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3 ,大小:1.11MB ,
资源ID:1196574      下载积分: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1965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带目录完美版《矿山压力与压力控制》课后习题答案.doc)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带目录完美版《矿山压力与压力控制》课后习题答案.doc

1、I目 录第 0 章 绪论 .1第 1 章 矿山压力与矿山压力显现 .6第 2 章 采场上覆岩层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7第 3 章 采场围岩支承压力及矿压显现与上覆岩层运动间的关系 .10第 4 章 回采工作面顶板控制设计 .14第 5 章 综采放顶煤采场矿压控制 .16第 6 章 矿柱支护采矿法的岩体控制 .20第 7 章 回采巷道矿压理论 .21第 8 章 冲击地压及其监测 .351矿山压力与压力控制习题第 0 章 绪论1、顶板事故频繁发生的基本原因是什么?答:顶板事故频繁发生的基本原因是:(1)没有很好地研究和掌握各个具体煤层需要控制的岩层范围及其运动的规律(包括运动发生的时间和条件等)

2、 ,顶板控制设计缺少基础;2)没有深入地研究和掌握各种类型支架的特性,特别是在生产现场所能达到的实际支撑能力。没有解决好针对具体煤层条件选好和用好支护手段方面的问题;3)没有更好地揭示支架与顶板运动间的关系,达到正确合理的选择控制方案。2、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研究的主要任务为:(1)研究随采场推进在其周围煤层及岩层中重新分布的应力(包括应力大小及方向等)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该应力的存在和变化是煤及岩层变形、破坏和位移的根源,也是采场及周围巷道支架上压力显现的条件。 搞清分布在煤层及各个岩层上的应力状况,揭示它们随采场推进及岩层运动而变化的规律,是采场矿

3、山压力研究的重点。(2)研究采场支架上显现的压力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压力的来源、压力大小及与上覆岩层运动间的关系、正确的控制设计方法等。(3)研究在采场周围不同部位开掘和维护的巷道的矿山压力显现及其控制办法。包括不同时间开掘的巷道压力的来源、巷道支架上显现的压力大小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支架与围岩运动间的关系等。(4)控制采动岩层活动的主要因素分析。从十分复杂的采动岩层活动中建立采动岩层的结构力学模型,从而展开对采场顶板矿压、采场突水、岩层移动及地表沉陷规律等进行系统描述。(5)深部开采时采场支承压力分布、岩层结构及运动特点、围岩大变形的控制机制等。3、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研究历史上主要存在几种假说?

4、并叙述各假说的内容及优缺点?答:(1)掩护“ 拱” 假说掩护拱假说的基本观点是:采动形成的工作空间是在一种“拱”的结构掩护之下; “拱”结构承2担上覆岩层的重量,通过拱脚传递到煤层及岩体上的压力及由此在煤及岩体中形成的应力,是煤及岩层破坏的原因,也是“拱” 结构本身向外扩展的条件;采场空间的支护仅承受拱内已破坏岩层的岩重,支架是在由“拱” 的结构尺寸所圈定的破碎岩石荷重下工作即在一定的载荷条件下工作,支架上显现的压力大小与支架本身的力学特性无关。1)自然平衡拱假说普氏拱假说适用于确定强度不高(f=56 ) ,开采深度不是很大的巷道支护反力。由于普氏理论没有以岩石破坏和应力重新分布的角度来揭示自

5、然平衡拱形成的机理,没有深入研究围岩中应力分布和稳定的条件,因此不可能正确回答上述问题。这也正是普氏理论广泛应用受到限制的原因。利用该模型可以说明采场第一次来压阶段煤壁前方支承压力及采场支架上显现的压力随采场推进而增加的现象,但不能解释采场矿压显现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这种假说所描绘的岩石运动和破坏规律与客观实际不符,所以不能用以解释回采工作面产生的矿山压力问题。2)压力拱假说较好的解释了采场周围支承压力的存在,较好的说明了支架上的压力远小于上覆岩层重量的原因。由于假说认为“ 压力拱” 是随采场推进而前移,因而避免了原自然平衡拱假说认为平衡拱随采场推进不断扩大的错误。但是假说同样存在着下列缺陷:没

