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冈教育张家界教学中心 内部使用1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盖天说 浑天说 麦哲伦环球航行 卫星探测,即“天圆地方” “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球体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最早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 麦哲伦环球航行。其他证据: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在海边看远处归来的船先看到船的上部,再看到船的下半部分;登高望远;月食;登高望远;移动信号发射塔,建得越高,信号的覆盖面积越广。2.地球的大小(选择题题 P39):平均半径约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表面积约 5.1 亿平方千米。3地球仪:(确定位置;东
2、西、南北半球;低、中、高纬度;相对两点的方向;五带的确定;纬线的长短,重点是关注选择题)概念:人们为了认识地球,更好地研究地球,制作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 地球仪 。地球仪是规则的球体地轴: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象的轴,地球在运动的过程中地轴始终指向 北极星 附近。地球仪上的点:北极点是地轴 北段 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地球南极点是地轴 南段 与地球表面的交点。4经线圈: 由两条 相对 的经线构成经线圈,相对的两条经线度数之和为 180,除 0和 180经线外,相对的两条经线中有一条经线经度为 东经 ,另一条经线经度为 西经 。任何一个经线圈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东、西半球的界线是由 20W 和
3、160E 组成的经线圈,西半球的范围是 160E18020W。东半球的范围是 20W0160E。5.重要的经纬线: 赤道:0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低、中纬度界线 30纬线;中、高纬度界线: 60纬线;南、北回归线: 23.5N、23.5S;南、北极圈: 66.5N、66.5S;东、西经的分界线: 0和 180;东、西半球分界线: 20W、 160E。6经纬网: 在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 网络 叫经纬网。作用是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 位置,常用的经纬网,有如下类型:7.地球自转与公转比较 (地球的运动是重点,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8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
4、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 66.5的夹角,这样在一年之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理现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各地正午(每天的 12 时即为正午) 太阳高度 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太阳直射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是 90,其它地方正午太阳个高度小于 90。昼夜长短的变化:除赤道外,其他各地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分和秋分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现象;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昼现象。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即从春分日(3 月 21 日前后
5、)至秋分日(9 月 23 日前后)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即从秋分日(9 月 23 日前后)至次年的春分日(3 月 21日前后) 。南半球昼夜长短,冬、夏季节与北半球相反。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概 念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 圆圈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形状特点 圆周(与赤道平行) 半圆周(连接南北极点)长度特点 地球仪表面,纬线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 缩短 ,两极为一点地球仪表面,经线长度 相等 ,长度等于赤道长度的一半所有纬线都平行 在南北两极点相交相互关系经、纬线相互垂直指示方向 纬线指示 东西 方向 经线指示 南北 方向零度线的确定最长的纬线
6、-赤道 本初子午线-通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度数变化规律090,从赤道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自南向北北纬逐渐增大,南纬逐渐减小。0180,从 0经线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自西向东东经的度数逐渐增大,西经的度数逐渐减小。字母表示 北纬用 N 表示,南纬用 S 表示 东经用 E 表示,西经用 W 表示自转 公转绕转中心 地轴 太阳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周期 一天 一年产生现象 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地方时差异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形成黄冈教育张家界教学中心 内部使用29.地球公转中的四个节气四季更替:在 温带地区 地区,四季更替明
7、显。如长沙市居民的衣柜中就放有四季的衣服。 五带的形成: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和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把地球分成了五带。在地球的五带中,有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现象的是 热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北寒带 、 南寒带 。无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和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北温带 、 南温带 。温带地区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10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的产生: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某一时刻只能照亮半个地 球,且地球不停地自转,所以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差异1地图分类:地图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工具,地图主要包括自然 地图和 社会经济 地图,地形、气候、水文、植被
