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从 2011 年到 2015 年的“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推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 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吉林市委关于制定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未来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一五”以来,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机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全力抗击
2、 2010 年的特大洪水灾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10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855 亿元,接近 2005 年的3 倍,年均增长 24%;人均 GDP 达到 4.25 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 192 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 73 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 2130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86 亿元。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 9.850.639.6,工业比重上升 5 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占 GDP 比重提高到 50%,城镇化率提高到 59%。坚持实施投资拉动,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6000 亿元,建成亿元以上重点项
3、目 320 项,新增生产能力炼油 250 万吨、轻微型汽车 12 万辆、精品钢 150 万吨、镍 1.5 万吨、钼1 万吨、腈纶 10 万吨、发电装机 140 万千瓦、风力发电设备 500 台。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淘汰落后生产装置 150 余套,取缔分散供热锅炉 328 台,单位 GDP 能耗累计下降25%。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十一五”期间,建成了长春至烟筒山铁路,长吉城际铁路进入试运行阶段;新建改造公路 7200 公里,行政村通车率达到 97%;新建改造一次变电站 5 座、二次变电站 34 座,固定电话升至 8 位,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 364.5 万户。中心城市建成区扩大到 155 平方公
4、里,人均道路面积达到 7.3 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 10.5 平方米,新增供水能力 19 万吨/日,新发展天然气用户 5 万户,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 75%。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城市累计竣工住宅 1200 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开工面积 815 万平方米,完成住宅小区综合整治 208 个,改造农村泥草房 5 万户。社会建设实现新跨越。 “十一五”期间,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明显增多。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 97.5%,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高等院校招生规模扩大到 2.77 万人。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五年累计新增就业人数 37 万人,
5、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 4%以下。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 9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达到 95.7%。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7720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300 元,年均分别增长 13.9%和 12.8%。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人口、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全面完成了国有企业改制任务,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比重由 2005 年的 80%减少到 60%以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省管县的财政体制不断完善,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减少,审批程序更加规范
6、和透明。金融改革取得突破,吉林银行运行态势良好,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正式入2驻,各类担保公司发展到 26 家。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顺利完成。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吉林经开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北部工业新区、中新食品区、吉林-深圳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开始起步,五年累计利用外资 16.8 亿美元。总体上看, “十一五”是吉林市历史上发展比较快、城乡变化比较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比较多的时期。 “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顺利实现,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专栏 1:“十一五”发展成就第二节发展环境“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
