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填空第 1 章1. 对由于环境科学而言, “环境”的含义应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2. 按照环境的范围大小分类,把环境分为特定空间环境、车间环境、生活区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星际环境等。3. 在自然环境中,按其主要的环境组成要素,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地质环境等。4. 社会环境常依人类对环境的利用或环境的功能进行下一级分类,分为聚落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等。5. 环境要素主要包括:水、大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6. 大气圈由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等五层组成。7. 在大气圈的五个层次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
2、层,其次是平流层。8. 大气按其数量和变化规律可分为三类:恒定的主要气体组分、可变的少量气体组分、易变的痕量气体组分。9. 地球环境主要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土壤)圈、生物圈等四大圈构成。10. 环境科学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关科学理论、技术和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形成与有关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许多分支学科。11. 环境保护的第一个里程碑是斯德哥尔摩会议。12. 环境保护的第二个里程碑是里约热内卢会议。13. 为了纪年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召开,当年联合国大会作出决定,将 6 月 5 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14. 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生态破坏问题、环境污染问题
3、。15. 全球性的生态环境破坏主要包括:森林减少、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沙漠化、物种消失等。16. 环境污染作为全球性的重要环境问题,主要指的是温室气体过量排放造成的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广泛的大气污染和酸沉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危害及越境迁移、海洋污染等。17. 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氯氟烷烃化合物、溴氟烷烃化合物、氧化亚氮、四氯化碳、甲烷等能与臭氧其化学反应,以致消耗臭氧层中臭氧的含量。18. 酸雨是指 pH5.6 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19. 世界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限制阶段、 “三废”治理阶段、综合防治阶段、规划管理阶段等四个发展阶段。20. 环
4、境保护的内容很多,但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食物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自然保护和自然保护区、淡水资源的保护、土地资源的保护、森林资源的保护、矿产资源的保护。21. 通常情况下一个水体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其中的水、悬浮物、溶解物、底质、水生生物等。22. 在生物圈里有阳光、空气、水、土壤、岩石、生物等各种基本的环境要素,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23. 清洁的空气、洁净的水、无污染的土壤和食物是人类健康和时代繁衍的基本环境要素。24. 环境自净能力与空间的大小、各环境要素的特性、污染物本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关。25. 环境科学中属于自然科学的分支学科有环境
5、地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物理、环境医学、环境工程学。26. 环境科学中属于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有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等。27. 在斯德哥尔摩会议上通过的两个文件是只有一个地球和人类环境宣言 。28. 在里约热内卢会议上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 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以及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 ,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 。29. 要重点保护好饮用水源,水域污染防治的重点是三湖太湖、巢湖、滇池和三河淮河、海河、辽河。30. 重点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控制二氧化硫和酸雨加剧的趋势。31人口控制工程主要包括人口总量控制、人口密度控制、人口质量控制。32人口素质
6、指人口所具有的不同方面的性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素质、二是社会人口素质。33环境污染引起的致病因素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因素三种。34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有急性危害、慢性危害、远期危害。35远期危害引起的“三致”问题指致癌、致突变、致畸。第 2 章1环境问题的出现,诸如世界上出现的能源消耗、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退化、生态失衡等六大基本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生态学理论的指导。2目前,最为全面和大多数学者们所采用的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3根据研究独享的组织水平,生态学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
