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连市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计划(20162020 年)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 2025 大连行动计划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 ,促进我市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指导思想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制造强国战略新要求和全球科技革命新机遇,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中国制造 2025 大连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制造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为导向,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融合发展生态,增强支撑保障能力。支持企业聚焦核心业务和产品,加快服务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延伸和提升价值链。推动服务
2、型制造向专业化、协同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大连制造新优势。二、基本原则(一)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尊重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把握服务型制造发展趋势,勇于创新,加快转型,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政策措施,合理有序引导,增强公共服务供给,优化服务型制造发展环境。2(二)创新驱动,融合发展。通过科技、制度等创新,激发企业发展服务型制造的活力和潜力。拓展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创新服务方面的应用,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资源整合、运营协同,以服务提升带动制造能力和制造水平提升。(三)立足行业,突出特色。支持企业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行业竞争优
3、势,因地、因业自主实践并创新发展服务型制造模式,不断优化组织结构,推动管理创新,探索发展路径。鼓励优势制造业企业“裂变” 专业优势,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提供社会化和专业化服务。(四)重点示范,整体推进。在重点领域和地区围绕企业、项目、平台,多层次开展试点示范和宣传推广。以点带面,全面发力,着力完善政策、搭建平台、制定标准、培育人才,形成合力,引领全面协同发展。三、主要目标到 2020 年,认定 10 家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实施 20个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建设 10 个有示范效应的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争创省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示范项目和示范平台。全市制造业创新设计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网络
4、化服务支撑能力进一步拓展,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格局进一步深化,制造业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对企业提质增效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加大,基本形成与制造强市战略进程相适应的服务型制造发展格局。3四、重点任务在全市制造业企业中开展服务型制造“四大行动” ,重点推进“十项任务” 。(一)设计服务提升行动1推动创新设计发展。在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推动建设贯穿产业链的研发设计服务体系。支持创新设计集聚发展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设计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推进创新设计在产品、系统、工艺流程和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强化创新设计对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行业的服务支撑。引导制造业企业建立工业设计中心
5、,加大对设计的投入和应用,带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进制造企业和工业设计企业合作,扩大工业设计服务市场。在进一步做好市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工作的基础上,培育和推荐省级、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组织和推荐企业参与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活动,促进创新设计领域开展培训、交流与合作,提升大连工业设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推广定制化服务。鼓励日用消费品、纺织服装、家居建材、电子终端、机械装备和汽车等制造业企业,通过客户体验中心、在线设计中心和大数据挖掘等方式,采集分析客户需求信息,增强定制设计和用户参与设计能力。加快零件标准化、部件模块化和产品个性化重组,推进生产制造关键环节组织调整和柔性化改造,形成对消费需求具有动
6、态感知能力的设计、制造和服务新模式。支持开展大批量定制服务。支持社会中介4组织、产业园区和互联网企业搭建信息采集服务平台,健全数据共享和协同制造机制,为制造业企业开展定制化服务提供应用支持和技术支撑。(二)制造效能提升行动3优化供应链管理。推广供应与库存管理服务。鼓励我市高端装备、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等行业面向上游,纺织、轻工、石化、建材、医药等行业面向下游,开展集中采购、供应商管理库存、零库存管理等供应与库存管理服务。实施生产物流管理能力提升工程。针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生产物流活动,鼓励企业加强系统设计,应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建设面向客户订单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探
7、索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重点推进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高端数控机床、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制冷设备、船舶制造等领域企业,联合产业上中下游企业、相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结成战略联盟,促进联盟内分工协作、协同配合,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提高供应链的市场响应效率和产品服务质量。4推动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引导制造业企业增强信息化方案设计、系统开发和综合集成能力,实现研发设计、生产组织、质量控制和运营管理等子系统互联互通、协同运行。支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面向制造业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开发低成本、高可靠的信息化软件系统,加大应用推广力度,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推动云制造服务。支持制造业企业
8、、互联网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跨界联合,实5现制造资源、制造能力和物流配送开放共享,提供面向细分行业的研发设计、优化控制、设备管理、质量监控等云制造服务,推动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的智能匹配和高效协同。5支持服务外包发展。引导企业改变“大而全” 、 “小而全”的经营模式,树立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理念,在信息技术、研发设计、能源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配送等领域,广泛采用服务外包。支持制造业企业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积极承接离岸和在岸服务外包业务,深度嵌入产业链运营管理。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集成服务水平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龙头企业。引导中小企业
