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禹 城 市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第 十 三 个 五 年 规 划 纲 要2016 年 2 月前 言“十三五”时期(20162020 年),是我市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妥善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经济形势,实现全面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期,是我市全面深化改革,转换经济发展动力,增创发展新优势,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冲刺全国百强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科学谋划好“十三五”规划,对于我市凝聚合力、赶超争先,加快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禹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
2、精神,依据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德州市委关于制定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禹城市委关于制定禹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禹城市相关部门编制的 20 个专项规划等编制。纲要主要阐述了禹城市的发展思路与目标、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任务和保障,是今后五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I目 录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 .1第一节 过去五年的发展成果 .1第二节 未来五年的发展环境 .7第二章 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11第三节 指导思想 .11第四节 发展原则 .11第
3、五节 发展定位 .13第六节 发展目标 .14第三章 推进动力转换,建设创新禹城 .17第七节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17第八节 优化提升现代工业 .20第九节 创新提升现代农业 .25第十节 加速壮大现代服务业 .28第十一节 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33第十二节 深化改革激发新动力 .35第四章 强化城乡统筹,建设协调禹城 .38第十三节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39第十四节 完善提升城乡基础设施 .42第十五节 推进精神文明快速发展 .44第五章 加快绿色发展,建设美丽禹城 .48第十六节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48II第十七节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50第十八节 推进资源节约利用 .52第十
4、九节 大力培育生态文化 .54第六章 坚持开放发展,建设活力禹城 .56第二十节 提高“引进来”质量和效益 .56第二十一节 提升“走出去”水平和层次 .57第二十二节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59第二十三节 加快国家高新区建设 .61第七章 推进共享发展,建设幸福禹城 .64第二十四节 大力实施扶贫攻坚工程 .64第二十五节 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 .66第二十六节 促进社会充分就业 .68第二十七节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69第二十八节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71第二十九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74第八章 健全保障机制,推进规划实施 .77第三十节 强化组织领导 .77第三十一节 完善要素保障 .7
5、8第三十二节 健全实施机制 .801禹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践行“让禹城人民更幸福、让庄严党旗更鲜艳”的执政理念,坚持“科学发展、率先跨越”工作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主线,强力抓发展,关键抓转型,突出抓项目,重点壮实力,全力惠民生,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抢抓机遇谋发展,努力拼搏上水平,“十二五”主要任务顺利完成,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节 过去五年的发展成果经济总量大幅提升。2015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40.6亿元,是“十一五”末的
6、 1.5 倍;地方财政收入实现 18.18 亿元,同比增长 8.08%,五年年均增长 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16 亿元,年均增长 14.6%;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48129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1366 元;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763 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近 2 倍。“十二五”期间,我市在德州县域科学发展综合评价中连年荣获一等奖,被评定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2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三产比重由“十一五”末的15.9:55.7:28.4 调整 为 13.4:47.9:38.7,服 务业占比上升 10.3 个百分点。工业经济质效双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7、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达到 1021.6 亿元和 97.2 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 2.8倍和 2.2 倍;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 50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41.8%;单位 GDP 能耗、水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圆满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被认定为“中国营养健康产业城”、“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现代农业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连续五年增产,荣获“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等荣誉称号;农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累计投入5.2 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 50%;畜牧业、渔业、蔬菜规模不断扩大,被列为全国生猪调出
8、大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林木覆盖率比“十一五”末提高 4.1 个百分点;农业规模经营快速发展,累计流转土地面积 26 万亩。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建成国际商贸港一、二期和新时代购物中心等一批重大服务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 309 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 2.3 倍;客运和货运周转量分别比“十一五”末提高 10 个百分点;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及旅游业进一步繁荣,金融业发展迅速,被列为“山东省县域金融创新发展试点”。发展动力持续增强。园区建设成效显著。高新区成功晋升为国家高新区,成为全国第 6 家、山东省首家设在县级的国家高新区,园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园区总收入、工业总产值3等指标,年均增长 25%
