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笔人物画中线的赏析摘要:线是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基础,但它不是对客观状态的直接描述,而是依赖于观赏者的视觉经验积累下形成的绘画者所意象的主观表达,线的运用在绘画中起着主导作用。 关键词:工笔人物;线;造型 检索: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6-0113-03 工笔人物画是一种以人物为题材,单线勾勒为方法的传统绘画形式。有着古老的历史和渊源,至今在中国画领域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从早期的壁画艺术中我们不难看出,线是描绘物象最直接、有效同时又是最朴素的一种方式,这也是工笔人物画最初的状态。线是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基础,但它不是对客观状态的直接描述,而
2、是依赖于观赏者的视觉经验积累下形成的绘画者所意象的主观表达,线的运用在绘画中起着主导作用。 一、线溯本求源 古画品录是南朝画家、艺术理论家谢赫的经典理论著作,也是第一部初具体系的中国绘画理论著作。其中他提出的“六法”对后代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品评各传统绘画门类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自六法论提出后,中国古代绘画有意识的、固定的遵循这一原则。后代画家一直以“六法”标准作为尺度来衡量绘画作品的高低。六法论从提出至今,在不断的实践和演绎中发展,成为中国传统绘画中最稳定和最具涵括力的创作原则之一。中国传统绘画中绘画对象的造型、体态、结构和情感,都是通过线的准确性、力量感和变化来表现的。谢赫的“骨法
3、用笔”明确指出不仅要用线来描绘物象的结构、体态,更要求通过线表现出绘画人的情感和气质特征。 谢赫之后,强化用有“骨法”的线来表现画家的个人性格和气质,成为历代评画的重要标准,强化用笔来认识与塑造形象的观念在理论上固定了下来。线由笔生,线是人物画最根本的语言形式,而对于工笔人物画而言,线描是其画面语言的核心所在。 何为“线描”?它最早的称谓是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白画” 。 佩文韵府曰:“描,画也。 ”宋代开始逐渐被称为“白描” 。白描相对于设色作品而言,即:单线勾勒且未施彩的线描作品。而用“白画”来称谓这一类的作品,多见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记录,如在第二卷南京寺馆壁画中有“慈恩寺大殿东廊从
4、此第一院,郑虔、毕宏、王维等白画” ;“龙兴观殿内东壁,吴画明真经变。北面从西第二门,董谔白画” ;“菩提寺吴(道子)画神鬼,西壁工人布色,损,佛殿壁带间亦有杨延光白画”等。 “十八描”的概念最早出于明代邹德中汇编的绘事指蒙 ,载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 。即十八种线描的艺术语言形式。汪石可玉后将邹德中的绘事指蒙和历朝历代的绘画理论著作一并收录在珊瑚网 ,如今我们看到古代十八描的图文注解则是出自清代画家王瀛之手。 “十八描”也从绘画技巧转向绘画理论品评依据,并完成了从民间画家的绘画方法到文人画家鉴赏性质的突破。 二、 “吴带当风”的概念 “吴带当风”是中国画术语。它主要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笔
5、法表现方式,后世常将其与“曹衣出水”的风格并称。一种为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飘逸仿佛迎风飞舞之状。一种为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垂直褶纹贴身,宛若刚从水中出来。对于“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中的“曹”和“吴”世人说法不一,一说曹为曹不兴,吴为吴?;一说曹为曹仲达,吴为吴道子。宋代绘画理论家郭若虚在其论著图画见闻志的“论曹吴体法”中提出:“谓唐吴道子曰吴。吴之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后辈称之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 ”后世多数认为其代指曹仲达和吴道子二人。 吴道子可说是一位全才,对山水、人物、花鸟、器物样样精通。其中人物画出类拔萃,最为擅长,吸收及发展了汉、晋以来的中国绘
