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166KB ,
资源ID:1186997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1869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土木工程一级学科 - 华南理工大学.doc)为本站会员(da****u)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 - 华南理工大学.doc

1、1土木与交通学院简介学院介绍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于 2008 年 1 月由原土木工程系和原交通学院合并成立。学院涵盖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利工程 5 个一级学科。学院设有土木工程系、交通运输工程系、工程力学系、船舶与海洋工程系、水利水电工程系和工程管理系 6 个系,1 个学院实验中心,1 个校级力学实验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 1 个具有国家计量认证(CMA)资质的检测中心;学院通过“211 工程” 、 “985 工程”以及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明显增强,形成了多学科门类、多专业联合攻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一条龙科

2、研格局。现有 1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5 个省级科研基地、2 个广州市产业研究院科研平台及 11 个校级和院级科研机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 土木工程 力学 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企业流动站(1) 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2) 土木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二级学科(12)结构工程 岩土工程 桥梁与隧道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市政工程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道路与铁道工程 固体力学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一级学科(5) 土木工程 力学 交通运输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水利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二级学科(22)结

3、构工程 岩土工程 桥梁与隧道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市政工程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道路与铁道工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固体力学 工程力学 流体力学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轮机工程 水声工程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水文学及水资源 水工结构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工程硕士培养领域(4) 建筑与土木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工程管理本科专业(7) 工程力学创新班(本硕、本博连读) 、土木工程(含卓越全英班) 、工程管理、 交通工程、交通运输、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教学

4、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 204 人,其中专任教师 165 人,教授 47 人,博士生导师 38 人,具有副高职称的 72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 133 人。此外,学院有双聘院士 5 人,讲座教授 2 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1 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 人, “珠江学者”1 人。还聘请了 20 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院的顾问教授或兼职教授。学院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 67%,45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 58%。学院现有在校学生 3555 人,其中博士研究生 221 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693 人,在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5、 548 人,本科生 1653 人,继续教育学生 440 人。学院始终致力于国家和地方的土木、交通以及相关领域的基础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经成为广东乃至华南地区土木与交通领域高层次技术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学院设有多个企业、校友奖助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和资助经济困难学生。近年来学院加大国际化培养力度,与国外多家知名大学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各专业就业率2位居学校前列,用人单位、学生就业满意度高。 层次 国际合作大学 国际合作项目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国防学院博士生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CSC 博士生培养项目” Doctoral Degree Program Joint Training

6、 Program硕士生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3+1+1”本硕连读项目研究生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研究生短期交换项目 更多资讯请浏览学院网址:http:/ 。专业介绍一、土木工程(一级学科)1.学科专业及方向介绍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 1933 年广东省立襄勤大学工学院的建筑工程系,是原华南工学院(1988 年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成立之初的六个学系之一,至今已有 80 年的发展历史,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土木工程专业之一。从 50 年代初华南理工大学建校至今,土木工程系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土建结构设计、施工和管理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10000 余人,在全国尤其是在华

7、南与港澳地区拥有较大影响,获得了良好的声誉。不少毕业生已成为政府建设部门领导、知名专家和学者,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结构设计大师 3 人。土木工程学科于 1978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 年获得结构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 年建立土木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6 年获得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 年土木工程学科获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科是我国华南地区唯一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土木工程学科,设有 6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

8、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和 7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土木工程专业对应的土木工程学科还拥有 1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向培养方向二级学科 博 士 硕 士01 大跨度空间结构 01 高 层 建 筑 结 构 02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02 大 跨 度 空 间 结 构 03 高层建筑结构 03 钢 筋 混 凝 土 结 构 04 计算结构力学 04 钢 结 构 05 钢结构 05 预 应 力 结 构 06 工程经济管理 06 钢 混 凝 土

9、 组 合 结 构 07 结构风工程 07 建 筑 施 工 技 术 及 管 理 结构工程08140208 工 程 经 济 管 理 301 地 下 结 构 01 地 下 结 构 02 隧 道 工 程 02 地 基 处 理 03 土 力 学 与 工 的 程 特 性 03 岩 土 动 力 学 与 抗 震 工 程 04 珠 江 三 角 洲 软 土 处 理 技 术 04 地 下 水 与 环 境 岩 土 工 程 岩土工程08140105 地下水与环境岩土工程 05 岩 土 力 学 及 数 值 方 法 01 桥梁结构理论及应用 01 大 跨 度 桥 梁 结 构 02 大跨度桥梁结构 02 桥 梁 评 估 与

