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工程学院 毕 业 论 文 我国农业人力资源 开发的基础、问题及政策探讨 姓 名 院(系) 经贸学院 专业班级 农林经济与管理 102 学 号 24220 指导教师 职 称 副教授 论文答辩日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农业工程学院教务处制 学生承诺书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数据、图件、资料均已明确标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没有 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对本论文研究做了任何贡献的人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毕业论文作者(签字): 签字日期: 2014 年 5 月 25
2、 日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和环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第一资源就是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不仅决定物质资本的开发利用水平,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还能填补物质资本的不足之处 , 所以世界各国纷纷加大了对人力资源能力 建设的力度。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中国的农业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状况。 在 数量的开发研究上,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主要的 研究, 在质量分析中,着重从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方面进行了分析;在分布状况中 ,主要分析了各产业劳动力去向和劳动资源压力。 关键词 :农业 人力资源 管理与开发 战略措施 目 录 1 引言 . 1 1.1 研究的目的和
3、意义 . 1 1.2 研究范围、方法 . 1 2 我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现实基础 . 2 2.1 数量 . 2 2.2 质量 . 2 2.3 分布状况 . 5 3 我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 6 3.1 总体现状上的落后性 . 6 3.2 经费投入上的局限性 . 7 3.3 思想认识上的狭隘性 . 7 3.4 管理服务上的滞后性 . 7 3.5 组织落实上的分散性 . 7 3.6 培训开发上的盲目性 . 7 4 我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建议 . 8 4.1 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 . 8 4.2 建立和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9 4.3 加强农村适用人才队伍建设 . 10 4.
4、4 强化农村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作用 . 11 4.5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 . 12 5 结语 . 13 参考文献 . 14 英文摘要 . 15 致谢 . 16 农业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设计 )成绩评定表 . 17 1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人力资源 是 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或者说未来 限制 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中国最丰富的是人力资源 , 最缺乏的也是人力资源 。 中国蕴藏着丰富的人力资源 , 但是还 未开发出来。 而人力资源的原始状态,生产率很低 。 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充分证明是正确的:未来的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只能由 人力资源 这一个
5、 因素 去决定 。 今天 , 几乎各行各业都在 重视与探求 经济生长点。 要找到这样的增长或切入点是有意义的,但这本身并不能解决问题。 因为 , 实施生长点方案的是人。任何高明的计划与方案都 是要依靠相应的人力资源去支撑 。 因此,从根本上说,在任何一个行业的经济增长点,应放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 ,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生产力 , 己成为决定性的 因素 , 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因而 ,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行业之间展开竞争的焦点 就是科技 。 因为人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因此竞争实质上是人力资源的竞争 。 农业作为 我国的基础产业 , 拥有 丰富 的人力资源 , 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6、。 党的第 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来,尽管中国的农业改革开始,并取得成功,但我们不能不看到进入九十年代后,国民经济新一轮高速增长和繁荣市场经济,各种针对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突出和农民的农业,使农业的情况比计划经济时代的更脆弱。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国的农业问题总是 数见不鲜 、循环反复 , 但总是 不能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呢 ? 我认为,我国农业飞跃过程中实现新的问题,其中一个最大的困难是人力资源素质低,即人力资本短缺,所以 影响 对整体效果的农业现代化。 因此 增强 农业人力资源管理 , 深化农业人力资源改革,提高农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的投入并采取其他配套改革措施,是当代社会科技进步的 第一要
