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39.45KB ,
资源ID:1242245      下载积分: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2422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上海理工研究生第一学期《中特理论与实践》参考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上海理工研究生第一学期《中特理论与实践》参考答案.docx

1、一、国情专题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 年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请谈谈对当前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答。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首先从现阶段中国的实际情况看,虽然经过了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迈上了新的台阶,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但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其次现阶段我国的具体国情主要是以下

2、几方面:第一,人口数量已超过 13 亿,人口基数大;第二,从人均 GDP 上看,中国仍处在世界后列;第三,从人民生活水平上看,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第四,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第五,从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上看,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总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

3、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答。近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始终持续着快速而且稳定的发展状况,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已在 2010 年的跃居世界第二位。同样,在国际地位方面我国也有了显著提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而且我国在国际争端中不断发挥积极作用,在国际上树立起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虽说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巨大进步,但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的基本国情尚未根本改变,发展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压力。 现阶段我国的具体国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国内生产总值虽然世界第二,但人均国民总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性收入为位居世界百位之后。 第二,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在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分工体系中,我国依然处于较低层次。国民教育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科研水平仍然落后。第三,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仍然不健全,

5、需要进一步改革。 第四,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人口老龄化严重,就业问题,教育不公平问题明显。3.我国是人口大国,但并非人才强国。文盲半文盲仍占较大比重,劳动者素质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请谈谈如何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答。我国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但是人口资源并不意味着人才资源。要实现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必须进一步创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第一,要办好基础教育,坚持教育的公平性。在不断提升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教育质量的同时,使偏远和经济较滞后地区的青少年也能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 第二,要加大力度办好职业教育。掌握专业知识理论,有实际技能,有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

6、能力的人是各个领域的行家里手,是实用型,创业型高技能人才。第三,要办好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培养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办好各级各类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满足人才流动的要求,进而提升人才水平。 第四,要大力办好普通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水平是人才水平的标志,集中全力抓好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第五,加强科学普及,努力学习外语,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 普及科学知识,使人们对社会,对自然有更科学,更全面的认识,破除迷信。要大力普及电脑知识,使更多的人了解电脑,会用电脑。要鼓励全民学习外语,不断增进用外语交流的能力。 第六,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德育是做人的根本,它是政治方向是人生观、价

7、值观的核心,是道德规范,特别要把青少年作为重点。 最后,进一步改进完善用人机制,真正做到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要既重理论又重实践,既重学历又重能力,形成尊重人才,发现人才的风气。 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为人人成才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为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一定成为人才辈出,无比昌盛的人才强国。二、经济专题题 1:材料 12015 年 8 月 18 日下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大

8、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摘自新华网材料 22015 年 3 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 关于深化

9、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 ,这是我们党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要求,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实现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重大举措,对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摘自人民日报材料 3创新驱动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崭新模式,即以科技创新为主要推动力的模式,这一理论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首先提出。他于 1990 年在其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 ,即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其中,创新驱动发展依靠知识资本

10、、人力资本和激励创新制度等无形要素,创造了新的增长要素,是一种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增长方式,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关精神,以及当前世界的发展潮流,我们应以大无畏的改革创新精神,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为推动河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强劲动力,加快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摘自人民日报请回答:(1 )根据上述材料,简要阐述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 )根据材料 1、2 、3,经济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谈谈如何在“新常态”下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答。(1)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是进一

11、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部署创新链,完善科技有效支撑引领产业发展的机制。二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完善市场导向的创新格局。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积极研究制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有关政策措施。四是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立足全球视野和国际眼光,加快国际科技资源流动和重组,在开放合作中提高我国产业技术水平和科技实力。(2) 经济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第一,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规模决定的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第二,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更趋平稳

12、,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中国经济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稳定的动力和保障。第三,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第四,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积极推动职能转变,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充分结合,共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一是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二是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三是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

