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1 ,大小:380.50KB ,
资源ID:1244688      下载积分: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2446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题库(DOC).doc)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题库(DOC).doc

1、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1.文学革命正式开始的时间是A.1915 年 B.1917 年 C.1918 年 D.1921 年2.人的文学作者是A.李大钊 B.陈独秀 C.周作人 D.胡适3.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A.1928 年 B.1930 年 C.1937 年 D.1942 年4.1938 年 3 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成立于A.上海 B.武汉 C.重庆 D.香港5.七月杂志的主编是A.巴金 B.老舍C.胡风 D.茅盾6.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于A.1937 年 B.1938 年C.1942 年 D.1945 年7.1921 年 1 月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是A.创造社 B.语丝社C.新月社 D

2、.文学研究会8.青年杂志 (后改为新青年 )创刊于A.1915 年 B.1917 年C.1919 年 D.1921 年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人物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A.郑振铎 B.许地山C.沈雁冰 D.朱自清E.冰心2.下列哪些作家是创造社的重要成员?A.周作人 B.郭沫若C.郁达夫 D.张资平E.郑伯奇3.下列哪些作家是新月社的主要成员?A.胡适 B.徐志摩C.戴望舒 D.梁实秋E.闻一多4.下列哪些作家是语丝社的主要代表?A.林语堂 B.鲁迅C.周作人 D.陈西滢E.田汉5.1928 年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团体是?A.文学研究会 B.创造社C.太阳社 D.语丝社E.莽原社6.

3、下列哪些是“左联”的重要刊物?A.北斗 B.十字街头C.拓荒者 D.小说月报E. 萌芽月刊7.下列哪些作家属于“左联五烈士”?A.柔石 B.殷夫C.胡也频 D.丁玲E.蒋光慈8.下列哪些诗人是属于“九叶诗派”的?A.辛笛 B.穆旦C.郑敏 D.胡风E.绿原一、单项选择题1.B 2.BC 3.B 4.B 5.C 6.C 7.D 8.A二、多项选择题1.ABC 2.BCDE 3.ABDE 4.ABC 5.BC 6.ABCE 7.ABC 8.ABC三、名词解释题1.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 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 ,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

4、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 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 年 5 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 年 9 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 年终刊。2.“人的文学”:1918 年 12 月, 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 ,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 ,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

5、便谓之人的文学” ,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在另一篇文章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了“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3.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 1921 年 1 月,发起人有沈雁冰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沈雁冰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叶圣陶的倪焕之 、许地山的缀网劳蛛

6、、冰心的超人等均为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4.创造社:创造社成立于 1921 年 7 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团体之一,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 、 创造周报等。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同时,他们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 、郁达夫的茑萝行 、 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成为创造社的代表作品。5.新月社:新月社于 1923 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 1927 年春移往上海,1933 年结束

7、,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 新月周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出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他们对于诗歌艺术的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6.语丝社:语丝社得名于语丝周刊。 语丝创刊于 1924 年 11 月,1930 年 3 月停刊,语丝社随之消散。 语丝主要撰稿人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

8、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7.学衡派:学衡派得名于 1922 年 1 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他们以学衡为阵地,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193

9、3 年, 学衡停刊。8.甲寅派: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 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章士钊等宣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9.文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简称,1938 年 3 月成立于武汉,是抗日战争期间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发起人包括全国文艺界各方面的代表近百人,理事会推举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 “文协”还提出了“文章入伍”的口号,对鼓励作家深入现实生和实际斗争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贯通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唯一的刊物,它对

10、推进抗战文艺运动促进抗战文艺创作的繁荣,发挥了突出的作用。10.战国策派:该派是 1940 年前后出现国统区的一个颂扬国民党统治、宣传法西斯主义文艺派别,因出版战国策杂志和在大公报开辟演说,鼓吹强权政治。在文学上他们力图使文学恭恭敬敬地为国民党法西斯政治服务,并把文学纳入表现恐怖的特务文学和表现狂欢的色情文学的轨道。陈铨的话剧野玫瑰是其创作的标本。四、简答题1.简述胡适文学改良的基本主张。答:随着思想启蒙运动的逐渐深入,在文学领域相应地发动一个改革运动是势所必至的。胡适 1917 年 1 月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文学改良刍议是最早系统地提出这种改革主张的文章。他针对旧文学的形式主义、拟古主义毛病,提