8、图为 自然 地图,工业、农业、商业、交通、人口图为 社会经济 地图。2地图的三要素:地图具备 方向 、 比例尺 、 图例 和 注记 等要素。3地图上的方向:地平面上有东、 西 、南、 北 和东北、东南 、西北、西南 八个方向。用指向标指示方向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示 北方 ,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 上北下南 , 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4比例尺(比例尺的问题,地形形态的判读是重点,)概念:比例尺就是 图上距离 与 实际距离 之比,比例尺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值大的比例尺就大。比例尺表示的方式有 数字式 、 线段式、 文字式 。比
9、例尺、图幅、实际范围、地图内容详略及地形坡度之间的关系:比例尺的选择:大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采用 较小 的比例尺(如世界政区图) ,小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选用 较大 的比例尺(如平面图、军事图) 。5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如右图)A 是 相对高度 B 是 海拔 6地形图等高线的概念:在地图上,把 海拔高度相等 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的海拔相等,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高程差(即等高距)相等,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 相等 。等高线的疏密状况表示坡度的陡与缓:坡度越陡,等高线越 密集 ,坡度越平缓,等高线越 稀疏 。常见的地形形态的判读:山地:等高线呈封闭形状,等高线海拔是
10、内 高 外 低 ,山顶是山地的最高处。山脊:等高线的形状是从海拔 高 的地方向海拔 低 的地方凸出。山脊易形成分水岭。山谷:等高线的形状是从海拔 低 的地方向海拔 高 的地方凸出。山谷易发育成河流。鞍部:两个山峰之间海拔较 低 地方。地势一般相对较低,在山区修公路等一般选择鞍部通过。陡崖:有几条等高线相交,是几种地形形态中坡度最 陡 的。盆地:一般等高线呈封闭形状,等高线海拔是内 低 外 高 。7海陆地形节气 交节时间 太阳直射点位置 昼夜长短状况春分日(D) 3 月 21 日前后 赤道或 0纬线 各地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日(A) 6 月 22 日前后 北回归线或 23.5N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
11、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现象。秋分日(B) 9 月 23 日前后 赤道或 0纬线 各地昼夜长短相等冬至日(C) 12 月 22 日前后南回归线或 23.5S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现象。比例尺越大 表示的范围越小 内容越详细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小 表示的范围越大 内容越简略比例尺越大 图幅面积越大 内容越详细实际范围相同比例尺越小 图幅面积越小 内容越简略图幅面积越大 表示的范围越大比例尺相同图幅面积越小 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详细程度不变种类 名称 特征平原 海拔低,一般在 200 米以下 地势平坦广阔高原 海拔较高
12、边缘比较陡峻地面起伏小山地 海拔较高,多在 500 米以上 坡陡、谷深丘陵 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 200 米 坡度和缓地面崎岖不平陆地盆地 四周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大陆架 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部分,坡度缓,水深一般在 200 米以内大陆坡 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海沟 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达 11034 米)海洋 洋盆 海底地面的地势平坦的部分黄冈教育张家界教学中心 内部使用38世界著名的地形区:世界最大的盆地是非洲的 刚果 盆地 世界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 亚马孙 平原 世界最大的高原是南美洲的 巴西 高原 世界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 山脉世界最高的高
13、原是亚洲的 青藏 高原 世界最长的山系是美洲的 科迪勒拉 山系9世界两大山脉带:一是环 太平洋 沿岸山脉带,东岸是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主要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组成,西部是呈弧形分布的岛屿山体,包括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包括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等组成。陆地和海洋 (南北半球图和西半球图、板块构造学说及影响是重点)1海洋与陆地 .海陆分布比例. 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图 2七大 洲.基本 概念名称 涵义大陆 面积 较大 的陆地岛屿 面积 较小 的陆地大洲 大陆和它附近的 岛屿 半岛 大陆向 海洋 延伸
14、的部分.名称及分布:大洋中脊 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运动较为强烈)全球 半球海洋 陆地 北半球 南半球71% 29% 海洋 陆地 海洋 陆地61% 39% 81% 19%无论哪个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都陆地面积名称 分布特点亚洲 绝大部分位于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在南、北半球中跨南北半球非洲 绝大部分位于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南、北半球中跨南北半球北美洲 绝大部分位于东、西半球中的西半球,在南、北半球中全部位于的北半球南美洲 全部位于东、西半球中的西半球,南、北半球中跨南北半球南极洲 在东、西半球中跨东西半球,在南、北半球中全部位于的南半球黄冈教育张家界教学中心 内部使用4.七大洲的经纬度位置
