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3 ,大小:164KB ,
资源ID:119255      下载积分: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192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笔记.doc)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笔记.doc

1、 第一编 教育原理 杨小铼 第一章 教育概述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宗教观点)错误的 2: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 利托尔诺)错误的 3:心里起源说(美国 孟禄)错误的 4:劳动起源说(也叫社会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观点) 正确的 如何理解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 需要和个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1、人类的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而产生的。推动教育起源的 直接动因 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实际社会需要。 2、教育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 3、社会生产需要的实现和个人的发展需要的满足是同一传授过程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教育起源于这两种需要的辩证统一。 二、 教育的历

2、史发展过程 1:农业社会的教育特征 ( 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 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 3)、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 2:工业社会的特征 ( 1)、现代学校 的出现和发展 ( 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 3)、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 4)、教育的复杂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3:信息社会的教育特征 ( 1)、学校将发生一些列变革 (如学校目的、类型、学校教育网络建设、学校市场化 ) ( 2)、教育的国际化和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 ( 3)、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解释(生产性、政治性、文化性

3、等功能新含义) ( 4)、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 基本理 念 。 三、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归根到底产生于劳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市场经验和社会经验,促进新生一代成长。 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和社会生活延续和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须。教育是人类永恒范畴,与人类共始终。 总之: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或质的规定性,也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四、 教育的定义 社会角度: 1、广义 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或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 所有活动。

4、2、狭义 主要是学校教育(一定社会或阶级需要 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 3、更狭义 思想教育活动 个体角度: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 普遍认为:教育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需要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具有 永恒性 阶级性 历史性 五、 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研究对象 1:教育学 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 不同点 在于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更具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3: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 不同

5、点 在于 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饿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二)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萌芽阶段 (奴隶社会) 成就:我国学记、大学 古罗马 昆体良演说家的教育 不足: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抽象概括的层次低;具有阶级局限性。 2:独立形态 (文艺复兴后) 成就:形成独立学科 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如下: 捷克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英 洛克 教育漫话 法 卢梭 爱弥儿 德 福禄培尔 人的教育 德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传统教育代表 美 杜威 民主主义教育 现代教育代表 不足:阶级性和世界观局限性 仍有很多问题说明 不科学。 3:科学教育学

6、建立 马克思主义 综上所述: 1、教育总受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反映着具体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需求。 2、不同国家形成了不同教育学传统和风格。 3、教育学的发展得益于不同教育学派之间的相互批评和借鉴。 (三)教育学的研究及其方法 1:教育学的研究内容: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思想;研究中外教育史;研究教育的现状。 2:教育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最基本法) 实验法 调查法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措施 一、教育 者 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教育者的基本特征:主体性 目的性 社会性 二、受教育者 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具有受教性(受教性是

7、人的身心发展和动物的省心发展的本质区别)。 三、教育措施 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书本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内容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包括教育者的教和受教育者学的方法。 教育影响:应该是教育者主观目的性和受教育者客观发展规律的结合。 第三节 教育的 历史形态 共五种:原始 奴隶 封建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一、 原始的教育形态 特点: 1、教育融合在 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 2、教育内容和方法十分简单 3、原始社会没有阶级 所有没有阶级性 二、 古代教育形态(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特点:等级

8、性 道统性 专制型 刻板性 象征性 六艺:礼 乐 射 御 书 数 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特点:中 外 中国:官学 私学 四书五经 算学 天文 医学 等自然学 个别教育 外国: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 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内容:骑士七技(骑马 游泳 投枪 击剑 打猎 下棋 吟诗) 三、现代社会教育形态(资本主义和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一)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相同点:历史性 阶级性 目的性 社会性 永恒性 (二)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不同点: 古代 现代 1 与生产劳动想脱离 相结合 2 具有阶级性 大众化 民主性 3 任务 为阶级统治培养人才 除了古代的还有培养

9、生产工作者 4 内容 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 自然科学的内容增多 5 教育组织形式 个别教育 班级授课 6 教育方法手段 落后单一 方法手段多样 、先进、现代化 7 与社会生活想脱离 密切联系 总结:主要区别是 生产劳动上 内容 方式方法上 个别与班级 如何理解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 1、 社会生产、政治、经济的发展客观要求 2、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节 当代教育发展趋势 一、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教育全民化(或叫社会化) (二)、教育终身化 (三)、教育民主化 教育公平 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一种可操作的经济关系,是一种价值判断。 (四)、教育