11、出改良文学应从“八事”入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避俗字俗语。他正面主张书面语与口头语接近,要求以白话文学为正宗,取代文言文,并且,他认为只有实写今日社会之情状,并有高远和真挚情感的文学,才是真文学。胡适的“八事”主张,大多着眼于形式的改良,没有进一步深入到文学内容的革命。后来,胡适未能对他的文学改良主张作进一步发展和探求,反而在 1918 年 4 月发表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明确表示“国语的文字,文学的国语”是他的建设新文学论的唯一宗旨,明显地表现出保守的改良主义倾向。2.简述陈独秀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答:真正高张文学革命大旗的陈独秀在 1917 年 2 月发表的文学革命论中,明确

12、革命文学的“三大主义” ,作为反封建文学的响亮口号:一、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二、 “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三、 “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他的“三大主义”不仅反对旧文学陈腐的形式,而且着重反对了封建文学腐朽的思想内容。他还把文学革命当作“开发文明” 、改变“国民性”的“利器” 。总之,陈独秀的文学主张,触及到了文学革命的根本问题,正面地提出建设新文学的建设和口号,体现了激进民主派在文学革命上的革命要求,发展了晚清资产阶级的改革运动,并将它推到了最高点。3.简述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13、兴起的原因。答: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但是,在革命遭受挫折的反革命势力中心的上海,却兴起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这是有历史原因的。首先,在政治上,国民党背叛革命,从而开始了长达 10 年的由中国共产党单独领导革命的格局,在文学战线上提出和建设与革命步调统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有其必要性的。同时,工农大众和小资产阶级的国民党黑暗统治下,也迫切需要从革命文学中得到对前途的了解和信心。其次,从文学本身来看,中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在这时兴起,决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1928 年前后。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正蓬勃发展。1928 年和 1930 年,世界革命作家联盟成立,这给了中国革命

14、作家很大的推动和鼓舞。第三,大革命失败后,由于上海的大都市条件的租界环境,许多革命作家在上海会合。他们愤慨于国民党的反革命屠杀,不满当时文学不适应现实斗争状况,于是,从混合型的革命文学,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这些历史条件综合作用,就使得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了。4.简述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答:在“左联”成立大会上,鲁迅作了著名的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讲演。他从作家和社会斗争实际、作家和革命、作家和大众的关系作了深刻论述,指出作家如果不和实际斗争接触,如果对革命抱着浪漫蒂克,则无论怎样激烈和“左” ,一触到革命实际,便即刻撞碎。这些肺腑之言对当时不少深信自己无产阶

15、级化了,实际基本上还是小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左翼作家是最切实的诤言。此外,鲁迅还分别阐述了对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决持更坚韧,联合战线以有共同目的的为必要条件、而目的都在工农大众、战线中就统一了等四个重要课题。也包含着他对十月革命前后俄罗斯作家思想动向的思考分析,对“左联”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斗争策略思想和文艺方向等而言是重要的指导文献,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起了深远指导作用。5.简述“左联”对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开展及其重要意义。答:“左联”依据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1931 年 11 月“左联”执委会通过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 ,决议提出,今后的文学,需以“属于大众,为

16、大众所理解,所爱好”为原则,为此成立了“大众文学委员会” 。 “左联”时期进行了三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1930 年春“左联”成立前后和 1931 年至 1932 年的两次讨论着重于文艺大众化的意义,大众文学的形式问题,也涉及到内容、语言、群众学习的问题。1934 年的讨论讨论了旧形式的采用,以及由反击复古主张而提出的大众语和文字拉丁化的问题。瞿秋白发表普罗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 ,鲁迅发表文艺的大众化 、 门外文谈等文,就文艺的普及与提高,对旧文艺的批判继承革新创造、作家和群众的关系等问题发表了精辟的意见,是文艺大众化讨论在理论上的重要收获。文艺大众化运动为文学走向大众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7、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指导,促进大众文学的发展。6.简述“左联”与新月派的论战。答:1928 年至 1930 年, “左联”与新月派展开了文艺思想论战。1928 年新月创刊号上刊出新月的态度 ,提出“健康”与“尊严”原则,把当今文坛列为功利派、攻击派、偏激派、主义派等 13 种派别予以否定。后来,梁实秋发表文学与革命 、 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等文,提出文学是表现最基本的人性的艺术,是没有阶级性的,攻击无产阶级文学把阶级束缚加在文学上。 “左联”对新月派简单机械的观点进行了批驳。鲁迅在“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一文指出:“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性 ,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