9、以上;成立西城经济产业园,小型企业聚集区初步形成。建成小微企业创业园、创新创业园等园区平台,产业承载力明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17 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 57 家,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5 家、院士工作站 2 家,完成省级以上科技成果 46 项,授权发明专利 223 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62%。启动“禹创中心”建设,引进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禹城分园等一批研发机构。金融保障能力明显提升。积极推进科金产融合创新,着力突破“财政金融、民间金融、农村金融、融资方式”四大创新,培育形成涵盖银行、保险、证券、融资担保等大金融业态体系,新增 2 家主板上市企业、9 家场外挂
10、牌企业、1 家新三板上市企业,资本运作位居全省前列,成为德州市科金产融合创新试验区。工业信息化快速发展。企业生产自动控制率达 40%,信息化对企业效益增长贡献率超过 20%。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建成区面积 49.5 平方公里,比“十一五”末增加 4.5 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 48%。启动乡镇驻地和 25 处农村社区建设,近 3 万人搬入新居。居住环境不断改善。完成泺清河改造、徒骇河景区、城区主要道路等工程建设,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42%;两次代表全省迎接国家海河流域检查,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开展高新区企业雨污分流改造,建设禹城市生态环保园,被列为省级环境教育基地;实施城
11、乡环卫一体化,基本解决了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难题;加快绿化建设,累计植树 1500 余万株,建设高标4准绿色通道 1600 余公里;获“省级园林城”、“省级文明城”等荣誉称号。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启动石济客运专线建设,成功争取增设禹城东站;农村交通条件大幅改善,建设改造农村公路 600 公里,获批德州唯一全省城乡公交一体化示范县;李三尖水库、第二、三水厂建成投入使用,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新建污水管网 24 公里,污水收集率达到 98%;建成东郊污水处理厂和城西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 12.5 万方;垃圾日处理能力 100 吨,污泥日处理能力 200 吨,城区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改革
12、开放深入推进。争创一批国家和省级试点。争取全国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 4 项国家级改革试点,承担山东省县域金融创新发展试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改革试点等 8 项省级改革试点,先行先试,争取了大量政策支持。打造一批改革亮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编制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行政权力清单、政府责任清单、中介服务收费项目清单,大力消减行政审批事项;新建政务服务中心,35 个具有行政审批事项的部门全部入驻,在全省县级率先推行了“三证合一”(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登记制度改革、国地税协同办税改革,实现了高效快捷审批;金融体制改革,在德州率先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建立农
13、村商业银行;在德州率先推进城区社会事务管理工作改革,建成 6 处城市社区。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创新开展农5村三资(资 金、资产、资源)管理“五代理一审计”工作,荣获全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三招三引”成效显著。深入实施融入京津冀对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战略,大力推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和招研引学“三招三引”,其中引进高新区产业项目74 个,天辰智能停车设备、兰州伟日等一批外来项目建成投产;引进院士 8 人,长江学者 5 人、泰山学者 5 人,有 80 多位知名专家与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引进山东大学生物工程应用技术研究院、中科院上海
14、技术物理研究所等一批科研机构,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外经外贸稳定增长。自营进出口权企业达到 135 家,新增境外投资企业 3 家,5 家企业获得“山东国际知名品牌”,列德州各县市区首位。2015 年进出口总值达 19.54 亿元,其中出口 18.84 亿元,是“十一五”末的 2.4 倍,累计利用外资 8702万美元。我市被认定为山东省第一批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省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振兴计划成效显著。五年累计新建校舍 39.9 万平方米,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 87%,高中阶段(含职业教育)入学率达到 84%;2015 年重点本科上线总量跃居德州各县市第一名,创我市
15、高考历史新记录;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大幅改善,为社会输送各类技能人才 8300 多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卫生院回归公益性,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新建成人民医院外科病房楼和 5 处乡镇卫生院病房楼,启动中医院医技康复综合楼建设,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 3.43 人、床位数 3.09 张,居民健康档6案规范化建档率达 83%。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突破。建立了社会大救助工作体系,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 30 张,社会保障覆盖面达到 95%,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 3 万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4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以内。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禹王亭博物馆
16、被评为国家 3A 级景区,建成禹城市尼山书院,获批 4 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档案馆被评为国家二级档案馆,图书馆被确定为国家公共文化政策研究实验基地,文化馆通过国家一级馆验收,被评为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县(市)、全省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与服务示范县。社会治理工作成效明显。深入开展依法治市和社会建设管理工作,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建成禹城市信访中心,解决群众诉求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7左右;安全生产形势良好,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 0.088 以内;社会应急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抗灾减灾防灾能力日益增强。移风易俗工作获得全省满意度调查第一名,拥军拥属工作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城”,关工委工作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体育、民防、残疾人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供暖、供气能力明显提升,加大市区供暖改造,供暖能力达到 560 万平方米,天然气普及率95.14%。农村饮水更加安全,解决了 29 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城乡供电更加充足,新建 110 千伏线路 36.3 公里,全市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分别达到 99.98%和 99.54%。信息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