15、大洲 位置特点亚洲 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跨南北半球和低、中、高纬度。非洲 南北回归线通过,跨南北半球,以热带为主。欧洲 处于北半球中、高纬度,中纬度为主。北美洲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通过,跨低、中、高纬度。南美洲 赤道、南回归线通过,以热带为主。大洋洲 赤道、日界线穿过,跨东西和南北半球南极洲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大的洲,以寒带为主。.大洲分界线:大洲 分界线亚洲与欧洲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洲 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亚洲与北美洲 白令海峡非洲与欧洲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北美洲与欧洲 丹麦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 巴拿马运河南美洲与南极洲 德雷克海峡下图中 A
16、 图中是白令海峡;B 图中是巴拿马运河;C 图中是曼德海峡;D 图中是直布罗陀海峡,是苏伊士运河,是土耳其海峡。.七大洲濒临的大洋:亚洲濒临的大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北美洲濒临的大洋: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南极洲濒临的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濒临的大洋:北冰洋、大西洋;非洲濒临的大洋:印度洋、大西洋;大洋洲濒临的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南美洲濒临的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各大洲所穿过的特殊纬线: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北回归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回归线过的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北极圈穿过的大洲:欧洲、亚洲、北美洲。南极圈穿过的大洲:南极
17、洲3四大洋.基本概念:.四大洋名称及其特征:欧洲 绝大部分位于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在南、北半球中全部位于北半球大洋洲 大部分位于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在南、北半球中跨南北半球名称 涵义洋 海洋的 主体 部分,一般离大陆较,面积广阔,深度多在 2000 米以上。海 大洋的 边缘 部分,面积和深度比海洋小得多,靠近大陆,由 半岛 或 岛屿 与大洋隔离开来。海峡 沟通 两个海域 之间宽度 较窄 的水道,通常是重要的海上航道。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面积大小(万平方千米)最大18000第二9300第三7500最小1300黄冈教育张家界教学中心 内部使用5大洋沿岸的大洲:太平洋周围的大洲:北美洲
18、、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亚洲。大西洋周围的大洲:欧洲、非洲、南极洲、北美洲、南美洲。印度洋周围的大洲:非洲、南极洲、亚洲、大洋洲。北冰洋周围的大洲:北美洲、亚洲、欧洲。4地表形态变化: 地表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 运动 与 变化 之中。 火山 和 地震 活动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5大陆漂移假说:.创始人:大陆漂移假说是 1912 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提出。.证据:大陆轮廓的 相似 性;古动植物化石的相似性;深海探测及大地精密测量等。.内容:“泛大陆” (被泛大洋所包为)“碎块” 七大洲、四大洋。6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即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山脉和火山活动是重点).内容:岩
19、石圈由 板块 拼合而成,全球分成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 亚欧 板块、印度洋板块、 美洲 板块、非洲版块和 南极洲 板块,其中 太平洋 几乎全部是海洋。.板块运动: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 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 活跃 ,多 火山 、 地震 。.利用板块学说解释裂谷、山脉等成因7世界有两大地震带:一是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二是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两大火山地震带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气候1天气与气候: (选择题)2 常用的天气符号有:(根据天气符号判断天气与生产和生活的适宜性,选择题) 其他主要特征海水最深,岛屿 最多 ,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呈“ S ”形状,跨东
20、西半球和南北半球大部分在南半球全部位于 东 半球。海冰覆盖,以北极 为中心,介于 亚洲 、欧洲、北美洲 之间,面积最小 、海水最浅的大洋板块相对移动方向地貌 案例板块张裂 裂谷或海洋 东非大裂谷是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形成;红海面积扩大是由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大西洋面积扩大是美洲板块和亚欧、非洲板块张烈形成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是由印一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形成;阿尔卑斯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形成板块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海沟、岛屿、海岸山脉马里亚纳海沟是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形成;太平洋西部岛弧链是由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形成