7、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加快发展、加速赶超的战略机遇期,国内外宏观发展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从国际上看, “十二五”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更加复杂。一是国际政治格局朝着有利于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发达国家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大国实力对比发生微妙变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逐步增强。二是全球经济增长格局深度调整,各国对市场、资源、人才、技术的争夺愈发激烈,投资和贸易保护进一步抬头,市场开放更加谨慎,世界经济可能进入增速放缓、结构转型、竞争加剧等多重特征并存的时期。三是世界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各国普遍重视培育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抢占战略制高点的竞争更加激烈。四是围绕气候变化、粮食安全、
8、金融安全、恐怖主义等全球治理问题,不同利益集团的竞争较量更加激烈,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国际减排压力越来越大。这些新变化,一方面加大了我国拓展外需空间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对我国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形成倒逼机制。从国内看, “十二五”我国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根本改变,但在一些方面也面临严峻挑战。一是我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城镇化进程加快,消费结构加速升级,经济发展的内生性需求不断增强。二是结构调整进程加快,节能环保和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成长。三是国家进一步实施振兴东北战略及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有利
9、于提升我省在区域发展中的定位。四是社会结构、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总体发展战略将逐步从以经济增长为中心转向以社会发展为中心。五是我国改革进入增量与存量并重的全面攻坚阶段,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显现。从吉林市自身看, “十二五”是加快转型和赶超的关键时期,主要表现为五个“加速” 。一是经济总量加速扩张,地区生产总值将向 3000 亿元到 4000 亿元的新台阶迈进。二是产业结构加速升级,在传统产业转型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产业结构高加工度化。三是城市功能加速转换,从过去以生产为主的单一功能向综合性、特大城市迈进,中3心城区人口将突破 200 万人并向 250 万人迈进。四是开发开放格局加速
10、形成,特别是长吉一体化发展战略进入实质启动阶段。五是社会发展加速转型,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也要注意到,我市“十二五”发展仍然面临许多制约因素,主要是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空间布局不尽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社会事业投入不足,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明显等。第二章指导方针与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重点,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 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
11、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大力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和富民工程,坚持“四个坚定不移” ,突出工业、全面发展,使全市经济社会逐步走上以人为本、包容和谐、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道路。到 2015 年,在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基础上,现代化建设水平走在全省前列,为建设东北和东北亚重要的新型产业基地、旅游度假名城和生态宜居城市奠定坚实基础。未来五年,必须适应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基本要求是:坚持率先发展,建设实力吉林。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
12、升产业素质,持续扩大经济总量,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努力保持在全省率先发展,加快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坚持协调发展,建设魅力吉林。按照长吉一体化发展要求,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调整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全面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以吉林市为核心的“一小时经济圈” ,不断增强区域要素聚集能力和人口吸纳能力。坚持创新发展,建设活力吉林。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支撑,继续解放思想,大胆先行先试,深入实施开放带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完善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和机制,推动建设创新型城市。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吉林。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着
13、力点,建立完善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机制,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加强低碳技术开发利用,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坚持共享发展,建设和谐吉林。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民生和社会发展领域的突出问题,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建设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第二节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大进展,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长吉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振兴老工业基