7、求 ,是实现农业经济增长的根本措施。 本文以农业人力资源管理为题进行研究 , 意 在系统而深入地进行理论分析和政策探讨 ,为推动我国农业人力资源的 问题 与开发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1.2 研究范围、方法 具体的研究内容:首先,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分析了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经济分析了 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并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 思路和方法 : 具体的研究主要运用了 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 在本文中, 出于对实际工作的目的的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对政府角度实际情况的分析,基2 于分析人力资源的农业发展问题的原因,特别是针
8、对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及其导致错误的政策, 研究政府对于此的政策目标、政策思路与具体措施。本文的研究主要采用在进行广泛的文献探索、数据分析和整理 , 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 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 ,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 方式 , 从当前中国农业发展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的论述,对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政府政策导向的全面、系统的分析, 最后提出 有效的方式来 实现农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2 我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现实基础 我国人口和劳动就业的重点在农村 , 从我国 实际 农业人力资源总的情况分析 , 其显著特点 是数量大而质量低 。 2.1 数量 (1) 农村劳动力资源,数量
9、庞大,增长迅速。 据 2012 年中国统计年鉴 , 中国农村实有劳动力 40506 万人 , 占乡村人口的 61.69%, 占全社会劳动力的 53.00%。而且 , 农村劳动力资源增长速度 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2000 一 2012 年 ,农村劳动力减少 8428 万人 ,年均 下降 1.57%。 (2) 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呈低,劳动力参与率高。我国农村 劳动力年龄结构较低,总人口的年龄结构和低工作年龄与低入口一致。 2005 年中国于 16 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30.3%, 2007 年为 27.8%, 2010 年为 19%, 属于年轻型人口。 2012 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 (男16 一 6
10、0 岁 , 女 16 一 55 岁 )在总人口中占 56.7%, 其中 16 一 29 岁的人口为 26.5%, 而农村劳动力中 16 一 29 岁的人口比重为 35%左右。同时 , 农村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比较高 .我国劳动力参与率 2000 一 2009 年平均为 83.12%、 2010 年 78.51%、 2012 年 77.36%左右 ,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参与率 正常 保持在 65%一 70%之间 , 而且呈下降趋势。 (3) 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 只是 生产队来掩盖这多余的 。 伴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农村剩余劳动
11、力逐渐显露出来。 到目前为止 估计农村剩余劳动力在 1.2 亿人左右。 (4) 和一些农业科研单位有关 的 人员 数量 少,分布不均,落后地区更少。 2002 年 每百万人口的农业研究人员的数量仅为 177 人; 我国在劳动力 中 中专教育水平只占 10.3%的农村劳动力人口。 2.2 质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村劳动者具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 力的总和 就 是农村劳3 动力资源的质量 。 它是 劳动者素质 的体力和智力水平的统一。 具体表现为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 技能 业务素质、政治思想素质等等。其特 点 主要有 : (1)建立了一支农民技术骨干队伍 . 对农民专业中外技术许可制度 ,
12、 中国农业部 1997年制定了 “ 绿色证书”制度管理办法 , 并以农业部令颁布实施 .截止到 2012 年 7 月 ,在 25 个省,全国有 4 个县,自治区,直辖市(市)组织开展绿色证书培训, 约 有 1700多万农民参加 培训 , 800 多万农民获得了绿色证书 , 农业劳动者的劳动技能逐步提高。 (2)农村人口身体素质大幅度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以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 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 , 死亡率从 2002 年的 6.41 编下降到 2012 年的 4.37 编。 然而, 与 城市人口 的 身体 素质 相比,农村人口仍然是一个空白,造成这
13、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的生活水平,医疗保健也滞后于城市。 (3)中国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 文盲、半文盲比例下降 , 但总的说来 ,我国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仍旧 很低 , 不但 低于发达国家 水准 , 与我国城市人 口的科学文化本质 相比也有很大差距。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 目前 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 情况 是 :初 中及以下 水平 劳动力的比重高达 88.72%, 文盲或半文盲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5.4%。 小学程度为 31.67%,初中程度 51.65%,高中学历 8.63%,中专以上学历 2%,大专以上学历占 0.65%。 在农村劳动力中 , 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