10、加 固03 桥 梁 结 构 振 动 与 稳 定 04 桥 梁 结 构 理 论桥梁与隧道工程08140605 隧 道 结 构 理 论01 结 构 抗 震 01 结构抗震02 结 构 抗 风 02 结构抗风03 结 构 抗 火 03 结构抗火04 结 构 振 动 控 制 04 结构振动控制05 结 构 智 能 监 测 与 损 伤 识 别 05 结构鉴定加固。06 地质灾害防治07 结构健康监测与损伤诊断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8140508 智能混凝土结构01 市 政 基 础 工 程 02 给 水 排 水 技 术 03 城 市 给 水 处 理 技 术 04 城 市 污 水 处 理 技 术 05 城

11、 市 环 境 与 生 态 工 程 技 术市政工程08140306 城 市 垃 圾 处 理 与 资 源 化 01 建 筑 节 能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81404 02 空 气 调 节 01 工程设计(含结构、岩土、防灾减灾、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2 建筑施工技术及管理03 工程经济管理04 桥梁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土木全日制)43011405 隧道工程2.师资土木工程系现有专任教师 82 人,其中,教授 26 人,副教授 35 人;博士生导师 20 人,硕士生导师 37 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 人,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珠江学者)1

12、人,省级教学名师 2 人,校级教学名师 4 人。此外,另有双聘院士 3 人,以及多名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和顾问教授。本专业现设有建筑结构工程及管理、结构防灾减灾计算理论与健康监测、岩土工程、工程结构防灾减灾、风与结构、大跨度桥梁结构、桥梁结构理论等七个“兴华人才工程”学科团队,学术负责人分别为蔡健教授、苏成教授、莫海鸿教授、吴波教授、王湛教授、颜全胜教授和王荣辉教授。学科团队多次获得华南理工大学优秀“兴华人才工程”学科团4队一、二等奖。3.科研成果及特色本学科十分重视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在学科前沿开展高水平学术研究的同时,注重结合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需求。本

13、学科的许多科研课题均直接从重大工程中深化提炼而得,同时其研究成果又直接服务于工程实践,为提高工程结构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水平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建设,土木工程学科积淀了良好的学风并积累了一批深厚的研究成果,具备求真务实、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科研创新能力强、研究方向特色鲜明等基本特征,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近五年,本学科共发表三大索引论文 600 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 16 项、实用新型专利 20 余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 1 项,以及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8 项、三等奖 12 项。本学科成果已应用于多部国家和地方标准的编制或

14、修订,直接服务于多个重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尤其是广东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4培养资源和条件土木工程学科作为广东省重点学科,隶属“985 工程”二期亚热带建筑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同时作为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良好的科研支撑条件。土木工程系现有结构实验室、结构耐火实验室、抗风实验室、抗震实验室、岩土实验室、建材实验室、测量实验室、道路实验室、桥梁实验室等不同类型专业实验室。其中,结构耐火实验室在 2005 年落成时为国内高校领先的结构耐火实验室,目前也是我国华南地区高校唯一的结构耐火实验研究基地,相关实验技术已推广应用至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

15、高校相关科研,科技辐射作用明显。另有国内领先的 4m4m 三向六自由度模拟地震振动台、5 米量级回流型大气边界层风洞、50 吨和 150 吨级 MTS 电液伺服加载系统、土体三轴流变试验机等大型实验设备和平台也在近年建成。实验室通过国家计量认证(CMA) ,实验条件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土木工程专业已构建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平台,建成了具有先进水平的试验室,在结构防灾减灾技术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注重国际学术交流合作,近年来积极与国际多所著名高校开展了多项研究生层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通过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公派硕士研究生项目、我校交换学生项

16、目等多种渠道,开展研究生交流合作,拓宽研究生视野,提升科研水平。5.培养方向和就业前景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城市轻轨等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土木工程基础设计及地基处理、土木工程结构的检测与试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工程管理等工作,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及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以及较为宽广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土木工程学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具有对工程问题正确进行提炼并熟练运用各种分析、计算和实验方法开展创新性研究的能力,同时具有一定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本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学生毕业后可到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建筑工程、道路工程

17、、桥梁与隧道工程、机场工程、交通、市政、水利等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结构设计、施工组织与管理、质量监测与检测、技术咨询与服务、项目规划与投资决策、项目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到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从事本专业及相近学5科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还可以到政府有关部门及相关行业从事相关的行政管理、质量监督、检测等工作。6.联系人王 湛 (020)87113421 刘叔灼 (020)22236638 姜正荣 (020)87110275 张 原 13002085760 二、水利工程华南理工大学水利学科具有 70 余年的历史,是建校之始的六大学系之一,是华南地区水利行业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本学科点以水利工程一级学科