6、有明确压力拱的性质及其与岩层运动发展情况间的关系。因此,这个压力拱始终是一个边界无法确定的模糊概念,无法解释采场周期来压等现象,无法找到采场支架需要控制的具体岩层范围;假说没有正确的揭示采场支架与围岩间的力学关系,不能说明支架有可能对在“一定变形”条件下工作的事实,无法解释采场支架上显现的压力往往与支架本身力学特性有关的现象。(2)掩护“梁 ”假说掩护“梁”的有关假说可归纳如下:采场是在一系列“梁”的掩护之下。这些梁在冒落前能将自身的重量传递至前后两端支承岩体之上,从而形成支承压力;“梁” 的破坏(冒落)和沉降是采场支架上压力显现的根源;支架可能在由已破坏的岩石重力所“给定”的“一定载荷条件下

7、”工作,也可能在由岩梁的沉降所决定的“一定变形条件下” 工作,即支架存在着“ 给定载荷” 和“ 给定变形”两种工作状态。其中,在“给定变形”条件下工作的支架,其压力显现的大小仅只取决于支架自身的力学特性(即自身的变形量与产生的阻抗力间的关系) 。因此,当顶板的移动量(顶底板移近量)和支架力学特性已知时,顶板压力即可3以事先确定;支架的阻抗力(支架反力)相对于岩层压力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不可能对顶板下沉移动量产生影响。也就是说,支架在改变采场顶板下沉移动量方面是无能为力的。为此,支架作用在于防止已碎岩体垮落和保持各种属性结构梁的连续性,不必要也不可能在改变顶板下沉量方面发挥作用。与“拱”说相比

8、, “梁”的假说在解释回采工作面支架上压力显现的规律方面,包括压力的来源、压力大小与支架的力学特性及围岩运动间关系等方面,有了重要的发展。下面引述几种有代表性的掩护“梁”的假说。(1) “悬臂梁”假说“悬臂梁”假说比较简捷的说明了采场上覆岩层运动的规律,较好的解释了采场来压周期性现象,因此得到相当多采矿工作者的认可。从发展上来看,可以认为“悬臂梁”假说在有关掩护梁假说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奠基的作用。“悬臂梁”假说从提出开始,一直没有发展到用于采场矿压控制定量计算方面的主要原因有:未能进一步研究采场上覆岩层自下而上的运动发展规律,特别是“悬臂梁”的岩层组合条件;没有明确采场矿压控制需要考虑的悬臂

9、梁范围,没有从理论上和方法上解决生产现场找到这个范围的办法。上述缺陷使人们无法建立起结构范围明确的具体力学模型来解决采场矿压控制方面的问题。此外,该假说没有研究采场围岩中的应力,没有考虑支承压力可能预先破坏顶板的情况,因而不能对采场上覆岩层的结构状态作出更全面的描述。2) “预生裂隙梁”假说“预生裂隙梁”假说或岩石的预先破坏假说认为,采场支架上显现的压力,是裂隙梁沉降或平衡遭到破坏的结果。预生裂隙假说的重大贡献是揭示了煤层及临近采场的部分岩层在支承压力作用下超前于煤壁破坏的可能性,正确指出其破坏的原因是岩层中两个方面的应力差超过岩石强度极限所致。用拉巴斯的预生裂隙假说不能正确的解释采场上覆岩层

10、周期性破坏和来压的规律。实践证明,即使强度不高的岩梁,其超前破坏也是按一定步距有规律出现的。而且出现的步距在正常的情况下是由岩梁自身的强度所决定。也就是说,只有当岩梁的悬垮度达到极限值,端部拉应力达到预定的极限从而开裂之后,其自身及相邻岩层的压缩剪破坏才有可能发生。因为,只有把预生裂隙假说压裂机理和悬臂梁假说有规律的折断结合在一起,才能正确的说明采场上覆岩层的破坏规律,解释采场周期来压及顶板周期性破碎等压力显现。4如悬臂梁假说一样,拉巴斯的假说同样没能够正确的回答采场支架需要控制的岩层范围问题。虽然假说建立了由新生裂隙轨迹连线所决定的覆盖面的概念,划定了预生裂隙梁(预应力梁)的范围。但是这个界

11、限实际上无法确定,加之假说没有进一步研究采场支架反力与对各个预生裂隙控制间的力学关系,因此同样无法直接用于采场矿压控制的定量计算。(3)铰接岩块假说该假说认为,用冒落法管理顶板的采场,支架上的压力显现是由冒落带与上部未冒落在水平推力作用下铰接在一起的岩层运动所决定。铰接岩块假说比较深入的揭示了采场上覆岩层的发展状况,特别是岩层垮落实现的条件;正确的提了同了支架有可能在“给定载荷”和“ 给定变形”两种状态下工作的概念;相当深入的研究和揭示了采场支架与围岩间的部分关系。这一成果从理论上为采场顶板控制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该假说存在的问题是:未能够确定出呈铰接状态的老顶形成的条件和具体的范围;未能更全