14、13.6%。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资料显示 , 在 2010 年当年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 , 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当年转移总量的比重为 23.5%, 初中文化程度的为 62.9%, 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的为 10.2%, 大专文化程度以上的为 0.76%, 经过专业培训的劳动力比重为 12.7%。 因此,农民工的第一份 工作是不可避免的体力气活 ,就业 岗位 选择太少了 。 表 1: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变化状况 单位: % 教育程度 年份 文盲或半文盲 小学程度 初中程度 高中程度 大专以上 1981 20.73 38.86 32.84 6.96 0.10 1991 13.47 36.62 40.1
15、1 8.61 0.24 2001 8.96 33.63 46.05 9.38 0.40 2011 5.40 31.67 51.65 10.63 0.65 数据来源:根据全国 1980-2012 年统计年鉴(历年)整理所得 4 (4) 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的农村劳动力素质 。 总体上看 , 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 , 东部地区 相比则 较高。据调查 , 2012 年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的比例 , 东、中、西部分别为 7.02%、 8.10%和 11.04%, 全国平均为 8.19%; 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 占东、中、西部 比例 分别为 2.21%、 1.84%和 1.96 %, 全国平均
16、为 2.05%。 图 2-1:全国劳动力素质情况 数据来源: 2012 年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5)农业科技人员 科研 水平不高 , 人员流动性高 , 科研成果转化率 较 低 .2012 年我国从事农业科技活动人员中 , 高级、中级和初级职称的比重分别为 18.58%、 45.86%和 35.56%;研究生、大学、大专和其他学历的科技人员比重为 5.37%、 35.84%、 20.82%和 37.97%。科学的进步,中国在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增长的作用 所占比重 是 30-40%,而发达国家已达到 70-80%。 5 图 2-2:科研人员职称学历比重 数据来源: 2012 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2.3
17、分布状况 (1)我国农业人力资源 的 产业 布局 .农村劳动力的绝大多数仍集中 在 第一产业。 从2000 -2012 年农村劳动力的行业分布情况, 分布在第一产业的农村劳动力由 2000 年占农村总劳动力的 79.4%下降到 2012 年的 68.4%,下降了 11%,分布在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分别由 2000 年的 11.3%、 9.3%上升到 2012 年的 14.2%、 17.4%,分别上升了 2.9%和 8.1%.尽管农村劳动力 的第一产业的分布减少,分布在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则增长,但是在第一产业在农村劳动力仍超过需求。显然,农业仍然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方向。 农村第二产业吸纳
18、农业劳动力的能力在下降,农村第三产业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6 图 2-3:农村三大产业比例历年变化 数据来源: 2000-2012 年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2)我国农业人力资源的地区分布 。 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的农村 劳动力压力 和人口压力 均超过中西部地区 .2012 年东部乡村劳动力占全国乡村劳动力的 40.5%, 第二 是中部地区,占 34.1%, 最后 西部地区占 25.4%。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 导致 农村就业结构的差异 化 。 农业人力资源量大质低, 和 分布上的特点,给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大量的劳动力人口超过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低质量的工人相当一部分不
19、能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只有依靠大量的物质资源投入, 所以 结果是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低下,农民收入提高 缓慢 。 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能 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而科学技术必须 实物化 ,以人为载体才能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对农业人力资源进行投资开发, 使人的知识 、技能得到提高、更新。近年来我国努力于建设 农业人力资源,在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面, 获得 了巨大成就,但力度不够,还有一定 的距离 。 3 我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3.1 总体现状上的落后性 对农村人才短缺的具体表现为:密度不足,结构失衡,分配不合理。和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差距悬殊 .2005 年每百万农业人口中有科研人员数为 77 人 ;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 (137 人 )的 56%,发达国家平均人数 (2458 人 )的 3.1%。美国的农场主大多数是各州立大学农学院的毕业生,西欧国家 要正式成为农民, 除文化水平外,还要经 过专业培训并考试合格领到“绿色证书”。 但我国中学教育水平高于农村劳动人口只有 2.5%的劳动力人口, 这种现状对于 将来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新科技成果和现代化生产工具的推广使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都构成巨大 阻碍 。 我国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密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