10、信息化 (五)、教育优先发展 (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二、 国外现代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 (一)、泛智教育思想: 1、涵义:所有的人在一定的年龄阶段都应该接受教育。教育内容应该是 全面的 历史的 显示的 自然的 宗教的 社会的 世俗的 所有的科目都应教给儿童。 2、班级授课制的原则:直观性 巩固性 循序渐进 (二)、绅士教育思想 论 体育 智育 德育 (三)、“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四)、要素教育 思想 (五)、认知主义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1、赫尔巴特论教育目的:教育 最高 目的是道德。 2、教学的教育性原则:都要包含德育 3、教学过程论:明了 联合 系统 方法。 传统教育

11、(六)、科学主义教学思想 (七)、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集体主义教学原则: 1 对学生极大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统一 2 前景教育 3 平行影响 (八)、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1、杜威对教育性质判定的三个核心命题: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2、做中学理 论: 在活动中学 从经验中学 探究式学习 3、教学过程阶段论的内容 1 疑难的情境 困难 2 确定疑难之所在,并提出问题 问题 3 提出假设 假设 4 进行推理 验证 5 检验假设 结论 (九)结构主义教育思想 (布鲁纳) 1、 教育内容上,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 2、方法上,使用发现法 3、主张早期教育 (十)

12、、一般发展的教育思想(赞科夫) 1、一般发展的涵义:即学生的整个身心都得到发展,包括身体因素和心理因素也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2、教学任务:促进 儿童的一般发展 3、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教学促进发展 (十一)、终身教育思想 终身教育的基本任务:使人们为变化做好准备。最终目标是通过不间断的学习努力构建更美好的生活。 三、 中国现代教育思想的演进 (一) 蔡元培的五育并举思想 (二) 职业教育思想 1、方针:社会化和科学化 2:、基本规范:敬业乐群 (三) 平民教育与乡村教育 (四)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做上教 做上学) (五) 三个面向 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13、 面向未来 (六) 素质教育思想 1、内涵:全面贯彻党的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特征:全体 全面 主动 和谐 充分 可持续的发展。 3、实质:在于一种导向思想 4、核心和重点:核心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重点是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5、主渠道:课堂教学 6、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素质教育与考试与升学率与知识、能力与时代主题的关系。 第二章 教育规律 第一节 教育规律概述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以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 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

14、内在的联系或关系。 教育基本规律主要有以下三点: 1:教育必须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2:教育必须保持内部结构比例的合理 3:教育必须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与诸社会现象的关系 (一)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15、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三)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重要影响作用 1: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教育的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既有联系又有 区别, 这两种功能能实质上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在教育中的反映。 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 、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三)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四)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瑰丽,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表现在: 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

16、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二、 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一)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 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 (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改革(多选) 1:明确教育的战略方向 教育的方向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未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知识基础。 2:改革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坚实要求的教育思想 3:做好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其基本论据和方法是: 1 要根据人口的调查和预测 2 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3 要根据各阶层人力 物力 财力条件 4

17、因地制宜,不因强调划一 4:进行合理的教育投资 5:调整教育 结构 有步骤推进义务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适度发展高等教育,重视师范教育 6:改革教育管理体制,调动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 第三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 在人的发展中一般认为个体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社会的要求和需要所引起的个体的新需要与个体的原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一、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有:顺序性 阶段性 不平衡性 稳定性 可变性 个别差异性 顺序性 循序渐进 揠苗助长 阶段性 不同阶段不同要 求 成人化 不平衡性 关键期

18、 平行推进 可变性 利用可能性采取有效措施 迁就学生现有水平 稳定性 从实际出发提出要求 教育要求主观任意提高或降低 个别差异性 因材施教 一刀切 二、 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概括起来不外乎就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决定论 错的)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 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遗传因素具有可塑性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决定论 错的) 环境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的

19、总称。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万能 错的) 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原因如下: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 (四)个体的主观 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事七身心发展的动力。 个体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 三、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第三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概念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

20、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教育目的一般有两部分组成: 1 是教育所培养出的人身心素质作出规定(核心部分)。2 是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 (二)三类基本的教育目的观 1:以 人 为中心的个 体本为教育目的观 2:以 社会 为中心的社会本为教育目的观 3:以 文化 为中心的文化本为教育目的观 我们的目的观是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辩证统一论者的教育目的观。 (三)教育目的的作用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教育目的的重要作用在教育系统内具体表现为” 1:控制教育对象发展方向和预期结果 2:指导和支配整个教育活动过程 3:评价、检测教育质量 二、教