6、画传统,可谓是一个集大成者。通过其画作可以看到吴道子的基本画风。吴道子打破了历代囿于顾恺之游丝描的绘画传统,形成为“吴带当风”的独特魅力,其独特的绘画风格以及在绘画创作上的贡献,使其在中国画坛享有非常高的地位,画史尊称其为画圣。 “众皆密于盼际,我即离披其点画。众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是吴道子在绘画上的主张。足以见得其对绘画的自信和洒脱,也可看出其在绘画艺术上不落俗套,大胆创新的精神。不仅追求外表形式的相似,对内里真理的发掘也下足了功夫。吴道子“吴带当风”把中国画“线”的运用发挥到了较高的境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绘画史上的一次飞跃。 三、作品赏析 “吴带当风”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盛唐时期宗教文化繁荣,吴道子传世画作数量惊人,代表作品主要如孔子行教图 送子天王图 地狱变相等。八十七神仙卷是否出于吴道子,世人说法不一,但究其风格是典型的“吴带当风” 。吴道子笔下的人物极具表现力,动感十足。取材对象也无固定,既有送子天王图中严肃威严的天王, 孔子行教图中推崇“礼”与“仁”的孔子,也有地狱变相中狰狞彪悍的凶神恶煞。 “气韵生动”在六法中位列第一,我们可理解为画面的气氛。而后是“骨法用笔” ,用线的笔力等。由此可见,对整体画面气氛的把握和笔线的表现是决定画面最主要的两个决定性因素。参透内涵后的形象表现,使得吴道子所画人物的线条语言可以说是炉火纯青,堪称完美。比如地狱变相 ,吴
8、道子抓住了人们对因果善报、轮回等观念的敏感以及对“地狱”的恐惧,虽然并没有将地狱的种种酷刑集中于画面之中,却渲染了凝重的画面气氛,人们看了之后无不不寒而栗。 在流传的众多作品中, 送子天王图 (图 1)被视为是印证吴道子绘画风格的重要作品。 送子天王图也叫释迦降生图 ,图自右向左可分为五个分段。第一段描绘的是天神驾驭着神兽奔驰,器宇不凡,侍从奔跑着拉持着缰绳,不敢有一丝怠慢。第二段六人_组,天王正襟危坐凝视前方,右边为手持长矛和剑的两位天神,后方是执笔持笏的侍臣及两位侍女。第三段是两位捉蛇神怪。第四段右起一天女手托熏炉漫步前行,天神坐于石块之上,另一天神头部若隐若现于身后的熊熊烈火中,左边是手
9、捧花瓶的天女,及一位肩负长戟手持盾牌的天将缓步走来。第五段净饭王悉达太子,摩耶夫人及肩负宫扇的侍从紧随其后。前方一三头六臂的天神匍匐下拜。我们容易望文生义的被“送子”二字误导为是天王把婴儿送去投胎转世。这幅图所描述的是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王子后,其生父净饭王以及王后摩耶夫人怀抱着刚出生的佛祖去朝拜的故事。 此图整体略施微染,近乎白描,整体气势磅礴,富有节奏感。赏析画面组成各个部分线造型的骨法用笔,结合画面的故事情节,更能体现作品整体的气韵生动。 “虬须云鬓角,数迟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力”的人物特点,及挥霍磊落的“莼菜条”用笔(也称“兰叶描”“柳叶描” ) ,在这幅图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堪称典型。
10、在人物服饰造型的笔线上, “莼菜条”用笔与以往的“高古游丝描” “铁线描” “琴弦描” “行云流水描”等描法都不同,吴道子的用笔有自己独特理解在其中,线条似写而非描。轻重、缓急和转折中体现出丰富的变化,疏密错落有致中显得生动随意。 神兽、鬼怪的发丝流畅肃立、笔劲均和,神态饱含动怒、凶悍庄严,四肢波折起伏、凹凸多变。人物五官用笔浓纤得中,夫人的清秀圆润、恬淡内敛,天神的刚正不阿,帝王的威武之风,侍女的恭敬谦卑都体现的淋漓尽致。人物衣带飞扬飘逸,笔势圆转且洒脱自然正是“吴带当风” 。在服饰细节的处理上,吴道子细致至极。如摩耶夫人披肩的线条挺拔,与衣纹的圆润形成对比,给人感觉装束端庄大方。天王与净饭
11、王衣褶粗而气足,笔劲迥异。再端详图二中手持利剑的天神和执笔持笏的侍臣,对比其服饰,用笔的不同也显而易见。吴道子在绘画上非常重视人物的性格和内心的情绪的刻画,所绘物象纷繁,无论是天王、侍女或者神魔鬼怪,作者在线造型的艺术表现上都下足了功夫。 毛笔勾勒的笔线是中国画的核心组成部分。中国画特有的线造型,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尚简、会意、重神有着必然的关联。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滋养下,线造型不仅仅是纯粹的物体外形勾勒和简略,还包含了作者的内涵、修养和审美。作为一种表现手段,线造型是工笔人物画中最直截了当的语言。经历了几千年、无数人的演绎,它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体味线造型在传统工笔人物画中的生命质感,反观当下的创作现状,我们应立足传统,吸收时代新气息才能让工笔人物画的精髓生生不息,世代流传。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