18、为建设目标,主要在水文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和港口海岸工程四个专业方向培养硕士研究生。在水文学及水资源方向,主要研究区域水文水资源模型、防洪排涝规划、水资源调配、水环境保护及治理、信息水文、城市水务等;在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方向,主要研究河道治理、复杂河口水流、风暴潮预报、环流的模拟、泥沙模型、坝下水流消能、地下水流动等;在水工结构工程方向,主要研究新型筑坝技术、岩土材料性质、水工混凝土结构、复杂地基处理、边坡治理、水工建筑物抗震分析、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安全评价、自动化监测、尾矿坝技术等;在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方向,主要研究近海水动力、码头及防波堤技术、跨海大桥技术、海洋平台技术等

19、。2.师资水利工程学科现有水利专业专职教师 16 人(含本学院兼职硕导),其中教授 4 人,副教授 6 人,讲师 6 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现有博士生导师 4 名,硕士生导师 9 名。水利工程学科设有“水利工程”、“水资源及水环境”和“港口、海岸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三个“兴华人才工程”学术团队,学术负责人分别为周小文教授、黄国如教授和朱良生教授。3.科研成果及特色在新形势下,我国的水利事业已从过去的仅仅重视工程水利,逐步向重视资源水利、环境水利转变,有大量的新课题需要研究。本学科以现代水利的要求,在河口治理、大坝建设和病险水库整治、区域水资源保护与调配、水环境治理、近海工程建设、城市水务、民生

20、水利等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研究课题丰富,发展前景广阔。本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合作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合作重大水专项、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合作国家环保部公益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及省部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等纵向研究项目以及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项目,研究经费充足。近 3 年来出版专著 7 部,发表论文 200 余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文章 60 余篇。4培养资源和条件水利学科拥有水工水力学实验室,同时依托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具备材料、力6学、土工、结构等优良的试验条件。与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具有长期合作以及共同培养研究生的协作关系,具

21、备各类大型水工、水力学模型试验条件。本学科长期以来是广东省主要的水利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了水利专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1600 余人,这些人才成为到广东省及华南地区的水利技术和管理骨干,具有良好的声誉。5.就业前景本专业就业前景广阔,就业方向可在水利以及土木、市政、冶金、交通等行业的各级政府、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规划、设计、投资、开发、管理、教学、研究等工作。历年就业去向主要在广东省的科研、设计、学校等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6. 联系人周小文 (020)87114373,程香菊 三、力学1.学科专业及方向介绍力学学科在华南理工大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本学科的发展可以追述到上世纪 5

22、0年代,是在我国著名的复合材料力学先驱周履先生的带领下发展起来的。现已成为华南地区力学学科教育、科研、工程应用以及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华南理工大学现有力学一级硕士点、 “固体力学”二级学科博士点(为广东省的“固体力学”重点学科) 、力学博士后流动站。2007 年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排名我校力学排名第 14。本学科 1978 年固体力学获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 年固体力学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 年本学科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2006 年获力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 年设立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 年力学一级学科被评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本学科的工程力学专业在 2009 年

23、成为学校首批设立创新班招生的专业之一,工程力学创新班学生采用 3+1+2(本硕)和3+1+4(本博)培养模式。在科学研究方面,本学科长期从事材料与结构的疲劳、损伤与断裂、微纳米与复合材料力学和航空航天动力学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力学硕士(0801)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已经在力学一级学科的框架统一实施,即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可以开展以下的主要研究方向或其他相关力学研究方向的研究,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 20 多名。博士生招收覆盖固体力学二级学科(080102) ,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 10 名左右。本力学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1)损伤、疲劳与断裂力学;(2)微纳米与复合材料力学;

24、(3)航空航天与动力学;(4)工程测试技术与实验力学; (5)工程结构与路桥力学;7(6)工程流体力学理论与应用(仅硕士) 。2.师资在师资队伍方面,本学科拥有一支基础扎实、专业知识丰富的研究队伍,人员、年龄、学位、职称结构合理。现有科研教学人员 30 人,其中正高 15 人,副高 10 人,博士生导师8 名。双聘院士 2 人,百人计划“讲座教授”1 人,1 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全国优秀力学教师 5 人,校级教学名师 2 人。本学科现设有疲劳及耐久性、非线性力学、损伤力学三个“兴华人才工程”学科团队,学术负责人分别为黄培炎教授、韩强教授、汤立群教授。本学科同时设有基础力学校级教