18、级性,无需加以束缚,实乃出于必然。 ”鲁迅明确宣告无产者文学是为了以解放本阶级及一切阶级而斗争的一翼。这次论战,是新文学史上无产阶级文学思想和资产阶级文学思想第一次重大论争,关系到文学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论战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威力。7.简述“左联”对“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答:1930 年至 1931 年, “左联”对“民族主义文学”展开斗争。 “民族主义文学”属于国民党,由潘公展等国民党文人、官员组成。1930 年 6 月,他们出版前锋周报 ,发表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 ,竭力鼓吹“文艺的最高意义,就是民族主义” ,攻击左翼文艺运动导致“新文艺的危机” 。以后,又出版前锋月刊 ,发表大量

19、文章,以实质上是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的民族意识,假借民族主义抹煞阶级斗争。鲁迅的“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命运 、茅盾的民族主义文艺的现形等文分析揭露了他们的文学本质和错误可笑的理论。鲁迅、瞿秋白还对他们的代表作陇海线上 、 黄河之血 、 国门之线作了剖析,指出其“屠夫文学” 、 “杀人放火文学”的实质及丑恶表现。此次斗争不久就以为文坛不齿的“民族主义文学”的偃旗息鼓而结束了。8.简述“左联”对初期革命文学创作中错误倾向的纠正。答:“左联”成立初期,由于“左联”思潮的影响,轻视创作,甚至批评创作为“作品万能观念” 、 “作品主义” ;同时,革命文学初期的图解左倾盲目动的政策,缺乏生活气息、艺术粗

20、糙等偏向还没有清算,所以成功作品很少。1931 年 11 月“左联”执委会通过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 ,其中由鲁迅、茅盾、丁玲等起草的“创作问题题材,方法,及形式”一节提出创作问题在革命文学进入新时期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必须正确理解,批评了忽视作品的错误倾向;在题材方面,指出需注意现实社会生活中广大的题材,并作了分类举例,以纠正初期革命文学对题材的狭隘理解;对创作倾向,提出要和“观念论,机械论,主观论,浪漫主义,粉饰主义,假的客观主义,标语口号主义的方法及文学批评斗争” 。1932 年, “左联”重版阳翰笙的地泉 ,对地泉及初期革命文学创作中的错误倾向进行批判,因此产生了积极的结果。 “

21、左联”中后期,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产生了不少优秀之作,构成新文学第二个十年繁荣局面的重要方面。9.简述“两个口号”论争的意义。答:1935 年底上海文学界地下党领导提出“国防文学”的口号,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解散“左联” 。1936 年 4 月,党中央派冯雪锋为特派员从延安到上海。鲁迅、冯雪锋、胡风等商量后,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以行补救。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作家对此进行指责,于是发生两个口号的论争,使左翼文学处于分裂状态。鲁迅著文提出两个口号可并存,批评国防文学的宗派主义理论,也批评了大众文学有些作家对口号的错误解释。这一场论争是左翼文艺界在新形势下围绕建立文艺界统一战线而发生

22、的思想分歧和论争。两个口号论争得到了积极和结果,为过渡到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更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准备了较充分的思想条件。10.简析关于民族形式问题讨论的内容及意义。答:1940 年前后,进步文学界进行了民族形式讨论。1939 年和 1940 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 新民主主义论 ,提出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民族形式的问题。在延安,从 1939 年开始开展了民族形式问题的学习和讨论。在国统区,抗战初期就已发生过“旧瓶装新酒”是否适应的讨论。1940 年的讨论发生了两种对立的观点。向林冰发表论“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等文,强调民间形式是大众自己的作风和气派,是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

