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籍测量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编制人:邓传青编制单位:国土管理学院编制日期:2017 年 2 月 25 日审核人:黄涛系部主任:张洪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制目 录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3二、课程目标 .4(一)知识目标 .4(二)过程与方法要求 .4(三)职业素质目标 .5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5(一)学习领域的描述 .5(二)学习情境规划和学习情境设计 .6四、课程实施 .7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8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8(一)硬件条件 .8(二)师资条件 .8(三)教材编写 .9(四)信息化教学资源 .9七、参考文献 .10八、其他说明 .10地籍测量课程标准 课程
2、编号: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高专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专业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学习领域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56 学时总学分数:4 学分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 备注课程功能(1)能够进行土地权属调查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2)能够进行房屋调查;(3)能够进行地籍控制测量与界址测量;(4)能够识读地籍图;(5)能够量算土地面积;(6)进行基本的变更地籍调查。前导课程 高等应用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测量技术基础。后续课程 不动产法学、地理信息系统、地籍管理。(二)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开发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
3、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工作任务的原则,本课程实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在课程开发过程中,通过对权属调查、地籍控制测量、地籍图测绘、土地面积量算等主要工作任务分析,经过实践专家多次座谈,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具体工作任务进行了明确,从而归纳出职业行动领域,再通过学院的专业教师对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化设计,实现行动领域到工学结合课程的转化。(三)课程设计思路根据地籍测量这一典型工作项目对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对该课程的内容选择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该课程,选用以项目、任务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情境。教
4、学过程中,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实习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以任务单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提升职业能力。教学效果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专业课程,是学生在大学所学的各门课程在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的综合应用,其核心内容围绕地籍测量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应用展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地籍测量工作的主要内容,掌握地籍调查、地籍测量和地籍图测绘、土地面积量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将来在国土管理部门及其相关行业从事上述工作,或承担源自国土部门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工作具备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也
5、为毕业后考取“全国注册测绘师” 、“土地登记代理人”打好基础。(一)知识目标(1)理解地籍调查、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2)掌握土地权属调查方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方法,土地等级调查方法;(3)房屋调查的基础知识;(4)地籍控制测量的基础知识;(5)界址测量的基础知识;(6)地籍图的基础知识;(7)土地面积的测算方法;(8)变更地籍调查基础知识。(二)过程与方法要求(1)通过“理解、分析、应用”的学习方法,学习地籍测量的基本要求和方法。(2)通过相关案例,引导、分析地籍测量所包含的内容与各种内容实施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技能和法律法规知识认知;(3)利用多媒体、相关实习仪器与专业软件,通过演示、
6、讲解、练习,启动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体会地籍测量各项具体事务的操作流程和技能;(4)通过实训引导学生亲自动手练习,整理、总结地籍测量的作业流程,培养学生观察、辨析、归纳问题的能力。(5)利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三)职业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诚信品质; (2)具有集体荣誉高于一切的团队观念,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3)具备较强的社会沟通能力,具有一定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课程工作任务目标: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对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职业能力目标:突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
7、键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要求。要深化对职业能力的理解,既要重视外显化、行为化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要求,又要重视职业能力的内隐性、过程性、动态性。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学习领域的描述 1、地籍与地籍测量的发展史人类历史地籍制度发展的三个阶段、我国地籍研究的内容及其方法、我国现代地籍制度的发展历程。2、土地权属调查(1)了解土地权属的含义(2)土地划分与编号的基本方法(3)土地权属调查的方法(4)绘制宗地草图。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类4、土地的分等定级土地分等定级的标准、土地的形状指标5、房屋调查房屋调查的基本概念,共有面积的分摊、建筑面积的计算6、地籍控制测
8、量地籍控制测量系统基准、地籍控制测量的方法。7、界址测量界址点测量方法、界址点成果及精度、勘界测绘。8、地籍图的测绘地籍图比例尺、地籍图分幅及编号、宗地图的编绘、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农村居民地地籍图的编制、房产图的测绘。9、土地面积的量算土地面积量算的方法与程序、土地面积量算的平差10、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变更界址测量,界址的恢复与鉴定11、土地勘测技术和方法土地测设技术和方法(二)学习情境规划和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 情境描述 职业能力(知识、技能、态度) 课时1. 地籍与地籍测量的发展史人类历史地籍制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我国现代地籍制度、发达西方国家地籍制度解释地籍、地籍制度、地籍管理、税