21、;台湾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是由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落基山脉是由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天气 气候概念 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_短时段 内的具体状态。气候是一个地方 多年 的天气平均状况。区别 1、短时间 2、多变性 1、较长时间 2、相对稳定性 联系 天气是形成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对多年天气状况的概括黄冈教育张家界教学中心 内部使用63气温:(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读图是重点,关注气温垂直变化的计算,,题目见 P44,P87)概念:气温是指空气的 温度 ,常用 摄氏 度表示。等温线:在同一水平面内气温相等的点的连线即是等温线。等温线越密集
22、,表示该地的气温变化 越大 (越大或越小) ,等温线越稀疏,表示该地气温的变化 越小 (越大或越小) 。气温的变化: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陆地上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午后 2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日出 前后。一天内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即为气温日较差。气温的年变化:年最高气温月份 年最低气温月份项目半球 海洋 陆地 海洋 陆地北半球 8 月 7 月 2 月 1 月南半球 2 月 1 月 8 月 7 月一年内气温最高的一个月的平均值与气温最低的一个月的平均值的差值即为气温年较差。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一般把北京时间 2 时、8 时、14 时、20 时四次观测得到的气温的平均值作为日平均气
23、温。月平均气温:把一个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的平均值作为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把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的平均值作为年平均气温。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气温的纬度变化规律:气温从低纬向高纬 降低 。地球上最炎热的大陆是 非洲大陆 ,最寒冷的大陆是 南极大陆 。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同纬度的陆地,海拔高的地方气温 低 ,海拔低的地方气温 高 ,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降低约 0.6 。气温的海陆分布规律: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 高 ,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 低 。南北半球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 弯曲 ,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 平直 。北半球陆地夏季等温线向北突出,海洋等温
24、线向南突出。北半球陆地冬季等温线向南突出,海洋向北突出。4降水:概念:从空中落下的雨、雪、霜、露、冰雹等的总称。降水形成的两个条件: 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 、 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5降水的三种类型:对流雨 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雨。地形雨 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的阻挡,沿山坡“爬升” ,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锋面雨 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 ,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6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规律: 地区 降水量赤道附近地区 多两极地区 少温带沿海 较多温带大陆内部 少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部 少回归线
25、附近的大陆东部 多7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与气候(纬度因素) 、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和人类活动。 (关注选择题)纬度因素: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获得的热量多,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热量少,因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 降低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同天白天获得的能量多,气温比夜晚高。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造成正午太阳高度、白昼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大的地方气温高,正午太阳高度小的地方气温低;白昼长获得的太阳热量多,反之气温低。海陆分布:气温: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夏季,陆地气温 高 ,海洋气温 低 ;冬季,陆地气温 低 ,海洋气温 高 降水:近海迎风地区降
26、水 多 ,近海背风地区降水 少 ,一般离海远的地区降水 少 ;地形地势:气温:山上气温 低 ,山下气温 高 ;阴坡气温 低 ,阳坡气温 高 ;降水:迎风坡多 多 雨,背风坡少雨。黄冈教育张家界教学中心 内部使用7人类活动:人工造林、修建水库,使当地气温变化趋于缓和;乱砍滥伐,使当地气候恶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急剧增加,使全球升温,旱涝灾害频繁; 氯氟化合物的排放破坏高空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危及人类健康。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 (重点是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热带气候:气候特征 分布地区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一年中有明
