造和改变人格。这两个分歧的发展导致两人对人性本身看法上的深刻分歧。荣格
42、更强调精神的先定倾向,反对弗洛伊德的自然主义立场,认为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负,人性中有黑暗的一面,也有光明、美好的一面。 13、如何评价格式塔文艺心理学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知觉的整体性,用“异质同构”说明审美心理结构同审美对象的关系,是有一定道理的。格式塔心理学为我们研究审美心理,特别是审美知觉,提供了许多值得吸取和借 鉴的材料,其研究方法也有可借鉴之处。8 但是,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理论也有不少漏洞,如借用物理学的一些术语来解释审美心理现象,带有猜测的性质,是否真正具有科学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过分强调知觉在审美中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心理因素的作用,忽视了特定感官对特定审美对象的作用,这不
43、免带有片面性;在解释“物理 生理 心理”之间的异质同构时,仿佛这是一种生物本能似的,忽视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也忽视了历史的和社会的原因。人的心理和审美活动,毕竟不是用机械力可以完全说明的。 14、如何评价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文艺心理学理论 ? 马斯洛的心理学理论,致力于探索人的健康心理;他区分了人的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论证了人不同于动物的内在本性;他高度重视人的主体性,充分肯定人的创造潜力;他对自我实现者的高峰体验、创造性、整合能力的描述,等等,都是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他的这些理论同心理学美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今天,文艺心理学的开拓与建设,在许多方面要直接、间接地受惠于他。但他的理论也不是
44、十全十美的。其理论的主要弱点是:首先,他讲人格的成长、人性的完善,单纯强调人的动机发展(由低级需要到高级需要以达到自我实现)的决定作用,而忽视了实践对 于促进人格成长和人性完善的根本作用。如果说,自我实现就是充分发挥人的潜在的天赋、才能、创造性的话,那么,这决不只是人的主观动机的发展所能做到的,而必须有相应的社会历史条件和主体的实践。其次,他讲人的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与实现,也基本上不谈社会、历史、文化对人的制约作用。他强调人的能动性的一面,却忽视了人的受动性的一面。 三、论述题 1、试述格式塔文艺心理学理论中的“整体论”,并进行评论。 2、试比较弗洛伊德文艺心理学理论与荣格文艺心理学理论的异
45、同,并进行评论。 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体会、观 点及掌握的材料自由发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酌情给分。答题基本要求: 1简要阐述 弗洛伊德理论和荣格理论 的基本观点。 2指出 弗洛伊德理论和荣格理论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3对 弗洛伊德理论和荣格理论进行评论,分析各自的贡献和缺陷,以及对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启示。 4要有自己的认识、体会,或提出自己的观点。 5要求观点正确,答题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语言通顺流畅,行文具有逻辑性。 3、用荣格的文艺心理学理论分析原型与特定文化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和特定的原型切入) 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体会、观点及掌握的材料自
46、由发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酌情给分。答题基本要求: 1简要阐述荣格文艺心理学理论的基本观点,重点是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 2根据荣格理论具体分析古今中外文艺作品中的一个原型。 3论述该原型与特定文化之间的关系。 4要有自己的认识、体会,或提出自己的观点。 5要求答题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语言通顺流畅,行文具有逻辑性。 4、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理论中的有关观点具体分析某个作家的创作或某部文艺作品。 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 识、体会、观点及掌握的材料自由发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酌情给分。答题基本要求: 1简要阐述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理论 的基本观点,重点是无意识、俄狄浦斯
47、情结、人格结构、梦与艺术的关系、泛性论、本能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论述思路和内容选取 弗洛伊德的 一、二个观点进行阐释。 2根据 弗洛伊德 理论具体分析 某个作家的创作或某部文艺作品 。 3选择的分析对象要合适,要有针对性,应是确实可以用 弗洛伊德理论去分析研究的对象,不能生拉硬扯。 4要有自己的认识、体会,或提出自己的观点。 5要求答题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语 言通顺流畅,行文具有逻辑性。 5、试述格式塔文艺心理学理论中的“场论”,并进行评论。 6、试述格式塔文艺心理学理论中的“同形论”,并进行评论。 文艺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答案 9 一、名词解释 1、缺失性体验 缺失性体验是指主体对各种缺失的
48、体验,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缺失。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 5 个层次,这 5 个层次的需要不能满足时,都可能使个体产生缺失性体验。艺术家常常处于缺失状态之中,有时是物质方面的缺失,有时是生理上的缺失,如受到疾病的折磨,有时是精神方面的缺失,如事业上遭受挫折。一般说来,艺术家的缺失越多,他的 缺失性体验也就越强烈。 2、丰富性体验 指的是艺术家获得爱、友谊、信任、尊重和成就时的内心感受。丰富性体验是一种欢悦、幸福的体验,它使艺术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的心灵的美好。丰富性体验是艺术家心灵的宝贵财富,对他们的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3、崇高体验 崇高体验是艺术家经由自然或社会的某种外在刺激所唤醒的压抑在内心的带有痛楚和狂喜成分的激情体验。 4、超越体验 艺术家的超越体验,指的是他们超越实用功利和超越个体实存时的经历和感受。这种超越体验具体表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