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1旅游地理学 研究内容“旅游主体”论:皮尔斯(供给需求的空间模式、旅游空间模式、客源地、目的地、旅游通道)“旅游客体”论:郭来喜(旅游地起因、旅游者的地域分布、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地理学者将旅游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来研究。旅游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2旅游地理学 研究内容简析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 2、旅游者行为规律 3、旅游需求预测4、旅游通道 5、旅游资源评价 6、旅游地演化规划和重要旅游地研究7、旅游环境容量 8、社区旅游 9、新兴旅游 10、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11、旅游规划第二章一、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三
2、个阶段学说)1. 1979-1989:【理想主义阶段】:具有“学术启蒙”作用。以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国家重新重视科学发展等为时代背景,旅游地理学在老一辈地理学家关注国外理论前沿,反思自身发展不足,具有鲜明的自由探索的理想主义色彩,尽管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不成熟,具有“学术启蒙”作用。研究框架-关注国外研究-教书育人-注重社会实践-加强合作等方面。特征和意义:稚嫩阶段,成果范式不规范,但“求知”和自由探索精神难得可贵。2. 1990-1998:【现实主义阶段】:现实主义阶段以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为背景,旅游地理学家成为旅游规划的主力军。现实主义阶段以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为背景,旅游地理学家
3、成为旅游规划的主力军,促进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理论,形成过分关注现实社会的现实主义价值取向。旅游规划主力军-学科学术意识下降-视野狭窄国际关注度不足-学术贡献不够。实用性和功利性的研究取向是我国旅游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国外差距更大,但也不能忽视其学科建设的影响。3. 1999 至今:【理想主义的理性回归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知识分子内审后的觉醒,旅游地理现在的发展进入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理性回归,但旅游地理的未来发展仍需要制度层面的完善、价值观的重新梳理。重视对理论的深入建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壮大、国际交流增多,以及知识分子内审后的觉醒,旅游地理现在的发展进入理想
4、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理性回归,但旅游地理的未来发展仍需要制度层面的完善、价值观的重新梳理。重视对理论的深入建构、国际交流、多学科发展、支持力度。浪漫与逐利的完美结合、回归不彻底。二、中国旅游地理学的趋势:1、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2、研究内容要从目前的以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为主。3、研究方法上坚持理论研究与实用研究相结合的宗旨。4、研究方式上提倡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第三章1、旅游者 概念:游客是除为获得一个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常住国家去访问的人,包括旅游者和短途旅游者。二、国内旅游者的定义中国的定义1、国内旅游者: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在我国
5、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最长不超过 6 个月的国内游客。2、国内一日游游客: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 10 公里以外,出游时间超过 6 小时但不足 24 小时,并未在我国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3、国内游客:凡是在我国境内旅游的人员,包括国内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三、国内游客不包括 下列 7 类:1.巡视工作的部以上领导;2.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3.调遣的武装人员;4.到外地学习的学生;5.到基层锻炼的干部;6.到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7.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四、旅游动机及其种类(一)旅游动机 概念: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