13、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四是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题 2:经济全球化已经和正在导致一种崭新的全球分工格局的出现,发达国家主要发展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而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广大发展中国家除了继续作为原材料、初级产品的供应者外 还成为越来越多的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基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高新技术相对落后,不得不以消耗稀缺自然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后发效应“ 。在全球化背景下,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主要体现在资源的争夺上,这实际上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将会进一步强化西

14、方发达国家在高新科技领域的垄断地位,进一步加剧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材料中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什么问题?根源何在?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弊端?答:(1) 根据材料可知,经济全球化使得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国际分工水平提高,世界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相互竞争。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对发展中国家资源的掠夺,以及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不合理,不公平,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穷国越穷,富国越富,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

15、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根源在于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存在着不公正、不合理的地方。(2)解决方法:发展中国家应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增强创新能力,加强环境保护,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有节制的开发利用不可再生资源等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迎接挑战。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顺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重视开放的质量与效益,凸显内外统筹的科学发展思路。题 3:请分析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及其

16、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答。(1)供给侧改革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2) 供给侧改革必要性在于,通过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在供给侧放松管制,激发活力,释放创造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而为中国经济培育新主体。开发新产业,打造新动力。(3) 影响:1.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优化重组。化解落后产能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释放多余企业占用的部分资源、环境及市场空间,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2. 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优势。降低企

17、业的运营成本有利于企业扩大产出,提高劳动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更专注于企业的品牌形象及新产品的研发,增强企业国内外的竞争优势。3. 去除房地产库存,实现行业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房地产行业资金循环,防范由此引发的银行坏账等连锁性的金融风险,实现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发挥其经济支柱作用。4. 防范金融风险,完善股票市场融资功能。完善股票市场融资功能,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以多元化的投资工具满足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需求。三、文化专题1.如何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不同价值观。答。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

18、反映。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处于相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人,会产生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每一社会都有一些共同认可的普遍的价值标准,从而发现普遍一致的或大部分一致的行为定势,或曰社会行为模式。 价值观念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社会化培养起来的。家庭、学校等群体对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其他社会环境也有重要的影响。个人价值观有一个形成过程,是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是不易改变的。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的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

19、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这种价值冲突的结果,总的趋势是前者逐步让位于后者。价值观念的变化是社会改革的前提,又是社会改革的必然结果。2.如何理解当下社会形态中的文化答。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国际地位的提升,世界各国都对中国文化给予了高度认同和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的一种民族文化,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特色和风貌,是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整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悠久。 中国的儒学文化已经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认同并且崇尚。中国制造已经深入到世界各地。当今的文化主要有以下特点:1. 精英大众文化的差异。精英不断的缺少,反而大众越来越取代了精英的位置

20、。2. 城市乡村文化的差异。由于城市的发展日益趋于现代化,相比之下,乡村的文化水平较为落后。3.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矛盾。现在在中国存在的从洋媚外的思想就是其的体现。4. 总体与个体冲突。当代中国社会中,个体变成一种越来越基本的发展趋势,人们越来越个性化,越来越在意自我的想法.5. 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共同富裕的冲突。追求个人和家庭发财成了人们心中普遍化的、最重要的愿望,甚至为了自己致富而制造伪劣商品、坑蒙拐骗,简直无所不用其极。6. 发展科学技术与科学主义泛滥的冲突。有人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从而忽视了对人文、社会、环境科学,尤其是宗教和神秘主义思想的研究,忽视了对人文精神和人

21、文关怀的倡导。7. 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文化心态的冲突。中国在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方面的落后。巨大的落差助长了激进主义思潮的蔓延,这一思潮的特点就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采取全盘否定态度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对贫富落差的感受和对金钱财富的追求。四、国政专题1.如何理解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质及其对中国周边外交形势的影响?答。实质:第一维护美国在亚太的利益(巩固其全球霸权) ;第二防止传统亚洲盟国日本和韩国的离心倾向,制造中国、印度威胁论,加强对新兴市场的控制。第三,中国和东盟贸易区自由化发展势头很猛,中国已经成为东盟、日本、韩国等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超过美国,美国担心被边缘化,同时遏制中国崛起。重返