23、,否定五四以来新文艺的形式。另一种观点以葛一虹为代表,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批向林冰的错误观点,肯定新文艺在民族形式上所作的努力和成就,但否定一切旧形式,否认新文艺形式上存在缺点。许多作家则在批评向林冰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建立新文艺的民族形式。如郭沫若在“民族形式”商兑中指出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是现实生活,茅盾在旧形式、民间形式与民族形式中指出新文艺民族形式的建立,要学习吸收中外文艺的优秀之处,要继续自五四以来的优秀作风,更要深入民族现实,提炼熔铸新鲜活泼的质素。这次讨论,是“左联”时期的文艺大众化讨论在新现实之下的继续和发展,对新文艺向民族化大众化方向发展,起了重要影响。第二章 鲁 迅 一、单项选

24、择题1.鲁迅出生在A.1881 年 B.1895 年C.1902 年 D.1915 年2.鲁迅去世于A.1936 年 B.1937 年C.1940 年 D.1942 年3.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A.1917 年 B.1918 年C.1919 年 D.1921 年4.鲁迅唯一的表现爱情题材的小说是A.离婚 B.祝福C.伤逝 D.风波5.下列哪篇作品是历史题材的小说A.故乡 B.鸭的喜剧C.社戏 D.铸剑6.阿 Q 正传最初发表于下列哪一种杂志A.京报副刊 B.晨报副刊C.新青年 D.学灯7.药收入鲁迅哪一部作品集A.呐喊 B.彷徨C.故事新编 D.朝花夕拾8.祝福收入鲁迅哪一部作品集A. 呐喊 B.

25、彷徨C.野草 D.故事新编9.下列哪部作品是收入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A.孔乙己 B.阿 Q 正传C.铸剑 D.故乡10.散文秋夜是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A.鲁迅 B.巴金C.茅盾 D.冰心11.鲁迅的春末闲谈收入下列哪一杂文集A.三闲集 B.坟C.热风 D.华盖集12.鲁迅论证对待外国文化、外国事务所应持有的正确态度的杂文名篇是A.秋夜 B.“友邦惊诧 ”论C.拿来主义 D.春末闲谈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是鲁迅后期杂文集A.二心集 B.三闲集C.热风 D.花边文学E. 伪自由书2.下列哪些是呐喊中的作品A.祝福 B.故乡C.白光 D.风波E. 伤逝3.下列哪些是故事新编中的作品A.奔月 B.

26、理水C.肥皂 D.非攻E. 出关4.下列哪些是野草中的作品A.秋夜 B.藤野先生C.过客 D.好的故事E. 影的告别5.下列哪些是鲁迅的杂文A.淡淡的血痕中 B.纪念刘和珍君 C.说“面子” D.“友邦惊诧 ”论E. 无花的蔷薇一、单项选择题1.A 2.A 3.B 4.C 5.D 6.B 7.A 8.B 9.C 10.A 11.B 12.C二、多项选择题1.ABDE 2. BCD 3.ABDE 4.ACDE 5.BCDE三、名词解释题1.野草:现代散文诗开先河之作。创作于 1923 年至 1926 年间。1927 年 7 月由北平北新书局作为“乌合丛书”之一出版。共收鲁迅散文诗 23 篇,其中

27、包括秋夜 、 影的告别 、 墓志铭等广为人知的篇章。 野草的情感内涵主要通过是的意象与气质表现出来。大量运用象征、梦境和幻觉自然联系,语言具有是一样的跳跃性的音乐感。 野草的基本内容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理想和现实的冲突,表达了作者面对重重困惑坚持探索前行的顽强意志,以及渴求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寻找到新的思想武器的迫切心情。2.朝花夕拾:叙事散文集,写于 1926 年 2 月至 11 月间,原名旧事重提 ,1927 年 5 月编定成书时改为朝花夕拾 。 朝花夕拾中的文章主要回忆了作者青少年时代的生命片断,表达了对亲友老师的深切怀念,并且在对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面貌的广泛描写中,抒发了对封建制度和

28、黑暗社会现实的愤激之情。在艺术上显示了一种明朗朴素、刚健清新、亲切自然的风格特色。以深情、平易和舒展的笔触描绘作者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片断,用逼真传神的白描笔法,塑造刻画了许多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具有传记文学的基本特点。3.阿 Q 正传:鲁迅最有影响的小说代表作,也是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1921 年 12 月在晨报副刊上连载发表。作品成功塑造了阿 Q 这个不朽的典型形象,通过描写阿 Q 的性格,高度集中的概括了民族的病态和国民的劣根性,显示了鲁迅“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独特的典型化艺术手法。无论在思想内涵还是在艺术技巧方面, 阿 Q 正传都堪称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4.“精神胜利法”:是鲁迅小