6、力。(二)种类:1.【自我中心型、多中心型】普洛格(旅游动机和人格结合分析)2.日本学者田中喜一】身体动机:治疗、保养、运动心情动机:思乡、交际、信仰精神动机:知识、见闻、欢乐 经济动机:买物、商用3.【美国学者罗伯特 .麦金托什】身体动机:体力休息、体育活动、娱乐、健康文化动机:求知欲望、获取知识 交际动机:结识朋友;探亲访友地位声望动机:考察交流、会议;被承认、被注意、满足自尊(三)旅游动机 特点:差异性、多样性、交叉性(四)旅游动机的激发:1.概念:将人的旅游需求调动起来,产生旅游动力,从而选择旅游这种能满足人们较高层次需求的生活方式。2.旅游动力激发三要素:内动力;外动力;中间条件消费
7、者需求了解什么可以满足需求 旅游动机旅游地吸引消费者对旅游地的认知程度五、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第一层次基本层次:游览观光,景观旅游第二层次提高层次:购物旅游第三层次专门层次:修养、会议、宗教、专业活动旅游行为活动层次与旅游动机的关系表旅游动机类型 不同旅游行为层次 具体旅游行为内容经济动机心情动机身体动机其他动机专门层次休养疗养、出席会议、宗教朝拜、专家调查、商业活动等身体动机经济动机 提高层次 娱乐、购物精神动机 基本层次 游览、观光6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1)感知环境:1、外界环境的一个整体印象 2、感知距离(2)最大效益原则:1、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2、最大的信息获取量(最有名、环境差异
8、较大)(3)旅游偏好:1、年龄 2、职业 3、学历8普雷德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显然只有被感知的旅游目的地(感知机会)和旅游者经济能力范围内的旅游目的地(可达机会),才进入旅游决策,成为真正候选的旅游目的地(现实机会)。旅游者的可达机会随距离增加而急速衰减。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机会主要靠历史积淀的人文事象得以提高。9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旅游空间尺度 大尺度 国际、国内、省际中尺度 省内、地区(市)内小尺度 县(市)内、风景区内(一)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1、概念: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是以交通串联若干旅游中心城市或旅游景点,构成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旅游者按此线路依此在各地按预定的时间旅游。行为层次结构多是以基
9、本层次的观光游览为主,辅以提高层次的购物旅游。2、行为特征: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地旅游,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力图采用环状路线,全程不走回头路。(二)中、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1.从行为层次结构讲,中、小尺度旅游既适应各个层次的单项旅游行为,也适应复合的多层次旅游行为。除了具有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外,还具有大尺度空间行为没有的特征。2.采用节点状的旅游路线:在居住地附近或暂住地附近旅游3.注重“游”的行为,更注重观看路线附近的景色(同一旅游行为在同一地区发生的重复性、旅游空间行为的回头率高)十、独特性、共性、近邻效应 区别、定义:1、【独特性和共性是互补的】(1)独特性大、共性小的资源
10、:在独特自然环境下或在长期的文化发展中形成的黄山、故宫。 (2)独特性小、共性大的资源:地域分布广或发展时间短西南诸多溶洞、城市诸多游乐场。2、近邻效应:独特性和共性导致相邻的资源个体对远处居民的吸引力之间的相互影响。正效应(不同类型):资源个体的吸引力因其他不同类型资源个体在其附近出现而加强负效应(同一类型):资源个体的吸引力因其他同一类型资源个体在其附近出现而产生空间竞争,分流游客,从而使各自的吸引力相互抑制十一、近邻效应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正效应: 旅游区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前提下向综合发展,并开发尽可能多的异类资源个体负效应:在同一个地区同类资源中只开发最有价值的资源个体独特性 近邻效应
