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实验教学改进淮安市开明中学 张婧摘要: 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时不仅应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某些方面的活动,也 应该注意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若干完整的探究活 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 现象在学生生活中比 较常见。 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暴食暴饮对健康的影响, 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思维 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 饮食习惯,笔者开展了探究“ 暴食暴 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的实验,并尝试了“同课异构”,并对两种不同的实验教学结构进行了比较和思考。从中,笔者体会到教师应在认真学习和领会生物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加 强和完善生物实验
2、教学,并 结 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多样化、灵活性、创造性地进行实验教学。同时,教师还需要加强实验组织教学的技巧和能力,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关键词: 探究 同课异构 教学结构 实验1 实验背景与目的 1.1 实验背景 消化液对食物的消化具有重要作用。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现象在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而以往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考虑到教学进度、实验难度和实验成功率,教师往往会在课堂上重视分析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及制定实验计划,而忽略实验的实施,甚至有时用 5 或 10 分钟的时间一讲而过。 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时不仅应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某些方面的活动,也应该注意
3、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若干完整的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基于生物课程标准中对生物实验的要求,笔者设计并开展了“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一节实验课。1.2 实验目的 通过这节课的开设,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理解消化液对食物的消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暴食暴饮对健康的影响;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技能;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我保健意2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2 实验器械 2.1 实验器械 试管架、试管、温度计、大烧杯、小烧杯、滴管、滴瓶。 2.2 实验材料 干淀粉、碘酒、清水、热水、纱布。3 实验教学重难点及课时安排教学重点:分析、设计并实施实验去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
4、的原因教学难点:设计并实施实验去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课时安排:1 课时4 实验教学过程4.1 对实验课进行“同课异构”后的比较和思考对“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这节实验课,笔者尝试了“同课异构” 。 同一课题,同一教学内容,笔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结构流程如不同的环节安排、不同的教学处理手法,在实施“同课异构”后,对两种教学结构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比较与思考(见下表) 。教学主要结构流程 优势 不足 建议流程 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针对 3 个假设,分别设计出 3 个实验方案组织学生实施 3 个实验方案等待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实验总结 先设计再实施,接着分
5、析实验,教学流程清晰, 。 对实验设计具有整体性和完整性认识,很好的突破教学难点。 消化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学生在等待实验现象的过程中处于无事可做的状态,会出现讲话、下位等现象。 由于需要 3 个实验方案,学生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只实施其中的 1 个或2 个实验方案的情况。 在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时,学生易出现“实验组 在等待实验现象的这段时间内,组织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册或安排观察小肠的结构特点的实验。 建议学生对试管进行标注,还可以小组间分工合作,每三个小组捆绑为一个大组,其每组实验其中一个方案。3实验现象”张冠李戴的现象。流程 2: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针对假设 1,设计出实验方案 1组织学生实
6、施实验方案 1等待中针对假设 2 和假设3,设计出实验方案2 和实验方案 3等待中分析实验现象 1分析实验现象 2 和实验现象 3实验总结 消化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安排在学生等待实验现象 1 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去设计实验方案 2 和实验方案 3;以及在等待实验现象 2 和实验现象 3 出现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去分析实验现象 1。这使得实验过程井然有序。分布实施 3 个实验方案避免出现“实验组实验现象”张冠李戴的现象。 由于 3 个实验方案分开实施,所以在实施上一个方案和设计下一个方案的衔接处,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教师欲组织学生尽快安静并进入思考状态较为困难 任务驱动,要求在 4 分钟内完成实验