12、面的研究和揭示支架与这部分岩梁运动间的关系;没有说明采场顶板下沉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由支架的阻力控制的事实,因而未能将采场顶板控制设计提高到科学定量的程度。(4)砌体梁结构力学模型与关键层理论采动后岩体内形成的砌体梁力学模型是一个大结构,而此大结构中影响采场顶板控制的主要是岩层移动中形成的离层区附近的几个岩块。显然,关键块平衡与否直接影响采场顶板的稳定性和支架受力大小。因此,在砌体梁结构研究的前提下应重点分析其中关键块的平衡关系。在这项研究中主要提出了砌体梁关键块的滑落和回转变形稳定条件,即“SR”稳定条件。对于砌体梁关键块的分析,为采场直接顶的上部作用力和位移提供了边界条件,从而为分析直接顶稳

13、定性奠定基础。(5)以岩层运动为中心的矿山压力理论以岩层运动为中心的矿压理论,就是要力争在搞清上覆岩层运动发展规律,搞清矿山压力的分布和显现与上覆岩层运动间关系的基础上,解决有关的控制问题。显然,对于一个回采工作来说,如果不知道顶板中哪些岩层需要控制,不知道这些岩层大面积运动发生的时间、范围以及可能的运动方向,控制设计将是盲目的。同样,如果不了解支承压力分布随上覆岩层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不能根据具体的条件(包括时间、地点及上覆岩层运动的发展情况等)搞清采场四周压力的真实分布情况,要正确选择巷道合理开掘位置和时间,解决好巷道支护必需的阻力和缩量等方面的问题也是不可能的。4、以上覆岩层运动为中心的

14、矿压理论主要要点是什么?答:以岩层运动为中心的矿山压力和岩层控制理论核心要点如下:5(1)强调“矿山压力” 及“ 矿山压力显现 ”两个基本概念间的差别和联系。认为:矿山压力(即采动后促使围岩运动的力)的存在是绝对的,在任何已采空间的周围岩体中都存在着。但是矿山压力的显现(包括围岩变形、位移和破坏,以及支架受力、下缩和折损等)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因而也是可以控制的。进行矿山压力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创造条件,把矿山压力的显现控制在安全上可靠、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化的范围内。(2)和其它工程不同,煤矿的采场始终是处在不断推进和发展的过程中,因此无论是存在于围岩中的“矿山压力 ”,还是由矿山压力作用

15、而引起的“ 矿山压力显现 ”,都不是静止的。相反,它们都随采场推进而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过程中。造成这一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上覆岩层的运动。(3)影响采场矿山压力显现的岩层范围是有限的、可知的和可以变化的。实践证明,对采场矿山压力显现有明显影响的岩层范围,仅仅是上覆岩层中很小的一部分,包括“直接顶”和“老顶”两个部分。对“直接顶”和“ 老顶”的定义和界限不能简单的只考虑岩层的冒落性能,必须从岩层运动可能的发展程度,从其运动时对压力显现的作用和影响,特别是控制要求上的差别,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给予更确切的含义。为此,所谓直接顶,应该是指在老塘已经冒落的岩层的总合。由于它们在推进方向上不能始终

16、保持传递力的联系,因此一旦运动,其作用力将由支架全部承担。 “老顶”则是由运动对采场矿山压力显现有明显影响的“传递岩梁”(简称“ 岩梁”)组成,对于“ 老顶”中每一“岩梁”由于始终能保持向煤壁前方和老塘矸石上传递力的联系,因此,当其运动时,其作用力无需由支架全部承担。支架承担“岩梁”作用力的大小 ,由对岩梁“ 位态”的控制情况决定。(4)研究老顶来压时刻的“支架围岩”关系,包括支架对直接顶的控制方式和对老顶岩梁的控制方式等两个部分。其中,为了控制直接顶板,只能采取“给定载荷”的工作方式,即必须考虑直接顶的作用力,全部由支架承担。研究证明,这个作用力可以被看成是一个与老顶位态控制无关的常数。对于

17、老顶岩梁的控制,则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工作方式: “给定变形”工作方式。岩梁的位态(或在既定控顶距处的顶板下沉量)由岩梁自身的强度和两端支承的刚度条件决定,没有受到支架阻抗力的限制。“限定变形”工作方式。岩梁的位态由支架的阻抗力限定。支架的阻抗力愈大,岩梁的位置愈高(即在限定控顶距处的顶板下沉量愈小) 。此时支架在既定控顶距和合力作用点的情况下,承受的作用力大小决定于对岩梁位态控制的要求,与支架的刚度等力学特性无关。6第 1 章 矿山压力与矿山压力显现1、断面为圆形的长巷道,位于地表下 1000m 处。在垂直于巷道轴线的平面内,应力场主应力沿水平和铅垂方向,铅垂应力等于深度应力,水平应力为 0.