25、学团队,教学团队首席教授为曾庆敦教授。学科团队多次获得华南理工大学优秀“兴华人才工程”学科团队。3.科研成果及特色力学学科在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加固钢筋混凝土(RC)构件的疲劳破坏机理及其耐久性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基础研究,在界面破坏机理、裂纹扩展规律、耐久性实验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率先提出了将宏观疲劳断裂与细观损伤、复合材料和结构动力学相结合的研究新思路,揭示了 FRP 增强结构的界面疲劳损伤规律及其破坏机理,解决了该类结构抗疲劳设计问题。华南理工大学力学学科近年来在飞机复合材料力学、冲击动力学和非线性力学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飞机风挡、雷达罩、机翼前缘等典型结

26、构鸟撞击、冰雹和碎石撞击、飞机滑跑落震过程、飞机复合材料夹层结构中低速冲击损伤、飞机油箱晃动、战斗机弹射救生系统、飞机大展弦比机翼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从理论上揭示了强冲击载荷作用下飞机典型材料与结构的破坏机理,为工程实际提供了一系列有价值的重要结果。本学科科研力量雄厚,近 5 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 90 多项,科研经费接近 2000 万,其中有 3 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0 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4 项。近 5 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 850 余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论文 180 篇,出版学术专著 3 部,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 5 项,获得发明

27、专利 3 项。培养的学生中,获国家优博提名奖 1 人,省级优博 2 人,校级优博 3 人。4培养资源和条件本学科具有力学研究较为完善的实验设备,可以满足从微纳米材料到航空航天等先进工程材料与结构技术的研究,具有华南地区最先进和完备的冲击动力学实验和测试系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力学学科已构建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平台,建成了具有先进水平的试验室,在疲劳与断裂力学、冲击动力学试验研究技术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体系和创新意识,可从事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特别是善于面对复杂、交叉学科的工程技术问题。通过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为高层次的基础和工程科学研究选拔一批优秀的

28、苗子,使学生在经历严格的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综合培训后,成为高水平的优秀科技人才。5.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可在道路、桥梁及工民建等土木工程部门,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从事设计、计算分析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从事力学相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86. 联系人姚小虎 (020)87111030-3632,张 红 (020)87111030-3304,四、道路与铁道工程1.学科专业及方向介绍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是研究公路、城市道路、机场和铁道等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运营、养护和管理中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学科。本学科现有道路与铁道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博

29、士点,并有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硕士招生专业及主要研究方向有:道路建筑材料、路基路面工程、路基与边坡工程、道路计算机辅助工程与设计、道路设计理论与方法、道路修复技术及资产管理、现代道桥监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与隧道工程等。博士招生专业及方向主要有:道路工程材料、道路工程、现代道路设计、道路 CAD 与交通信息系统、城市轨道交通与隧道工程、道路安全与环境工程。本学科结合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和公路建设需要,在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和材料性能试验研究、道路设计理论与方法、交通信息化和软土地基加固等研究方面形成特色。2.师资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现有教师 20 人,其中教授 5 人,副教授 7 人,高级工程

30、师 1 人,副研究员 1 人,高级职称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 100,本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所占比例为 90%。现有博士生导师 5 名,硕士生导师 14 名。 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设有道路工程材料、道路工程和道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三个“兴华人才工程” 学科团队,学术负责人分别为张肖宁教授、王端宜教授和符锌砂教授。学科团队连续获得 2000.92003.9、2003.92006.9 年度华南理工大学优秀“兴华人才工程”学科团队二等奖。 3.科研成果及特色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紧密结合国家交通运输建设的特点,道路工程学科方向积极适应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高峰期特点,依托地处亚热带、经济高速成长的广东省的公

31、路建设技术需求,在沥青路面材料、路基路面工程等研究领域形成了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并重的学科特色。解决了许多重大工程尤其是广东交通运输建设项目的关键技术问题,近五年来,近年来本学科方向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通部科技计划项目等各类课题研究 89 项,平均每年的科研经费超过 2000 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 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 项),省部级项目 40 余项,其它科研项目上百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 8 项,获得授权专利 4 项,出版专著 6 部,发表论文 300 余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文章 85 篇。多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道路工程领域的技

