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医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国医科大学2012 年 3 月中国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医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国医科大学是卫生部原部属高等学校,2000年由卫生部划转为省部共建,肩负着为辽宁省乃至全国培养具有较强发展潜力与竞争力的医学人才的任务。我们根据医学教育事业发展趋势和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的变化,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要求,审视自身优势与特点,不断推进教育改革,逐渐形成了明确的办学宗旨和目标。我们始终明确医学本身是一门创新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构建科学的医学生本科生创新创业教学培养体系,是摆在当今社会尤其是高等医学教育面前的
2、重要课题。一、医学教育体系创新训练的工作思路中国医科大学多年来坚持医学教育改革与研究,积极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的构建。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们不断借鉴国内、外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构建了宽口径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课程整合、PBL 教学为导向,以加强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改革和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更新教学内容及方法,拓宽医学专业口径,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实现“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基础的创新教育,以创新能力构建为导向实践训练”构建医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教学体系。二、承前启后的“十二五”期间工作目标中国医科大学已经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能力培养
3、纳入到了教学主渠道,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计划体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在教学体系中继续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相关的必修课程内容和选修课程数量。继续加大前沿知识进入课堂教学的比重。强化以学生为中心, 我校继续执行学生参与科研奖励政策,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保证学生科研的顺利开展;鼓励各学科将科研前沿引入教学,以提高学生科研思维能力,着力提升岗位胜任能力。三、创新训练计划的工作基础2003 年以来学校已经组织学生进行创新科研立项近百项,形成了完整的运行机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在 2009 年“首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4、获得一等奖 1 名、二等奖 4 名、三等奖 3 名;2011 年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学校将创新教育贯穿于教学的整个活动中。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的创新精神、较强的实践和终生学习能力、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具备较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临床基本技能和在医学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潜能,为接受毕业后教育与实践奠定基础。注意激发、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使学生发扬创造精神,增长创造才干,主动去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观念,制作新产品,想出新办法。已经开展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有:1、理论课程设置渗透科研方法相关内容。开设医学科研方法、 医学统计学 、 临床
5、流行病学 、 医学文献检索 、 循证医学等系列方法学课程帮助学生获取进行科研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知识。2、开设选修课程引导学生创新实践。开设创造学 、 人才学、 科技简史 、 英文医学文献精读与写作 、 基因组学 、 相对论等近百门课程,为广大学生提供个性发展指导。3、实验课安排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分层次地组织基础训练、综合训练、研究型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4、向学生开放科研实验室。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自主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实行阶段性全时开放或预约开放。实验技术中心提供高端技术设备支持。5、常规性机能实验设计大赛、病理知识竞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6、大学
6、生科协为管理平台进行学生科研立项近百项。营造良好的学生科研创新氛围,促进实践能力的提升,每年为学生开设医学科技类讲座达 20 余场。7、开设临床医学导论课程,引导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理论课结束后,安排 1 周医院见习课,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接触病人。在寒假期间开展 2 周基层社会实践活动,撰写相关实践报告或基层医院实习体会,培养医学生临床岗位意识。8、毕业实习高级选修实习和回归基础科研训练。学生毕业前根据未来的工作或学习需要,再回到医学基础相关学科或临床三级学科进行为期 7-8 周的科研为导向的学习。9、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早期科研训练。第 6 学期七年制学生在 6-7 周的时间内,在导师
7、的指导下结合导师科研课题进行早期科研训练,并完成科研综述一篇。10、临床技能强化训练。在毕业实习前期,对全体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为期 2 周的临床技能强化训练,有效地提升临床实践效果。11、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在毕业实习期间安排 2 周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实习,适应新时期对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12、KAB 创业教育(中国)项目讲师培训。2011 年 3 月,在学生处和团委的组织下,学生处全体年轻辅导员参加了为期五天的KAB 创业教育(中国)项目讲师培训,经过培训,26 名辅导员获得了合格证书,具备了该项目的讲师资格,为我校在学生中开设 KAB课程做好了充分的师资准备。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在大学生
8、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五年,我校学生独立完成科研立项 29 项,内容涵盖医学基础、人文社科、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等,累计发表论文1009 篇,论文数量逐年增加,从 2007 年的 217 篇增加到 2010 年的488 篇。在 2011 年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全国及辽宁省“挑战杯”大赛中,我校学生分别荣获全国铜奖、辽宁省金奖。在首届辽宁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动植物标本制作大赛中,我校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四、主要工作任务1、机构与管理体系在创新教学管理上实行学校、院(系) 、教研室三级管理模式。主管教学副校长具体负责全校各层次教学和学生工作。教务处为学校教学管理
9、职能部门,负责下达教学任务、组织实施教学运行、教学质量监控等项工作,下设教务科、实践教学科等部门。二级学院(系)设有分管教学工作院领导,教务部(科)负责二级学院内的教学管理。教研室是基层管理单位,具体执行学校下达的各项教学任务。创新训练项目的开展由教务处牵头;学生处、团委、学生科协、学生会等密切配合;科研处、设备处、人事处等职能部门积极协作。创新教育已经纳入学校教学主渠道进行管理。学校设有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本科教学评价委员会等组织。其中,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本科教学的相关事宜,包括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设置、专业调整、教学计划、培养方案的制定;实验室及教学基地