22、亚太对中国的影响:1、引发中国海上邻国出现“ 合纵连横” ,共同制衡中国的趋势。比如菲律宾和越南在南海问题上态度强硬,中越、中菲之间的摩擦不断,冲突升级。 2、美国逐步在中国周边构造“雁型安全模式” 。美国重返亚洲不仅使中国直接面对美国日益增强的战略挤压,也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有所减弱,国家间关系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 3、中国“军事威胁论”被放大,周边国家对中国意图不确定,相应采取一些防范措施。 4、东亚是美国军事战略关注的首要地区,中国是其防范重点对象,美国正利用在亚太的军事存在、联盟体系,以及通过在中亚和南亚的军事存在,对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形成强有力的制约。2.习近平指出:“要提升我

23、国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对外宣传” ,请谈谈你对当前中国软实力对外策略的认识。答。软实力是民族文化影响力在国际关系中的反映,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中国对外战略需要更加有效地运用软实力。在对外战略中科学有效的运用软实力能够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空间,使我国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因此我国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开展软实力建设。一是强化核心文化价值观建设;二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三是创造正确认识我国的条件;四是积极发挥大众传媒作用;五是鼓励非政府组织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内外兼顾、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和软实力。 除此之外必须注重国际公关,传递中国声音,争取中国的话语权。全方位

24、推动文化外交创新,提升中国的创意能力。要大力推动体制创新、思维创新、管理意识创新以及工作手段创新。积极开展文化传播方面的国际交流,努力发挥海外华人华侨的媒介作用,把反映中国良好形象的音像资料放到国际主流传播平台上去。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手段,塑造和展示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当然提高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涉及领域广泛的系统工程。 “软实力”毕竟有自己的不足和有限性,仅仅靠过于依赖宣传和包装是不够的,优化和加强国内建设、提高国民福利,国民的幸福感受与由衷认同始终是提高国家软实力、影响力的关键环节。 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核心价值体系重建之间关联密切也有较大差异。在推广中国古代文化基础上吸收优秀的

25、传统文化,结合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承前启后、推陈出新,创造真正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的中国特色新文明、新形象和新模式。3. 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全球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具有很强跨国界外部性的商品、资源、服务以及规章体制。请你谈一谈,中国近些年来在主动提供全球性公共产品方面都做出了哪些主要贡献?答。中国在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角色,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瞩目” 。中国在全球公共产品提供中承担更多的份额。近年中国提供全球公共品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内外双赢、聚同化异,二是经济主导、政经互动,三是全球布局、亚太优先或邻国优先,四是突出优势、 “软” “硬”兼顾, “硬”是基础设施, “软”是制度投资。具体来

26、说,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推动建立金砖银行、为区域安全建言献策、积极参与对话并发挥重要作用等等,都是向全球提供公共产品的行为。在亚太地区,中国这一角色更为明显。2014 年会议前后,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 、互联互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就是向亚太地区提供的公共产品,对如何推动亚太合作、提升亚太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有所帮助,而非仅仅为了中国的利益。 “比如一带一路 、亚投行,都是开放的,不规定谁能参加、谁不能参加。 ” 然而,中国是发展中大国,只能有限地承担国际责任。解决全球近 1/5 人口的温饱问题,使中国人民都过上小康生活,本身就是对全球最大的贡献,是对

27、全球提供的最大公共产品。在全球公共产品提供上,中国既要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又要考虑本国实际,将国内发展与承担国际责任结合起来,有限度、有实际能力地提供全球公共产品,避免受“负责任的大国”限制,不切实际地以牺牲国内发展和国内人民的利益来承担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 4. 试回答中国近年来为世界发展提供了哪些重要的公共产品?答。1.器物层面:物质性公共产品。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平均三成的世界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经济的拉动。为推动国际社会实现联合国 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将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 ,首期提供 20 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 2015 年后发展议程。