14、地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程度达到 95%以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到 2015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3750 亿元,年均增长15.2%;人均 GDP 达到 8.5 万元;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 5000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1450 亿元;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收入高于 GDP 增长,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区间。4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到 2015 年,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 65143;服务业就业比重提高到 38%;民营经济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60%。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到 2015 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国内先进城市水平,研发(R&D )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达
15、到 1.8%;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 1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20%。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到 2015 年,市域城镇化率达到 63%;域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577 公里;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 200 平方公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到 2015 年,单位 GDP 能耗、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均比2010 年降低 15%;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 2010 年下降 2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2010 年减少 510%;耕地面积保持在 65.94 万公顷以上;活立木蓄积量达到 17047 万立方米。公共服务覆盖城乡。到 2015 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95%;
16、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 4.5%以内;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 45 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 90%。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到 2015 年,城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 56800 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3.4 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1 万元;总人口控制在 442万人。在“十二五”快速发展的基础上, “十三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适度较快增长,推进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根本性突破。到 2020 年,全面完成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基地的转变,产业结构基本实现高加工度化,物流枢纽功能显著增强,旅游支柱产业初具规模,生态环境质量趋向良好,长吉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实现一体
17、化,全市综合发展水平进入国内特大城市中上游行列,生产总值达到 7000 亿元,人均 GDP 达到 14 万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 50%,城镇化率提高到 70%以上。专栏 2:吉林市“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第三章优化区域发展布局第一节确立综合型特大城市发展框架吉林市要按照建设综合性特大城市的定位,坚持“北拓、南优、东控、西调”的方针,合理引导城市重心向北部、西部、西南部拓展,加快形成“北工、中商、南居”的空间结构形态。到 2015 年,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 200 平方公里以上,基本具备承载 250 万人口的综合功能。全力打造北部工业新区。坚持统筹规划、分步推进的方针,优先开发经开东区、金珠东
18、区及棋盘区域,适时启动经开西区、金珠西区开发,合理布局各类专业功能园区,重点引导促进化工、冶金、碳纤维、装备制造等产业集聚发展。到 2015 年,北部新区实现工业产值占市区的比重达到 70%。专栏 3:吉林市北部工业新区北部工业新区位于城区西北部,松花江下游两岸,规划总面积 90.7 平方公里,主要包括经开区东区和西区、金珠新区、棋盘片区等。总体发展目标:计划用 5 年到 10 年时间,建成以化工、冶金、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为基础,以碳纤维、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前沿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到 2015 年实现工业产值 2000 亿元,到 2020 年实现工业产值细化工、生物化工、碳纤
19、维等产业;经开西区规划发展生物制药、食品饮料、仪器仪表、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等产业;金珠新建区东部规划建设冶金产业园,中部重点发展新型建材、装备制造及物流业,西部沿江? 展化工及建材产业。整体改造哈达湾老工业区。适应城市功能转换的需要,有序推进哈达湾区域整体5改造升级,原有工业企业结合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主要迁入北部工业新区。腾空区域纳入城市核心区高标准重新规划,重点发展物流、商贸、休闲、居住等功能。到 2015年,力争全面完成原有工业企业搬迁,把哈达湾建成北部工业新区重要的配套生活服务区。专栏 4:哈达湾老工业区整体改造升级工程哈达湾老工业区位于城市核心区域,北靠松花江,占地面积 8.66 平