7、态学。4根据研究对象的类群,生态学分为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地衣生态学以及各个主要物种的生态学。5根据研究对象的生境类别,生态学分为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淡水生态学、岛屿生态学、沙漠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6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两大部分组成,四个基本成分包括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着。7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8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指生物成分在空间、时间上的配置与变化,即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9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一种以营养为纽带,把生物和非生物紧密结合起来,构成以生产者、消费者、分解着为中心的三大功能浪费群。10食物链通
8、常有三种类型:捕食性食物链、腐蚀性食物链、寄生性食物链。11按着生态系统得生物成分,可分为:植物生态系统、动物生态系统、微生物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12按着环境中的水体状况,可把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划分为:陆生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13陆生生态系统可划分为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稀树干草原、森林生态系统。14水生生态系统包括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15按照人类活动及其影响,可把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16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个重要功能。17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类型有水循环、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18生态系统中包括根中各样的
9、信息,大致可以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营养信息。19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主要有两个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20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状况进行监测。21生物监测和生物评价具有的优点是:综合性和真实性、长期性、灵敏性、简单易行。第 3 章1自然资源是指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要素,如土壤、水、森林、草原、矿物、海洋、野生动植物、阳光、空气等。2按着自然资源的来源和有限性,将自然资源分为有限自然资源和无限自然资源。3有限自然资源按其能否更新又可分为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两大类。4无限自然资源又成为恒定的自然资源或非耗竭性资源。5自然资源的属性有有限性、区
10、域性、整体性、多用性。6能源是指可谓人类利用以获得能量的各种来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化石燃料及核能、潮汐能等。7按能源的产生和再生能力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两大类。8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生物能、风能、潮汐能和地热能等。9不可再生能源包括一切化石燃料和核裂变燃料等。10按能源使用历史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11常规能源是指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使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等。12新能源是指正处于在开发利用中的能源,如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能等。13按能源转换形态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14一次能源是指从自然界取得的未经任何改变或转换的能源,如原油、原煤、天然
11、气、生物能、水能、核燃料以及太阳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15二次能源是指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得道的能源,如煤气、焦炭、汽油、煤油、电力等。16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可概括为六句话、三十六个字,即: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继续扩大开放、加快西部开发。17中国土地资源状况的特点是: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农用土地资源比重小,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土地资源类型多样。18中国水资源的特点有总量不甚丰富,地区分布不均匀,年内、年际分配不平衡,水能资源丰富。19生物资源是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可更新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大类资源,其中主要有森林资源、草地资源、物种资源。20森