9、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掌握地籍要素包含的内容42. 土地权属调查土地权属的含义土地划分与编号的基本方法土地权属调查的方法学生应掌握土地权属的基本含义,掌握土地权属调查的主要程序 63.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类、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学生能判断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能够识别各种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44. 土地的分等定级土地分等定级的标准、土地的形状指标学生能够根据土地分类 2007 标准进行分类,理解土地的指标在地籍中的作用25. 房产调查 房产调查的概念,共有面积的分摊、建筑面积的计算 学生能够根据项目要求,分项算出建筑物相应面积 66. 地籍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系统基准
10、、地籍控制测量精度、地籍控制测量的方法学生能够理解地籍控制测量的基本概念;能够独立的布设地籍控制网(根据实习基地情况)67. 界址测量 界址点测量方法、界址点成果及精度 学生能够根据地籍调查的成果和绘制的地籍草图进行界址测量 68. 地籍图的测绘地籍图比例尺、地籍图分幅及编号、宗地图的编绘、房产图的测绘。学生掌握地籍图的编号原则,各类地籍图件的识读与简单绘制 49. 土地面积的量算土地面积量算的方法与程序、土地面积量算的平差学生能够根据测绘的地籍和宗地图计算宗地面积、对土地面积进行平差610.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 变更地籍宗地编号,界址测量学生能够根据说明变更界址测量的基本程序,进行变更宗地的
11、地籍编号411. 土地勘测技术和方法 土地测设技术和方法学生能够在地形图上进行基本应用 2四、课程实施1课堂讲授: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技术课程,实践性很强。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实训作业法等综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专业导向的思维,模拟地籍测量相关工作。2实践性教学:到实习基地或生产一线实地进行权属调查、地籍测量的外业数据采集,再回到内业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统计提。具体实施,学生分小组进行,以完成任务的质量进行评定成绩。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练习,整理、总结作业流程,培养学生观察、辨析、归纳问题的能力。3作业:作业是巩固和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鉴于本课程涉及的内容多、专业
12、知识要求高的特点,各项目内容独立性很强,大项内容做一综合性作业,以便检查学生对该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要及时进行讲评。4积极教学法课堂讨论:课堂中把学生分为 5-6 人一组,按小组进行课堂学习。教学方法应灵活掌握,可穿插在讲授过程当中进行有针对性的随机讨论。5情景再现:利用多媒体、相关实习仪器与专业软件,通过演示、讲解、练习,启动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体会地籍测量课程全套作业流程和方法,掌握基本的各项技能;6. 项目教学法:由教师带领、聘请业内项目经理组织生产,通过:明确任务、剖析问题;独立探索、合作学习;作品展示、点评总结;项目实战、巩固创新。项目教学能更大
13、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创新、探索的精神。 从而达到学生既对新知识学习,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知识的改造和重组。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一)课程考核项目包括过程考核与期末总结性考核。详见下表序号 考核项目 子项目 考核内容 成绩比例 (%)学习过程 提问、作业、积极教学法实施、课 堂笔记及课堂实训等 15学习态度 考勤(根据网络考勤日志) 101学习过程考核(平时成绩)协作能力 团队精神、合作能力 52 期中考核 实践操作 宗地草图的绘制 203 总结性考核(期末考核) 理论考核(客观题和 主观题试卷答题
14、) 学生对地籍测量的知识掌握情况和 能力。 50合 计 100备注:理论考核试卷的分值满分 100 分,需要折算。(二) 成绩计算平时成绩考核 30 分,期中成绩考核 20 分,期末闭卷考核满分为 50 分。 (期末理论考核试卷的分值满分为 100 分,计分时需要进行折算)总成绩平时考核成绩+期中考核成绩+期末理论考核成绩50%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一)硬件条件校内实训基地条件,课程对校内生产性或物理仿真(实物模拟仿真) 、半物理仿真(混合仿真)和计算机仿真(数字仿真)实训基地条件的要求,主要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媒体要求。校外实训基地及条件要求,工学结合、社会资源等。网络条件建设,如精品课程
15、网站。(二)师资条件(1)教师的基本要求课程负责人:具有深厚的、全面的土地法规、地籍管理、地籍调查基础理论知识。熟知地籍调查与测量理论与方法,熟悉高职教育规律、教学效果好、具备高级职称的“双师”素质教师。(2)教师的能力要求:该课程所有授课教师每三至五年应轮流到企业顶岗实习实践一年(或半年) 。1、具有丰富的、全面的国土资源管理教学授课经验,包括理论教学经验和实践教学经验。2、具有较强的、广泛的地籍调查实践工作经验。3、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职业奉献精神。4、具有工学结合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能熟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5、该课程所有授课教师每三至五年应轮流到企业顶岗实习实践一年(或半
16、年) 。(三)教材编写 1、教材编写要以工学结合的工程实践为指导,坚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即以技能培养为中心,坚持面向生产现场第一线、面向地籍调查与测量作业队伍人才需要,突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2、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与生产现场需要接轨,打破原有的学科理论体系,坚持知识学习够用为度,少讲或不讲为什么,多讲怎么做、如何做,重视实用技能的培养,对于现场已经淘汰或正在淘汰的方法、理论和知识进行删除,并且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和生产现场对现代新技术的应用情况,更新知识内容和教学内容。3、教材要以项目教学法为基本教学方法,将课程(学习领域)构建为学习情境,再细分为项目,项目分解为基本任
17、务,按照实际工程项目的作业顺序逐步学习、进行技能训练。4、教材编写时应充分体现出生产现场第一线行业专家和行业能工巧匠对课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聘请有能力的相关人员参与或主持教材的编写工作。教材编写内容,应符合相关的行业技术规定、规范、规程的要求,将相关的要求渗透到具体内容中去。5、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的提高。6、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领悟体验” 的学习环境,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行业现代技术的学习。7、教材要有开发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四)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教材的配套建设方面,应逐步配套建设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材等教学支撑环境,构建立体化教材。七、参考文献1、国家测绘局网站(http:/ )2、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3、 城镇变更地籍调查技术规定 (试行)4、 地籍图图式CH5003-945、1:500 地形图图示6、 地籍测量学 (2012 年 4 月第一版)编著:詹长根、唐祥云、刘丽,测绘出版社八、其他说明 本标准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学习情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