20、方公里,现分布有冶金、建材、造纸等一批高污染型企业。整体改造哈达湾老工业区,有利于根治区域环境污染,进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也有利于相关企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并带动北部工业新区建设。该工程概算总投资 100 亿元,主要通过开发性金融合作等途径筹集资金,力争用5 年左右时间完成原有企业搬迁改造。腾空区域将按照总体规划、滚动开发的方针,加快建设以商贸、物流、居住、休闲为主的现代化新城区。推进建设南部新城。强化城市南部、西南部整体开发,以温德河-小白山-蓝旗区域为核心,统筹规划建设南部新城,全力打造以居住、休闲、办公、教育为主的现代化新城区,延伸带动前二道、欢喜等区域开发,促进口前与市区融合发
21、展。到 2015 年,南部新城总体框架基本形成,开发建设规模超过 10 平方公里,远期承载人口 30 万人以上。引导“一江两岸”有序开发。突出滨水城市特色,注重现代都市气息与历史文脉的融合,高标准编制松花江两岸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化规划执行力度,有序推进“一江两岸”整体协调开发。以保护松花江中轴线为基础,以提升城市品位形象为核心,综合考虑交通、防洪、休闲、景观建设需要,合理控制沿江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加强建筑风格、景观岸线和天际线设计,着力打造建筑精品。优化布局城市外围组团。推进南山街以东区域有序开发,适度扩大丰满组团。加强城市西部区域开发,扩大越北组团综合功能,适时启动开发南山道、前二道区域。
22、结合哈达湾老工业区改造,统筹推进七家子区域开发。适应北部工业新区发展需要,推进建设金珠新城、九站新城。结合吉林空港物流园区建设,适度扩大双吉组团。调整明晰城区功能定位。加强总体规划导向,改进政绩评价体系,促进各城区强化主体功能,弱化一般功能,加快形成分工明晰、布局合理、优势突出、衔接协调的城区发展格局。船营区,强化商业、行政功能,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城郊型农业和“楼宇经济” ,着力打造吉林市中心商业区和西部高品位城区。昌邑区,以哈达湾老工业区整体改造为契机,加快实施“退二进三” ,强化商贸、物流功能,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都市型制造业。丰满区,适应南部新城建设需要,突出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强化完善科
23、教、文化、居住功能,加快建设“商旅宜居”新区。龙潭区,以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为载体,推进化工、冶金产业低碳化改造,大力发展生产型物流业,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基地。高新区,按照“一区多园”的模式,推进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力电子、生物医药及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建设全国先进高新区。经开区,以促进产业集聚为重点,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承载功能,加速形成大开发、大发展格局,着力建设以化工、化纤、新材料为主导的综合性开发区和现代化新城区。专栏 5:吉林市城市空间拓展示意图6第二节发展提升次级中心城市注重发挥座县级城市的区域次级中心功能,高标准编制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适度扩大用地规模,全面完善基础设施,
24、统筹建设各类产业园区,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到 2015 年,5 个县(市)全部进入全省十五强。永吉县。以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加快实施“县城东扩”战略,逐步推进与吉林市区融合发展,全力打造长吉都市区的“后花园” ,重点培育壮大冶金、建材、油气开发、农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到 2015 年,永吉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 15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15 万人。舒兰市。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加快实施“南展东拓”战略,全面整合吉舒老城区,加快建设开发区,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医药化工、汽车零部件、矿产资源开发等产业,打造全省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到 2015 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0 平方公里,常
25、住人口达到 25 万人。磐石市。加快县城向西部、北部拓展,进一步完善商贸、物流功能,突出发展金属冶炼及压延、建材、食品、医药、新能源等产业,加快建设吉林省中南部区域中心城市、新型工业化示范城市。到 2015 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 25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 20 万人以上。蛟河市。突出发展医药、矿产、长白山特产、商贸旅游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建设长吉图先导区重要节点城市、特色工业化城市和生态旅游宜居城市。到 2015 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 20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 20 万人。桦甸市。按照东部循环经济区、西部新兴产业区、北部农特区的总体布局,突出发展矿产、能
26、源、长白山特色医药食品、商贸旅游和林木深加工产业,加快建设全省7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长白山特产集散地和“关东金城” 。到 2015 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 25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 20 万人。第三节加强长吉区域节点城镇建设遵循长吉一体化总体规划,按照“一环、三带、八大组团”的发展布局,全面加强长吉联结区域城镇建设,优先支持重要节点做大做强。构筑“一环” 。在现有吉林市绕城公路外围规划新建一条一级公路,沿线连接庆岭、天岗、天北、大口钦、乌拉街、桦皮厂、搜登站、口前、北大湖、旺起等 10 余个乡镇,加快打造“半小时经济圈” ,并与长春都市经济圈全面对接。打造“三带” 。依托长吉两市之间交通走