12、林是陆地生态系统得主体和自然界功能最完善的资源库、基因库、蓄水库。21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2海洋资源是指来源、形式和存在均直接与海水或海洋有关的资源,包括海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空间资源、海运资源、海洋自净能力、海洋旅游资源等。23我国海洋资源主要有以下几项:海洋空间资源、海洋水产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海洋旅游资源。第 4 章1清洁生产主要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等三方面内容。2环境经济实现依赖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内容的行为原则。3环保产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预防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的从事
13、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品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第 5 章1按污染物的范围,大气污染可分为四种:局部地区大气污染、区域污染、广域性污染、全球性大气污染。2污染物存在的形态,可将大气污染物分为颗粒污染物与气态污染物。3依照与污染物的关系,可将大气污染物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4颗粒污染物可分为粉尘、烟、飞灰、黑烟、雾等五类。5气态污染物主要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碳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卤素化合物等五种。6二次污染物中危害最大,也最受人们普遍重视的是硫酸烟雾和光化学烟雾。7根据大气污染的定义,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 。8大气污染源按污染源存在形式
14、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9大气污染源按污染物的排放形式分为点源、线源、面源。10大气污染源按污染物排放空间分为高架源、地面源。11大气污染源按污染物的排放时间分为连续源、间断源、瞬时源。12大气污染源按污染物发生类型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污染源。13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物,从生产源来看,主要来自于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农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等。14一个地区的大气污染程度与源参数、气象因素、下垫面状况等因素有关。15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气象因素有风与湍流、大气的温度层结和逆温、大气稳定度与污染物的扩散。16在不同温度层结情况下烟流的典型形状有:波浪型、锥型、扇型、屋脊型
15、、漫烟型。17城市下垫面以两种基本方式改变着局地的气象特征:一是城市的热力效应,即城市热岛效应;一个是城市粗糙地面的动力效应。18依照除尘器的主要机制可将其分为机械式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等四类。19根据在除尘过程中是否用水或其他液体可分为湿式除尘器和干式除尘器。20按除尘效率的高低可将除尘器分为高效除尘器、中效除尘器、低效除尘器。21机械式除尘器包括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旋风除尘器。22静电除尘器通过粒子荷电、粒子沉降、粒子清除三个阶段实现尘气分离。23有害气体净化主要有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法、燃烧法、冷凝法等治理方法。24汽车排气净化的方法主要有一段净化法、二段净化
16、法、三元催化法。第 6 章1水体主要指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下水、海洋等的总称。2水体分为陆地水体和海洋水体,陆地水体又可分为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3凡使水体的水质、生物质、底泥质等恶化的各种物质均称为水体污染物。4水体中的污染物按期种类和性质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即无机无毒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无毒物、有机有毒物。5需氧有机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氨基酸、脂肪酸、脂类等有机物质。6所谓职务样样五主要指氮、磷、钾、硫及其化合物。7重金属主要指汞、镉、铅、铬以及非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元素,通常将这五种重元素称为“无毒物质” 。8现代的污水处理技术,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
17、学法、生物法四大类。9污水处理技术中的物理法主要有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过滤法、气浮法、蒸发、结晶法等。10污水处理技术中的常用的化学法有化学沉淀法、混凝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等。11利用萃取、吸附、 ;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电渗析、反渗透等造作过程,处理或回首利用工业废水的方法可称为物理化学法。12属于生物处理法的污水处理工艺,又可根据参与作用的微生物种类和供氧情况分为两大类,即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13好氧处理是利用好养微生物在有氧环境下,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其处理方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14生物滤池的基本流程分为初次沉淀、生物过滤、二次沉淀等三个阶段。15按污
18、水的处理程度划分,污水处理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深度)处理。第 7 章1固体废物按其组成可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2固体废物按其形态可分为固态、半固态和液态废物。3固体废物按其污染特性可分为危险废物和一般废物。4固体废物按其来源可分为工业固体废物、矿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有害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5工业固体废物按其行业分有矿业固体废物、冶金工业固体废物、能源工业固体废物、石油化工工业固体废物、轻工业固体废物、其他工业固体废物等。6资源化概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物质回收、物质转换、能量转换。7对于形状、大小、结构和性质各异的固体废物,为使其便于进行合适的处理、处置,首先要进行预处理,预处理通常