21、育母的的社会制约性 不同社会不同国家的教育目的都各不相同,有的还有本质差别。最主要因素就是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结成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教育目的的产生和变化的现实基础。 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所谓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有 个人本位论 和 社会本位论。 个体本位论者主张提出教育的目的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 发。 社会本位论者的主张恰恰与之相反。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历史过程,教育

22、目的的价值取向也为这种历史过程所制约。这包含的又三层意思: 1:从历史的总进程来看,教育目的的这两总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 2:个人的发展也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 3: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 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和现行的教育目的 (一)依据是: 1: 马恩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是我们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2: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变化状况 是我们制定教育目的的现实依据 3:人的自身发展需求 是不可回避的特殊依据 (二) 我国对教育目的的现行规定 在我国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中的核心构成要素,教育

23、目的包含在教育方针之中。 我国现行 教育方针 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明确了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我们指明了实现 教育目的 的基本途径);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者和接班人(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2:要求全面发展 3:具有独立个性 二、 个人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教育 (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涵义和目标层次 涵义:就是什么都全面(核心是个人) 目标层次: 1 资本主义下 2 从资到社过度期 3 社会主义下 内容自己想 (二)全面发展教育概述 1:全面发展教育:就

24、是“为促进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2: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智体美劳 五育。 (三)“五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其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 德育的导向作用、动力保证作用,智育在知识、智能方面的基础作用,体育在体质方面的保证作用,美育和劳育的辅德、益智、保体作用。 (四)个人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 角度不同 2 所属范畴不同 3 实现条件不同 联系: 1 基本任务都是研究人的发展问题 2 全面发展教育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3:个人全面发展学说是知道全面发展教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武器 三、 普通中小学实现教育目的的对策 (一)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 普通中

25、小学的性质 是基础教育。任务 是 1 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2 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 3 为提高全民素质打好基础。 (二)普通中小学的组成部分:德智体美劳 五育 (三)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 1:片面追求升学率 具体表现: 1 基础教育搞成升学教育,应考教育。 2 把精力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 3 不顾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2:流生增长 原因: 1 读书无用 2 教育质量不高 3 上学费用高 四、 应试教育及其主要危害 (一)应试教育 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 ,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 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二)应试教育的主要危害: 1:摧残身心健康 2:压抑个

26、性发展、扼杀创造才能 3:严重的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 五、 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理论基础 1:哲学基础:马恩的“个人全面发展”学说 2:教育科学基础: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 顺序性 阶段性 个体差异性 3:心理科学基础 4:社会学基础 5:其它相关学科基础 (二)关于素质教育的 模式 愉快教育 核心是帮组学生不断获得成功 创造教育 本质是要培养教育对象认知结构和人格结构中构成创造力所需要德一切特质 成功教育 第一阶段:帮组学生成功 第二阶段:学生尝试成功 第三阶段:学生自己争取成功 情境教育 人为的优化了 充满美感和人类智慧的环境 和谐教育 (三)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1:动力机制 注重思想先导

27、2:导向机制 改革检测评价 3:制约机制 抓好常规管理 4:保障机制 依法增加教育投入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功能 一、教育功能的结构 (一) 教育的本位功能和社会功能 教育的职能或本位功能即教育自身具有的职责和能力,教育的社会功能即教育通过自身职能的充分调动和履行二对社会产生的一种功效。 (二)教育的正功能和负功能 二、 现代教育的本位功能 1: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进程; (培养人是教育的最基本职能,也是教育的特质所在。) 2:人类精神文明的传递与继承 3:经验和人才的选择(经验分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有人还提出监护职能、平衡职能 三、 教育的社会功能 (人口 经济 政治 文化)

28、(一)人口功能 1: 控制人口数量 2:提高人口素质 3:使人口结构合理化 4:有利于人口的迁移 (二)经济功能 1: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可实现劳动能力和再生产,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 3: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4: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三)政治功能 教育为政治服务的共有形式是: 1:培养政治人才 2:教育也是宣传思想的工具 3:把学生当做政治力量 4:调整或改变政治关系 (四)教育的文化功能 1:对社会文化的 传承、选择、交流。 2、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功能。 第四章 教育制度 第一节 学校 教育制度概述 一、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包括:行政制度 资产管理制度 人事制度 财务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 教研和科研管理制度 学生管理制度等。 二、学校教育制度建立依据 1: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2:手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3:考虑到人口状况。 4: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