29、说阿 Q 正传中阿 Q 形象所特有的性格特征,它的主要表现是:自欺欺人,自我安慰,总是幻想在精神上战胜对方;最能自尊自大,也最能自轻自贱,毫无人格可言;死要面子,讳疾忌医,从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欺善怕恶,欺弱怕强,麻木健忘,糊涂终身。阿 Q 的“精神胜利法”绝不仅仅时其个人的性格,更是某种病态的民族性格的集中体现。四、简答题1.简析狂人日记的思想性与象征意义。答: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小说,全篇以“狂人”的病情发展为线索,以他流动的意识内容为描绘对象,逐层深入地揭露了封建道德的残酷性与虚伪性。把猛烈的炮火对准了传统的封建道德,揭露了这种道德是一种“吃人”的道德,几千年的封建史是“吃人”的历史

30、。全文以现实和象征相结合的手法写成。狂人意识流动分三个层次:(一) 、感到赵贵翁和路人都是“吃人”的人,都要吃他;(二) 、知道大哥也是“吃人”的人,也要吃他;(三) 、怀疑自己也在无意中吃过人。以此揭示其象征意义的思想内涵:(一) 、封建道德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造成封建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普遍冷酷;(二) 、封建道德在家庭关系中的贯彻,即封建的家族制度,使家庭关系也带上的反人性的“吃人”性质;(三) 、在传统封建道德的无情侵染下,在封建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人都有可能沾染上一些“吃人”思想,都有可能在无意中吃过人、害过人。在人物塑造上,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形象也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他是个“迫害狂”患

31、者,他病态的心理恰恰昭示了在“吃人”的社会,已经意识到封建传统思想的荒谬性。内心活动极为丰富,却难以转化为外部行动。象征了自觉对封建思想、封建伦理道德进行反抗的首先觉醒的知识分子。2.简析阿 Q 正传的思想主题。答:阿 Q 正传通过阿 Q 的悲剧命运,深刻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现实风貌,揭示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不彻底性,尖锐的提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本质问题。小说表明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思想启蒙,彻底打碎农民精神上的枷锁,中国的民主革命才会有光明的前景。小说特别通过阿 Q 身上的“精神胜利法” ,在更为深广的层次上,揭露了中国的民族劣根性,揭示了病态社会不幸人们的病苦,以此“引起疗救者的注

32、意” 。3.简析阿 Q 正传的艺术成就。答:阿 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宝库中经典作品。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艺术描写的高度典型化。作品将阿 Q 放在未庄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中,从而为阿 Q 的“精神胜利法”的产生和滋长找到了合适的土壤。阿 Q 主义在当时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表现在作为流浪雇农的阿 Q 身上时却又有其特殊性。这说明,鲁迅笔下的阿 Q 试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极其个性化的落后农民的典型,而不是抽象概念的化身。(2)精彩的细节描写。关于阿 Q 的肖像画即是突出的例证之一。又如赵府点灯的描写,出现在不同的段落里,使赵太爷的吝啬贪小的性格,一层深一层的从三个“例外”里反映

33、出来。这种精细入微的描写,活画了地主阶级卑污的灵魂。(3)强烈的批判与讽刺特色。小说不仅有头尾两部分的议论,而且其他许多地方也都穿插着议论成分。这些议论诙谐而精辟,给作品涂上了一层浓厚的批判、讽刺色彩,显示了鲁迅作为一个战斗的思想家的特色。(4) 阿 Q 正传中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精练,饱含幽默感,且好用反语,喜欢夸张,显示了卓越的语言艺术。4.为什么说阿 Q 正传是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与教训的形象总结?答:鲁迅写阿 Q 正传的本意“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 ,但我们必须注意到,小说是把阿 Q 这样一个人物安置在辛亥革命这样一个历史环境中,通过描写阿 Q 悲剧的一生来暴露国民的弱点的。就是说,小说