32、术进步,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学科整体水平处于国际先进地位。近几年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各类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20 余项,获授权专利 20 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 500 多篇,被国际三大索引收录 100 多篇。 94培养资源和条件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引进了多台套世界先进的试验设备,购置了 Y.CT UNIVERSAL 设备、MTS810 材料试验机、Cooper NU-14 气动伺服试验系统,AR2000 沥青混合料用动态扭转剪切流变仪,平板试块振动轮碾成型机,高精密度双面锯,试验室用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拌和机,沥青性能国标测试系统,沥青性能 SHRP 测试系统,集料全

33、套指标试验设备,沥青路面材料自动分析试验系统(AAPA),旋转式压实仪(SGC),FWD,Geocomp 全自动多功能土工试验系统,集料表面性能数字图象处理系统等仪器设备近百套,设备总值 5000 多万元。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已构建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平台,建成了具有先进水平的试验室,在沥青及沥青路面试验研究技术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依托于所承担的高水平科研项目和一流的试验设备,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交通土建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规划、设计、研究、施工和管理方面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近千人。他们主要分布在广东及华南地区的交通行业中,为交

34、通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获得了良好的声誉。5.就业前景就业方向可在公路与城市道路、轨道交通、城市规划等领域以及各级政府、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和生产管理部门等从事规划、设计、投资、开发、施工与管理、教学、研究工作。6. 联系人符锌砂 (020)87111030-3228,葛折圣 13580357358,五、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1.学科专业及方向介绍华南理工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硕士专业 2001 年开始招生,近 3 年来招生规模超过14 人/年。该学科依托华南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华南地区唯一的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现有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2007 年

35、开始招收博士生,招生规模为 6 人/年) ,并有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读的优秀硕士研究生可申请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提前攻读博士学位。该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有智能道路交通控制与管理、交通信息采集、交通信息系统、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车型分类与收费系统、交通环境与交通安全、车联网等。2.师资队伍该学科现有专任教师 13 名(10 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 4 人(均为博导)、副教授 2 人(均为硕导),另有青年骨干教师 4 名、实验室老师 1 名。3.科研特色与成果该学科以自动控制、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交通工程的交叉融合为特色,同时兼顾交通规划、运输管理。结合全国、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交通行业

36、发展需求,瞄准学科前沿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该学科在智能交通领域开展了持续性的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工作;在智10能道路交通控制与管理、交通信息采集、车型识别与不停车收费、动态交通分配与控制、交通信息智能预测与发布、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车联网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特别是城市交通智能协调控制、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交通流建模与仿真等多个特色研究方向取得了重大研究突破。近五年来,该学科共承担科研项目 50 余项,其中国家 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 30 多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4 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200 余篇,其中被三大索引收录超过 120 篇,获得授权专利

37、13 项、软件著作 7 项。该学科科研经费充足,近 5 年获得科研经费 2000 多万元,具备良好的科研与人才培养条件。经过多年的积累,该学科取得的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学科方向整体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除此以外,该学科与美国、香港等多所高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研究生提供了必要条件。4.培养资源和条件依托华南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系、华南理工大学智能交通系统与物流技术研究所、广东高校现代交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该学科具有先进的实验室和科研设备,包括TransCAD、VISSIM、PARAMICS、Legion 等先进的交通仿真系统,MapInf

38、o、SQL Server、Lingo 等专业应用软件,以及视频交通数据采集仪、地磁交通数据采集仪、交通数据处理工作站、交通模拟沙盘、智能车模型等先进的硬件设备,为培养具有扎实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具备交通工程、智能交通控制、交通运输管理等专门知识,具有在交通科研部门、交通管理部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部门、工程单位以及高等院校从事科研、管理、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以及教学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此外,通过与广东省交通厅、广东省交通集团、广州市交委、广州市交通警察支队、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地铁管理部门等单位建立长

39、期紧密的合作关系,使得科研成果的应用环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5.就业前景近年来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包括:读博深造、交通行业公务员、交通规划设计院(所)、交通咨询部门、交通建设部门、信息技术公司(包括华为、中兴、阿里巴巴等大型 IT 企业)、高校教师等,就业率和平均薪酬高于华南理工大学硕士毕业生的平均水平。欢迎交通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计算机等专业的优秀本科学生报考,入学考试的专业课程可以从交通工程学和自动控制原理两门课程中任选 1 门。6.联系人:许伦辉 (020)87111030-3332,林培群 (020)87111030-3386,卢 凯 (020)87111030-3326,六、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1. 学科专业及方向介绍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