19、包括压实、破碎和分选。8破碎的方法包括机械破碎和专用的低温破碎、湿式破碎。9机械破碎是最常用的破碎方式,按其原理不同,机械破碎分为冲击破碎、挤压破碎、剪切破碎、摩擦破碎。10固体废物的分选方法包括人工拣选和机械分选,其中机械分选包括筛分、重力分选、磁力分选、电力分选、光电分选等。11固体废物的焚烧可以实现三化: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12固体废物的热处理技术包括焚烧处理技术和热解处理技术。13在土地填埋技术中通常应用的屏障有三层:废物屏障系统、密封屏障系统和地质屏障系统。第 8 章1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物质组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2土壤污染及其发生危害的特点有二:一是土壤对
20、污染物的富集作用,二是土壤污染但主要是通过植物表现其危害。3土壤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大气污染型、水污染型、固体废物污染型、农业污染型等四种类型。4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包括物理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化学迁移、生物迁移。5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是多方面的,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和作物。6进入土壤的农药通过物理吸附、物理化学习傅、氢键结合、配价结合等形式吸附于土壤颗粒表面上。7进入土壤的农药除了被吸附外,还可以通过挥发、扩散的形式迁移进入大气,引起大气污染。8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作用包括:光化学降解、化学降解、微生物降解。9农药通常是通过饮食、皮肤接触、呼吸三个途径进入人体的。10我国对土壤的退化的一级分
21、类为土壤退化、土壤沙化、土壤盐化、土壤污染、土壤性质恶化、耕地的非农业占用。11土壤的侵蚀主要包括:土壤盐渍化或盐碱化、土壤沼泽化、土壤酸化。第 9 章1 自然物理环境主要包括光环境、热环境、电磁环境和振动环境。2 人工物理环境助养包括声环境、振动环境、光环境、热环境、电磁环境、放射性环境。3 噪声的常用控制办法有吸声、隔声、消声、个人防护等。4 典型的隔声措施是隔声罩、隔声室、隔声屏。5 消声器主要包括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性消声器。6 任何振动系统都可以概括为振源、振动途径和受体三部分,因此振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控制振源、切断振动途径、保护受体来实现的。7 电磁辐射的影响和危害有致
22、癌作用、致畸和致突变效应、对人体各大系统的损害。8 电磁辐射污染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控制源头的屏蔽技术、控制传播途径的吸收技术和保护受体的个人防护技术。9 人工放射性污染源主要有:核爆炸的沉淀物、核工业过程的排放物、医疗照射引起的放射性、其他方面的污染源。10核工业过程的排放物主要来自于核燃料生产过程、核反应堆运行过程、核燃料后处理过程三个过程。11放射性污染物的防护主要包括射线的防护和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两方面。12光污染包括可见光污染、红外光污染、紫外光污染。13可见光污染包括眩光污染、灯光污染、视觉污染和其他可见光污染。第 10 章1 环境道德是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大领域之外
23、的另一个领域。2 环境道德的原则蛀牙有整体价值观、自然价值观、生态环境平等观、可持续发展观。3 环境道德规范包括环境道德义务、环境道德良心、环境道德责任、环境道德公正。4 环境教育的类型主要有决策教育、学校教育、公众教育。5 环境法的特点有综合性、广泛性、科学技术性、社会公益性。6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以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知识为背景所形成的贯穿于环境立法和执法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准则。7 由于环境保护单行法数量多,内容广泛,可以按其调整环境关系得差异而分为污染防治法、环境行政法规、自然资源保护法。8 环境标准主要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
24、准、基础标准、方法标准、样品标准五大类。9 环境法律责任是由环境行政责任、环境民事责任、环境刑事责任组成。第 11 章1 环境法的特点:综合性、广泛性、科学技术性、社会公益性。2 环境法的作用:确定环境管理体制、建立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确定有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违法责任。3 我国的环境法体系是以宪法关于环境保护规定为基础,以环境保护基本法为主干,由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一系列单行法规、环境标准规范,以及相邻部门法中有关环境保护法律规范所构成。4 环境保护基本法是环境法体系中的主干,除宪法外占有核心地位。5 环境保护基本法是一种实体法与程序法结合的综合性法律。对环境保护的目的、任务、方针政策、基本
25、原则、基本制度、组织机构、法律责任等作了主要规定。6 环境保护单行法是针对特定的环境保护对象(如某种环境要素)或特定的人类活动(如基本建设项目)而制定的专项法律法规。7 由于环境保护单行法数量多,内容广泛,可以按其调整环境关系的差异而作如下分类:污染防治法、环境行政法规、自然资源保护法。8 环境标准主要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基础标准、方法标准和样品标准五大类。9 在环境法体系中,环境标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为环境法的实施提供了数量化基础。10环境法律责任是由环境行政责任、环境民事责任和环境刑事责任组成的。11行政处分由国家机关或单位依据上述法律或内部规章对其下属人员实施,包括警告