28、中国将设立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同各国一道研究和交流适合各自国情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中国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等等。2.制度层面:制度性公共产品。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一带一路” ,是“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的制度设计贡献。亚投行不仅激励国际金融体系变革,也在开创 21 世纪全球治理新路径:Lean, Clean, Green(精益、清洁、绿色) ;“一带一路”倡导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旨在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3.精神层面:观念性公共产品。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尤

29、其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引导美国对华关系。 “一带一路”更是激活“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开创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探寻 21 世纪人类共同价值体系,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示全球治理的东方智慧。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越来越多地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也在不断产生示范、对比效应,助推亚洲乃至世界摈弃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思想。5. 请谈一谈你对当前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解?答。新型中美大国关系首先是一种抛弃传统大国冲突对抗逻辑,利益攸关两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国关系;其次是一种超越

30、和包容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差异的关系;再次是一种在现有国际体系下,既能共创和共享制度,又能共同承担国际责任的关系;最后,新型中美大国关系是一种互利共赢、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具体来说:1.是创新思维 。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创新思维。抛弃冷战思维,创新相处之道,是目前解决中美大国关系的重要思路。 2.是相互信任 。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相互信任。中美双方更加客观、理性、真实地看待和理解对方的战略意图,培植深厚的战略互信,是推进中美关系前进的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3.是平等互谅 。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平等互谅。中美两国国情不同,不可能在所有问题上都意见一致,问题是如何面对

31、这些分歧并富有智慧地超越分歧、寻求共识、找到共同利益。4.是积极行动 。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积极行动。随着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关乎中美双方利益的议题不断增多,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两国不断深化合作。我们要采取扎实有效的行动,加强各方面的合作,加强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调,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让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切实享受中美合作带来的好处。 5.是厚植友谊。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厚植友谊。我们要积极推进两国社会各界交流交往,让更多人成为中美友好合作的参与者、支持者。五、环境专题1.生态文明是一个系统工程,2015 年两会期间,环保部长陈吉宁在答中外记者问时,认为治霾需要政府

32、企业公众合力而为,柴静在其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中也就个人在治霾问题上能做些什么有专门的推介。那么,治霾真的可以从我做起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答。从宏观上看,这是政府的责任,但从微观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从政府角度: 1 在经济上,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 ,相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一致的经济政策与措施,用市场手段控制污染,淘汰重污染企业。 2 从行政手段上,对各地政府官员业绩考核中,必须形成降低能耗污染的一票否决机制;要淡化或下降 GDP 考核体系中的比重,加大环保与社会发展等其它一系列指标的考核比重。 3 从法

33、律角度,通过立法加大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污染企业违法成本,同时要求有关部门主动作为、认真执法。 从个人角度:1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式开发破坏了自然的生态系统,最终也给人类自身带来了各种灾害频发的危害,生命的个体之间要相互尊重,和谐相处。 2 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每个公民要从自身做起,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同时需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提高环保意识、增强低碳生活理念,减少破坏生态、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勤俭节约;自觉保护自然和环境;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3 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工作。政府积极建立促进生态文明发展的体质,大

34、力发展环保技术和绿色技术,引领人类可持续发展。这要求我们每个公民爱岗敬业,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提高生产技术与工艺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更加环保绿色。2.众所周知,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方式是不可行的,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少企业,甚至有些地方政府还是认为发展经济是最重要的,环境污染的问题等经济发展了,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再进行治理。请你谈谈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把真正的环境保护落到实处?答。(1)原因:1 技术与经济因素形成了门坎。技术难度大,生产成本提高,常常成为企业采用绿色技术和控制、减少污染技术的门坎,门坎又随企业发展而降低,此过程就

