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 革 和 发 展 “十 二 五 ”规 划2012 年 9 月I目 录第一部分 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1一、发展现状 .1(一)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二)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成绩突出2(三)人才培养成效显著2(四)科学研究取得长足发展3(五)对外交流合作开创新局面3(六)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3二、面临形势 .4(一)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 .4(二)川大与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差距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5第二部分 “十二五”规划的内容 .7一、七项行动计划 .7(一)创新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行动计划 .7(二)学科建设与多学科交叉行动计划 .15(三)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行动计划 .17(四)科技重
2、点跨越行动计划 .20(五)国际合作行动计划 .21(六)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23(七)文化传承创新行动计划 .26二、五项改革举措 .27(一)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28(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9(三)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30(四)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改革 .30(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31II三、构建以五个“15”为主要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32第三部分 “十二五”规划落实的条件保障 .34一、制度保障 .34二、责任落实 .35三、经费投入 .35四、基础建设五、督促检查 .351四川大学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2010 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
3、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正式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 ) ,吹响了中国 21世纪新一轮教育改革发展的进军号。2011 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行了全面部署,并赋予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历史使命。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四川大学实现建设中国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奋斗目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校制定四川大学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 ,就是要进一步动员全校师生员工,抓住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
4、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 ,以新的思路应对新的形势,以新的举措迎接新的挑战,力争在“十二五”时期实现发展的新跨越,创造发展的新辉煌。第一部分 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是四川大学改革和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2凡的五年。20062010 年,全体师生员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锐意改革创新,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国际交流与合作、社会服务、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可喜成就,衡量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核心指标稳步攀升,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成为我校办学历史上发展最
5、好最快的时期之一,为实现建设中国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的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一)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科群和一流学科体系为目标,通过“985 工程”二期建设,学校的学科体系进一步完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进一步加强。 “十一五”期间,学校新增国家重点学科 23 个,新增数列全国第二位,总数 37 个(加上一级重点学科覆盖点,达到 46 个)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从 17 个增加到 35个;博士点从 213 个增加到 274 个,硕士点从 306 个增加到 361个;博士后流动站从 21 个增加到 28 个;在教育部组织的 20072009 年高校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
6、,学校 41 个一级学科参评,排名第一的有 1 个,排名前三的有 4 个,排名前五的有 9 个,排名前十的有 19 个。(二)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成绩突出近年来,学校通过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了由高端人才领军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十一五”期间,学校新增两院院士 5 人,总数 13 人;新增国家“千人计划”17 人;新增长江学者 15 人,总数 31 人;新增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4 人,总数 44 人。学校先后从哈佛、耶鲁、麻省理工等世界著名大学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165 人,其中,美国科学院院士 1 名、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2 名、日本建筑大师 1 名。学校高度重视青年
7、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了“青年教师联系制” ,在全国高校率先设立了青年教师工作科,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为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3(三)人才培养成效显著2007 年,学校在全国高校率先出台了“四川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2009 年进一步健全完善形成了“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个性化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启动了“双特生”选拔培养,实施了“两阶段、三大类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过程改革和本科毕业论文“高质量、多样化”改革。 “十一五”期间,学校新增了一批特色鲜明、学科交叉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专业;获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7 个,实现了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零的突破;新增教
8、学名师 8 人,新增国家级教学团队 11 个,新增国家精品课程 27 门,新增国家教学成果奖 8 项,新增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13 篇;成为全国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五年来,在国际、国内各类大学生竞赛中,共有 5600 多人次获奖,其中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5 项。(四)科学研究取得长足发展“十一五”期间,学校科研总经费从 7 亿元增加到 15 亿元;获国家科技三大奖 18 项,较“十五”期间增加 10 项;SCI 收录论文数从 2006 年的 1066 篇增加到 2355 篇,收录论文数全国高校排名从第 12 位升至第 5
9、位;每年发表 SSCI A&HCI 收录论文数从 17篇增加到 70 篇;专利授权数由 127 项增加到 273 项。获得国家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重大委托项目 15 项;4 名教授的研究成果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 ,入选数并列全国高校第一位。(五)对外交流合作开创新局面目前,学校与美、英、德等 42 个国家和地区的 80 余所著名大学开展了“2+1+1” 、 “2+2”、 “3+1”、 “4+1”等联合培养项目;与美国加州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或科研机构联合建立了“九寨沟生态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 、 “四川地震灾后重建支援及研究中心”等 8 个高层次、宽领域、实质性的国际科研合