10、建设;教学研究成果的评定与奖励等。本科教学评价委员会负责建立本科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教学质量检查和信息反馈体系,开展教学评估、教学质量检查;评价教学计划、培养方案等。两个委员会的成员包括学校相关部处、教学利益相关方代表、教师和学生代表等组成。2、计划组织与实施创新训练教学体系中既包含针对全体本科生的通识教育,又包括对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的个性化创新训练立项。理论教育方面,课程计划从人文社科素质课程、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课程入手,通过必修、选修课程,由浅入深、由思维模式到具体内容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循证医学的基本原理。实践教育方面,在公共基础、医学基础和临床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即有基本的科研方法
11、教学,又在教育中渗透科学思维和科研意识的培养。学校重视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创新训练立项方面,每年投入专项经费 30-50 万元,择优设立30-50 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为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我校实际,学校开展年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1)申报对象本科二年级以上,不是毕业年级,七年制未进入第一次临床实习阶段的品学兼优、学有余力、有较强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初步科研和动手能力、对科学研究
12、、科技活动、创造发明有浓厚兴趣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均可申报。(2)实施原则1兴趣驱动、以生为主。参与项目的学生要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有浓厚兴趣,不以学分、经费、项目等功利性活动为目的,志愿结合专业学习开展创新实验和研究。项目实施以培养学生为目标,以学生自主管理为手段,把以生为主贯穿于项目实施全过程。2激发创意、自主创新。以项目为载体,激发学生无限创意,支持大胆探索。参与项目的学生要在有关专业教师指导下,以个人或实验小组的形式自主设计并提出实验或科研项目,自主实施和完成创新实验项目。3育人为本,重在过程。项目实施要充分体现全程育人,以注重创新性实验和科研活动的实施过程,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创
13、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并不以项目实验结果或科研成果论成败。(3)申报要求1创新性实验项目要科学合理。做到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学生要对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2项目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学术思想、立论依据较充分、研究内容和目标明确、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可行、自主选题设计、有创新性和探索性。3学生个人或团队要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实验方案,自主组织实施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创作、设计、撰写总结报告和论文。4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可设计不同项目。鼓励学生联合组织实施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类别创新实验项目。对跨学科设计的创新实验项目,给予优先支持。
14、5申请者应以团队为主,个人也可单独申请,团队人数不超过5 人,每位同学应有明确的分工,每个学生只能申报参加一个项目,不允许交叉申报,在项目结题前不能申报新的创新实验项目。鼓励跨学科、跨专业和跨年级合作研究,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团队合作项目和跨学科合作项目。3、校内外保障条件(1)经费、场地、设备保障我校积极争取包括“中央与地方共建院校项目”等在内的项目支持,加大对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的集中投入力度。从 2006 年到2011 年共投入 6 250 万元,实施按实验教学项目装备、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和整合教学实验室、努力实现资源共享的战略。通过不断建设,我校的“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临床技能培训实践教
15、学中心”在 2008 年和 2009 年相继被评为省级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另外,我校“机能实验中心”、“公共卫生实验中心”和“形态学科实验中心”分别在 2006 年、2008 年和 2011 年被批准为 “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目前,全校拥有专门用于学生实验教学所用的仪器设备 13 039 台(件),价值 9 223 万元。其中 10 万元以上设备 30 台(件),价值 839 万余元。另外,我校研究机构及科研设备也通过指导教师与资源共享有机的与本科创新训练相结合。可用资源包括:2 个国家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 个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 个教育部
16、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4 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3 个国家中医药局科研实验室(三级),11 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15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3 个辽宁省研究、治疗中心。科研仪器设备 4 000 多台(件),价值上亿元。(2)指导教师我校具有一支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现任教师中正高级教师 744 人,副高级教师 725 人,研究生指导教师 994 人,其中博导 431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 人,在职的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47 人,辽宁省优秀专家 12 人(含辽宁省跨世纪领军人才 2 人)。近五年,我校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
17、787项,经费达27 881.29万元。其中,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 项;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支撑计划3项,;主持 863计划项目 2项;主持973计划项目子项目4项、前期研究专项2 项;主持国家卫生公益性行业基金项目3项。2010年的SCI收录论文598篇。近五年,我校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6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1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9项。4、配套政策(1)创新教育进入培养方案中国医科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始终将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为学生创造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与条件;课程设置上将创新教育贯穿于教学的整个活动中,注意激发、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着力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实验教学比例,丰富毕业临床实习内容,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积极引入模拟教学。课程计划中安排适当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学生开设学术讲座、组织科研小组等,积极开展有利于培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