34、对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社会面貌,尤其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有着高度真实的描绘,深刻反映了辛亥革命得不彻底性。可以说, 阿 Q 正传是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形象总结。(1)从小说反映的时代和背景来看, 阿 Q 正传是以辛亥革命后的江南农村为背景的,未庄是辛亥革命的浪潮所波及的地方。(2)从小说中各类人物对辛亥革命的认识来看,阿 Q 原来对革命毫无认识,甚至认为“造反便是与他为难” ,但是极端贫困的经济地位终究要推动他倾向革命,特别当他看到“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也发生恐慌时,他对革命更加“神往”了。从阿 Q 的向往革命,我们可以看到在他身上始终潜藏着革命的可能性。然而,阿 Q 对革命的认识却是

35、十分幼稚与糊涂的,充满着农民式的私有思想和复仇情绪。当他鼓起勇气投奔革命时,却依然弄不清楚革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而去找了假洋鬼子。举人老爷害怕革命,把财产转移到乡下来了;向来骄横的赵太爷知道革命党进城的消息之后,一方面见“阿 Q”革命了,便怯怯的迎着他低声叫“老 Q”;另一方面与假洋鬼子串通一气,抢先投机革命。未庄的人原先并不知道什么革命,阿 Q“革命”后,未庄的人都用惊惧和可怜的眼光看着他。(3)从这场革命的结果来看,革命的果实被封建地主阶级篡夺。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举人老爷当了民政帮办,带兵的还是先前的老把总。阿 Q 被当作抢犯抓了去,成了新政府“惩一儆百”的牺牲品。未庄人的精神状态仍旧是

36、麻木的和冷酷的。这些都说明:辛亥革命没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没有启发们的觉悟性与积极性,没有把农民自发的革命要求加以发扬和引导,相反地,以牺牲农民的利益向封建势力妥协而告终。这就是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与教训。5.简析孔乙己的悲剧命运答:孔乙己是个封建思想、封建伦理道德的盲目维护者,科举制度产生了丁举人这样极少数的权势者,一朝中举,身价百倍,有钱有势,作威作福,而大多数知识分子则如孔乙己白首穷经,百无一能,穷愁潦倒,沦落下层,受害而不觉悟,意识不到封建思想、封建道德的不合理性,在不自觉中被它们吃掉了自己的一生乃至生命。孔乙己在最潦倒时还摆出读书人的架子,不肯脱下代表他身份的长袍,不肯和“短衣帮”的

37、人平起平坐地喝酒,他无为谋生,有一手好字,却又不肯凭此吃饭,偷了书卖,反而振振有词地为自己辩白:“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终于因此被丁举人打折了腿,从此消失了他卑微的身影。孔乙己的悲剧命运是封建思想、封建伦理道德的产物。而孔乙己则是它们在精神肉体上的全面受害者。鲁迅在小说中,表现了对被损害与被侮辱的下层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对扼杀他们的封建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进行了强烈的控诉。6.简析药的艺术结构答:药的构思十分精当,它使主体开掘的更为深刻。作者精心的设计了两条情节线索:一条是华老拴为了医治儿子小拴的痨病,听信刽子手康大叔的话,买人血馒头当药吃;小拴死后,华大妈上坟。以上故事情节用主

38、要篇幅正面来写,是明线。一条是夏瑜为解救民众的疾苦进行革命斗争,入狱后仍进行革命宣传,最后遭到封建统治者的杀害的故事。以上故事采取侧面描写的手法,为暗线。到夏四奶奶为儿子夏瑜上坟,才由暗线转为明线。作者采用双线结构把两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命运连接在一起,将两个故事凝为一体,更高明的是作者将两条线索和两个主人化作完全隔膜的外在处理。使作品增添了许多寂寞、悲凉的情调。给读者以一种莫名的惆怅,引人深思,作者又设计的人血馒头作为两个主人翁命运的连接物,安排了三个场景:丁字街头血的悲剧;华老拴的茶馆;坟场。让两个被不同方式杀害的死者的母亲在坟场相遇,是明暗两条线融合在一起。7.简析祥林嫂的命运悲剧。答:祝福