35、成为先污染后治理的内在微观依据。粗放型资源开采方式能使直接生产成本降低,也能降低工业产品的成本,而由此给环境造成的损害是企业外部的事,产生的损失并不由企业直接承担。这种环境影响的外部性有利于企业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并由小到大发展,也为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经济保障。便成为“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动因。 2 认识上的滞后性和行动中的惰性。环境有一定的自净能力,环境污染的前期影响不明显,只有污染开始危及到人们的生活人们才开始重视。此外,有些污染者存在侥幸心理,希望别人治理污染,能将污染控制在环境自净范围内。 3 行政把关不严使污染企业得以创办。相当部分企业申报又多有隐瞒,甚至向政府有关机构寻求庇护,尤其是

36、那些有叫客观的经济效益并能给当地财政带来收入、解决就业等社会问题的企业往往会受到当地政府当局的保护与纵容。另外,现行环境管理部门受所在地政府横向领导的组织体制也对其独立依法开展工作行程制约。 4 其他原因。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不抬完善,执法力度不严。其次,进行除污处理成本很高,使得企业不愿意进行相应的净化,这也是环境企业恶化的原因之一。解决对策:1 法律手段:通过税收这一杠杆,进行奖善罚恶。一方面政府部门对于按照要求对污染物道标排放的企业单位给予优惠;另一方面针对企业单位不按照对顶排放污染物的实行严惩。此外,督促企业完善其排污系统。而且要严格执法,依法保护环境,这是最关键,也是最难的。2 经

37、济手段:第一我们在制定发展目标时不能只看经济增长而且要看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第二要严格实行产业政策,那些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企业和基础设施一律不能搞;第三要加大对环境污染的专项整治,特别是对重要的水体、空气和土地的面源污染,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治理。3 社会手段:首先要加大环保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使更多的普通民众了解环保法律法规;其次,要切实使行政机关在惊醒打击环境污染企业的污染活动或者进行专项整治时,要公正公开执法,对其他的潜在污染企业起到警示作用;最后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宣传以及舆论作用,对一些污染环境的人和事进行曝光,从而在社会上对当事人形成制约与监督。3.2005 年 8 月 15

38、日,习近平到安吉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这句话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间的辨证统一关系: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应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1.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的要素,更加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3.以系统

39、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的落实,切实把能源资源保障好,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4.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大都与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备有关。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如果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一种发展理念、一种生态文化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始终,不只看“经济”的脸色,更重视“自然”的气色,把握住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努力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优化生产力布局、产业升级结合起来,与发展循环经济

40、、开展资源节约结合起来,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我们就没有理由不生活在一个天格外蓝、云格外白、山格外青、水格外秀、阳光格外明媚、空气格外新鲜的人间乐土。4.如何理解“生态文明就是生产力。 ”答。1,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认为只有人和生产工具两个因素构成社会生产力,并把生产力理解为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未把自然生态环境排除在社会生产力的组成要素之外。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用“劳动的各种社会生产力” 、 “劳动的一切社会生产力” 、 “劳动的自然生产力”等概念阐明生产力的丰富内涵,使我们认识到生态环境也是一种生产力,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41、,也表明了生态环境本身具有生产力的属性。也就是说完整的生产力不仅包含着社会经济生产力,也包含着自然界的自然生态生产力,是人的社会经济生产力和自然界的自然生态生产力的有机统一整体。2,坚持生态集体主义价值理念。生态集体主义是指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观为指导,视人、自然、社会于一体,着力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矛盾与冲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保证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原则。3,确立生态思维方式。生态思维方式即以生态集体主义价值理念,自觉审视和处理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复杂关系,以促进人与生态环境协同、和谐发展的思维方式。把生态文明

42、建设看成“系统性的社会工程” 、在遵循生态系统的自我演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掌握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主要矛盾、推进生态环境协同治理。5.如何理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答。1、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认为。 “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因此,人类应该像对待自己的身体一样对待自然界,高度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与优化,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统筹当前发展与为来发展的需要,既关注经济指标,又关注资源环境指标,既积极实现当前的目标,又为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其中,经济建设是基础,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先导,社会建设是归宿,生态文明建设是前提。3、传统工业化道路的主流意识:征服大自然、榨取大自然、单向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结果带来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 4、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