18、28Pa,岩体平均容重为 27KN/m3,抗压强度由库仑准则规定,C=20MPa, =25,抗拉强度 ,试回答:0t( a)预计巷道围岩在上述条件下的应力分布;( b)为巷道提出一种供选择的设计方案。2、如何理解矿山压力与矿山压力显现及二者之间关系?答:采动后作用于岩层边界上或存在于岩层之中的这种促使围岩向已采空间的运动的力(即采动后保使围岩运动的力) ,称为矿山压力。采动后,在矿山压力作用下通过围岩运动与支架受力等形式所表现出来的矿山压力现象,统称为“矿山压力显现” 。研究与实践充分证明,矿山压力的存在是客观的、绝对的,它存在于采动空间的周围岩体中。但矿山压力显现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它是矿

19、山压力作用的结果。然而,围岩中有矿山压力存在却不一定有明显的显现。因为围岩的明显运动本身就是有条件的,只有当应力达到其强度后才会发生。支架受力也是如此,它不仅取决于围岩的明显运动,而且还取决于支架对围岩运动的抵抗程度。7压力显现强烈的部位不一定是压力高峰的位置。就某一点而言,压力显现的变化幅度与该点压力大小的增减幅度是相关的、对应的,但不一定成正比。3、矿山压力显现与支护有怎样的关系?答:采场支护作为围岩运动过程中的支撑体,支架上压力显现是相对的,它不仅与围岩运动的发展情况密切相关,而且取决于支架特性、支架对围岩运动的抵抗程度等等。支架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围岩稳定,把矿山压力显现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

20、。为了能有效地控制矿山压力显现,合理的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关系应当是根据安全的需要,把围岩运动与变形程度限制在控顶要求的范围内。4、构造应力与自重应力主要差异有哪些?试分析构造应力场内布置巷道的要点是什么?5、=25KN/m 3,煤层厚度 m=2.5m,内摩擦角 =25,C=2105N/m2,煤层与顶底板的摩擦系数为 f=0.2,支架对煤壁无支护强度,假设煤层的压缩角为 =9,试分别用两种公式计算塑性区范围,并求高峰压力值?第 2 章 采场上覆岩层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1、怎样理解直接顶和基本顶的组成、破坏特征和控制要求?答:所谓直接顶是指在老塘(采空区)内已垮落,在采场内由支架暂时支撑的悬臂梁,

21、其结构特点是在采场推进方向上不能始终保持水平力的传递。因此,控制直接顶的基本要求是:当其运动时,支架应能承担其全部作用力。基本顶是指运动时对采场矿压显现有明显影响的传递岩梁的总合,在初次来压后,是一组在推进方向上能始终传递水平力的不等高裂隙梁。对于基本顶各岩梁控制的基本要求是:防止由于基本顶运动对采场产生动压冲击和大面积切顶事故发生,把基本顶岩梁运动结束时在采场形成的顶板下沉量控制在要求的范围。显然,如果基本顶岩梁运动没有动压冲击,岩梁运动结束后的自由位态所形成的采场顶板下沉量满足生产要求,此时支架可不承担基本顶岩梁的岩重。换句话说,对这部分岩梁,支架承担的压力大小取决于所控制的岩梁位态。2、

22、如何判断顶板的离层?答:离层发生的位置和条件如下:离层将发生在岩层的接触面或软弱夹层上。8接触面的破坏力学条件为相应接触面上的剪应力超限。即悬露岩层的跨度达到极限跨度时,离层才会发生,因此,控制岩梁的悬跨度是控制离层发生的重要方法。离层出现的位置取决于组合岩梁中各岩层的弯曲刚度和各夹层的强度。当下部岩层弯曲刚度小,夹层(或接触面)强度低时,离层在下部发生;反之,离层可能先在上部夹层出现。对于相邻的两岩层,是否同时运动组成一个传递岩梁,还是分开运动形成两个传递岩梁,可以用两岩层沉降中最大曲率( max)和最大挠度( max)进行判断。3、直接顶厚度的确定方法有哪几种?答:直接顶厚度的确定方法有理