27、显干、湿两季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高温,干燥少雨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一年中分旱、雨两季(南亚地区为凉、热、雨三季)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 印度 半岛。亚热带气候:气候特征 分布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季温和(温暖)少雨(湿润) ,夏季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美国、巴西东南部等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南北纬 3040 度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最典型温带气候:亚寒带气候、寒带气候、高山高原气候:气候特征 分布地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凉爽,温差大,降水少。 北纬 5065
28、 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苔原气候 严寒,夏季短暂(只有 1 到 3 个月气温在 010左右)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冰原气候 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主要分布在格陵兰岛和其他北极地区的岛屿、南极洲。高山高原气候 终年低温,年温差较小,日温差较大。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的山地高原地区。气候特征 分布地区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东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寒冷,夏季高温,干燥少雨 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温夏凉,全年湿润 主要分布在温带 4060 度大陆西岸黄冈教育张家界教学中心 内部使用89.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根据最热月判断
29、气候所在的半球,最高气温是 7 月份,气候类型分布在北半球,最高气温是 1 月份,气候分布在南半球。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确定气候带:气温特征 气候带 气候类型最冷月均温T15C热带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风、热带沙漠气候最冷月均温0CT15C亚热带或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30CT0C温带 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冷月、最热月均温低于温带,高于寒带亚寒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终年气温低,苔原气候(13 个月气温在010C)寒带 苔原气候、冰原气候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高山高原 高山高原气候根据降水的季节分配确定降水型降水型 气候类型年雨型(全年降水较
30、多或均匀)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夏半年降水较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冬雨型(冬季降水较多) 地中海气候全年少雨型(全年降水较少)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把、结合起来即可判断出气候类型世界的居民与发展差异1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计算的选择题)世界人口的数量:1999 年 10 月 12 日世界人口总数突破 60 亿 大关。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1800 年以前人口增长相当 缓慢 ,1800 年以后人口 迅速 增长,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 持续增长。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由 出生率 和
31、死亡率 决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 快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 慢 。衡量指标:出生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 出生人口 与年平均人口数之比死亡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 死亡人口 与年平均人口数之比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2世界人口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纬度、海陆位置) 、地形、 气候 、水源等社会经济:农业、工业和 交通 等的发展对人口分布也有影响。人口分布:类型 分布地区 分布规律 分布原因 类型 分布地区 分布规律 原因黄冈教育张家界教学中心 内部使用9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居住在 中低 纬度地区,而在气候 温和 、 降水较多 的 平原
32、 和 盆地 地区。人口密度(关注计算题):定义: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 人口数 。公式: 总人口(人) 总面积(平方千米)地理含义: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口 疏密 程度。 3人口问题.人口问题的表现形式:(关注人口问题的表现形式)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资源枯竭,破坏环境。如滥伐森林,滥垦草地,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自然环境进一步恶化。社会问题进一步突出,经济发展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出现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社会问题。.世界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人退休、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生活孤独等。分布:欧洲如意大利、 瑞士和 德国 .
33、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产生的问题:交通拥挤、环境污染、食品短缺、犯罪率上升、生存竞争加剧,就业就医困难。.人口问题的对策: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资源 、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4世界的人种.划分人种的主要依据: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种是根据人类 体质 方面的特征来划分的,这些特征包括 肤色 、眼色 、 毛发 和 头型 、脸型 等。.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 (黄色人种、黑色人种是重点,选择题)人种 外表特征 分布地区黄色人种 皮肤呈黄色或黄棕色,眼睛黑棕色,头发又黑又直,脸型宽平,鼻梁和身材皆为中等高度。亚洲东部、中南半岛、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白