26、、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开除留用、开除七种。12行政处罚的形式由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根据环境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规定。就环境法来说主要是警告、罚款、没收财物、取消某种权利、责令支付整治费用和消除污染费用、责令赔偿损失、剥夺荣誉称号等。13环境民事责任的种类主要有排除侵害、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返还原物、赔偿损失和收缴、没收非法所得及进行非法活动的器具、罚款等。14第 12 章1 环境经济损失评估方法分为基本评估法、综合分析法、经验法三类。2 划分环境经济手段种类的方法有好几种,按照作用不同,可分为鼓励性和限制性;按照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收费制度、补贴、建立市场、押金制和执行鼓励金
27、五种。3 收费制度可分为排污收费、产品收费、用户收费、差别税收、管理收费、生态环境补偿费、征收资源费等。4 补贴可分为补助金、长期低息贷款、减免税办法等形式。5 建立市场有排污交易、价格干预、责任保险三种形式。6 环境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涉及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重大问题。7 从管理的范围来划分环境管理可分为资源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专业环境管理。8 从环境管理的性质来划分环境管理可分为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9 环境管理的手段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10 “三同时”制度是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
28、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第 13 章1 环境监测按目的或任务可分为监视性监测、事故性监测、研究性监测。2 环境监测按监测对象可分为对各种自然要素实施的环境质量监测,对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实施的污染源监测。3 环境监测的特点有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服务性。4 环境监测法有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生物学方法。5 按照所评价的环境质量事件属性,环境评价可分成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影响评价三种类型。二、选择第 1 章1各种天气现象如云、雾、雷、电、雨和雪等都发生在大气圈的(B) 。A.平流层 B.对流层 C.暖层 D.中间层2臭氧层位于大气圈
29、的(A ) 。A.平流层 B.对流层 C.暖层 D.中间层3在大气圈的五个层次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B) 。A.平流层 B.对流层 C.暖层 D.中间层4电离层是指大气圈中的(C) 。A.平流层 B.对流层 C.暖层 D.中间层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水环境(D ) 。A.河流环境 B.湖泊环境 C.海洋环境 D.草原环境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聚落环境(A ) 。A.工厂环境 B.院落环境 C.村落环境 D.城市环境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环境要素(B) 。A.大气 B.森林 C.岩石 D.阳光8大气组成中可变的少量气体组分有(B) 。A.氧气 B.水蒸气 C.惰性气体 D.氮气9环境自净能力与下列哪一
30、项无关(B) 。A.环境空间的大小 B.环境承载力 C.各环境要素的特性 D.污染物本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10环境科学中属于自然科学的分支学科是哪一项(D ) 。A.环境管理学 B.环境经济学 C.环境法学 D.环境地学11环境科学中属于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是哪一项(A ) 。A.环境管理学 B.环境生物学 C.环境化学 D.环境工程学12环境保护的第一里程碑是(B) 。A.东京会议 B.斯德哥尔摩会议 C.巴西会议 D.里约热内卢会议13环境保护的第二里程碑是(D ) 。A.东京会议 B.斯德哥尔摩会议 C.巴西会议 D.里约热内卢会议14 只有一各地球是在以下哪个会议上通过的(B) 。A.东京
31、会议 B.斯德哥尔摩会议 C.巴西会议 D.里约热内卢会议15 人类环境宣言是在以下哪个会议上通过的(B) 。A.东京会议 B.斯德哥尔摩会议 C.巴西会议 D.里约热内卢会议16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是在以下哪个会议上通过的(D) 。A.东京会议 B.斯德哥尔摩会议 C.巴西会议 D.里约热内卢会议17 21 世纪议程是在以下哪个会议上通过的(D ) 。A.东京会议 B.斯德哥尔摩会议 C.巴西会议 D.里约热内卢会议18 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是在以下哪个会议上通过的(D) 。A.东京会议 B.斯德哥尔摩会议 C.巴西会议 D.里约热内卢会议19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在以下哪个会议上通过的(D
32、) 。A.东京会议 B.斯德哥尔摩会议 C.巴西会议 D.里约热内卢会议20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在以下哪个会议上通过的(D ) 。A.东京会议 B.斯德哥尔摩会议 C.巴西会议 D.里约热内卢会议21伦敦烟雾事件发生在环境问题发展的那个阶段(C) 。A.环境问题萌芽阶段 B.环境问题的发展而化阶段 C.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 D.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22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发生在环境问题发展的那个阶段(B) 。A.环境问题萌芽阶段 B.环境问题的发展而化阶段 C.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 D.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23水俣病事件发生在环境问题发展的那个阶段(C) 。A.环境问题萌芽阶段 B.环境问题的发展
