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一 学业水平测试的单元复习重点第一单元复习提纲清远市华侨中学 向彩银学习本单元,一要把握一条基本线索: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商周时期,经过了从内外服联盟到天下共主的转变;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也长期延续,但整体趋势是专制皇权日益加强。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商代的内服外服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二是秦的“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三是汉朝七国之乱和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唐朝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四是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宋元时期的演变,明清君主
2、专制制度日益强化,清朝达到了顶峰。 第 1 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知识结构: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3.西周: 分封制 定义: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主体:同姓亲族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工具:礼乐制度第 2 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知识结构:1.统一(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是秦统一六国的主要原因) 。(2)统 一: 时间:公元前 22
3、1 年;人物:赢政。2、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确 立(分三个步骤): 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C. 郡县制(地方)(2)中央集权制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权力高度集中的表现:首先表现在皇权至上,其次是“家天下”的皇位世袭制,三是三公九卿的设置及权限)(3)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秦朝法律实质上是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皇权的工具) 。(4)影 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 3 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知识结构:1. 汉初郡国并行制(指同时实行分封制和郡县制),导致诸候尾大
4、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 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酎金夺爵。3.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后,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4. 宋加强中央集权(1)措施 收精兵:“三衙” 、枢密院、原则;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2)影响 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第 4 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知识结构:1.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
5、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请同学们看书第 4 课,注意三省的职能,六部的名称。(2)宋分割相权:设 “中书门下”省(宰相办公机构)管行政、设 枢密院管军政、设 “计相” (指三司)管财政。(3)元:一省制(中央)导致宰相权势过重,行省制(地方)(一省制是指中书省,长官为左右丞相,平章政事)(4)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皇权达到新的高度(5)清朝:军机处皇权达到顶峰A.军机处的特点:军机大臣品级不高,受皇帝召见,跪奏笔录。B.军机处影响:提高清王朝行政效率,专制皇权高度发展(达到顶峰)2、历代统治者通过对相权的削弱,而达到加强君主专制的目的。问题:中国古代的专制皇权是如何一步步地达
6、到顶峰?答案:秦汉:三公九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把相权分割,加强了皇权) 宋朝:“二府三司” ,削弱宰相实权三省长官没有实权。 (把相权再分割)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就这样,皇权一步步地加强,到清朝皇权发展到顶峰。3. 秦至清的中央与地方机构朝代 中央机构特点 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秦 传承开创 三公九卿 郡县制汉 汉承秦制 中朝 外朝(三公九卿) 郡、国并行隋唐 承前启后,有所创新 三省六部 道州县三级宋 进一步加强 二府三司 路州县三级元 有新发展 一省二院 行省制明 空前加强 废丞相、设内阁 省府县清 达到顶峰 设军机处 省府县6. 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和君主专
7、制使得整个国家都处于皇帝的一元化领导之下,皇帝具有绝对权威和至高无上的权力。 (1)积极作用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2)消极作用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十分残酷;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以后,它还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导致近代中国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被动挨打的祸根。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学习本单元,要把握两条线索,一是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二是罗马法的制定与演变。注重三个重要知识点:一是爱琴文
8、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二是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三是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三要形成一个观念: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在于古希腊和罗马。无论是古希腊的民主制,还是古罗马的共和制与元首制,无论是他们创造的法律制度,还是哲人们的政治智慧,都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第 5 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知识结构:(一)爱琴文明1.克里特文明:王宫建筑、象形文字(和平、祥和)2.迈锡尼文明:王宫、卫城、王室陵墓、线形文字 B、 (尚武好战)(二)黑暗时代:300 年的封闭贫穷,处于沉寂状态。(三)城邦时代1.城邦的定义:前 8前 6 世纪,是一种国家形态2.城邦殖民原 因:多山多岛、三面环水,港湾众多,人多地少
9、;航海业发达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古希腊人向海外殖民扩张。影 响:促进发展,开拓眼界,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基础城邦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自治政治类型:有五种。最流行的是贵族制、民主制 第 6 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知识结构:1. 发展历程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公元前 594 年梭伦改革将雅典政治引上民主的轨道;公元前 509 年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民主制)2. 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通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机构的设置来体现这一特点)3. 评价:创造了一系列民主运作的方式,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才智,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外邦移民