10、作平台;外国留学生招收人数由 2006 年的 1080 人增加到 2010 年的 1445 人;4启动了“高层次来华留学生培养计划” ,设立了“高层次来华留学博士和高级进修生奖学金” ;建设了 3 所海外孔子学院;举办了中美公立研究型大学校长研讨会等 97 次高层次国际会议。(六)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2005 年以来,学校附属医院年平均收治门、急诊病人383.5253 万人次,住院病人 14.6718 万人次,手术 8.177 万台次;学校分别与 30 多个省、市(自治区)和中国核工业总公司、贵州瓮福集团等 3000 多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2008 年,川大智胜股份公司成功上市,实现了
11、学校上市公司零的突破。2009 年,学校获批成为全国首批 13 个“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之一。面对“512”汶川特大地震和“414”青海玉树地震重大灾情,学校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全力、全程参与灾区抗震救灾、灾后防疫和灾后重建工作。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 ,四个附属医院分获全国总工会“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称号,华西医院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抗震救灾期间,吴邦国、温家宝、李长春、贺国强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学校视察慰问。二、面临形势(一)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当前,世界高等教育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高
12、等教育结构正在向多样化转变,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高等教育的社会化功能更加突出,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不断实现自身的变革和创新已经成为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共同行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四川大学必须具有全球眼光和国际战略,主动参与世界一流大学的竞争,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经验,积极探索和健全有自己特色的符合现代大学要求的管理体制机制,培养一流人才,创造一流成果,不断扩大国际影响,进一步缩小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差距。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新颁布的教5育规划纲要把教育的战略地位提升到了历史新高度。2011 年 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第
13、一次提出了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上,正处在由大国向强国的转变过程中,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以改革促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步入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轨道,这是高等教育更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四川大学必须以新思路和新举措不断突破与发展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模式的束缚,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努力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当前,大学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高校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同时,境外高水平大学正在采取各种形式与国内高校争夺优秀生源,教育质量和水平已经日益
14、成为我国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教育质量的重视程度和推进改革的力度将直接决定“十二五”末各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格局中的地位。四川大学必须主动参与国内外高等教育竞争,增强忧患意识,发扬进取精神,在一流大学建设的征程上迈出坚实的步伐。(二)川大与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差距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十一五”时期,四川大学与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差距逐步缩小。学校“十一五”初提出的核心指标已基本实现,有些已经超过预期。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充分证明川大人能干事,能成事。但是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四川大学与国内外一流大学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拔尖
15、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研究型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还有待加强,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还需要进一步落实, “全员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全方位服务”的育人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创新人6才培养“立交桥”有待进一步构建,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方面。现有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与研究型大学的要求和发展需要还不适应;大师级人物、高端领军人才偏少,且学科分布不均;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亟需进一步充实;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尚待完善。科学研究实力方面。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还不够多
16、,参与国家重大科研计划、主持国家重要科研任务的能力还不够强,具有较高国际活跃度和影响力的学者、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方向还不是很多,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基地建设亟待加强。学科建设成效方面。在全国领先的优势学科数量偏少,多学科交叉融合工作推进不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并真正形成合力和竞争力的有效载体和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新兴学科培育和建设亟待加强。管理体制机制方面。与现代大学制度要求相适应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亟待进一步健全,校院两级的责、权、利关系需要进一步规范和理顺;教师的学术决策权责、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有待进一步加强;提高办学效益的意识还不够到位,资源管理比较粗放,学科资源、办学资源的整合、
17、管理和利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资源分配还不够合理、高效,资源共享还不够充分;学校资源部门化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社会资源、校友资源、学校文化资源以及周边土地资源的开发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开放合作与社会服务方面。开放办学、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层次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产学研发展还不平衡,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显示度的科研和学术成果还不够突出;参与“512”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以及全球灾害危机应对研究的质量和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师生员工方面。真诚服务师生的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7全心全意为师生职工谋福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进一步调动,在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四川大学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十二五”规划,实现资源整合、重点突破、改革创新、科学发展。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