27、廊,按照北、中、南三条轴带加强城镇布局建设。北线以九站为起点,沿长吉北线公路向西连接个城镇,重点发展特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中线以越北镇为起点,沿长吉南线公路向西连接个城镇,重点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和城郊农业。南线以小白山乡为起点,向西、向南连接个城镇,重点发展观光、休闲旅游业。培育八大城镇组团。按照组团式布局模式,以重要节点城镇为核心,通过统筹规划,整合带动周边乡镇一体发展,重点打造岔路河万昌、口前西阳、北大湖、搜登站大绥河、桦皮厂左家、孤店子东福、乌拉街大口钦、江密峰天岗等城镇组团。专栏 6:吉林市都市经济圈示意图第四节积极培育发展特色城镇完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立足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合理划
28、分城镇类型,加快发展各具特色的中心镇、重点镇。推进建设一批小城市。岔路河镇,以中新食品区建设为契机,全力打造中等生态新城。桦皮厂镇,以承接长吉两市产业转移为重点,加快建设工业重镇。烟筒山镇,以商贸、旅游为主导,建设长吉南部的重要节点和交通枢纽。天岗镇,依托资源优势,打造东北最大的石材产业基地。8做大做强一批工贸型城镇。重点建设吉舒、平安、上营、水曲柳、明城、红旗岭、石嘴、牛心、呼兰、新站、白石山、夹皮沟等城镇。发展提升一批集贸型城镇。重点建设江密峰、一拉溪、西阳、法特、白旗、取柴河、驿马、吉昌、黑石、朝阳山、松山、黄松甸、八道河子、二道甸子等城镇。培育发展一批旅游型城镇。重点建设北大湖、乌拉街
29、、搜登站、旺起、新安、烟筒山、庆岭、松江、漂河、常山、红石等城镇。第五节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国家和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为遵循,组织编制完善重点功能区域规划,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和资源有序开发。优化开发城市中心区,加大实施“退二进三” ,严格限制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项目,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重点区域开发,统筹建设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有序推进建设新城、新区、新市镇。坚持保护优先,推进矿区、采煤沉陷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重大基础设施廊道等限制开发区域的适度有序开发。加强松花江“三湖”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要水源保护地、基本农田保护区等禁止开发区域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坚决禁止建设工业
30、项目。第四章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第一节稳定提高粮食生产按照品种优质化、布局合理化、生产标准化、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改善品质,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到 2015年,粮食产量达到 100 亿斤的阶段性水平,优质粮食比重提高到 91%以上。加强优质粮食基地建设,围绕发展绿色水稻、专用玉米、高油大豆,着力优化区域布局,重点建设 6 个万公顷优质水稻基地、10 个万公顷优质玉米基地、4 个千公顷优质大豆基地。大力推广先进技术,积极培育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种子企业和作物品种,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螟、农田灭鼠、等离子种子处理、超级稻综合栽培、旱田垄侧保墒栽培
31、等新技术,全面启动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程。扎实推进农业机械化,以推广机耕、机播、机收技术为重点,优先支持建设永吉岔路河镇、舒兰平安镇、磐石牛心镇、蛟河天北镇、桦甸金沙乡等一批水稻、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带动全市逐步实现全程机械化,到 2015 年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 70%。加快建设高产稳产基本良田,深入实施黑土地保护综合治理工程,推进创建 35 个粮油高产万亩示范田,加大农田排灌、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田林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第二节大力发展精品畜牧业深入实施牧业攻坚计划,以建设现代牧业园区为重点,以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促进畜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精深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到 2015
32、年,生猪、黄牛、奶牛分别发展到 950 万头、300 万头和 9 万头,肉类总产量达到 96 万吨,畜牧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超过 50%。优化牧业发展布局,重点构建城郊奶牛经济圈,打造500 万头生猪和 1 亿只肉鸡两大产业带,建设肉牛、蛋鸡、特种经济动物三个产业集中区。加快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建成牧业标准小区 1300 个,畜禽规模化养殖率提高到 85%。突出地域特色,大力发展水貂、狐貉、林蛙、梅花鹿、蜂等经济动物。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品种,加大对地方珍贵畜禽资源的保护。加强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确保不发生区域爆发流行。强化畜产品生产全过程监管,建设完善市、县两级畜产品质
33、量安全检测中心,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大力推进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第三节加快发展园艺特产业以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园艺特产业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重视加强蔬菜生产,稳定发展夏秋季露地蔬菜,大力发展棚膜蔬菜,加快建设9一批日光温室示范园区,在城郊规划建设 3 处大型蔬菜生产基地,基本实现应季蔬菜以本地供应为主。培育壮大食用菌产业,重点打造黄松甸黑木耳、取柴河滑子蘑等特产品牌。发挥林地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人参、五味子、贝母、灵芝等中药材,重点建设二道甸子国家级野山参标准化示范园区。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和观光农业,推进花卉、苗木、果品栽培设施化、规模化。有序利用松花湖水面资源,积