10、、奴隶、他国公民和妇女没有享受到民主权利,了这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估的暴力机器。第 7 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知识结构:一、政制发展1. 共和制(1)贵族共和制: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2)保民官的设置:监督政府,维护平民利益2. 帝制(1)元 首 制: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建立(2)君主统治:公元 3 世纪,戴克里先公开实行君主专制。二、法律制度1.十二铜表法背景: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维护了贵族利益。评价: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贵族再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
11、。2.查士丁尼民法大会组成: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 查士丁尼学说汇纂 查士丁尼新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查士丁尼法典实质: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3、对罗马法的评价: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是近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学习本单元,要把握一条线索: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从英国到德国,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后都建立起以议会的设立为标志的资产阶级政治统治。把握四个重点:一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二是美国 1787 年宪法的诞生与联邦政府的建立;三是法兰西共和制的确立
12、;四是德意志统一的完成与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发展。 理解一个重要观点:尽管英、法、美、德各国民主政治发展程度不相同,但在形式上都建立以议会为核心的代议制度,并且议会的权力在不断发展。 第 8 课 渐进的制度创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知识结构: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大宪章:开创了限制王权的传统。2.权利法案背景:1688 年“光荣革命”内容: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影响: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社会转型从人治社会走向法治社会)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 1721 年,罗伯特沃尔波成为第一任首相2. 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共同进退。内阁与议会的关
13、系如果议会通过对内阁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有两个选择:要么下台,要么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新议会。3. 两党制逐渐形成,首相和内阁从多数党中选出三、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君主立宪制的基础:代议制民主君主立宪制的核心: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首相最高行政长官。内阁对议会负责.四、君主立宪制的逐步完善1832 年的改革法案(扩大普选权)(1832 年议会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使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五、英国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1、连续性 2、渐进性 3、创新性18 世纪英国的内阁制与同时期中国的内阁制有什么区别?英国:内阁承担行政职责,对议会负责,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最高决策者和领导
14、者。中国:内阁对皇帝负责,品秩较低,仅备皇帝顾问和帮助皇帝起草对奏章的批复。没决策权。两者阶级本质不一样。明朝是封建王朝,其“内阁”是专制王权的辅政机构,是封建性的;而英国内阁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第 9 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美国的新体制)知识结构:一、联邦宪法的制定背景:松散的州际联盟弊端暴露制定:1787 年费城制宪会议制定了 1787 年宪法原则:联邦制原则;(强有力的联邦政府:此政府包括总统、国会、联邦法院)分权制衡原则:“立法(国会) 、司法(联邦法院) 、行政(总统)三权分立”民主原则:(总统和议员都是民选产生间接选举)1787 年宪法的发展与完善:通
15、过制定修正案不断完善法律(1789 年制定出宪法的前 10 条修正案)对 1787 年宪法评价积极: 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 保障了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确立了联邦制,既避免了邦联制的松散,又防止了中央权力过于集中 ;既把各州团结为一个国家,又保留了地方一定程度的自治, 。消极:承认奴隶制的存在 ;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没有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种族歧视。二、联邦制的巩固1. 1787 年联邦宪法颁布后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国家政体为资产阶级总统共和制但州权主义观念仍很活跃。2、1861 年,南北内战。 (根本原因:南北两
16、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矛盾焦点是奴隶制的废存)(导火线:1861 年林肯当选总统。 )3、内战结束后,美国宪法修正案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巩固了联邦的统一。三、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民主党和共和党:1.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美国的两党有不同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群众;(留意第 9 课倒数第二段正文和倒数第一段小字体)3.两党操纵着美国生活的政治选举。第 10 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知识结构:一、共和国的建立1.法国大革命1789 年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核心内容:人权和法治意 义:为法国建立资产阶级政治、法律制度提供了依据。1791 年 9 月,制宪议会颁布
17、1791 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2.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792 年 9 月,国民大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二、政体的曲折发展1.1804 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2.1848 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3.1852 年,路易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三、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1875 年 1 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共和国,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建立。 第 11 课 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德意志的统一之路)知识结构: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1.统一的背景: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德意志境内各地经济连成一体2.统一的方式:王朝战争3.统一的标志:1871 年德意志帝国的成立4.统一的意
18、义:结束割据局面,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德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1.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浓厚专制色彩的帝国宪法正式颁布2.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三、 “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1. 一战后,德意志帝国覆灭2. 1919 年 8 月,魏玛共和国建立(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3. 20 世纪 30 年代德国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英、美、法、德四国在近代分别确立了什么政体形式?政体确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分别通过什么方式确立?国家 政体 标志 方式英国 君主立宪制 1689 年的权利法案 资产阶级革命美国 总统共和制 1787 年宪法 独立战争法国 总统共和
