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三章中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 史通 的产生 史通 介绍1.作者简介刘知几 ( 661-721年),字子玄, 彭城 人。先后参与撰修起居注及 唐史 。中宗景龙二年( 708年),迁为 秘书少监 ,又掌修史之事。当时,由于权贵控制史馆,史官无著述自由,凡事皆需仰承 监修旨意,刘知几颇不得志。因此只好 “ 退而私撰 史通 以见其志 ” 。 景龙 四年( 710年), 史通 撰成。先后参与 姓族系录 、 则天实录 、 中宗实录 、 睿宗实录 、 玄宗实录 等撰修。2.成书经过此书编著始于唐代武后长安二年,至 唐中宗 景龙四年成书,花了九年时间。此后仍有增补。3.主要内容 史通 二十卷,分内、外两篇。
2、内篇原为三十九篇,其中 体统 、 纰缪 、 驰张 三篇亡佚,实有三十六篇;外篇有十三篇。合计内外篇共有四十九篇,内容异常丰富。 4.刘知几的史学成就第一, 史通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也是我国第一部史学史。 史通 中的 史官建置 、 古今正史 、 六家 、 二体 、 杂述 等五篇,是全书的纲,历述了中国古代史官建置与变迁,并列举历代官修私撰的各种史书,对其体例、编纂方法、史料来源、优缺点,以及该书的作者,都作了扼要的分析和评论,业已粗具先秦至唐中国古代史学史的规模,是研究中国古代史学史的必读书目。他将唐以前历史著作分为正史和杂史两大类。在正史中,按著作源流分为六家,按其主要体例分为二体
3、,即编年体和纪传体。杂史按内容分为十种。刘知几对史书分类的方法,有几个特点。第二, 史通 以大量篇幅讨论了史书的体例、内容与编纂方法,以论纪传史居多。在体例方面,刘知几认为必须严谨。以编年体与纪传体比较来说,纪传体更须特别注意。在内容方面,刘知几认为史书并不是要记载社会历史的一切现象,他主张荀悦的 “ 五志 ” 和他所补充的 “ 三科 ” 来划定范围。在编纂方法方面,他指出编次要明晰严整,不能驳杂凌乱。刘知几主张叙事 “ 用晦 ” 。刘知几认为一个史家,不但要善于记载人物,而且还要善于品评人物, “ 使善恶区分 ” 。第三, 史通 还论述了一个优秀史学家必备的条件和应有的写作态度。他认为一个优
4、秀的史学家要具备 “ 史才、史学、史识 ” 三个条件外,还必须具有 “ 仗气直书,不避强御 ” 的历史家的高贵品质。刘知几不愧为一个优秀的历史评论家,他不顾个人得失、敢于批判一切权威的思想作风,对后世史学的发展就有良好的影响。5. 史通 价值 史通 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史学评论名著,它既总结了唐以前和唐人的史学成就,又对后世封建史学的发展起了指导作用。6.不足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其中有些看些是要批判的。 篇目讲解 二体 说明: 选自 史通 卷二,列 内篇 第二。是一篇论述史体的文章。二体,指编年体和纪传体。自左丘明撰成编年体 左传 和司马迁创立纪传体 史记 以后,这两种史体便成为我国古代史家撰述历史的主要形式。 本篇以二体为史学正宗,总结唐以前史书编纂体例,概况地叙述了唐以前史籍的部类,有利于对唐以前史学发展概况的了解。 篇目讲解 曲笔 说明: 选自 史通 卷七,列 内篇 第二十五。是一篇论述史笔的文章。 我国古代史官或史家记载历史,有 “ 直书 ” 与 “ 曲笔 ” 两种不同笔法。刘知几见于当时 “ 曲笔 ” 成风,写此文批判那种 “ 用舍由乎臆说,威福行乎笔端 ” 的做法,揭示曲笔产生的社会根源。他疾呼对曲笔现象,要有所 “ 惩革 ” 。 刘知几的主张对维护历史记载的真实性,起来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