9、释放服务外包需求,推动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创新。积极搭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服务外包产业平台,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鼓励行业组织、研究机构和企业务实合作,开展服务外包研发、人才培训、资质认证等服务。加强服务外包公共信息服务,及时发布国际国内市场动态和政策信息。(三)客户价值提升行动6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引导制造业企业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在线监测、诊断服务。重点支持工程机械、特种设备、交通工具、矿山机械、冶金机械、港口机械、化工设备、数控机床、精密仪器、通信设备、电力设备和耐用消费品等领域企业建立运行监测中心、不间断应答中心等服务体系,通过设备跟踪系统和网络服务平
10、台进行远程监测、故障6诊断、远程维修、趋势预测等在线支持服务。发展按服务计费模式。鼓励专用设备和消费品等领域制造业企业发展按服务计费模式,延伸服务体系,创新产品增值服务方式,改变传统单一的产品销售模式,发展直接面向用户、按流量或时间计费的租赁服务模式。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完善医疗器械和发动机、轮胎等机电化工类产品的售后维修体系和旧件回收体系,开展回收及再制造、再利用等绿色环保服务。7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支持总集成总承包加快发展。鼓励制造业企业开展设施建设、检验检测、供应链管理、节能环保、专业维修等领域的总集成总承包,引导有基础有潜力的企业承揽设备成套、工程总承包和交钥匙工程,向总集成总承包服
11、务商转型。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重点支持冶金、建材、石化、化工、电力等行业通过合同能源管理实施节能改造。引导节能设备、通用设备制造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由设备制造商向综合节能服务提供商转变,提升综合节能服务水平。8创新信息增值服务。推进数控机床、船舶和海洋工程、电力设备、医疗器械、特种设备等制造业企业,拓展生产领域增值服务,推进软硬件一体化,研发建立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鼓励企业拓展系统集成和系统运维等新的服务领域,提供设备状态监测、产品质量监测、生产运行分析等服务。支持制造业企业升级传感器、芯片、存储、软件等,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平台为客户提供实时、专业和安全的产品增值服务。支持电子终端、家
12、用电器、轻工纺织、家居建材等制造业企业研7发制造智能终端、可穿戴产品和智能家居等产品,为客户提供环境监测、医疗健康、生活服务、在线教育等高端服务,鼓励企业从单纯硬件竞争向应用服务竞争转变。(四)服务模式创新行动9有序发展相关金融服务。面向装备制造等行业,鼓励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核心主业突出、具有较强行业竞争力、具备一定资金集中管理经验的制造业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有效提高企业集团内部资金运作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积极发挥大型制造业企业信息优势,为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和投贷联动试点提供有效信息支撑服务。加强产融信息对接服务平台建设,助力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引导企业
13、发展融资租赁业务,通过设立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租赁产业基金等方式,逐步发展大型设备、公用设施、生产线等领域的设备租赁和融资租赁服务。支持制造业企业与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探索在重大工程建设中引入设备融资租赁模式。10把握智能服务新趋势。加强网络基础建设,加快智能传感、高性能分析和存储设备、新一代制造执行系统等关键产品研发和产业化,促进物联网、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进工业互联网健康发展。引导企业建立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实时并行的数据模型和数据链条,推动大数据产品应用和产业化进程。创新发展以消费者为中心,以个性化定制、柔性化8生产和社会化协同为主
14、要特征的智能服务网络。强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政策引导,充分利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服务平台,促进创客、公共服务、消费者与企业之间互动融合,促进分享经济推广普及,营造有利于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的生态环境,推动新服务、新模式竞相涌现。支持建设面向重点行业的电子商务平台,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和资源配置效率。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协调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服务型制造发展工作。各区市县、先导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实际,加大宣贯力度,发掘、总结和推广发展服务型制造的典型企业及项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二)加强宣传推广重点围绕“四大行
15、动,十项任务” ,培育和发掘我市服务型制造典型企业,分类归纳总结典型企业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推广。发挥行业组织在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推广行业先进经验、协调跨领域合作等方面的作用,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对具有发展服务型制造潜力和行业代表性的工业企业,开展服务型制造的辅导和模式引导。(三)开展示范对标建立服务型制造企业及项目库,培育一批服务能力强、行业影响大的示范企业,支持一批服务水平高、带动作用好的示9范项目和示范平台,争创国家级和省级示范企业、示范项目和示范平台。总结具有可复制、可推广、可操作的经验做法,以示范企业为标杆,推行服务型制造对标行动,引导企业对照标杆,查找差距和薄弱环
16、节,不断加以改进,从而增强示范企业的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四)加强政策引导落实国家、省、市支持制造业企业进入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价格等政策,主动对接国家服务型制造相关战略、规划,争取示范企业、示范项目、示范平台等国家专项和政策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合服务型制造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实施。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推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健全完善市场化收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加大对企业研发设计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建立知识产权协同应用和风险防范机制,健全知识产权交易和中介服务体系。(五)完善
17、平台支撑推动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强信息宽带网络建设和改造。创建一批面向制造业的专业服务平台,瞄准价值链高端环节,完善研发设计、产业技术基础、协同制造、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增值服务和融资租赁等领域的公共服务,支撑制造业企业提升服务创新能力。发展一批综合服务平台,加大支持力度,优化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手段,有10效提升重点区域、重要领域的公共服务水平。(六)推进国际合作搭建多层次服务型制造交流合作平台,支持企业及行业组织在服务型制造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在国外布局研发设计中心和分支机构,建立面向全球的开放式制造服务网络。引导制造业企业增强核心服务能力,取得国际认可的服务资质,积极承揽国际工程项目,带动大连装备、技术、标准、认证和服务“走出去” 。(七)注重人才建设落实“5+22”人才创新政策,建设“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的服务型制造人才发展体系。支持高校开展智能制造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依托重点人才工程,加大服务型制造领域人才培养力度。支持制造业企业与研究机构加强合作,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才培训。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快高端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鼓励行业组织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提高人才流动的便利化水平。探索通过服务外包、项目合作等形式,提升人才的国际视野与专业能力。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