19、制 1875 年宪法(也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资产阶级革命德国 君主立宪制 1871 年宪法(也称德意志帝国宪法) 王朝战争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学习本单元,要把握两条基本线索:从鸦片战争开始。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步步的加深,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各阶层势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中华民族奋起。五个重点:鸦片战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理解两个观点: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坚贞不屈,最终胜利一定属于中国。第 13 课 鸦片战争知识结构:一、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
20、因:中国的禁烟运动(著名的一次禁烟运动虎门硝烟)2.经过:1842 年,中国战败,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3.影响: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中国被迫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产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年,英法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联合发动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三、清政府的变化1.权力结构:设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同文馆。2.思想:官员出现了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新思潮;奕訢、张之洞等人发起的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第 14 课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结构:一、运动的兴起1. 背景:人祸(外国侵略者及清政府给人民造成极大痛苦) 、
21、天灾(自然灾害)根本原因:天灾人祸导致社会阶级矛盾激化。2. 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会)3. 开始:1851 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起义并没有反帝,帝国主义在太平天国建立后持中立态度)二、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全盛时期的事件:1. 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与清政府对峙)2. 北伐西征(军事全盛)3. 天朝田亩制度 目的:建立四同社会评价:进步性(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局限性(没有真正实行过,因为一没有安定的环境,最主要是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三、天国的衰败1.天京变乱(由盛转衰)2.重建领导核心3.天京陷落(
22、1864 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4.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是一次反清(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3)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第 15 课 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知识结构:一、中日甲午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1.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走向侵略扩张的必然结果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2.爆发及经过3.影响4.民族危机的加深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各阶层都以自己的方式开展救亡爱国的运动,有清政府的军事改革、爱国知识分
23、子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辛亥革命、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 )2.八国联军侵华(时间, 目的:进一步侵略略瓜分中国)第 16 课 辛亥革命知识结构:一、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 兴起的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民族危机加深 组织基础:革命团体:兴中会,政党:同盟会(第一个)P63条件 思想基础:孙的革命派与康梁的改良派的论战(内容) P63武装起义:1911 的黄花岗起义等二、武昌起义及其对全国的影响1.武昌首义和湖北军政府的建立2.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三、民国的建立和帝
24、制的终结1.中华民国的建立, 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的原则)2.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原因:(1)客观:西方列强的支持(培植新的代理人) 。袁世凯拥有北洋军队、权力、心计。革命阵营内部立宪派和旧官僚的声援(2)主观: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妥协退让3.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性质 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对当时意义最重大 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观念深入人心第 17 课 五四运动知识结构:一、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日本加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激化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二、五四运动的经过 爆发:1919-5-4,口号:”-” P68阶段: 前期:北京
25、,学生 后期:上海,工人高潮:”三罢斗争”.(与之前的革命相比较)结果:罢免了、 、 、 、拒绝了、 、 、 、 、P69三、意义(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把握一条基本线索: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无论是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以及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都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息息相关,反过来它们又在实践的过程中, 。印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第 19 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根本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矛盾尖锐空想社会主义(三个代表人物及主张 P76)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诞生 英国政治经济学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壮大主观因素:马、恩的个人实践与研究马克思主义 标志:共产党宣言 (内容 P77,意义 P77)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背景 资“临时政府妄图解散国民自卫军(P78)措施: 政治上,新型的工人政权;经济上,维护工实践:巴黎公社 人的利益;教育上世俗代宗教,义务教育性质:第一个工人政权失败意义:P78 最后一段正文“、 、 、第一次尝试”第 20 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落后。 政治上:沙皇专制的统治背景 社会矛盾交织。导火线:俄国参加一战激化各种矛盾 主观上: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