11、 负效应 选择开发共性 正效应 综合开发第四章1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旅游客源地:1.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旅游需求的决定因素2.人口特征:人口总量、人口结构、人口密度等都影响旅游需求3.收入闲暇 :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带薪休假4.职业和教育水平:自由职业者;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旅游目的地:5.资源和交通:吸引力;可达性6.价格和汇率:人民币升值二旅游需求预测 资料获取:1.第一手资料:调查法(抽样调查)、观察法。2.第二手资料: 企业内部材料;旅游杂志和期刊;国际和区域旅游组织和专业旅游市场调研机构年报等;网络信息。三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意义、定义)(一)时间分
12、布集中性:季节性强度指数(R)、高峰指数。R 值越接近于零,旅游需求时间分配越均匀, R 值越大,时间变动越大,旅游淡旺季差异越大。(二)空间分布集中性: 公式:式中:G 为客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xi 为第 i 个客源地的游客数量,T 为旅游地接待游客总量,n 为客源地总数。意义:游客来源越少越集中,G 值越接近 100; G 值越小,则客源地越多越分散。客源地越分散,旅游经营越趋稳定。不同地区同一时间比较,不同时间同一地区比较。4旅游需求预测模型(看书 p81-82)1.趋势外推模型(1)简单回归分析:一般用于旅游目的地初期需求预测;外推时间不宜过长,特别是旅游数量趋于稳定时。(2)时间序列分
13、析:一般而言,旅游需求的时间序列图形为季节性需求图形。季节性交乘趋势的应用,模型的应用加上科学的分析,能使预测更为准确有效,更好地为决策服务。预测淡季、平季、旺季的变化,有利于对目的地制定市场经营规划。2.结构模型 3、仿真模型 4、定性模型5引力模型 86 页公式,几个影响例子 eg:桂林第五章1旅游资源 概念: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2旅游资源 分类(参考书 p106):1、按旅游资源特性分类(八大主类):地文景观(山丘、断层、丹霞)、水域风光(河段、湖泊、瀑布)、生物景观(树木、草原、花卉地)、天象与气候景象(光现象、天气与气候现
14、象)、遗址遗迹(史前人类活动场所、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n1i2iTx0G建筑与设施(交通建筑、水工建筑)、旅游商品(工业品、菜品饮食)、人文活动(民间习俗、现代节庆)。2.按旅游活动的性质分类 3.综合资源的特性与旅游者的体验分类 4.旅游者体验作为分类3旅游资源 体验性评价 四大学派:1.专家学派:强调形式美、多样性、奇特性、协调统一性。对风景进行基于线条、形体、色彩和质地四个元素的分析。注重形式美。2.心理物理学:把风景与风景审美理解为一种刺激反应的关系,把心理物理学中的信号检测方法引入到风景质量评价中来。Eg:城市绿地中,树木大而少往往比树木小而多具有更高的风景质量。3.心理(认
15、知)学派:从人的生存需要出发来解释人的风景审美过程,侧重研究如何解释人对风景的审美过程,它把(自然)风景作为人的生存空间、认识空间来研究,强调风景对人的认识作用在情感上的影响。4.经验(现代)学派:把人在风景审美评判中的主观作用提高到了绝对高度,它把人对风景的审美评判看作是人的个性和其文化历史背景、志向与情感的表现。侧重分析风景价值所产生的环境和背景,并非对风景质量的直接量度。第六章(参考书上内容)一旅游地: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第 1 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一、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16、二、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理论述评第 2 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应用(区别)一、具有广域旅游市场的国际级旅游地:颐和园二、具有区域旅游市场的国家级旅游地:肇庆七星岩三、喀斯特洞穴旅游地1、生命周期的特点:遍在性旅游资源、共性大、独特性小、重游率低。第 3 节 旅游地空间竞争一、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相关理论:多个旅游地位于同一地域时,各自的吸引力会出现此消彼长或同步增长的动态变化和旅游市场结构的再组织。旅游地空间竞争主要发生在同类型旅游地之间。引力模型。二、名山旅游地的空间竞争1、 资源的特点:遍在性 共性达、个性强 重游率取决于名山的旅游功能。2、 竞争的原因:(1)名山的地位级别、功能(影响旅游者的