23、论推断与现场实测方法。1)理论推断方法对开采单一煤层或厚煤层顶分层有关推断冒高的方法和表达公式基本上有两大类:(1)不考虑岩梁本身沉降的推断方法 1KhmZ(2)考虑岩梁本身沉降的推断方法 AS2)现场实测方法:(1)直接观测法。注水法、基点法、物探法(2)直接顶厚度的实测推断方法。包含以下两种情况。利用采场来压前夕支柱承载值 可以反推直接顶垮落厚度。PzzfPm利用采场来压前后顶板运动参数,计算顶板允许下沉值 SA,再代入公式计算。4、怎样理解直接顶与基本顶之间的互相转化?答:对同一采场,当地质条件和采动条件等发生变化或改变采空区顶板的处理方法时,直接顶和基本顶之间有可能相互转化。原属直接顶

24、的岩层可能变成基本顶,同样,原属基本顶的岩层也可以转化为直接顶。搞清两者转化的原因和条件,是预测采场矿压显现的基础。根据需要创造条件促进这种转化,是控制采场上覆岩层运动和矿压显现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可能造成直接顶和基本顶两部分岩梁转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条件的变化,主要是岩层厚度和断层等构造的影响。岩层厚度变小,其允许沉降值 相应地减少,原处于基本顶的岩层垮落;相反岩层变厚,原垮落0S的岩层则可能向基本顶转化。大的断层构造,可以切割传递岩梁,使很大范围内的基本顶向直接顶转化,这是十分危险的。(2)采动条件的变化,主要是采高和推进速度的变化。采高加高,允许岩梁弯曲沉降的实际空

25、间增大,可能造成 。因此,基本顶中的岩梁可能转AS0化为直接顶;相反,降低采高,原直接顶则可能转化基本顶。在同样采高条件下,如果因岩层的岩性或厚度变化而扩大了直接顶的范围,则允许岩梁运动的空间减少,运动减缓,由此影响采场的移顶范围会相对地减少;相反,随直接顶变薄,基本顶范围将相应扩大。9改变推进速度到一定限度,也可能造成两者间的转化。例如,肥城大封矿八层煤,石灰岩顶板在每日推进 2m 左右时不出现直接顶,而在同样采高条件下,当日推进速度超过 4m 后,厚度 2m 左右的最下层即发生垮落。(3)改变采空区顶板处理方法。采用充填,减小岩层弯曲沉降的运动空间,可使 原直接顶转化为基本顶;采用强制放顶

26、,AS0可以改变原整体垮落的运动形式为弯曲沉降的运动形式,而使原直接顶的大部分岩层转化为基本顶。(4)改变开采程序。厚煤层或近距离煤层的上部存在坚硬顶板时,可能出现整体切断现象。此条件下若采用反程序开采,即先采下分层或下部煤层,则有可能使顶部分层的直接顶变为有预先形成裂隙的基本顶。5、上覆岩层运动的两个阶段,两个 过程是什么?答:上覆岩层运动的两个阶段:初次运动阶段与正常推进阶段。上覆岩层运动的两个过程:相对稳定过程与显著运动过程。6、已知某矿三层煤厚度为 5.0m,自下至上覆盖在煤层之上的岩层为:m12.9m,m 212.43m 灰白色中粒砂岩,m 31.8m 灰白色粉砂岩,m 43.5m

27、炭质泥岩,岩层平均碎胀系数为 KA1.25 ,试确定直接顶厚度?7、某矿 5 层煤,上部为 3m 厚的细砂岩(单向抗拉强 度 243Kg/cm3,容重 2.7t/m3),再上为 2m 厚的低 强度粉砂岩。若 该采场无直接顶, 仅用上述两 层岩层构成基本顶。 试按梁的公式估算初次运动步距和周期运动步距?答:根据题意,该采场没有直接 顶,基本 顶由高强度的细砂岩及低 强度的粉砂岩组成。从组成基本顶的两岩层力学特性分析看,基本 顶应该以下位 3m 厚的细砂岩为支托层,其上的粉砂岩为载荷。则由初次运动步距估算公式得:=)(210mc再由周期来压步距的估算公式可得:=Etcc 3421128、试分析弯拉破坏与剪切破坏的条件及特点?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