7、并安静下来,对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表扬或奖励。这节“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实验课,从实验课纪律维持、学生对实验的掌握程度及实验成功率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比较,笔者认为采用流程 2 进行实验教学的效果比流程 1 更好。由此可知,在实验室进行这节课的教学所产生的效果明显优于以往的传统性教学。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4.2 具体实验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引入实验课以日常生活习惯引入:某同学今天早晨狼吞虎咽地吃了一个炸鸡腿、一个汉堡和一碗面条。饭后,他感到组织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该同学暴食暴饮,这样会导致人体患消化不良的疾病。以日常生活细节入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4
8、腹胀、腹部有点疼,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该同学腹疼的呢?该同学可能会患有什么病?话题延伸提出问题上述同学的这种饮食习惯就是暴食暴饮。暴食暴饮为什么会引起消化不良呢?下面就让一起对此进行探究。组织学生对此问题进行思考。 激发学生的思考,为探究活动做好铺垫。分析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并作出假设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呢?请你们作出假设。组织学生讨论,并作出假设。假设 1:胃肠蠕动能力下降假设 2:食物过度,刺激消化道,消化功能紊乱假设 3:消化液分泌不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和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思考用哪一种实验器材可以模拟消化道器官?用什么来模拟胃肠的蠕动?试管代表胃
9、肠,振荡或搅拌代表蠕动。 选哪一种常见食物来进行探究实验呢?并说出选择的理由。能消化淀粉的唾液容易收集。而消化蛋白质、脂肪的消化液不容易收集。所以选择淀粉。为学生设计对照实验做好铺垫。 先针对“假设 1:胃肠蠕动能力下降,会引起消化不良。 ”来设计实验,请问该探究的变量是什么?说出变量是“蠕动能力” 。 明确变量,便于学生设计对照针对假设1,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针对假设 实验室为大家提供了实验所需的所有器材,请大家充分利用这些实验器材,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友情提醒学生探究实组织学生思考、设计、介绍实验方案。设计如下,将等量的淀粉溶液分别放入两根相同的试管中,再将等量的唾液分别放入上述相同的试
10、管中,对其中一根试管进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表达和交流的能力5验要有明显的对照。 振荡,让淀粉溶液与唾液充分接触;另一根试管不振荡。实验设计到这里就结束了吗?请问如何才可以检测出淀粉的确被唾液消化分解了呢?组织学生思考并介绍方法。方法如下,滴加碘液进行检测。如果淀粉未被唾液充分消化分解,必定会有残留。那么残留的淀粉遇碘便会变蓝。如果淀粉被唾液充分消化分解成为了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所以该试管不会出现蓝色。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知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的能力。 再请思考实验室为什么会给大家提供温度计和热水?实验过程需要使用温度计和热水吗?组织学生参考信息库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讨论的结果如
11、下,消化液在正常体温下才发挥作用,所以将它们同时放入盛有 37水的烧杯中,其它管理条件相同。淀粉被消化需要一定时间,所以我们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1,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如何收集唾液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出,可以直接将唾液吐入小烧杯;也可以将洗干净的小烧杯盛上清水,将水含入口中,像漱口那样不断用舌搅拌口中的清水,一段时间后,吐入小烧杯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到这里就比较完整了。按照这个方案去实施实验会看到什么结果?下面请大家分组实验。实施方案 1指导、辅导学生实验。在等待实验结果的同时继续开展下面的活动。组织学生安全、有序地
12、开展实验。培养学生分工合作。6 针对“假设 2:食物过量,刺激消化道,消化功能紊乱。 ”来设计实验,请思考该探究的变量是什么?说出变量是“食物的量” 。 明确变量,便于学生设计对照针对假设2,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2 请大家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友情提醒学生探究实验要有明显的对照。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进行方案介绍。方案如下,请将等量的唾液(适中)分别放入两根相同的试管中,向其中一根试管内加入少量的淀粉溶液,向另一根试管内加入大量的淀粉。充分振荡或搅拌后,将它们同时放入盛有 37水的烧杯中,其它管理条件相同。等待一段时间后取出,均滴加碘液,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针对“假设
13、 3:消化液分泌不足,也可能引起消化不良。 ”来设计实验,思考该探究的变量是什么?说出变量是“消化液的量” 。 明确变量,便于学生设计对照针对假设3,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 请大家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友情提醒学生探究实验要有明显的对照。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进行方案介绍。方案如下,将等量的淀粉溶液(适量,不宜太多)分别放入两根相同的试管中,向其中一根试管内加入少量唾液,向另一根试管内加入大量唾液。充分振荡或搅拌后,将它们同时放入盛有 37水的烧杯中,其它管理条件相同。等待一段时间后取出,均滴加碘液,进行观察。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表达和交流的能力7激发学生实施实验的兴趣:实施方案 2 和方