17、空间行为、多座名山位于同一地域,大尺度游客往往只选择级别最高的名山)(功能越多竞争力越强);(2)可进入性(可进入性好的名山竞争力强)。3、 竞争的特点:非替代性竞争是名山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特点。知名度大、地位高的名山抑制知名度小、地位低的名山。Eg:以皖南三大名山为例,黄山竞争力最强;九华山次之;齐云山最弱;可进入性:齐云山距黄山市 30 余 km,九华山距黄山 180km。黄山最好;齐云山好;九华山较差。相对而言:在黄山和九华山的抑制下,齐云山的旅游开发规划和规模预测,一定要考虑与它们 的空间竞争关系,以避免旅游经济投入产出失衡,亏本经营。三、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的空间竞争1、资源的特点:(1)
18、非遍在性(全国只发育有 35 片石林)(2)地域分布相对集中(亚热带喀斯特岗丘的坡面上仅云南石林县就发育有 20 片)(3)共性大,独特性小、以观光为主(缺乏历史文化内涵,旅游者以观光为主,重游率低)。2、竞争的原因:资源级别(择级别高、知名度最大的石林旅游地游览);可进入性(能否方便、快捷地进入旅游资源所在地是其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3、竞争的特点:替代性竞争(知名度大、地位高的石林抑制代替知名度小、地位低的石林的发展)。开发应用原则:在同一地域出现多个石林,只能选择最好的一个开发,而放弃并保护好那些景观价值虽然也很高的石林。(云南石林与乃古石林的空间竞争)。四、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的
19、空间竞争五、1、竞争的原因:在理想市场竞争条件下和非市场竞争条件下,旅游地空间竞争会呈现不同的特征;非市场竞争环境导致游客自主决策行为失效,游客信息不对称,旅行社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政府政策不当和对非法企业行为监管不力加剧旅游空间竞争态势。第七章一、城市旅游 概念:是指以城市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及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二、城市旅游吸引体系:(一)吸引要素:自然与文化遗产(历史性)、公务类(政治性)、经济类(经济性)、文化类(文化形态)、信息类、科技类(科技发展)、环境类(城市环境)、娱乐类(特色娱乐)、城市形象(综合认知)(二)吸引原则:(1)第一个层次:城市功能、城市地位和整体形象塑造
20、。(等级的重要性)城市等级的重要性:伦敦、纽约等;城市的整体形象的吸引:武汉和广州(2)第二个层次:城市个性、主题与特色(旅游记忆)(3)第三个层次:突出核心要素标志性建筑及代表性区域:RBD特色性项目 购物 夜生活:“不夜城”的打造 (三)建设的主要内容:(1)形象吸引:形象是旅游吸引的第一要素。内在特质为依据、以外在表现为指向;根据需要重点突出最希望的市场接受的元素;可营造性但具有旅游意义,可以吸引市场、创造市场;深入挖掘多元化元素;城市形象不是单纯的提炼口号。(2)活动吸引:基本活动和附属活动。城市旅游的特色在于丰富性和参与性:事件旅游。商务:广交会 文化电影节 体育:奥运会 娱乐:演唱
21、会(3)设施吸引:商务设施 文化设施;体育设施;休闲娱乐设施;设施具有门槛性;设施应该具有共享性(4)景观与环境吸引:整体风貌:城市布局、环境、建筑等;标志性建筑:摄影留恋的地方;特色代表性区域/地段。(5)氛围吸引:注重非物化的氛围。(6)服务吸引:是旅游支持体系,也是旅游质量的保证。旅游信息、旅游组织、旅游接待、旅游交通等。三、城市游憩商业区(RBD)1、概念:是城市旅游供给在地理空间上的反映。作为城市中一种新的功能区已逐渐成为城市新的空间要素,为旅游者、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居民提供了旅游、休闲、娱乐、购物等功能,并成为城市游憩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RBD 和 CBD 的关系:RBD(游憩
22、商业区) CBD(中心商务区)区位上 景点入口或历史区域 城市中心形态上 长条形 方形区域功能上 旅游者导向 当地市民或旅游者导向3、城市 RBD 的特征:以商业为基础、节假日游客高度聚集、公益性与商业化形式并存、服务对象为所有潜在客源,并以本地居民为基础市场。4、城市 RBD 的功能:购物功能、休闲功能、旅游功能。5、城市 RBD 的类型:1.大型购物中心型 2.特色购物步行街型 3.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 4.新城文化旅游区型。四、主题公园1、概念: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2、类型:主题;吸引范围;规模大小3、特点:强烈的个性,普遍的适宜性;被动游憩形式;投入高,占地规模大;高门票,高消费。4、布局的影响因素:(3)城市旅游感知形象城市旅游形象是指城市旅游者在游览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硬件)的观赏和市民素质、民俗民风、服务态度等(软件)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总体印象。主题公园布局的影响因素区位选择 城市旅游感知形象空间积聚和竞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策者行为客源市场交通条件 投资规模消费水平集聚 竞争 投资者 政府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