33、而化阶段 C.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 D.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24四日市哮喘病事件发生在环境问题发展的那个阶段(C) 。A.环境问题萌芽阶段 B.环境问题的发展而化阶段 C.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 D.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25痛痛病事件发生在环境问题发展的那个阶段(C) 。A.环境问题萌芽阶段 B.环境问题的发展而化阶段 C.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 D.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26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发生在环境问题发展的那个阶段(D) 。A.环境问题萌芽阶段 B.环境问题的发展而化阶段 C.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 D.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27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在环境问题发展的那个阶段(D
34、) 。A.环境问题萌芽阶段 B.环境问题的发展而化阶段 C.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 D.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28莱茵河污染事故发生在环境问题发展的那个阶段(D) 。A.环境问题萌芽阶段 B.环境问题的发展而化阶段 C.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 D.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29环境问题萌芽阶段发生在(A ) 。A.工业革命以前 B.工业革命至 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 C. 20 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以前 D.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30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发生在(C) 。A.工业革命以前 B.工业革命至 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 C. 20 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以前 D. 2
35、0 世纪 80 年代以后31环境问题的发展而化阶段发生在(B) 。A.工业革命以前 B.工业革命至 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 C. 20 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以前 D.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32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发生在(D ) 。A.工业革命以前 B.工业革命至 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 C. 20 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以前 D.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33以下哪一项不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C) 。A.人口问题 B.资源问题 C.能源问题 D.环境污染问题3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全球性的生态环境破坏(A ) 。A.大气污染 B.森林减少 C.土地退化
36、D.物种消失35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世界环境保护发展历程的发展阶段(B) 。A.限制阶段 B.可持续发展阶段 C. “三废治理”阶段 D.综合防治阶段36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水域污染防治的重点三湖(D ) 。A.太湖 B.巢湖 C.滇池 D.西湖37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水域污染防治的重点三河(D ) 。A.淮河 B.海河 C.辽河 D.黄河38以下哪一项不是引起生态失衡的外部因素(D ) 。A.火山喷发 B.海陆变迁 C. 海啸地震 D.生物群落的不断演替39人为因素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导致的生态平衡失调是最常见、最主要的。体现在三点,以下哪一点不是(C) 。A.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 B.对信息系统的破坏 C.
37、人口增长 D.使生物种类发生改变40人口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不包括以下哪一项(B) 。A.环境质量日趋恶化 B.物种多样性减少 C.居住环境差 D.绿化面积小41以下哪一事件引起了对人类健康的慢性危害(B) 。A.伦敦烟雾事件 B. 水俣病事件 C.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D.马斯河谷事件42以下哪一事件引起了对人类健康的急性危害(B) 。A.水俣病事件 B.伦敦烟雾事件 C.痛痛病事件 D.富山事件43以下哪一类物质不能引起致癌作用(A ) 。A.原煤 B.砷化物 C.石棉 D.黄曲霉素44我们通常所说的“三致”问题不包括以下哪一项(B) 。A.致癌 B.致死 C.致畸 D.致突变第 2 章1从以下各项中选出一个与其他类别不同的生态学分类(A) 。A.植物生态学 B.陆地生态学 C.海洋生态学 D.沙漠生态系统2从以下各项中选出一个与其他类别不同的生态学分类(C) 。A.植物生态学 B.动物生态学 C.淡水生态学 D.昆虫生态学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生态系统四种基本组成(B) 。A.生产者 B.生物部分 C.分解着 D.消费者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气体型循环(C) 。A.氮循环 B.氧循环 C.磷循环 D.碳循环5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沉积型循环(C) 。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