39、展现了封建礼教对妇女压迫的深重残酷。祥林嫂被婆婆买到深山坳里,丈夫死后被大伯收去房子赶出贺家, 。她第二次到鲁镇的遭遇极其悲惨,封建礼教认为寡妇再嫁败坏风俗,何况她死了两个丈夫,更被视为不祥之物。封建卫道者鲁四老爷就告诫四婶,不要让祥林嫂祭祀时沾手。鲁镇的人们也以“又冷又尖”的态度对待她。祥林嫂精神上受到歧视、压迫;柳妈又告诉她死后要被阎王锯成两半分给两个男人,使她极其痛苦,灵魂不得一点安宁。祥林嫂为自己的命运奋斗挣扎,但是她的一切努力得不到封建势力的承认和原囿。捐门槛赎罪后,四婶一声“你放着罢,祥林嫂” ,给予她精神上的致命一击。她在鲁镇的祝福之夜,倒毙街头。作品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的系统严密

40、、强大深固,压迫祥林嫂的,是从夫权、族权到神权,从物质到精神,从阳世到阴间,从鲁四老爷,四婶到婆婆、大伯,这封建网络决定了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也无情的压碎了祥林嫂们的一切挣扎努力。祥林嫂的悲剧,深刻表现了封建势力的强大,对妇女压迫的惨重,揭示了人们反封建的重要性与长期性、艰巨性。8.简析祝福中鲁四老爷形象的典型意义。答:小说祝福是一篇思想内容深刻,人物形象鲜明的优秀作品。除祥林嫂,作品还描写了一些次要人物,鲁四老爷就是其中性格最为突出的一个。在作品中,鲁四老爷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作品着中揭露了他的顽固保守、冷酷自私而又极端虚伪的思想性格。他是儒家的忠实信徒,仇视任何社会变革。正是这个道貌

41、岸然的伪君子,双手沾满了象祥林嫂这样的无数劳动妇女的鲜血。他在经济上残酷的剥削祥林嫂,驱使她干着牛马活;他用封建伦理道德宰割祥林嫂,使她的精神上受到惨重的戕害。在榨干了祥林嫂的最后一滴血汗后,就将她一脚踢开,使其沦为乞丐并惨死街头。由于祥林嫂正死于临近“祝福”之时,鲁四老爷认为不吉利,会破坏地主阶级的“好运气” ,竟仅彻底撕下了“心平气和”的假面具,破口大骂祥林嫂是“谬种” ,赤裸裸的揭示出他那丑恶的吃人本质。鲁四老爷是直接残害祥林嫂致死的刽子手,他们之间的关系体现着贫苦农民和地主阶级之间的尖锐的阶级对立关系和不可调和的矛盾。9.祝福在艺术构思和人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答:祝福艺术技巧圆熟。作

42、者选取鲁四老爷家三次祝福的场景并作了细致的描绘。第一次祝福大典,祥林嫂辛勤劳作,干得愉快;第二次祝福大典,祥林嫂因再醮守寡,被视为不祥之物而受到打击;最后祥林嫂恰恰又是在“祝福”的喜庆气氛中悲凉的死去。这样的艺术构思具有一种强烈的对照效果,特别是用“祝福”作为小说的题目,尤其强化了这种对照作用,有力的展现了封建宗法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残酷性和虚伪性。小说在人物塑造上采用白描手法,抓住祥林嫂不同时期的形象特征,从最能体现她精神状态的眼睛着墨,鲜明的揭示了她的性格与命运。10.简析祝福在叙述方式上的特色。答:祝福虽然写的是祥林嫂的悲剧和封建礼教给人们带来的种种精神折磨,却是以“我”这样一个第一人称的口

43、吻来叙述的。祥林嫂的经历与遭遇是透过“我”的视角,经过“我”的思考和分析展现给读者的,因而“我”成为作品中的讲故事人。可以说, 祝福中不单是祥林嫂的故事,也有“我”的感受在里面, “我”作为一个回故乡过年的外地游子,能够对祥林嫂的际遇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与评价,而这种对封建礼教的认识与评判,也正是作者鲁迅想要通过小说表达的内容。这样的叙述方式在寓于客观性强的同时,也有很强的主观色彩,便于作者议论和表达看法,也有助于作品主题的传达。11.简析伤逝的思想内涵。答:伤逝是鲁迅唯一的爱情小说。它的思想内涵一方面在于探索妇女解放的道路。子君是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知识女性。她以个性解放为思想武器,