14、案 3 会出现什么实验现象?下面,你们就开始实验吧!指导学生实施实验。各组实施实验,观察、填写实验报告。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 (总结出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现象实施方案 2和方案 3指导、辅导学生实验。在等待实验 2 和实验3 结果的同时分析实验 1 的实验现象。组织学生安全、有序地开展实验。培养学生分工合作、观察、记录的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试管内的淀粉会有什么变化?请各位同学分别在两根试管内滴加适量的碘液,观察现象。指导、组织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现象如下, 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 为什么滴加碘液后,被振荡过的试管中物质不变蓝?启发引导学生思
15、考并说出答案,该试管中的淀粉被唾液充分消化分解成为了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观察、分析实验 1 现象观察、分析实验 1 现象为什么滴加碘液后,被振荡过的试管中物质还会出现浅蓝色?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答案,该试管中的淀粉被唾液没有被充分消化分解,有残余的淀粉。残余的淀粉遇碘出现浅蓝色。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知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表达的能力。8 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试管内的淀粉会有什么变化?请各位同学分别在两根试管内滴加适量的碘液,观察现象。指导、组织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现象如下, 为什么滴加碘液后,食物少的试管中物质不变蓝?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答案,该试管中的淀粉被唾液充分消化分解成为了麦
16、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观察、分析实验 2 现象 为什么滴加碘液后,食物少试管中物质还会出现浅蓝色?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答案,该试管中加入的唾液量偏少,所以该试管中的淀粉没有被唾液充分消化分解,仍然有残余的淀粉。残余的淀粉遇碘出现浅蓝色。培养学生分析实验、表达的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试管内的淀粉会有什么变化?请各位同学分别在两根试管内滴加适量的碘液,观察现象。指导、组织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现象如下,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 为什么滴加碘液后,唾液多的试管中物质不变蓝?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答案,该试管中的淀粉被唾液充分消化分解成为了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观察、分析实验 3 现象观
17、察、分析实验 3 现象为什么滴加碘液后,唾液多试管中物质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答案,该试管中加入的唾液量虽然较对照组的唾液量要多,培养学生分析实验、表达的能力9会出现浅蓝色? 但不能将该试管内的淀粉充分消化分解完,所以仍然有残余的淀粉。残余的淀粉遇碘出现浅蓝色。 通过实验,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组织学生思考总结出,通过实验知道,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有胃肠蠕动能力下降、过量食用食物和消化液分泌不足。所以,中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暴食暴饮。实验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组织学生回顾一节课所学,谈谈知识、能力、情感上的收获。帮助学生学会交流、评价。5 实验教学感想实验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
18、也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东西,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所以,教师应在认真学习和领会生物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加强和完善生物实验教学,不仅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某些方面的活动,也应该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若干完整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此外,教师需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多样化、灵活性、创造性地进行实验教学。例如,可以根据学校条件采用比较规范的实验仪器设备设计实验,也可以设计低成本实验;可以采用地方新鲜生物材料设计实验,也可以设计模拟性实验;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适当引入多媒体技术进行虚拟实验。同时,教师还需
19、要加强实验教学的技巧和能力,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笔者对这节实验课尝试开展了“同课异构”后,深刻体会到这种形式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同课异构”中的“异构” ,是通过不同的教师或者是同一个教师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风格去上同一节课。这种形式可以帮助教师深刻、科学地理解课程标准,有效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准确地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还有利于发现平时实验10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参考文献: 1尤静霞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思考 J中学生物学,2007,8:10-122邓薇落实生物活动课实效 扎实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J中学生物学,2009,12:29-303胡晓宾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施案例分析 J科学教育家,20086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