34、极发展水产养殖业。专栏 7: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工程优质粮食工程:建设岔路河、万昌、白旗、法特、平安、桦皮厂、孤店子等万公顷优质水稻基地;一拉溪、搜登站、白旗、溪河、法特等万公顷优质玉米基地;漂河、新站、新安、小城等优质大豆基地。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万昌、岔路河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一拉溪、平安、牛心、天北、金沙等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现代牧业产业园区:建设省级 500 万头生猪产业园区、35 万吨乳品产业园区、3 亿只肉鸡产业园区;市级百万头肉牛产业园区。园艺特产示范园区:建设搜登站、江密峰、口前 3 个市级棚膜蔬菜基地及 4 个县级棚膜蔬菜基地;二道甸子野山参、黄松甸黑木耳、取柴河滑子
35、蘑、新站山葡萄等特产示范园区。第四节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推动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粮食加工、畜产品加工、长白山特产加工,重点扶持发展 30 户销售收入超亿元、150 户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检测报告制度,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力,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农村资金互助社。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推进农村流通?链物流建设,加快培育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
36、。第五节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以提高农业和农村发展活力为目标,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和流转,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任务,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完善林权制度改革,巩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全面推进配套改革,建立规范的集体林地使用权流转制度,适时启动国有林场改革,逐步推行分类管理和林价制度。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乡镇机构、县乡财政体制、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有序开展统筹城乡一体化?供销合作社改革。
37、第五章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基地第一节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坚持支柱产业多元化方针,着力延伸化工、汽车、冶金产业链条,提高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水平,加快向千亿级产业规模迈进,进一步增强支柱产业的竞争能力和带动能力。到 2015 年,化工、汽车、冶金三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 70%以上。化工产业。按照原料路线多元化、产品加工精深化、产业布局园区化的方针,深化吉林石化与地方的战略合作,统筹规划吉林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推进传统化工向现代生态化工的转变,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综合性化工基地。优化提10升基础化工,实施吉化 1500 万吨炼油、150 万吨乙烯系统扩能改造,建设全国最大的
38、聚碳酸酯、乙丙橡胶基地,打造东北最大的苯乙烯、ABS 基地和 C4、C5 资源集聚加工基地。大力发展精细化工,突出化学建材、汽车涂料、高档溶剂、食品添加剂、油田化学品、医药中间体等应用领域,重点发展醋酸乙烯、已内酰胺、双酚 A、对苯二甲酸、EVA 、环氧丙烷等产品。加快发展化工新材料,以推进化工与汽车产业衔接发展为重点,着力延伸有机硅、硅橡胶、环氧乙烷、高级合成树脂、塑料合金材料、汽车橡塑材料、汽车专用料等产品链。积极发展生物化工,保持燃料乙醇、玉米乙烯适度规模,加强淀粉以外其他成分的有效利用,推进利用非粮生物质原料,重点发展乳酸及聚乳酸、1,3丙二醇、脂肪酸甲脂、生物柴油等产品。到 2015
39、 年,化工产业销售收入突破 2000 亿元,基本完成由基础化工原料为主向原料与深加工并重的转变。专栏 8:千亿级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位于城区北部,规划面积 58.9 平方公里,包括吉化建成区及经开区、龙潭开发区部分区域。园区突出发展四大产业领域:基础化工:重点建设 1500 万吨炼油、150 万吨乙烯、58 万吨 ABS、32 万吨苯乙烯、38 万吨 C5 综合利用、20 万吨丙烯、16 万吨聚碳酸酯项目。精细化工:重点建设 8 万吨环氧丙烷、20 万吨双氧水、20 万吨已内酰胺、18 万吨甲醛、10 万吨乙二腈、5 万吨聚丙烯酰胺、15 万吨 EVA、60 万吨
40、MTO、20 万吨双酚 A、30 万吨 PP 等项目。化工新材料:重点建设 7 万吨乙丙橡胶、4 万吨硅橡胶、1 万吨 PC/ABS 合金、2 万吨氨纶、2 万吨高吸水性树脂、6 万吨尼龙 6 树脂项目,汽车专用料、汽车化学品系列项目,碳纤维系列项目。生物化工:重点建设 10 万吨 1,3-丙二醇、1 万吨乳酸及聚乳酸、7 万吨生物丁醇、脂肪酸甲脂、纳米材料光触媒等项目。汽车产业。坚持多元化、集群化发展方向,高标准规划吉林汽车产业园区,加快建设东北重要的轻微型车、多功能车、经济型轿车基地。依托一汽集团自主品牌优势,分步实施吉林汽车公司扩能改造和换型升级,加快形成 60 万辆微型车及多功能车能力
41、。支持新湖集团重组吉林通田公司,分步建设 25 万辆至 40 万辆轿车项目。依托整车制造企业,规划建设核心零部件园区,重点发展发动机、变速箱、冲压件、铸锻件、车桥、底盘、轮胎、内外饰件、电子电气等系列产品,着力提高模块化、集成化制造水平。大力发展汽车服务业,建设综合性汽车物流中心和汽车信息网络平台,推进汽车销售、维修、美容等相关产业发展。到 2015 年,整车产能突破 100 万辆,汽车产业预期实现销售收入 1000 亿元。专栏 9:百万辆整车工程整车制造:一汽吉林公司在现有 20 万辆汽车基础上,2010-2012 年新建 20 万辆汽车生产线,2015 年形成 60 万辆微型车及多功能车产
42、能;新湖吉林通田公司“十二五”期间新建 50 万辆轿车生产线。到 2015 年,全市汽车产能达到 100 万辆。汽车零部件:重点建设 100 万台(份)冲压中心、120 万根汽车半轴、12 万吨汽车发动机缸体、5 万套 GPS、5 万辆车箱总成、50 万套车灯及富奥标准件、五菱汽车园等项目。冶金产业。围绕黑色、有色、炉料三大主线,深度开发优势矿产资源,突出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替代进口产品,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的冶金炉料、羰基金属研发生产基地和东北重要的精品钢基地。拓展钢铁产业链,以 300 万吨精品钢工程为依托,延伸发展新型钢管、汽车用钢、不锈钢、冷轧板、大型铸件。做精有色冶金产业链,有序开发镍、钼等矿产资源,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加强镍盐系列、羰基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