44、为自己的恋爱婚姻自由而奋斗,和史涓生建立起小家庭。但是胜利的喜悦却是悲剧的起点。悲剧的社会根源是封建势力的压迫。封建势力视青年自由恋爱为丧风败俗,涓生的失业加速了涓生和子君感情的分裂。但子君所信奉的个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性,也是造成悲剧的思想根源。子君追求的只是恋爱婚姻自由,奋斗目标的实现,就把狭窄的小天地当做整个世界,把小家庭生活当做整个人生意义。这样,人的性格也就必然变得庸俗空虚,胆怯虚弱,爱情也因此褪色,这说明,离开了社会改革,妇女追求个人的自由幸福,是很难实现的。另一方面也是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道路的探求。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涓生的性格悲剧说明首要的是要比较清醒地认识现实,去掉幻想,才能在严

45、酷的现实中站稳脚根,不失去“现在” ,才可能有“未来” 。12.简析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答:涓生和子君是“五四”时期年轻知识分子勇敢追求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代表,他们曾经发出过“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样的时代强音,并付诸了果断的行动。但他们的爱情最终归于失败,以悲剧结局。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有:其一,封建势力依然强大, “五四”时期虽然出现了新思想新文化,但封建思想意识并不是即刻就被一扫而尽的,它仍然在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其二,知识分子个性解放的要求不可能离开社会解放而单独完成,离开了社会解放,无论他们曾经表现得如何坚决,他们的抗争终

46、究是软弱无力的,甚至是一事无成的;其三,从子君的角度来说,女性在追求婚恋幸福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获得人格上和经济地位上的独立,爱情才能有所附倚,否则美满只能是空幻的愿望。13.简析历史小说铸剑所传达的现实意义。答:铸剑成功地塑造了眉间尺、宴子敖二个复仇者形象。少年眉间尺性格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从优柔的性情到毅然割下自己的头颅为父报仇。宴之敖则纯然是复仇精神的化身,他冷峻似铁,刚毅机智,为自己,为眉间尺,为一切被残害者,挺身而出,割下自己头颅,与眉间尺一起向暴君讨还血债。通过这两个形象,表现了对暴虐黑暗势力, “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的反抗复仇思想。小说写于 1926 年北洋军阀制造的“三一八”血腥惨

47、案之后,写于阶级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14.简析铸剑的浪漫主义特色。答:鲁迅的铸剑是一篇浪漫主义的杰作。深沉炽烈的感情,丰富奇特的想象,离奇荒诞的情节,夸张的手法,构成浪漫主义的主要倾向。小说以复仇为主题,而描写的却是幻想世界,采用神话的手法,用在现实中荒诞离奇的故事,表达作者观念中的特定内涵,特别是金鼎沸水中头的歌舞和三头搏斗,堪称浪漫主义的极致,把誓死向暴君讨还血债,至死也不停息战斗的复仇精神,表现得笔酣墨畅,元气淋漓。这种用非现实性描写表达现实意志的浪漫主义幻想与想象,不仅增强了故事本身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15.简析鲁迅笔下“新知识分子”

48、的基本特点。答:鲁迅笔下“新知识分子”是自觉对封建思想、封建伦理道德进行反抗的首先觉醒的知识分子。 头发的故事中的 N 先生、 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 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 孤独者中的魏连殳,都属于这类人物形象。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 、 长明灯中的“疯子”是这类人物的象征性表现, 药中的夏瑜则是政治革命者, 幸福的家庭中的男主人公、 端午节中的方玄绰有少量因素属于这类人物的思想范畴。这类人物的特征是已经意识到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但由于传统封建思想势力的强大,他们的理想终于被毁灭。由于思想的觉醒,这类人物的内心是丰富的,但由于传统封建思想势力的强大,他们的内心愿望极难转化为外部的行动,在反封建行动上受到了环境条件的强力抑制。鲁迅在塑造这类人物的过程中,大量运用了人物心理的刻画和人物的内心独白,细腻地刻画他们内心的痛苦经历。16.简析秋夜的思想内涵。答:秋夜是散文集野草的第一篇,在创作它时,鲁迅正在北京与北洋军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