34、色人种 皮肤呈白色或浅棕色,眼色和发色都比较浅,头发呈波浪状,鼻梁细高,嘴唇较薄,身材也比较高。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黑色人种 皮肤和眼睛呈黑棕色,头发卷曲,鼻型扁平,嘴唇厚且向外翻,下巴较低,四肢较长。非洲中部和南部、美洲部分地区。混血人种主要分布于拉丁美洲5世界的语言及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英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是重点)6三大宗 教及分布 (佛教、 伊斯兰教是重点, 注意把人种、语言、 宗教和聚落综合出 大题)宗教 发源地 时间 主要分布地区 教徒 建筑物及经书基督教 巴勒斯坦 公元 1 世纪 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洲10 亿 教堂, 圣经伊斯兰教 沙特阿拉
35、伯 公元 7 世纪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和东部、亚洲的马来群岛、中国西北地区。7 亿穆斯林 清真寺, 古兰经佛教 古印度 公元前 6 世纪 东亚、中南半岛和斯里兰卡、不丹。2 亿 庙宇,藏经9聚落(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是重点) .聚落的概念和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 聚落 。它包括 城市 和 乡村 两种形式。世界各地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气候、水源、地形、自然资源等, )同时与社会经济生活(社会经济生活主要包括交通、生活水平等)密切相关。乡村大多依山伴水,沿河流 、山麓 或公路分布。.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区别亚洲东
36、部和南部非洲撒哈拉、亚洲中部等沙漠地区干旱地区 干旱欧洲西部亚洲北部、北美北部、格陵兰岛等极地地区高纬度地区 寒冷北美洲东部喜马拉雅山区、青藏高原等高山高原地区赤道附近地区 空气稀薄、高寒四大人口稠密地区南美洲东部北半球中低纬度临海地带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展早、工业、交通、城市发展快四大人口稀疏地区亚马孙平原等原始的热带雨林区高海拔地区 原始的热带雨林,过度湿润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 分布地区和人数汉语 中国和海外的华人和华侨,总人数超过 12 亿。英语 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菲律宾,总人数超过 4 亿。法语 法国、比利时、瑞士及非洲的一些国家。俄语 俄罗斯人使用,前苏联的各加
37、盟共和国西班牙语 西班牙及拉丁美洲多数国家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国家房屋 道路 教育条件 信息流通快慢 物质娱乐生活城市 密集、高 密、交通方便 好 快 丰富多样黄冈教育张家界教学中心 内部使用10.几种不 同民居反映的环境特点.窑洞的优点有:冬暖夏凉,节省建筑材料 。反映的环境特点: 冬季寒冷,夏季高温,降水较少,黄土直立的特点 。.北方民居的特点是:屋顶较平(降水较少) ,门窗少且小,墙较厚(冬季寒冷,门窗少且小,墙厚可防寒保暖) 。反映的环境特点: 冬季寒冷,降水较少 。.新疆平顶屋的特点:屋顶平,墙厚、窗小 。反映的环境特点:气候干燥,多风沙,太阳辐射强 。.蒙古包的优点:便于拆
38、卸、架设和搬运 。反映的环境特点: 冬季寒冷,草地广阔,居民以游牧生活为主 。.江南民居的特点:屋顶倾斜(降水较多,便于排水) 、门窗多且大,墙较薄(便于通风散热 。反映的环境特点: 湿润的环境 。.北非民居的特点:平顶、小窗、厚墙 。反映的环境特点: 气候干燥、多风沙、光照强、冬季昼夜温差大 。.东南亚民居的优点:屋顶倾斜、门窗多且大,具有通风散热,防潮的优点。反映的环境特点: 湿热、河流密布 。.云南傣族竹楼的特点:通风散热,防潮和防虫 。反映的环境特点: 湿热、爬行动物、虫类多 。吊脚楼的特点:通风散热,防潮 ,反映的环境特点: 高温湿润的热带环境 。.青藏高原碉楼的特点:平顶,门窗少,
39、墙厚 ,反映的环境特点: 高寒、光照强 。.因纽特人冰屋特点:防寒保暖,节省建筑材料 ,反映的环境特点: 终年寒冷的寒带环境 。10.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某个城市的 文化精神 ,反映出当时的 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等。.保护.控制 工业 污染.减轻 旅游活动的破坏.文化遗产周围 禁止 修建高度的现代化建筑物等11.国家和地区的分类: (选择题)面积:全世界有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分别是欧洲的俄罗斯、北美洲的加拿大、亚洲中国、北美洲的美国、南美洲的巴西、大洋洲的澳大利亚。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地广
40、人多的国家如:中国、印度、美国;地广人稀的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地狭人多的国家:日本;地少人少的国家:梵蒂冈.人口多少: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人口居世界第二的是印度。人口超过 1 亿的国家分别是亚洲的中国、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欧洲的俄罗斯、北美洲的美国、南美洲的巴西、非洲的尼日利亚。.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中国社会主义;美国资本主义1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及差异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 发展中 国家和 发达 国家。发达发达国家利用其掌握的 高技术 和从发展中国家购买来的廉价 原材料 ,制造技术含量高的工业品,销售到世界各地,获取高额利润,工业以高技术制造业 为主。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上长期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剥削,大量资源被掠夺,生产品种单一 ,建设资金 不足,生产效率 不高,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工业以资源型和资源加工型 为主。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水平 高 ,发展中国家农业技术水平 低 。1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乡村 分散、矮 稀疏、不方便 差 慢 较贫乏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